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 学哲学(六)

个人日记

 《男孩缘何爱敲鼓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非常喜欢敲鼓,他可以一整天不知疲倦地敲个不停。无论身旁的人怎么哄劝,他都不会停下来。

很多人想方设法让这个奇怪的小男孩安静下来。

第一个人告诉小男孩,如果他继续这样不停地敲鼓,他的耳膜会被震破。这个人是个医生。但是这个理由对于小男孩来说似乎有些高深,他还不是一个学生,他不懂这些。

第二个人告诉小男孩,敲鼓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只有在某些特殊的场合才可以。这个人是一个社会学家。

第三个人给小男孩一对耳罩,他想如果小男孩听不见了,应该不会敲了吧。

第四个人给小男孩一本书,他小时候可是一个十足的书迷。

第五个人给小男孩一架玩具飞机,这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

第六个人给了小男孩一双旱冰鞋,这可是他小时候最盼望的生日礼物了。

很遗憾,这些方法都没有奏效。

最后,一个智者递给小男孩一个锤子和一个凿子,然后说道:“我想看看鼓里面有什么东西。”

小男孩颇有些疑惑地接过锤子和凿子,在智者的指导下,“砰”的一声,鼓破了。小男孩显得有些意外,豁然念叨:“难怪,原来应该使用锤子。”

小男孩看着破开的鼓,嘟着小嘴说道:“我还以为这里面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呢。”然后将鼓扔在一旁跑开了。众人一片愕然。

【理论解读】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爱敲鼓的男孩》。男孩缘何爱敲鼓?答案似乎有些出人意料。但从哲学的角度细细思量,这个故事却能给人不少启示。

首先,这个故事能让我们感悟到物质第一性原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此,我们做事情就应该注重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客观实际,而绝不能陷入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如何让小男孩停下来?前面六个人的做法没有奏效,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都没有考虑小男孩的想法,以自己的想法来作出对策。而智者最后的成功,则要归功于他准确把握了小男孩的想法。从某个角度看,这个故事正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说体现了物质的第一性原理。

其次,这个故事也说明了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针对男孩不停敲鼓这一问题,故事中的主人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出了不同的办法。仔细考察他们所想的办法,无不与各人的知识构成、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这正是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的表现。

再次,我们可从这个故事领略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要让男孩停止敲鼓,必须要先了解男孩缘何敲鼓,然后再“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故事中的前六人,在不了解敲鼓原因的情况下,盲目应对,自然解决不了问题;而智者却摸准了男孩“里面有什么好玩的东西”的想法,给他提供了锤子和凿子,问题自然应声而解了。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正是此意。

【人生感悟】很多问题,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不是因为我们能力不够,而往往是因为自己所站的地方不对。跳出自我的圈子,才能体会到海阔天空的畅快。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我们将会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但并不无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