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栈法拍云 风光摄影必学
摄影教程
轻松一下。问:将一头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几步?答:三步。第一步,将冰箱门打开,第二步,将大象装进去,第三步,将冰箱门关上。
堆栈法拍云,就是对着有云的天空,拍N多照片,最后通过PS合成。
问:用堆栈法拍云,需要几步?
答 :三步。第一步,准备好三脚架和快门线。第二步,构图。定好焦距、焦点、光圈、快门、ISO等,连续拍摄N张照片。第三步,打开PHOTOSHOP,
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确定--选择全部图层--(图层)智能对象--转换为智能对象--(图层)智能对象--(选一个模式)堆栈。OK.
为什么要用堆栈呢?这样拍出的云彩,不用滤镜,也有慢门效果,加上滤镜,类似慢门,不同于慢门,效果常常出人意料。有时很夸张,有时很柔美,总之就是一个不一样。
高手看到这里,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建议别往下看了,再看就是耽误时间。
这是盆友拍的两张照片。看完照片,正式开始啰嗦。
下面这张:8秒 ,F16,平均值,张数无记录(这个习惯太不好,处理后存盘,记不清数量,下面图片可能有些数量不准)
下面这张,10张,F16, 13秒
二.架子和快门线:不能没有你
三脚架:一定要稳固的三脚架。一个场景,要拍N多,要严丝合缝,要纹丝不动,不稳固是不行的。
快门线:一样道理。还是减震问题。我这几年和影友在一起拍的时候,很多人没有快门线 ,我以前也不重视,但自从配上了快门线以后,越来越离不开了。如果资金允许的话,还是要购置一个,建议不要太简易的那种,至少能设定曝光时间、设定间隔延迟时间、设定拍摄张数、拍B门时能自动计时,我用的是尼康MC-36,200多元,店家信誓旦旦保证是正品,我觉得就是那回事。人艰不拆。不过功能挺好用的,操作方便。归纳一下:
1、使用快门线,人机分离,可以定时、间隔拍摄等,可以控制曝光时间。相机连续工作中,避免手碰相机。
2、能够预先设定时间,进行长时间曝光(B门)操作。如果不,手按快门几分钟不松手,冬天冷,夏天有蚊子,怎么做的到?
3、 快门释放中有电子音响提示。
2、能够预先设定时间,进行长时间曝光(B门)操作。如果不,手按快门几分钟不松手,冬天冷,夏天有蚊子,怎么做的到?
3、 快门释放中有电子音响提示。
有些朋友可能不服气,认为不用架子和快门线也能拍。这个不抬杠,真的可以。但在后期PS过程中,一定选择图层对齐,只要各图片偏移的不太离谱,PS能合成,就是画面边边有损失。还有,PS不是万能的,这样做失败的机率很大。我没试过手持,但试过不用快门线,将就能行,注意是将就。还有,有些机身的定时拍摄什么的,我没试过。
拍摄时,还有一个东西,可有可无,最好是有,就是中灰镜,也叫减光镜。有了减光镜,能减少拍摄的张数,延长单张时间。最终效果也有区别。
开始拍摄时,测光后,锁定曝光(M档)。对焦后,锁定焦距。构图完毕后,锁定架子云台。这里的三个锁定,一个都不能少。
拍 摄间隔多少?拍云不同于拍星轨,没有严格规定,看云的速度,多试几次,我想最好每次间隔差不多。
拍摄多少张?如果单次曝光时间短,要的张数多,从第一张到最后一张,时间跨度至少要二三分钟,这样才能体现云的流动;如果有减光镜,拍摄张数可大幅度减少。因为云的速度不一样,究竟多少张合适,还是要多实践。刚开始的时候,多拍,给后期合成留足够多的素材。
摄影是一个实践大于理论的一门艺术。多实践,出窍门。在拍摄过程中,会有无数的问题,但随着熟练程度增加,会有无数个小窍门。比如,用M档拍日落,使用快门线,设定摄影时间及曝光后,中间过程中光线变化较大,拍着拍着,慢慢会出现曝光不足,这时候,就需要调节曝光。我一般在拍摄间隙,调速度。 如果光圈优先,调曝光补偿,也可调光圈。最好少调ISO.注意调节时要速度快(在下次快门响之前)、动作轻(避免机震)。整个过程要监看直方图。
最后,还有什么需要带的吗?忘记告诉你了,最重要的,《摄影葵花宝典》1001条规定,摄影时要带上相机。呵呵。什么?你说手机?千万别告诉我你的手机是多少多少像素,我不爱听。
看图。 6张, F11 ,13秒 ,ISO400
下面这张,10张, F13, 0.01秒
下面这张,10张, F13, 0.01秒
这一张, 18张,0.6秒,F16,最大值
三.PS:你的世界我不太懂
有了一大堆照片,后期就显得有点简单了。重复一下,“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确定--选择全部图层--(图层)智能对象--转换为智能对象--(图层)智能对象--(选一个模式)堆栈”。再啰嗦一下:ADOBE官方语言描述:
1. 使用脚本(“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来组合图像。
2.选择“选择”>“所有图层”。
3.选择“编辑”>“自动对齐图层”,然后选择“自动”作为对齐选项。如果“自动”选项操作未完全套准图层,请尝试“调整位置”选项。
4.选择“图层”>“智能对象”>“转换为智能对象”。
5.选择“图层”>“智能对象”>“堆栈模式”,然后从子菜单中选择堆栈模式。
2.选择“选择”>“所有图层”。
3.选择“编辑”>“自动对齐图层”,然后选择“自动”作为对齐选项。如果“自动”选项操作未完全套准图层,请尝试“调整位置”选项。
4.选择“图层”>“智能对象”>“转换为智能对象”。
5.选择“图层”>“智能对象”>“堆栈模式”,然后从子菜单中选择堆栈模式。
需要多说几句,我们学PS为什么感觉难?一是不懂计算机语言。二是软件翻译问题。举例说这个“堆栈”吧,用汉语习惯理解,咋想都不得要领,有些词就不是咱老“汉语”词,堆栈是计算机C语言,一种数据结构、一个在程序运行时用于存放的地方。再比如“通道”,好多初学PS的同学,到了这儿总头懵,问题就是好多人用汉语词的字面意思理解,实际上不是那一回事。好了,不扯远了,我们今天说的堆栈的最后一步,选择堆栈模式,就有很多理解不了的问题。
“堆栈模式” 子菜单中选择堆栈模式有:
熵 、峰度、最大值、平均值、中间值、最小值、范围、偏度、标准偏差、总和、方差
有几个好理解,"最大值" 从字面就可以理解,将堆栈中各图层中最亮的部分显示到了最终合成的照片上 。
“平均值”假设有3张照片,对于每张同一位置的某个点,亮度分别是 10、20、30 , 那么一平均,这点的亮度是20。
“平均值”假设有3张照片,对于每张同一位置的某个点,亮度分别是 10、20、30 , 那么一平均,这点的亮度是20。
中间值,所有非透明像素的中间通道值。
最小值,所有非透明像素的最小通道值。
其他的就难理解了。查Adobe官方描述,不如不看,看了也弄不懂。这就是没有计算机基础的知识短板。由于不理解,堆出来的东西乱七八糟,不能看。谁如果懂,出来说说,我愿意拜师。有这里先谢过。
两个常见问题:
1.用什么格式?我一般用RAW。我的PS是CS6,用ACR一次性打开你的所有连拍照片,对其中一张进行必要的润饰校正等,然后选中所有打开的照片,点击“全选”"同步”,保存所有图片为JPG.然后再进入PS.
"文件"->"脚本"->"统计",打开所有连拍的文件,并选择堆栈模式为"平均值",根据需要选择"自动对齐",点击"确定"后,去喝杯茶,等待,等待。
2.选择哪咱堆栈模式? 我用的最多的是最大值和平均值。看图看效果。其他模式也请大家大胆的试。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文件-- 脚本---统计---打开所有文件,并选择堆栈模式,点击 确定"。OK.
网上有很多星轨软件,有许多软件都可以借来一用,可惜我没有拍过星轨,朋友曾送我一个软件,英文的,不好用,这里不能为大家推荐。
看几张最大值的片子。有点夸张?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