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渡旧忆新识
老鼠游记
西津渡旧忆新识
图/文 老鼠大巴由南京向镇江急驶,窗外掠过一幕幕秋景,我的思绪却不知不觉回到五十四年前。
那是自己小学毕业后的暑假,几个同伴大清早相约来到和平门外货场捡拾火车上散落在铁轨旁的滑石。这种全白的石头硬度很低,我们用锯条磨成的小刀将它们雕刻成各种动物、手枪、坦克等模型,我还会把石头锯成长方体磨平了刻图章。大家东张西望地寻找滑石,发现较大的可用的就开心地塞进书包,全然不顾淌下的汗水和沾满灰尘的汗衫。不知是谁说了一声“听说这里的火车可能到镇江,去不去啊?”四个小家伙从来没有到过镇江,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可个个不甘示弱地爬上了空煤车,从厢间交接处攀上踏步翻进了车厢。没过多久,火车开动了,我们坐在车箱底板上看不见车厢外的风景,只能望着蓝天白云和偶尔飞过的小鸟。车轮“克咚”“克咚”地啃着铁轨,风在车厢里打着旋,残存的煤屑在我们身边飞舞,拼命地钻进耳朵鼻孔,我闭着眼睛心有余悸:“怎么回家啊?”不过,很快地就不知烦恼为何物,几个人忘乎所以地咪着眼睛打闹嬉戏,在煤尘中比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互相取笑时可以看见对方牙齿还是很白的。车一个多小时后果然无巧不巧地在镇江堆积如山的煤场停了下来,几个人边吐着嘴里令人作呕的黑粉,边拍打着衣裤书包,擦着越抹越黑的小脸鬼鬼祟祟地溜了出去。我还能不忘提醒大家“记住回来的路”。
好像是在金山寺门前有一个自来水龙头,我们轮流弯着腰洗了头脸,当时对镇江市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印象,只记得最后到了一个叫西津渡的地方。我们饥饿难耐,闻着烤山芋的香味直吞口水,可没有一个人身上带了钱。只好沿来路到货运煤场爬煤车回南京。如果我们早十年出生在枣庄,铁道游击队一定会多几个队员,不过这时候出现在中央门附近的几个家伙与叫花子无异。只是我现在无法想起其他三人的名字。
多少年过去了,我因公因私去镇江开会学习旅游走亲访友许多次,却一次也没有再到西津渡。这次有机会故地重游,不知道能否激起什么灵感。
西津古渡坐落在镇江市西边的云台山麓,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称奇叫绝的古街,全长虽仅五百公尺,但有自唐宋以来的青石街道、元明的昭关石塔、晚清时期的亭台楼阁,都是别具风情的建筑,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清晰可见,西边的小码头街仍保持着唐宋风韵,我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内散步,可以领略当年古城地处要塞,商旅繁荣的风貌。
“西津古渡”原为古渡口,后因江面南涨北坍,原本是江水的位置,逐渐形成道路,古老的渡口边就再也看不到长江水,唐代镇江名金陵,故称为金陵渡,当时许多大诗人如李白、孟浩然等都曾在此候船待渡,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船到瓜洲时,见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些历史的印记,无不向我们娓娓诉说着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走在这条被车轮磨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路上,使我们感受到无限的遐想和思古之幽情,但这却是再也不会重演的历史景象,更不会出现几个背书包的小花子。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著名诗人张祜,为金陵渡题咏:“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离长江江岸已有300多米距离。
我顺着山腰小道拾阶而上,过蒜山石崖经夕晖亭直登云台山顶,顶上建有宝气庄严巍峨雄伟的云台阁,两侧飞花亭、萧爽轩拱立,红柱黛瓦飞檐,有风雨廊与阁楼相连。在云台山峰俯瞰秋叶点缀中的西津古渡,别有一番气象。
下山的路上,我又忆起两年前的一桩奇事。也是一样的秋高气爽,我去玄武湖赏菊,路遇长椅上歇息的一对老年夫妇,远远看去那老头有点面熟,走到跟前灵光一闪,儿时的神态涌入脑海,这不是几十年不见的小学同学吗?我大叫一声“翁仲华!”他也似曾相识地望着我:“你也叫什么华。”我们激动万分,交流着从儿时到退休后各自的情况,特别感叹记忆的神奇,怎么可能跨越如此长的时间还记得容貌和名字?云台山的秋叶五彩缤纷,西津渡古街鳞次栉比,远处的润扬大桥和长江上的货轮历历在目,眼前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美轮美奂的画卷。冥冥中我猛然想起,那个当年提议爬煤车去镇江的就是翁仲华!
神奇的西津渡,让我们走过历史,来到当前,还让我泛起无比珍贵的记忆。
依山傍水有华亭
古街新貌
新景旧颜
漫步老街
鳞次栉比怀古意
观音洞前忆旧岁
昭关塔下寻古幽
铁柱宫门铁将军
待渡亭下非待渡
高雅善
鲁迅:古旧书店
启功:都天行宫
老街小巷
俯瞰西津渡新景
夕晖亭
云台阁
飞花亭
萧爽轩
钱陈群:香山书院
共渡慈航
地藏殿
文章评论
万 山
沙发![em]e113[/em]
好一片蓝天
您勾起了我一腔倾慕已久的思念!待会儿再来认真的欣赏!
山里人
只不知尚存余兴否?
蓝色雨滴
古老,特别有韵味,南京是古都,名胜古迹不少,从鼠哥的文中介绍过不少,爱历史,听故事,品允当地的人文风情,跟着鼠哥玩去了。[em]e112[/em]啡[em]e177[/em]
无盐
五十四年寻旧梦,西津古渡换新颜。 昔日少年已白头,华华重逢笑当年。
小蜜蜂
古城的历史载下了你们那段童趣,等待你们重温重逢[em]e160[/em]
冬青子
西津古街长五百,多少历史车辙埋。五十四载又重遊,鼠王笔下飞花开。
花儿笑了
[em]e179[/em] [em]e100[/em]
海哥
看完了鼠兄游记《西津渡旧忆新识》,时间跨度54年!54年一瞬间,鼠兄从儿童变成老顽童。[em]e113[/em] 整个游记您触景生情,详细的描写了你童年在南京和平门外货场和几个小伙伴爬火车到镇江的经历,整个描写栩栩如生,从拣拾“滑石”到“闻着烤山芋的香味直吞口水”,不知不觉给我们带入了那个年代里。也叫海哥想起当年和小伙伴们一起爬火车的故事。当年爬火车,我感觉是和看了《铁道游击队》的小人书有关,小人书里的人物至今我还能倒背如流,是小人书里的英雄人物刘洪、王强给了我们爬火车的胆量和信心,我和几个小朋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了一次次的穿越和旅行,乐此不彼,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坐在家乡火车上嬉笑、打闹、从这节车厢到那节车厢,没有惧怕的感觉,和铁路护工、职工玩着捉迷藏。[em]e112[/em] 成了小镇的明星人物,因此,也多次受到父亲鞭打和学校的警告。[em]e112[/em] 鼠兄“西津渡”故地重游,感慨万千。也叫网友们感受这您的感受,享受着您的享受。 “西津渡”在鼠兄的笔下和镜头里叫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古老、内涵、厚重的“西津渡”,也感受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华夏古文明。也叫我们领略到了诗人墨客的风采。走在“西津渡”的确叫人流连忘返,不愧“都天行宫”之称号。 无巧不成书,“仲华” 偶遇,使游记得来全不费功夫。
平凡
鼠兄笔下半个世纪的西津渡,有儿时的回忆,有故地重游的新感受,有老友相逢的喜悦~~~~~~ 笔笔耐人寻味,让人流连忘返。
范先祥
欣赏,祝福您身体健康!
我在飘
海哥的网友都不一般。[em]e179[/em]
白雁
老师年轻时挺传奇的[em]e113[/em],啥都干过[em]e179[/em]
好一片蓝天
一篇绘景抒情感怀、情调悠然、具有感染力的优美文字。读此文,犹如也随兄长行走于这古老的江城,一一徜徉于千百年来不变的建构与不朽的古迹…… 曾二次到得镇江,却均只逗留于远离古城的金山寺而无缘去得城中。文字与图片之景象均似曾相识一般,那是曾来自当年《话说长江》中镇江的专辑画面,还有就是来自我的父亲的讲述。二楼留言说到“您勾起了我一腔倾慕已久的思念”,是有出处的。我的父亲在16岁时经人介绍孤身一人到数百公里外的镇江当了个染坊的学徒,学期四年返回浙江。老人家到老还常念叨起镇江的事情,六十多年后曾重游镇江,还让他根据印象竟找到了当学徒工时的作坊和生活的大院。由此可见镇江变化不大古迹古韵历史人文景观保存得相当完好的。今读兄长此文,令我有了专游镇江古城的心愿了。
万 山
“你也叫什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