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看巧儿&quot

个人日记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副图片,勾起我对童年往事的无限回忆……
       图片上,地里是已经收割并集中堆码了的”谷码码”,旁边插了一个简单又很逼真的人型模特,身穿红色的T恤,头戴太阳帽。熟悉,亲切,并似曾相识的感觉,相信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它的用意——扮装成人形象来蒙骗并吓唬麻雀的。
 
图片
 
       麻雀, 在我国北方,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数量相当庞大的留鸟,喜群聚生活。尽管曾被列为”四害”之一,但在当地,麻雀还是被人们亲切的称为“麻巧”、“巧儿”,之所以有这样的称谓,我想和它们长得乖巧伶俐,聪明活泼,机智勇敢,爱干净等品性有关,也可能和它们吃粮食嗑皮的独特技艺有关吧。
       小时候,我们小孩子对麻雀情有独钟,要是偶尔抓来一只,都会有试着喂养的企图,但它们直至活活饿死也不肯吃一口、喝一滴,即使辦口喂食也无济于事!麻雀这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犟脾气,真的令人类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麻雀似乎只有在哺乳期捕食昆虫,其余大部分时间主要以吃粮食为主,尤其糜子谷子等小粒籽粮食成了它们的最爱,所以农民们对麻雀的这种德行无不深恶痛绝,在大人们的耳濡目染下,甚至在时代的一度偏见下,当时的小朋友们对于麻雀有一种爱恨交加的特殊的感情,于是,便有了夜间掏麻雀,下雪天用箩筛扣麻雀,用弹弓石子打麻雀等等童年的趣事。见过伙伴们最有趣最残忍也是最刺激的玩法就是抓一只麻雀,等到天黑,在其身上蘸上煤油或是汽油,然后点燃,放飞……
        糜子和谷子,是一种耐干旱且产量又高的农作物,在北方,尤其在我们当地,曾被大面积的种植。所以,每当糜谷成籽的季节,“看巧儿”便成了农家人的一项重要的农活。当地说的“看巧儿”,实际上就是看守糜子或谷子,守护粮食,使其不让麻雀们来吃。
       记忆里,在联产承包之前,“看巧儿”由每个生产队派一或两人专门负责,称为“放鹞子”者。鹞子,类似于老鹰,只是体型比老鹰较小而已,它似乎是麻雀最大的天敌,但凡鹞子所到之处,三四天之内,麻雀必会消失的无影无声。鹞子是经过人们训化了的,放飞一次总能抓回一只麻雀,并且能重新来到主人身边。
       联产承包分户后,放鹞子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驱赶麻雀由各家各户各自解决,我家”看巧儿”的这份差事记忆里一直由我和奶奶轮流值守。
       每当成群结队的麻雀叽叽喳喳地飞过时,立即会听到漫山漫洼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人们无不竭尽全力,”欧~”,”啊嘌~”,“啊欧”,”吼呕~”,生怕麻雀落在自家的田间,此时麻雀则迂回于人们的叫喊声中,很难找到合适的安全的落脚之处。现在回想起来,那绝对是一副很壮观,很热闹的场面。那也是让麻雀们最心惊肉跳和不知所措的时刻……
       麻雀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狡猾的鸟类,由于和人类经常朝夕相处,对人类的习性可谓耳濡目染,它们抓住了人类不会飞的笨拙的弱点。为了吃到粮食,常常跟人斗智斗勇,当你义愤填膺地向它们跑近时,它们会“哄”的一下子飞走,当你刚回头要坐下来,它们又会纷纷飞回,落下,鬼头鬼脑、连奔带跳地朝粮食迈进…… 真的让人哭笑不得!也许撩鞭子就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被人们便发明,它结合了杠杆的原理,作用是把土块或石头摔的更远,这样即使你站在原地,用它夹住一个土块或石头,向有麻雀的地方撩过去,能将远处的麻雀驱赶,这样省时省力,撩鞭子算是人类驱赶麻雀的得意之作。但是,聪明麻雀也有它们的应对策略和战略战术,它们会不成群结队,也不叽叽喳喳,而是逐个地悄无声息地偷偷落下,并隐藏在庄稼里面,直到吃饱吃胀……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比麻雀更聪明的人们看到这种情况,茅塞顿开,再出一妙招——扎个草人,再随便穿件衣服,戴顶帽子,把它往地里必要的地方一立——呵呵,看你还敢来这里吃! 
       开始,稻草人挺起作用的,于是,人们自以为是,万事大吉,对立了稻草人的地方放松了警觉。渐渐地,聪明的麻雀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心中窃喜,干脆悄悄来到草人周围,放放心心地吃了起来。
       奶奶也扎过草人儿,也穿了衣服,戴了帽子,手里还经常挥舞了一只撩鞭子,可谓形象逼真,活灵活现。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一次,我偶然间看见麻雀竟然站在”人”的头顶,探头探脑地在关注着我的一举一动!
 
图片
 
       网上流传的那幅图片,稻草人的形象可谓是逼真传神、栩栩如生、言简意赅,着衣打扮符合时代的潮流。但是,我一直在想,它能不能看住”巧儿”呢?真的还待实践,待观察。
       近年来,随着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麻雀近乎绝迹,随着物质生活的充裕,幸存下来的麻雀也不会为食物而与人类那样激烈地逐角。我想,麻雀今后的命运和人类一样,选择绿色而又安全的食物,应该成为它们生下来活下去的全部。但是,聪明的麻雀却在当前这种”生化武器”的较量中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文章评论

镜湖闲云

当初,我当知青时,每到麦熟季节,队长就派我们赶麻雀。手上挥舞着一面红旗,麻雀根本就不怕,照样一群群飞来飞去,吃得饱饱的。 你的文章写得真好!

筑心耕夫

写的真是很棒的![em]e179[/em] 虽然在城市长大,也有很多与雀儿太多的故事。回味曾经的过往,会与农村不一样,却也是童年中一份浓浓化不开的调味剂![em]e157[/em]

攻略

原汁原味,情深意浓哈,你抓紧改行去

蒲公英

看到小朋友这篇文字,也勾起我童年的记忆。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记得生产队常常在一个大壕沟里种谷子,因为那壕沟就像一个小盆地,也许是各自成熟时怕麻雀骚扰祸害,人驱赶起来比较方便吧。记得到了入秋以后,9月中旬吧,也就是我们这里的霖雨季节,常常下雨,干不了农活,就把妇女劳力分成组轮流去“赶雀儿”干这活儿中午吃饭要轮换着,轮到我母亲赶雀儿,放学我就要跑到田里接替母亲,让她回来给家里人做饭。所以有机会亲历麻雀来到谷子地的情景。你听,叽叽喳喳,天空出现的无数黑点,近了,近了,埋伏在谷子地周围的人就开始大呼小叫。朋友的这篇文字写得形象逼真,再现了当年我所看到的情景。见不到谷子已经30多年了,那次给学生上《祖父的园子》那一课,讲到谷子,为了是学生好理解,我在操场采来狗尾草穗穗,告诉孩子们,这就是袖珍版的谷穗。

深谷幽兰

见到这人形模特,确实勾起儿时的回忆……那时,简简单单的年龄,开开心心的笑脸,渴望长大的心情,天空总是那样的蓝,草地是那样的绿,花朵总是那样娇艳……那日子好快乐

静心

生活的地域不同,生活的年代不同,我看到稻草人是在会宁的大山里面, 是我步行去山沟里面的路途中看到唯一的风景,它没有你文章里草人时髦 但看起来有的很落寞有的很滑稽 ,可我一直在想草人是否真的看住了巧儿呢。

健力宝

小时候掏麻雀我也玩过,文章真棒, 赞!

活着

生产队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好像只听奶奶讲过,你似乎大我好几岁,你多大了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