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义文化
个人日记
素食主义是一种饮食的文化,实践这种饮食文化的人称为素食主义者,这些人不食用来自动物身上各部分所制成的食物,包括动物油、动物胶。世界各国或不同文化下的素食主义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义者可食用蜂蜜、奶类和蛋类,有些则否。素食,表现出了回归自然、回归健康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返璞归真的文化理念。吃素,除了能获取天然纯净的均衡营养外,还能额外地体验到摆脱了都市的喧嚣和欲望的愉悦。 悄然传播的素食文化,使得素食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时尚的标签。素食,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环保、健康生活方式。
发展
提到素食,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两个方面:"正心修德"和"有益健康"。不错,自从人类走出蛮荒,素食就一直在这两种理念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着。
1、正心修德
远古的人类生活于自然中,他们的饮食取之于大自然,那时的人们对于荤、素是没有界定意识的。随着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人类文明发展起来,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对自己的饮食开始反省,对蔬食和肉食开始有了不同的认识和选择。
人们开始将吃素纳入神圣庄严的场合:在重大的祭祀活动的前夕,一定要"茹素数日,以净其身,清其心"。上至皇帝、贵族,下至黎民百姓,莫不认同,莫不尊行。可见"茹素"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之"味"。所谓"净其身",意与"仁"同,圣人孟子云:"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所谓"清其心",意为不纵欲,满足于恬淡之心境,《吕氏春秋》之《本生》篇说:"肥肉厚酒,务以相强,命之曰烂肠之食"。
那时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纵欲不仅有损身体,而且还是导致昏聩,以致一切灾殃的根源。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的初一、十五吃素的习俗,真切地体现了这种深刻的理念。原来,夏王桀于乙卯日被商汤所灭,商纣是在甲子日灭亡。他们均是由于穷奢极欲,以致昏蒙而灭亡。所以后来的诸侯便在这些日子斋戒修心,节俭寡欲,以示警惕。民间也纷纷效仿,后来即演变成"朔望斋"--逢每月初一、十五日吃素。
说到"斋"和"素",原本不是一码事。吃"素"是指普通人日常饮食中不吃动物性食物,而吃"斋",则原指佛家弟子的修持行为,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中国。"斋"是佛家弟子在中午以前所进用的食物,除不许吃动物性食物外,还包括所谓的"小五荤"或"五辛"(大蒜、小蒜、阿魏、慈葱、茖葱)。佛教认为午后应禁食,否则就不是清净身心了。随着当时佛教的迅速发展,从吃"斋"到不吃动物性食物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汉族佛教徒所持守的戒律,吃"斋"与吃"素"也就成为了同一意思。
素之"正心修德"始终是然,及至今日,提到吃素,人们还不禁要问:"你是不是信佛?"
2、有益健康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坚信素食养生,有益健康。按照中国的古老传统,人不应该过分追求浓烈的厚味饮食,而"平易恬淡"才是养生的基本原则。《吕氏春秋》之《重己》篇指出,善于养生的人是"不味众珍"的,因为"味众珍由胃充,胃充则大闷,大闷则气不达","众珍"主要指游鱼、飞鸟、走兽之类的动物食品。认为这类食品吃多了会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滞,还会影响气血功能的畅达。明代医家李延认为,对中年人的精气亏损采取服药补阴阳的方法,一般都不能收到尽善尽美的效果。唯素食调养,能气阴两补,助胃益脾,最为平正,不仅适合于中年肾亏,也适合于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其它亏损病症。明代儿科学家万全,在其所著《养生四要》里也再三倡导学习古人"尚淡泊"的生活方式,他认为素食可以使人的体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
西方人的科学理论对素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他们从营养学、医学的理论出发,对动物性食品、谷类及蔬果类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发现素食不仅可以充分地提供人类所需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而且去掉了动物性食品所带来的多余胆固醇等有害健康的因素。人们发现肉食和过量饮酒给自身带来心脑血管疾病、肝病以及糖尿病等诸多病症,而坚持素食几乎可以完全防止这类疾病的发生,并对这类疾病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调查还发现素食者比肉食者不仅在身体上更加健康,而且在生理上更能适应,素食还是提高智力,培养良好心境,有益美容的饮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素食,并希望素食在带来健康的同时,也能够让人们享受到美味。现代的素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人类在不断发展进步,饮食早已不再只追求果腹,美味而富营养是最基本的要求。
今天,人类越来越多地反思自己,反思其他生命。同时,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活环境--地球,甚至外层空间。人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保护环境,爱护生命。为此,回归自然、回归健康、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深深地影响着现代饮食的观念。于是,天然纯净素食成为21世纪饮食新潮流。素食者越来越受到尊重,能以素食款待宾朋被视为高雅的礼仪。
虽然今天的素食不再有宗教的味道,但其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生命的意识体现出现代人类的文明、进步和高雅。
养养生益处
1、能益寿延年
根据营养学家研究证明,素食者比非素食者更能长命。巴基斯坦北部的浑匝人和墨西哥中部的印第安人,都是原始的素食主义民族,平均寿命极高。令人称羡。佛教的僧、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教友,也因素食而享高寿。
2、可减轻体重
素食者比较肉食者,一般来说的体重较轻,这是因为所揖取动物脂肪较少,可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赘肉之故。体轻则减负也。
3、能降低胆固醇含量
素食者血液中所含的胆固醇永远比肉食者要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如果太多,则往往会造成血管阻塞,成为高血压,心脏病等病症的主因。
4、减少患癌症机会
某些研究指出,肉食与结肠癌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素食者与肉食者相比较,前者患癌症的机率要少的很多。
5、减少寄生虫对人体的侵害
条虫及其他好几种寄生虫,都是经由受感染的肉类而辗转寄生到人体上的。素食者吃的大部份是植物食品,其寄生虫比肉类食物要少的很多。
6、减少对肾脏的负担
各种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废物,经由血液带至肾脏。肉食者所食用的肉类中,一旦含有动物血液而带入肾脏时,就会加重对肾脏的负担。素食者避开了肉食,由此而减轻了对肾脏的负担。
7、易于储藏
植物性蛋白质通常比动物性的蛋白质更易于储存。由于储存期的差距,可减少霉腐食物入侵人体,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8、价格低廉,可降低生活成本
植物性蛋白质比肉类便宜,这样可以降低人的生活成本。
9、合乎生态原理
生产一磅牛肉所需的土地,[可生产十磅的植物性蛋白质],必然棉籽饼,豆粕等农业废弃物。许多生态学家预言,人口爆炸将迫使全世界不得不吃素。大量动物的捕杀,使大自然生态失去平衡,提倡素食完全合乎生态平衡原理。
10、饮食富于变化
素食的家庭主妇往往发现,利用植物性蛋白质,比利用一般肉类更能烧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而制作方法也富于变化,更能引起良好的食欲。
食素与蛋白质
“我不吃肉可以获取所需要的蛋白质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蛋白质是定义的什么?
1838年,荷兰的一位化学家,首先分离出一种生命的基本物质,含有氮素、碳、氢及氧,他称之为蛋白质——意思是“第一顺位”。后来证明蛋白质是生物所必需的:每一个生命有机体必须摄取足够的量才能生存。这是因为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所组成的,而氨基酸是生命的“建材”。
植物能由空气、泥土及水来合成氨基酸,但动物则必须依赖植物才能获得。这可从食用植物直接获得,也可从已摄取植物并经过新陈代谢作用的动物身上取得。只有植物能自产氨基酸。因此,肌肉中的氨基酸都是动物或人类从植物中取得的。有22种已知的氨基酸是人体需要的,其中有14种是在体内自然产生的,而有8种必须从食物中获得。所以,人可以经由植物直接有效地得到蛋白质,也可以经由动物的肉,消耗大笔金钱间接地得到蛋白质。而动物因此被迫吃下大量的植物性蛋白质,以达到可被宰杀的体重。然而那些队伍所给我们的只有我们饲喂给它们的百分之十的蛋白质而已,其余的百分之九十都浪费掉了,而这些部分原本可以供应世界各地很多饥饿的人的。
“素食是否可以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呢?”答案是:“是的,没问题。”史戴尔博士(DR·F·STALE)在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素食者对于蛋白质的吸收量的每日是普通人最低量的两倍,证明吃素的人没有蛋白质方面的问题,而且他们和肉食者相比更容易取得蛋白质。只要想一想:一杯胡萝卜汁与一个蛋有相同质量的蛋白质!!!
那么我们还等什么呢?直接去吸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鲜营养吧!何必吃动物吃过的呢。
真正素食
素食者一般的定义是指不食用肉类,鱼类,禽类及其副产品的人,但素食者根据避免动物制品的程度的不同而主要分成下面四大类:
严格素食者(Vegan):不食用动物的肉,包括肉类,禽类,鱼类(或海鲜),也不食用来自动物身体的物品,比如蛋类,奶类。一般说来,严格素食者不食用蜂蜜,也拒绝非食物性地使用任何来源于动物身体的制品,如皮毛,丝绸,羽绒,骨胶等。
蛋奶素食者(Ovo-Lacto Vegetarian):不食用动物的肉,包括肉类,禽类,鱼类(或海鲜),但食用蛋类和奶类制品。
奶素食者(Lacto Vegetarian):与蛋奶素食者差不多,只是拒绝食用蛋类。
蛋素食者(Ovo Vegetarian):与蛋奶素食者差不多,只是拒绝食用奶类。
饮食在瑜伽体系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这是因为食品的种类和质量直接影响人的肌体,和精神状况。饮食不得当,也不对饮食原则进行了解,这样便逐渐的对个人的肌体和精神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续而不良的饮食习惯使他的思想、行为、外在表现、自然而然的无法称心如意。
瑜伽把食物分为惰性食物、变性食物、悦性食物。
惰性食物
是容易引起怠慢、疾病和心灵迟钝的食物。此类食物对心灵有害,对身体无益。源自印度国王罗加的吃饭方式,据说在印度王室的饭桌上,通常要摆放五六十种菜肴,这些菜的烹饪是经过煎炸、烘烤的;有些使用了咖喱粉做调料,味道很浓;这些对瑜伽者是极不合适的,因为这会使他身体发胖,增加额外的体重,饭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感到积滞怠惰,而性情易于激动暴躁。它包括:一切肉类、蛋、洋葱、菇类、菌类、芥末、葱蒜等,麻醉型饮料、烟草、毒品等一切有麻醉性可吸入用的和不新鲜、陈腐的食物。
变性食物
能够提供能量,有益身体但不利心灵的食物。经常使用会引起身心浮躁不安。如浓茶、强烈调味品、酱油、白萝卜、海带、巧克力、可可、汽水、过多的香料和食盐、辣椒,凡喜爱这类食物的人,大部分性格粗鲁、脾气暴躁、喜好争斗、固执己见。这类食物同样不适合瑜伽者
悦性食物
这类食物色香味美,富于营养,很少选用香料和调料,烹饪方法简单。食用这些食物可以培养高贵的情操,使身体变得健康、纯洁、轻松、精力充沛、使心灵宁静而又愉快,有益身心。这类食物创造了更精细的、更敏锐的身体和精神系统。它包括一切水果、大部分的蔬菜、一切的豆制品、牛奶和乳类制品、坚果、温和香料和适度绿茶,全部的谷类制品等。
观察食物的属性除了在种类上区分外,更应依据烹饪的方法,有时一种蔬菜也可以被做的变成惰性食物。瑜伽看重食物的品质和更富于营养,认为食物使人发胖是不正确的,这种极端的看法会对人产生有害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按照瑜伽饮食方法安排自己的生活,她一定会达到减肥的目的或瑜伽者认为,为了身体健康,心灵的平静,要多吃悦性食物,少吃变性食物完全不吃惰性食物,如果过量饮食等于食用惰性食物。屠杀后的动物无论怎样处理,都无法彻底驱除死亡生命的“尸毒”;同时过多的食肉易引起癌症、高血压和心脏病等顽症。人类各种特征看来都于食果类动物类似,于食草类动物相似,人类的天性本来就不是趋向食肉的
对于想要获得灵性的人来讲,素食是很有裨益的。一些坚果和种子的蛋白质含量和肉类一样多,但却不含有更多的热量。只要综合谷类和豆类,人们也可也创造出完全蛋白质的食物。素食的人较少产生便秘、痔疮、高血压,此外还拥有较长的生命,同时在老年时,能够正常和正确的思维,明智的讨论问题。瑜伽者举例说:当老虎和大象打斗时,老虎无法持续两个小时以上,但大象可以持续战斗三天。
食物煮的不够熟或是捣得不够烂,便会产生消化问题,咀嚼食物越彻底,所得到的营养和能量越多。如果一个人想要减轻体重,但却不想缩减食物,那么它可以试试一而再,再而三的咀嚼食物,至少三十次以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