中国最美古窗格:穿越小小的窗格,聆听古典文化之美
手机日志
窗格亦称"窗隔"、"窗槅",窗上的格子,古时在上面糊纸或纱以挡风,亦指窗扇。
窗格本身,就既是艺术又是文化。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信奉家宅平安的国家,所以窗格也就成为人们心中象征幸福光明,趋吉避凶的吉祥建筑装饰。
中国传统建筑中,窗格的选材、设计、雕刻技法等方方面面都体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窗格意象。沉括在《梦溪笔谈》中曾写“ 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嬪自窗格引烛入照之。”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荔枝堂夕眺》一诗中有这样的描述:“迎寒窗隔重糊遍,只放书边数眼明。”而在《水浒传》第九十回中,作者写到,“童子点上灯来,闭了窗格,掇张桌子,铺下五六碟菜蔬。”
古代的门窗一般用上好的楠木、柏木雕成,历经上百年一点都不变形,经过长年使用,反而浸润得更加油亮。在雕刻手法上也颇为繁复,门、窗、隔断每个部件都饰以不同的图案,最为典型的是吉语类的福(蝙蝠)、禄(梅花鹿)、寿(桃子)、喜(喜鹊),牡丹、兰花等正宗传统的汉族雕刻图案。
宋代起开关窗渐多,在类型和外观上都有很大发展。宋代大量使用格子窗,除方格之外还有球纹、古钱纹等,改进了采光条件,增加了装饰效果。宋代槛窗已适用于殿堂门两侧各间的槛墙上,是由格子门演变而来的,所以形式相仿,但只有格眼、腰花板和无障水板。
将如上几种图腾图案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可表现各种各样的题材,如,用蝙蝠、万字寿字组成"万福万寿"图案;使蝙蝠(或佛手)、葫芦(或石榴)、桃(或寿字)组成"多子、多福、多寿";用万字、柿子、如意组成"万事如意",在花瓶内插上月季花(或四季花),加上鹌鹑,表现"四季平安";兰花、灵芝表现"君子之交",芙蓉、牡丹表现"荣华富贵",葫芦或石榴或葡萄加上缠枝绕叶,表现"子孙万代";
灯笼框(又名灯笼锦)是又一种常见的传统窗格图案,它是简单化、抽象化了的灯笼形象,周围点缀团花、卡子花等雕饰,图案简洁舒朗。灯笼框窗格中间留有较大面积的空白,可题诗作画于其上,或绘梅兰竹菊,或点山水花鸟,清新而典雅。
江浙地区特别是苏州的工匠,其技巧的精致绮丽也是格外有名的。为克服木材的应力而创造发明的攒插工艺,不仅使几何纹样的门窗展现惊人的细腻风范,也使花节这一原本只是门窗构件的小小物事变得多姿多彩。在中国的北方,人们更多的还是用了穿插的工艺,不仅省工省料,而且舒展大方。
工艺方面中国南北地区也有差异。像浙江一带雕工发达,而浙江产的门窗上无论浮雕还是透雕,质量都是首屈一指的。清代历史上有浙江木工向山西迁徙的记载,所以在一些山西门窗上也能看到南方的秀丽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以梁柱木结构为主,墙一般不承重,所以廊柱内柱与柱之间一般安装格门或格扇代替墙面,多为六扇或八扇,既通风、采光、装饰,又与外界隔断。古代建筑物较高,所以格扇造型也窄而高,细长高挑,如苗条淑女,故人们形象地称格扇中间的条环板为腰板,束腰以下为裙板,颇为拟人化。上部的格心有直棂和菱花两种,纹饰有正方、斜方格眼、万字流水纹、品字回纹、蜂窝纹、球路纹等,有的开光雕人物、花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