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掉在水里的总是女人?
个人日记
原创 作者孙劼,来自慕尼黑大学。法律读库投稿邮箱:1751490@qq.com。
这不单单是一个纯粹的法律问题,即使法律人按照传统法律思维替两个河里的女人思考前途命运,却和这两位根本想不到一块去。这一悬案反应了一个隐藏在社会深处的男权女权间的博弈,尤其在中国社会,这一个女性地位表面光鲜实质堪忧的男权社会。我们是否可以发现:在类似问题中,掉落水中的总是女性。要么是血亲的老娘和拟亲的老婆,最多和本次司考题一样,避开所谓法律义务冲突的争议死点,制造一个法律上没有关系的女票出来,给那些对处理价值冲突不求甚解的孩子们设下一个精心准备的陷阱,或者,出题人也知道,要是出了两个具有类似法律地位的女人的选项,可能争议更大,毕竟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谁高谁低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大案要案。为何这一难题的受害者总是女性?很清楚:女性在这一意义上天然是千奇百怪故事中的弱者。
女人的权利还是期待?
这个故事,从法律上说,分析是从岸上的男人有没有义务的角度出发的。但是,两个落水的女人似乎不是在以行使权利的态度,而更多是义务行为的不平等受益方来呼喊那个岸上让他们爱恨交加的男人的。当然了,上述所谓的权利义务关系似乎和私法上没有太多内在关联,所谓救助义务,在刑法上,刑求的本质也不是因为行为人亏欠了私主体多少,而更多是行为违反了某种刑法保护的公法意义上的秩序多少。一个女人落水,好,问题很好解决,即使没有先行行为导致的救助义务,按照保证人学说的观点,至少在男人有能力救援的情况下,支持应当救援的人也会更多。但是两个女人落水,男人的救助决定似乎成为了一种在撕逼过程中君要我死,我不得不死的自由处分了。最多被救者在男人怀里哭得惊天动地,被遗弃者在水里悲得爱恨交加。在这个争取男人救援的河里,两个女人貌似是以某种不具贬义色彩的“期待”的姿态去呼喊的,为了表述上的更直接穿透,请允许我再用一个看似具有贬义的“恳求”一词。故事的读者,尤其是大部分女性,也按照了这个预定的逻辑去评判救谁不救谁的是是非非。因为我无法相信大部分的母亲在看到儿子先救其他女人时内心一定都是愤怒;我也可以大胆肯定,在男人救了母亲后,另外一个女人内心也都只是失望。我更相信,除了前阶段出过的一个现实婆媳跳水验真心的案子,大家的理性也最多只允许大脑把这一情景复制在噩梦里。
男人的义务还是男人的权力?
雄性天然上具有强健体魄并不是人类社会中男性社会烙印的自然体现。男人之所以可以有男权,或者男权之所以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不单单是男人对于女人的强大可以积极地挑战女性建立男人的霸权,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一种文化上的暗示,女人从消极意义上需要受到男人强大的保护。这种暗示极难改变。与其说男人在女人面前的保护行为是一种义务,不如说这是男人在行使男权,这种以女人天然该落水,天然容易落水,天然落水不会游泳,天然等待岸上男人救援为内容的权力,正是这种天然上的弱小才成就了文化上强大的正当性。这样的故事越是讨论激烈,女性被拯救的心理暗示也就越是强化,男人的强大的存在感也就随之强化,直到在新时代仍旧霸占四方。
结束这种故事
女人不应该一直掉在水里,男人也不应该总是站在岸上做救世主。只是现实很残酷,因为提出这个问题恰恰是女性,决定是否惩罚这个问题中的男主角的人,又恰恰是在公权中无处不在的男性立法者和出题人。问题的价值冲突结构是个好问题,问题的内容似乎也是个好问题。
文章评论
天圆地匚
为什么受考验的总是男人[em]e112[/em]
溪芜
一道无聊的选择题
淡定的物理教师
法律是一种低级的社会契约。未婚之前男女朋友关系法律上不予保护,道德可能会保护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