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老矣!

个人日记

                                                     哎,老矣!

    前几天出门,沿途看到名副其实的“双抢”(嘿嘿,是抢收早稻和抢插晚稻)已经热火朝天了。因为我所住的镇区已经看不到农民种水稻了,渐渐的犁田、插秧、田管、施肥、除虫、收割、打场、晾晒在我记忆越来越模糊,不是偶然看到几乎已经淡忘。

小时候很能吃,十多岁的孩子饭量惊人,一顿六两米饭,没等最后一节课,肚子早就提意见了。粮站供应的份额不足部分就用地瓜片、地瓜丝贴补,因此,吃白米饭的日子除了有限的几个节日和办喜事、来贵客之外,是很少是,但一年中有那么一天是绝对吃白米饭。

我们这地方有一个习俗,称为“吃新”。这一天并不是规定的日子,它跟农时、节气、气候密切相关,也就是早稻开镰收割后第一批收获的谷子碾成米的这一天,这一天男劳力照样在地里忙活,女主人就得花精力想方设法去操办一桌的好菜,下午大约三、四点的时候,把用新米煮的饭(最关键,必须是碾出来没有做过其他任何用途才行)和烧好的菜摆在厅堂里敬祖先(程序是:先上香再告诉祖先,托先祖的洪福,今年收成很好,现在用新打的谷子碾的米孝敬老祖宗,请老祖宗回来尝新。),一应仪式结束后,再把饭菜分给邻居们,然后全家人再享用。

正写这篇文字的时候,乡村的一位老叔给我送了一袋新稻碾的早米,还自豪的告诉我,他今年早稻收了十几担,是个丰收年,并不厌其烦的告诉我,新早米熬稀饭特别稠、特别香,特别好吃,大热天即使放一个晚上也不会馊的。我知道新早米的好味道,我更感激老叔的盛情,正想着送点什么给老叔,感谢、感谢他。

原来农村一直传承的“吃新”不知现在的乡村里是否还在流传,我已经脱离这种生活好多年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农耕文化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了,我羡慕和留恋这种文化!因为它是和亲情密不可分的!

据说,开始怀旧是衰老的最直接表现,看来我是真的老了。

文章评论

罂粟,你晕了吗,坐下歇歇。[em]e156[/em]消消暑

YOYO

[ft=#ff0000,4,楷体_gb2312]落老了,这点我同意,如果你不老,怎么能显示我年轻呢?![em]e121[/em][/ft] [ft=#ff0000,4,楷体_gb2312]从小我家里困难,基本是吃玉米面、大碴子、高粱米、土豆度日的。哪里还有新白米和地瓜呢?!你真幸福![/ft] [ft=#ff0000,4,楷体_gb2312]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仍吃不到新米,在商场,在批发市场买到的米都很不好吃,却花了很高的价钱。你真幸运,还有老伯送你新米。[/ft] [ft=#ff0000,4,楷体_gb2312]给我留点儿吧,有空我去吃。[/ft]

じ☆ve阿紫

[ft=,4,]我一直《再回首》,难道我也老了吗?[em]e113[/em][/ft]

暖咖啡

[ft=,2,]半夜来访 虽然落说自己老了 但这个状态的我却没有人送新米给我 [/ft] [ft=,2,] 那种新米熬的粥听到就馋 最纯粹的香气 最润滑的口感的确早已在记忆中远去[/ft]

暖咖啡

[ft=,2,]落的文字很生活 总是在简单的生活中[/ft]发现简单的快乐和淳朴的美 很喜欢

墨览心韵

[ft=,5,]落大哥,你所说的情况,我倒是没见过,但听过。回忆不是老了。而是重情。[/ft]

歌慧

[ft=#cc3366,5,楷体_gb2312]传统的农耕文化随着时代脚步渐行渐远,回忆过去即是发展的回首也是人心的守望。我们每一天都有新的想法和感悟,不是吗?[/ft]

芸心

[ft=#0000ff,5,楷体_gb2312][B]各地风俗不同,你们叫吃新,我们这里却是收完小麦那天一定要吃一顿细长面,叫“挂镰”面,小时候可盼那一天了。[/B][/ft]

夜来香

[ft=,4,楷体_gb2312]回忆往事并不代表我们老了,回忆过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不管我们过去是苦还是甜,现在回忆起来,感到很愉快。其实,苦,也是一种财富,它日后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奢侈浪费,勤劳节俭过日子。[/ft]

稻香老农

[ft=,2,][em]e181[/em]你好认识你很高兴[/ft]

南竹

在我老家也有吃新米的习俗,从晒谷场直接背去加工(因三峡水地保持,如今停耕,吃新米也是成了历史).

沧海一粟

[ft=,2,]在这遇到好几个空间老朋友,亲切!我也特喜欢怀旧和回忆 ,难道我们都老了吗?[em]e112[/em][/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