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绝不可错过的特色小吃
手机日志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源于满洲。“驴打滚”是用黄米夹馅卷成的长卷,因卷下铺黄豆面,吃时将长卷滚上豆面,样子颇似驴儿打滚,因此得名。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豌豆黄】北京传统小吃。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因此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黄儿有两种,一种是北海公园仿膳制作的所谓宫廷小吃,另一种则是走街串巷的小贩出售的制作较粗糙的豌豆黄儿。这两种小吃都叫豌豆黄儿,但用料、工艺、价格有天壤之别。豌豆黄儿是回族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
【糖火烧】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已有 300多年历史,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饼色泽浅黄,外皮酥脆,内瓤层次分明,筋道利口。
【推荐店】大顺斋,北京宣武区牛街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其特色是色泽雪白,形如球状,质地粘软,口味香甜。不仅北京人喜欢这款小吃,进京的外地人也常常要品味一下这款闻名全国的清真小吃。
【炒红果】红果做成的甜品,据说曾是清朝宫廷小吃,也是北京的特色小吃之一。虽然叫炒红果,但其实不是炒的,而是用糖水煮出来的。看起来晶莹剔透,吃起来更是酸酸甜甜,是很地道的北京美味。
【冰糖葫芦】酸甜适口,老少皆宜,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好看。冰糖葫芦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相传起源于大约八百年前的南宋绍熙年间。一到冬季,老北京的街巷胡同里就会传来“冰糖葫芦,冰糖葫芦……”的叫卖声。春节更是冰糖葫芦大卖的时候。
【推荐店】马记冰糖葫芦,北京宣武区牛街
【芸豆卷】北京民间小吃,后流传入清宫。具有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的特色。传说是慈禧太后听见宫外有小贩叫卖,便召进宫内品尝,觉得很好吃,于是命令御膳房专门制作,芸豆卷成了慈禧的膳前御点。
【褡裢火烧】北京的小吃历来以品种多样味道独特而著称,这其中提起褡裢火烧,恐怕没有几个“老北京”不知道的。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味独特,因而一直享有盛誉。褡裢火烧是一种油煎食品,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北京最为著名的褡裢火烧,应当属位于北京前门外大街门框胡同里的瑞宾楼饭庄。
【推荐店】瑞宾楼饭庄,北京市宣武区门框胡同9号
【萨其马】满族的一种食物,清代关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是将面条炸熟后,用糖混合成小块。萨其马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点之一,过去在北京亦曾写作“沙其马”、“赛利马”等等。萨其马具有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
【推荐店】正明斋,北京崇文区南芦草园1号
奶油炸糕】有名的京味小吃,是“老北京十三绝”之一。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易于消化。奶油炸糕是非常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
【爆肚】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多为回族同胞经营。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爆肚是把鲜牛肚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
【推荐店】西德顺爆肚王,北京朝阳区和平里中街29号
【开口笑】又称“笑口枣”,该品经过油炸,裂一大口,形如开口大笑,故曰开口笑。说到老北京小吃开口笑,那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其独特的外形,和那酥松香甜的口感。
【炸酱面】无疑是北京人的当家饭了。直到现在,在北京胡同里的大杂院,仍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街坊四邻在吃饭口聚在一堆儿,端着碗炸酱面,碗里搁一根脆黄瓜,在当院或门洞里一蹲,吃两口炸酱面,咬一口黄瓜,不耽误聊天,不耽误下棋。
【推荐店】海碗居,北京海淀区增光路11号
【灌肠】一种北京特有的风味小吃,早在《明宫史》中就有记载。最初的灌肠是用猪大肠灌制进淀粉、碎肉制成的,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灌肠的制作工艺发生了变化,改用淀粉加上红曲和香料灌在猪小肠中成型。灌肠讲究用猪大肠中练出的油炸制,因此正宗的炸灌肠闻起来总有一股猪大肠的特殊味道。
【推荐店】合义斋,北京西城区护国寺大街67-69号
【卤煮火烧】老北京土生土长的东西,比京剧还要纯粹。最初的卤煮出自于宫廷的“苏造肉。”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
【推荐店】小肠陈,北京宣武区南横东街128号
【杏仁豆腐】北京小吃中的夏令食品,非常有名的甜点。主要用甜杏仁磨浆后加水煮沸,待冷冻凝结之后切块而成,因外形似豆腐所以得名。
【推荐店】奶酪魏,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202号
【蛤蟆吐蜜】又称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推荐店】白魁老号饭庄,北京东城区隆福广场前街1号
【炒肝】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
【推荐店】天兴居,北京崇文区前门鲜鱼口街95号
【豆汁焦圈】老北京的早餐就是豆汁焦圈,民间有个说法:不喝豆汁算不上北京人。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豆汁的味道,只有常喝的老北京人才能慢慢体会出其中的绝妙滋味。抿一口豆汁,咬一口焦圈,再来上点儿咸菜条,口感最好。
【推荐店】老磁器口豆汁店,北京崇文区天坛北门
【炸咯吱盒】在老北京的小吃中,有很多“炸货”,炸咯吱盒就是其中之一,是一种比老北京城还老的北京特色食品。它伴随京杭大运河之生而生于运河源头之通州,历经人们千百年品味推敲,至今留存于京。
【奶酪】原为北方少数民族首创,又称醍醐、乳酪等,是用牛羊乳汁制成的半凝固食品,乳白香滑富于营养,入口即化。奶酪在元、明、清三朝宫廷,曾是皇家御膳之珍品。
【果子干儿】早年北京人在冬季做的一种风味小吃,是由杏干儿、柿饼、鲜藕和葡萄干儿等果品制成的。由于原料大多产于秋冬季节,加之做好的果子干儿镇凉了吃最可口,因此人们都在数九之后才做这种小吃。京城果子店多有出售,以东珠市口的“金龙斋”最出名。
【面茶】一种把黄小米粉为主料的粥。主要是把炒芝麻、麻油、麻酱、盐和黄小米粉煲成粥状物。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 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的。
【推荐店】天桥茶汤李,北京东城区东四北大街乙528号
【麻豆腐】北京的特产,他处皆无。麻豆腐与豆汁是同一属性,由同一种原料和方法制成,是制造绿豆粉丝和淀粉的下脚料,发酵后的豆汁用火烧开,用布过滤后流下去的是豆汁,布上边控净水分的就是麻豆腐。由于经过发酵,与豆汁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酸香味,老北京人与嗜好豆汁一样,也特别爱吃麻豆腐。
【推荐店】一碗居,北京丰台区方庄蒲芳路
【糊塌子】北京的一种地方小吃,也是家庭餐桌上的一个主食品种。它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吃的时候佐以醋、蒜、酱油、盐、糖、味精、香油等。
【肉末烧饼】北京小吃中的宫廷小吃品种。由马蹄烧饼和炒肉末两种食品组成。其特点:外焦里酥、咸鲜透甜、香醇味厚。吃时需把烧饼内的面食挖空填入肉末。肉末烧饼由御厨赵永寿创制,作为早点送给慈僖食用,后定为常用早点,成了清宫风味小吃之一。
【推荐店】仿膳饭庄,北京西城区文津街1号北海公园东门内
【扒糕】北京小吃中的夏季小吃,用荞麦面制成,一般与凉粉同时出售。食用时切成小块,再将小块扒糕削成两头薄中间厚的长条薄片盛在碗内,浇上用麻酱、酱油、好醋搅拌的汁,加上红咸胡萝卜擦的丝,浇芥茉或辣椒或蒜末均可。
【糖耳朵】又称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
【推荐店】隆福寺小吃店,东城区隆福寺前街1号
【芥末墩儿】北京传统风味小菜。老北京失传的点心和菜肴很多,但芥末墩儿依然保存了下来。芥茉墩儿是地道的百姓菜,一到冬天大白菜上市,老北京很多讲究的家庭都要做芥茉墩儿。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吃得油腻,换换口味,芥茉墩最好不过了,清爽、利口,颇受老北京人喜爱。
【排叉】又叫姜汁排叉、蜜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它不但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个品种。茶菜是满族、回族礼仪性食品。
【炒疙瘩】北京特有的一种传统清真小吃。已有近百年历史,制作过程中煮炒兼用,颜色焦黄,配以时令蔬菜,选料考究。吃起来又绵软又有劲,越嚼越香。实为清真小吃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糖卷果】正宗的清真小吃,也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以前还有过小年吃糖卷果的习俗,现在可能已经被很多人淡忘。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可以说是小吃中的药膳。在北京,最出名的糖卷果,要属南来顺饭庄的。
【推荐店】南来顺饭庄,宣武区南菜园街12号
【小吊梨汤】老北京一道秋冬季的热饮,当时的北京城盛行这种饮品,堪与豆汁齐名。京城的大街小巷,饭馆酒肆,都有它的身影!因为无论坐商或是走商均以铜制提吊做为称量梨汤的器物,一吊为一壶,半吊为半壶,这就是小吊梨汤“吊”字的由来。
【推荐店】小吊梨汤,北京海淀区保福寺66号
【核桃酪】在北京也是一款历史悠久的著名小吃。具体何年问世的不详,史料中没有确切的记载。“核桃酪”,有一定的美容养颜效果,据说,清朝的慈禧常吃这种食物,慈禧太后到了晚年,发色仍然黑亮,可能和平时吃这些具有保健功效的食物有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