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不改
个人日记
丛台公园
丛台公园
丛台公园公梅良玉和陈杏元的雕塑
胡服骑射雕塑
丛台雪景
丛台夏日
丛台公园大门
丛台照眉池——当年赵姬们在这里临波顾影
廉颇负荆请罪
蔺相如回车巷故址
邯郸市滏阳河
丛台碧波
邯郸清明上河图
古丛台红衣女
邯郸 ——
有许多人不认识
也难怪
因为别无它用
只是一个地名
历史上它曾经
是赵国的都城
现在它还是一个城市
东边是无际的平原
西边是绵延的太行山
邯郸曾经很繁华
赵王宫苑里
歌台舞榭
大小高低的
一座连一座
邯郸城富庶
邯郸人隽傲
甚至走路都潇洒的
与世不同
有远方虔诚慕名
来邯郸学步的寿陵少年
掩面惭愧
居然不知何等的
举步归乡
宫殿中的赵姬们
人人美似罗敷
扭细腰长袖翩飞
启娇喉三日绕梁
君王欣赏不过来啊
这连绵的丛台 注(1)
周而复始
盛极而衰
强大的古赵国
终于也走到了末路
有历史改革先驱
赵武灵王的励精求治
胡服骑射 (2)
有舍身的如姬
与信陵君一起
窃符救赵 (3)
还有完璧归赵的和氏玉
有廉颇蔺相如
负荆请罪的将相和
这贤才辈出的赵国
还是被秦国攻陷
灭亡了
插箭岭的岭上 (4)
被秋雨偶尔浇出
斑斑铁锈的箭头
这远古的鸣镝
折戟沉沙
只为了见证曾经的
血雨腥风
丛台早已荒芜
斜阳下笼罩着
断壁颓垣
枯草凄凄
陈杏元和梅良玉 (5)
目睹过这一派荒凉
回车巷里不见了 (6)
刻意规避的车马
立在有几茎青草晃动
斑驳的门头上呢喃的
是曾在相府屋檐下
筑过巢的燕子吗
皇帝和百姓
达官和庶民
学者和黔首
来过又去了
流年似水
一朝又一代
转瞬到了今天
历史上的武灵丛台
早已成了公园
上面不见了
红裙绿扇的歌女
厚厚青砖漫过的地面上
信步着牛仔裤和镂空衫
飞檐斗拱的亭子里
孩子们稚语憨笑
古老的雉堞和时髦的现代人
依偎在一起也很协调
苹果手机拍下的照片
十分漂亮
滏阳河缓缓地流着
穿城而过
不甚碧绿
也不甚清澈
不知道战国时代
它是否也这个样子
中华大街两旁的悬铃木
是那么的粗大茂盛
蔽日遮天啊
六十年来如巨扇
荫护路人
是邯郸的另一张明信片
不远处的黄粱梦镇 (7)
卢生睡醒了吗
高速路车辆的轰鸣声中
膜拜的人们
用手抚遍你的石身
一炊尚没熟
思量难安眠
即使酣睡千载
依然一枕黄粱
莫若就起身吧
看看这天地间
是怎样的变化
就是地名
也都昨是今非
那六朝古都的
石头城
建业 健康 金陵
孜孜变个不休
直到今天的南京
那周之镐京
秦之咸阳
汉之长安
今之西安
文豪贾平凹
称它为废都
那一勺西湖水的
美丽天堂
在康王过江后
改为临安
临时的安定
当然挽不住
南宋的半壁江山
就连煌煌的
首都北京城
元朝时的大都
明代朱棣改为北京
民国改为北平
后面又改回来
也是好热闹
韩国也来起哄
好好地汉城
改成莫名其妙的
什么首尔
不知别人怎样
反正我听了别扭
只有邯郸
这中原的普通一城
三千年来的名字
始终不改
任它日升日落
任它改朝换代
任它天翻地覆
任它沧海桑田
古也邯郸
今也邯郸
命名这地名的人
早已堙没了姓名
但他不朽
因为邯郸永在
噼噼啪啪
春晚过后
辞旧迎新的爆竹响起
在这轰鸣声中
我写下这首
所谓的诗歌
我爱邯郸
不只是为了
它是我的家乡
或者还有为了
这两个字的执着
哦
——邯郸
这名字
三千年不改
在天地间矗立着
永远的邯郸啊
我爱你
也一样会到永远
注1:赵武灵王时期邯郸的亭台楼阁很多——“连聚非一”,故名武灵丛台,是君王检阅军队和欣赏歌舞的地方。现在是丛台公园,为邯郸市的象征性建筑。
注2:赵国经常和北方的少数民族进行战争。胡人的服装简便实用,而汉人的军队宽衣大袖,作战很不利。赵武灵王力排众议,借鉴学习了胡人的服装,所以叫“胡服骑射”,后来往往作为改革的象征。
注3:信陵君魏无忌为了魏国本身利益要救处于危险中的赵国,但魏王猜忌信陵君不肯发兵。如姬是魏王的爱妃,信陵君为她报过杀父之仇。于是如姬舍命盗出调动军队的虎符,使得信陵君率领军队救赵成功。
注4:插箭岭位于邯郸市西北,赵苑旅游区内。地面夯土长百余米,高三至八米,相传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训练骑兵的场所,故名。插箭岭内有时会发现战国时期的铜簇、瓦片及部分陶器碎片等遗物。
注5 晚唐时代陈杏元和梅良玉是一对情侣。双方父母被奸臣陷害,陈杏元被逼去北方和番。梅良玉送陈杏元路过邯郸,两人登丛台洒泪而别。那时的丛台破败不堪,一派荒凉。后陈杏元在青冢跳崖,被昭君的仙魂所救。此时梅开二度,有情人终成眷属。戏曲电影《二度梅》演绎的就是这段故事。
注6 蔺相如保护和氏璧完璧归赵,又使得赵王在渑池上免受秦王的侮辱,被赵王封为相国,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屡屡生事挑衅,在街上见到蔺相如的车马故意堵截,蔺相如就调转车头绕回去,故名回车巷。后来廉颇坦胸负柴上门请蔺相如责罚,遂有成语负荆请罪,将相和传为美名。
注7 黄粱梦镇在邯郸北面不远处,以卢生的黄粱一梦而得名。那里的吕仙寺刻有卢生的石像,香火颇胜。据说亲近石像会有吉祥,因而石像被游客们抚摸的十分光滑。
另:罗敷是汉代邯郸著名的美女。有古乐府叙其丽: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耕,犁者忘其犁。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杨启宇的两首七绝:
丛台池馆色青苍,秋柳秋荷未著霜。
燕赵悲歌今已矣,英风长忆武灵王。
霎眼繁华霎眼空,丛台歌舞太匆匆。
邯郸鼓瑟人如玉,奇货堪居孕祖龙。
这是学者、诗人杨启宇写的关于邯郸的两首诗,我很欣赏。特请大家一读,应该对于了解古邯郸大有裨益。后两句“邯郸鼓瑟人如玉,奇货堪居孕祖龙。”指的是当年大商人吕不韦买了美丽的赵姬,在她怀孕两个月后,送给在赵国当人质的秦国太子的儿子异人。又用巨资运作让异人回到秦国,即是庄襄王。后来赵姬生下嬴政,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吕不韦是商人却进行政治投机,所以说是“奇货堪居”。如此说来秦始皇实际是邯郸的外甥,杨诗人写的就是这个意思。
祖龙即秦始皇。祖:第一个皇帝;龙:人君为龙。
文章评论
◆秋葉◇
学习了。
锦瑟
涨知识了[em]e113[/em]
心静如水
学习这段历史了!
◆秋葉◇
如再北上玩,一定去邯郸,要请栀子导游哦。
时代列车
邯郸,一代历史名城,是燕赵大地的骄傲,成语典故不少。30多年前曾经先后去过两次,走马观花看了丛台公园。读了此文,涨知识。[em]e179[/em] [em]e179[/em] [em]e179[/em]
中庭栀子
谢谢好友禾秀空间的这两首诗,并且感谢她热心为我查询提供杨启宇的资料。
猎人的烟斗
很棒的文,文字凝练,简约。娓娓倾述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变迁。
婕妤
大好河山,美丽文字
三北堂主
历史长河耀星空, 只叹邯郸路匆匆。 中华沉沦又崛起, 神州处处舞飞龙。 和杨启宇第二首诗
中庭栀子
邯郸这个名字古色古香。看一则报道,说早年间有一位师范毕业的女学生去省里分配,人家说邢台和邯郸这两个地方你自选吧。她对这两个地方都不熟悉,比较起来觉得邯郸这名字比那个什么台子好听,于是就选择来到了邯郸。[em]e113[/em] 后来成了邯郸一中的优秀教师。
一路狂奔
苏东坡在《赤壁赋》中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段话很长,但用来注解栀姐的文章很合适,其实他也可以注解许多怀古凭吊的文与诗。中华五千年,一路走来,如大江东去。说它变,无时不在变;说不变,几千年来还是条河。如邯郸之名,三千年未改;其邯郸之城,天翻地覆。改与不改之间,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楼台亭榭,还有“胡股骑射”的胆略与勇气;有“负荆请罪”的眼光和心胸;有“纸上谈兵”的惋惜和感叹;有“奇货可居”的谋略与手笔,这些,才是楼台背后的柱梁,亭榭之中的精神,才是不会改也不能改的东西。
夜听山泉
历史名城邯郸,令人敬仰!诗歌写得更好,令我叹服!
寒梅傲雪
我姥姐好厉害[em]e179[/em] [em]e142[/em] 我也爱你[em]e177[/em] [em]e163[/em]
细雨
古代和今朝,历史和传说随着姐姐的文字一点点的在我面前展现,邯郸三千年的光阴就浓缩在姐姐这篇文章里。姐姐的严谨,博学真让人佩服[em]e179[/em]
细雨
才给家里的两个上初中的孩子读了姐姐这篇诗作,给他们普及了一下邯郸的历史。孩子说:你的网友真有才,一定是大学老师吧。我呵呵,大学老师不一定能写出这样的美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