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书:读懂美联储

个人日记

《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一书由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所著,内容贯穿了美联储从1914年成立至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90余年的历史,既是一本简短的关于美联储的中央银行金融史,也可以说是应对危机的金融政策演变史。
伯南克以其擅长的通俗、直接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了美联储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的诸多政策背后的金融思想,以及他自己的金融理念。本书中文版由巴曙松教授、陈剑博士等翻译,于2014年4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下文系该书部分内容摘编,敬请阅读。
文/本•伯南克(Ben Bernanke);译/巴曙松、陈剑等

美联储成立于1914年。当年出于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性的考虑,国会和威尔逊(Woodrow Wilson)因此当财政部不能行使稳定金融系统职能时,这种职能只能由私营企业完成。有许多关于私营企业尝试实现最后贷款人职责的有趣例子,例如纽约票据交换所。

纽约票据交换所是一家私人机构,它基本上是一家由纽约普通商业银行组成的团体。它最初是各银行互相清算票据的场所--银行每天都会来这里结算支票。随着时间的推移,票据交换所开始发挥一些类似中央银行的功能。比如,如果某家银行资金压力较大,其他银行会聚集在票据交换所,借款给这家银行,以便其兑付给储户。在这个意义上,票据交换所扮演了最终贷款人的角色。有时,票据交换所会一致同意整个银行系统歇业一周,然后他们会对遇到困难的银行进行观察,评估其资产负债表,以确定其是否是一家安全、信用良好的银行。如果是,银行就可以重新开业,这样通常也能平息恐慌。这些都是些民间试图稳定银行系统所做出的努力。

尽管如此,此类民间组织并不能完全承担中央银行的职能,除财力不够雄厚外,它们还缺乏独立央行所具有的公信力。人们担心,这些银行毕竟都是私营机构,它们可能违背公众利益。所以美国政府有必要建立一个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的机构,来平息对虽流动性不足但具备偿付能力的商业银行的挤兑。

1879年内战结束后,从金本位制恢复到美联储成立期间,美国的金融恐慌一直都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图1展示了在那段时期内,六次大的银行业恐慌中倒闭的美国银行数量。



图1:1873年至1914年间在银行业恐慌中倒闭的银行数量

你可以看到在1893年那次异常严重的金融恐慌中,全国有500多家行倒闭,给整个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在1907年那次恐慌中,尽管银行倒闭的数量大为减少,但是所倒闭的银行的规模更大了。自那次危机后,国会开始思考也许有必要建立一个政府机构来应对金融恐慌。因此,筹备央行的历程开始。最终,在面临另一次金融恐慌的1914年,中央银行成立。因此可以说美国国会在20世纪初决定成立中央银行,主要还是出于稳定金融系统方面的考虑。

中央银行的另一项职责是维持币值和经济稳定。从南北战争结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期间,美国都实行的是金本位制。什么是金本位制呢?它是一种货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货币的价值以黄金的重量来衡量。尽管央行的存在有助于对金本位体制的管理,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真正的金本位体制会创造出一个自我管理的货币体系,而这样的货币体系至少能部分地替代央行的功能。金本位还远非完善的货币体系。比如,金本位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强调过这一点,金本位制消耗的巨大成本之一在于,所有的黄金必须要全部从一处地下开采出来,然后再放进另一处地下。除此以外,实践表明金本位制还会导致许多其他更严重的金融及经济问题。

以金本位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为例,由于金本位决定了货币供给,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控来稳定经济的作用空间就会受到限制。在金本位制下,当经济表现强劲的时候,货币供给就会增加并导致利率下跌,这与今天同样情况下中央银行的做法刚好相反。由于金本位限制了货币供给,央行就不能灵活地调控利率--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下调利率,在通胀时期提高利率。有人认为这是金本位制有利的一面,这样中央银行就无权自作主张了。金本位制的负面影响——相较于现代经济,金本位制下的经济波动性更大。而且在金本位制度下,经济产出和通胀水平的波动性都更剧烈。金本位还存在其他问题。如,它会导致实施金本位制的各国货币之间形成一个固定汇率体系。有人认为固定汇率是有利的,但这至少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受到冲击或发生变化,甚至采取了一系列错误的政策,那么与该国货币相关联的国家也会受到影响。

举一个现代的例子。今天,中国将人民币与美金汇率绑定。这意味着,如果美联储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美国经济,那么本质上说,中国的货币政策最终也放宽了,因为在不同的国家,同一种货币或固定汇率关系下的两种货币,其利率必须是一样的。然而低利率也许对中国国情并不适用,因此中国可能会发生通货膨胀。这样就相当于中国被美国货币政策所“绑架”。所以,无论有利还是不利的政策,都会通过固定汇率制,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国家,从而剥夺一国独立管理本国货币政策的权利。

金本位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投机冲击,一般而言,金本位制度下的中央银行只持有支持整个货币供给所需的一小部分必须的黄金。实际上,英格兰银行就以其黄金持有量低而著名。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称其为“黄金薄膜”。英格兰银行虽持有的黄金数量较少,但其具有在任何情况下维护金本位制的公信力,所以没有人因其持有黄金少而对其进行投机性冲击。但如果出于某种原因,市场对于央行维持金本位的意愿和承诺失去了信心,那其货币就会成为投机冲击的目标。1931年,由于种种原因,投机者失去了对英镑的信任,于是,就像银行挤兑那样,他们带着英镑来到英格兰银行,吵着要兑换成黄金。没多久,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就告罄,因为它并没有储备足够支持其全部货币供给的黄金。这最终迫使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

此外,有很多金融恐慌都与金本位制相关,金本位制度并非总能稳定金融系统。

最后,人们称金本位制的优点之一是能维持币值的稳定。它能让通货膨胀水平保持稳定,长期来看确实如此。但是短期来看,差不多5年到10年期间,在金本位制下,你会看到许多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或通货紧缩(物价下跌)现象。因为在金本位制度下,经济中的货币总量会随着黄金开采量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举个例子,如果在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那么经济中的黄金总量就会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而如果经济快速增长,黄金就会短缺,从而导致通货紧缩。因此短期内,实施金本位制的国家会频繁地发生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然而长期来看,如数十年间,物价则是相对稳定的。

这对美国而言也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十九世纪后期,相较于经济增长,黄金量出现了相对短缺。黄金不足,导致货币供应开始相对收缩,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次通货紧缩,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物价逐渐下跌。这引发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对农民及其他从事农业有关工作的劳动者造成了影响。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堪萨斯的农民,从银行贷了抵押贷款,每月必须支付二十美元的还款,而且这种支付的款项是固定的。但是你如何获得用于偿付贷款的钱呢?你通过种植农作物,然后在市场上出售。如果通货紧缩发生了,那就意味着你的玉米、棉花或谷物的价格在这段时间是下跌的,但是你每月支付给银行的款项是不变的。因此通货紧缩给农民带来巨大压力,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产品的价格不断下跌,但债务却始终如一。因此,农民们被农作物价格的不断下跌榨干了。他们意识到通货紧缩并不是一次意外,而是由金本位制造成的。所以当威廉•詹宁斯•布赖恩竞选总统时,他的竞选主张主要就是完善金本位制度。他尤其想要将银增加到这个金属体系中。这样一来,流通中的货币量就会增加,通胀水平也可以随之提高。

金本位制出现问题是美联储成立的原因之一。1913年,在所有研究全部完成以后,国会终于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奠定了成立美联储的基础。威尔逊总统把签署联邦储蓄法案看作是其执政期间最重要的国内政治成就。联邦储备法案规定新成立的美联储有两项任务:一、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努力缓解银行每隔几年就要经历的恐慌;二、管理金本位制度,取消金本位制度对币值的严格限定,避免利率和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大幅波动。

有趣的是,美联储并不是国会为建立中央银行而进行的第一次尝试。之前还有两次尝试,其中之一是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提出的,第二次则是在十九世纪提出的。在这两次尝试中,国会都听任央行倒闭。基本上的问题是有许多的争论和不同意见,按今天说法,这些不同意见就是所谓的以缅街(Main Street)为代表的普通民众和以华尔街(Wall Street)为代表的资本家之间的分歧。例如,缅街人士(如农民),他们担心中央银行会成为主要为纽约和费城的那些资本家提供服务的工具,而不是代表整个国家的利益,也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中央银行。前两次的中央银行的建立均由于这个原因而以失败告终。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尝试着用另一种途径进行改进:他不止在华盛顿建立一家中央银行,还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创建了十二家联邦储备银行。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委员会监管着整个系统。这种结构安排的价值在于其创建了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一个能代表这个国家每个地区人民利益的央行;国家经济各方面的信息也都能汇集到华盛顿。今天的央行依然如此。当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时,它将会考虑整个国家所有不同联邦储备银行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在国家层面上制定相关政策。

美联储建于1914年,并在一段时间内运作良好。所谓“兴旺的二十年代”,即20世纪20年代,就是美国一段极度繁荣的时期。当时的美国在世界经济上占绝对统治地位,因为大多数欧洲国家还没有从一战中恢复过来。新的耐用消费品大量出现,而与此同时美国在20年代的经济增长也比较强劲。所以美联储有时间来积累经验,建立相关流程体系。

本文节选自《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该书中文版已于2014年4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