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捞”火锅(约稿)

个人日记

          在对美食的一种文化形容上,我更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句话。当然,如果把“大块”改成“大筷”,则更适合于我。因为我喜欢“涮”,喜欢那种把东西扔下去捞上来就能吃的爽快劲儿。
         而眼下,正是
落木萧萧,渐入瑞雪飘飘的时节。试想,得空约上三五好友,或踏着黄叶,或披着风雪,一路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去吃火锅儿。推门进来,先是有一股漾漾热气驱走了周身的寒意,紧接着镜片上便罩一层烟霭。一旁的服务员早已安排停当:“来,来,来,几位快坐下。”再看,匙,碟,碗,筷已在桌子上静候,而火锅里的汤水则撒着欢儿,冒着水汽,欢天喜地地敲鼓开场了。那感觉如何?是不是有种还未开吃就先自醉的感觉呢?
         
吃火锅,  吃的是尚品“豆捞”火锅。
         初见“
豆捞”火锅,好多食客竟有些摸不着头脑,以为是一家经营豆制品,或者说是以涮豆腐为主的火锅。但走进店内,那精致素雅的桌椅,美轮美奂的欧式吊灯,完美的落地景窗又无不彰显出豪华和大气。再看配料也是极其精致,芝麻酱、绍兴黄酒、酱豆腐、辣椒油、虾油、葱花儿、香菜末儿、韭菜花儿、糖蒜等等计十余种,有种来头不小的感觉。果然,还未等嘀嘀咕咕的心反应过来,服务员就把一盘盘的牛羊肉端上来了,你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豆捞”非那豆腐,而是一种品牌的名称。这名称响当当,它是由港澳传播过来。你不知道,是因为它刚落户黄岛不久,可谓不知者不为怪了。
         “豆捞”火锅,有两大特点,一是它清淡的锅底,制作简单。但用料却相当讲究,以深海鱼骨熬制却没有丝毫的腥味,入口甘甜,而且吃了不上火,很适合现代人的要求。二是它的食材,羊肉,牛肉,鱼,虾,肉,豆腐皮,青菜等,都是优质而新鲜的原料,不会加任何防腐剂及加辛香调料,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食材的原味。并且采用食客每人一个火锅,各捞各的,打破了传统的大锅涮众口难调的尴尬局面。难怪有食客笑称,“豆捞”的意思貌似也不太准确,应该叫“各捞”才对。
         其实,
还真是有这个意思的。“
豆捞”为“都捞”的谐音,又有捞福、捞财、捞运气;亲情、友情、爱情尽在一捞之中的说法。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美元的英文是dollar,读音接近“豆捞”。有人说,也许是澳门人爱钱出了名,所以取了这个悬念丛生的怪名,没想到当地人都能接受。“豆捞”在澳门是很时尚的休闲美食,吃法类似于我们传统吃的火锅,沿袭涮、捞吃法。
          这里面还有一个
传说。明末清初,有位澳门商人叫金嘉。少年时代曾一贫如洗,但他为人厚道,经常帮助贫困的人,感动了上天。灶王神仙下凡赐给他一个神奇的铜鼎,铜鼎有取之不尽的山珍海味,金嘉就带着铜鼎让大家来取。因为人多需围着铜鼎捞食物,所以大家就给铜鼎取名“都捞”。后来,几个恶霸密谋抢铜鼎。在抢夺时,铜鼎摔成了碎片,金嘉慌忙中抓住了一块碎片。回家后这块碎片却变成一个金光灿灿的金豆子。豆子放在米缸,米涨满,放在油壶,油涨满。后来他干脆开了一家酒店,让大家都能捞到好运和福气。酒店名曰:“豆捞”。“豆捞”就这样流传至今。
          携着故事吃火锅,更有一层深远的文化嵌在此中。你
可以在尽情享受它们美味的同时,慢慢领略这其中的内涵。
          吃火锅其实很简单。但前期的准备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爱好,调一碗涮锅时用的蘸料。此时,你若是一个有心人,单从每个人的调料上就能看出其喜好。对我而言,调料和主料当平分秋色。先盛上一小碗芝麻酱,加入精盐用冷水略调匀,再放一小汤匙韭菜酱,滴几滴红方豆腐乳,取其秀气,很有诗意。然后依次放入牛肉酱,虾油,辣椒油。最后,必不可少的是放上几根香菜。别看这几根香菜,她与调料的关系相当于茶与水,再好的茶如没有水来滋润,充其量也就是一半成品。所以,涮羊肉的调料里一定得有香菜,一搅拌,大告成功。当然,如果
手头再放一小碟糖醋蒜,作为吃涮羊肉中间的一种有滋有味的过渡,那是最好不过得了。
          一切
准备停妥。锅底香气扑鼻,清水汤不温不火一览无遗,
掺了些枸杞葱末和香菇,红红绿绿地清口又好看。吹一下,开了一片浪,俨然是一副山川水景画。
          
终于可以开吃了。桌子上有极品羊肉卷,相间肥牛,钻石羔羊肋排卷,黑鱼,海螺,扇贝,水晶粉,炸豆油皮,自制的虾滑等等,可谓是一场山珍海味的聚会。有几种时令小凉菜,它们为这些大菜们甘当配角穿插其中,乖乖的样子让人怜爱。夹一筷子放在嘴里,酸酸甜甜清脆爽口。再看那些活蟹活虾们,早在一旁的器皿里张牙舞爪比划着了。
         还等什么?快快,先把海螺扇贝放进去,汤就有了鲜鲜的味道。再夹几片儿薄薄的羊肉和牛肉,举箸沸汤中,轻轻地一涮即熟,蘸上自调的作料放入口中,细细地品,慢慢地嚼,清,香,鲜,美令人陶醉。非语言文字可以形容。举起杯,碰一碰,兴冲冲地挑选着自己的最爱涮进去,又各自从自己的锅里捞起,细心地伺候着自己。再看大家的吃相,丢掉了所有的矜持,在美味面前,人人都是“七把叉”。
          
此时,若窗外落雪无声。你于齿颊留香之际,再瞥一眼那纷纷扬扬的凌琼玉碎,似乎都融化在腹中。而面前,那一锅沸水正碰碰撞撞,缠缠绵绵地翻腾得热烈。你潸然汗出,又豪兴未尽,复举杯再三再四。拥炉之趣,达于极致。当涮到八成饱,这汤也变成浓酽的美味了。用它煮一小锅挂面当主食,掰块店中特制的玉米饼。美哉,快哉!




文章评论

雁儿在林梢

哈,纤纤你得索取你的广告费呢!你肯定不知道你这篇文字对食客的鼓动性有多强!在杭州的时候,到处可见“澳门豆捞”连锁店,这东西吃起来是还容易上瘾!

雁儿在林梢

不错啊!他能约你的稿说明你在当地有名气啊!

雁儿在林梢

[em]e178[/em]老板要把约稿怎么处理才能有广而告之的效应呢?发到当地论坛么?

原乡人

一个豆捞吃出了诗情,吃出了画意,吃出了故事,吃出了情意。[em]e179[/em] 你的约稿是美食杂志吧?豆捞店要付广告费的,起码吃豆捞终身免费。[em]e128[/em]

风微暖

如再去青岛,当吃“豆捞”火锅![em]e157[/em][em]e157[/em][em]e157[/em]

起舞弄清影

隽言妙语的广告,文笔不错,“豆捞”老板很有眼力矣!燕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