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季
个人日记
这一季,我们共此一梦想
云南/黄俊
地处滇中的通海县,自古以来即是滇南重镇和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较为发达,文化兴盛,人杰地灵, 素有“秀甲南滇”、“冠冕南州”、“礼乐名邦”之美誉。这是一方灵秀的土地,厚重的历史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为当地的喜文弄墨者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是对这片土地上文化血脉的传承。
我从小就喜好文学,打高中时开始“胡写乱吟”,集成两本诗集,一本名为《啤酒波尔卡》,另一本名曰《流浪集》。这些诗作均未投稿,实属自我摆弄,孤芳自赏,独自陶醉。参加工作以后,忙于仕途,创作之事几乎荒废,只在闲时无聊之际,偶尔有感而发,零零散散地写下了一些粗浅的文字。
时光荏苒,转眼十多年过去了,一次偶然打开微信,看到微名叫“一路上有你”的吕姓同学在群里发了一篇三毛的文章,突然想起自己曾经写有一篇祭奠三毛的散文------《三毛,今夜想念你》,一时心血来潮,竟是鬼使神差地便将此文发给了这位同学。没想到同学读后,颇有感触,大加赞赏,并在微信圈内转发,由此引起了更多阅读者的关注和赞赏。此事唤醒了沉睡于我内心深处多年的“文学梦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份美好愿望,它是生命中不竭的动力之源,不断地牵引着你朝着人生的目标迈进。
通过微信的交流,渐渐地我开始结识到了更多喜好文学的朋友,这其中有我高中时的同学、喜作短文乐于助人的“雅文”。她对我影响、帮助很大,在她执着地引导和鼓动之下,我写作的热情不断高涨,几近狂热,到了“每天必写,不写手痒”的地步,最多的一天竟是创作了四五首诗作,可谓“行云流水,才思如泉涌。”与我在微信上交流较多的还有“天水轩”,他擅长于小说创作,也写诗。我在微信上发表的作品他都点赞支持、鼓励,让我倍受鼓舞。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这个圈子里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如文学前辈杨鸿,富于哲思的“大客”,专注于散文创作的张新,诗风简朴俊朗的吴寒暑,文字灵动飘逸的“三疯”……,还有好多不知名的。他们一直钟情于文学事业,耐得住寂寞,始终固守着心灵中的一片净土,埋头创作,不断拿出有分量的作品。和他们交往,不仅让我领悟到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可贵的韧性,也使我得到了更多学习借鉴他人创作技艺的机会。
在不断的接触交流中,我了解到这是一群用心关注社会,善于解读生活的人。他们共同生活在这个繁华热闹的小县城,每天享受着小城的闲情逸致和浪漫的诗意人生,品味着小城人家的悲欢离合,一路欢歌一路成长。面对文学,他们有自己坚定的理想、有满腔的热情,并且执着坚韧;面对现实,他们真实地写下了生活在各自心里激荡起的感悟和折射出的印记。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随笔、一部部小说,在他们的笔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他们用生花之笔,构筑了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在小镇的某一家小酒馆或茶室,我和他们经常小聚在一起,饮酒或喝茶。聊余秀华、海子的诗,有时也谈到温婉的席慕容、挚情的汪国真,或是感性率真的三毛。酒酣耳热之际,有人会煞有介事地朗诵起自己创作的心仪的诗文,俨然一副文学大家的模样。和这样一群持有不同风格的文学青年在一起,我创作的视野更开阔,文学世界更丰富了。
每天傍晚,当山后寺院敲响的钟声悠悠回荡,这群人散居在小镇的某一个角落,用善感的嗅觉捕捉小镇的浪漫和风情,然后用一些精巧的词句抒发自己的感想,即使有时各自奔忙,长久难以见面,大家也会在微信或QQ上相互点赞,聊侃交流,互通有无,切磋技艺。这个群体里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文学梦,在这片土地上种下自己梦想的种子,构筑自己的心灵家园,收获一份真情,一份感动。
这个文学群体,除了拥有共同的地域文化印记,大家各自都有自己明确的题材领域和风格追求。这些个性化的创作风格汇集在一起,将文学创作园地打造成了一个绚烂而热闹的舞台,开创了这方天地文学创作的新景象。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和苦涩。尤其是在今天,在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之下,文学艺术商业化、娱乐化、边缘化倾向日渐严重,表达书写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我相信,对于酷爱文学创作的我们而言,只有文学的世界是真正属于我们的。当我们行将朽木,回首文学创作之路,我们不会感到空虚,也不会感到孤独,因为我们拥有一片洁净的天空。我想要对这个文学群体里的每一个人说:“当有一天,你突然感到了疲惫,不要悲伤,也不要流泪!因为,在你生命的'存折'上,已经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礼物'。珍惜吧,你属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属于你!”
文学创作是一条崎岖坎坷的路,但我坚信,有坚守才有最美的风景!
让我们对文字永远保持着那份深厚淳朴的尊重,怀揣文学的梦想,活在当下!
(写于2015年7月27日晚)
云南/黄俊
地处滇中的通海县,自古以来即是滇南重镇和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较为发达,文化兴盛,人杰地灵, 素有“秀甲南滇”、“冠冕南州”、“礼乐名邦”之美誉。这是一方灵秀的土地,厚重的历史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为当地的喜文弄墨者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是对这片土地上文化血脉的传承。
我从小就喜好文学,打高中时开始“胡写乱吟”,集成两本诗集,一本名为《啤酒波尔卡》,另一本名曰《流浪集》。这些诗作均未投稿,实属自我摆弄,孤芳自赏,独自陶醉。参加工作以后,忙于仕途,创作之事几乎荒废,只在闲时无聊之际,偶尔有感而发,零零散散地写下了一些粗浅的文字。
时光荏苒,转眼十多年过去了,一次偶然打开微信,看到微名叫“一路上有你”的吕姓同学在群里发了一篇三毛的文章,突然想起自己曾经写有一篇祭奠三毛的散文------《三毛,今夜想念你》,一时心血来潮,竟是鬼使神差地便将此文发给了这位同学。没想到同学读后,颇有感触,大加赞赏,并在微信圈内转发,由此引起了更多阅读者的关注和赞赏。此事唤醒了沉睡于我内心深处多年的“文学梦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份美好愿望,它是生命中不竭的动力之源,不断地牵引着你朝着人生的目标迈进。
通过微信的交流,渐渐地我开始结识到了更多喜好文学的朋友,这其中有我高中时的同学、喜作短文乐于助人的“雅文”。她对我影响、帮助很大,在她执着地引导和鼓动之下,我写作的热情不断高涨,几近狂热,到了“每天必写,不写手痒”的地步,最多的一天竟是创作了四五首诗作,可谓“行云流水,才思如泉涌。”与我在微信上交流较多的还有“天水轩”,他擅长于小说创作,也写诗。我在微信上发表的作品他都点赞支持、鼓励,让我倍受鼓舞。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这个圈子里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如文学前辈杨鸿,富于哲思的“大客”,专注于散文创作的张新,诗风简朴俊朗的吴寒暑,文字灵动飘逸的“三疯”……,还有好多不知名的。他们一直钟情于文学事业,耐得住寂寞,始终固守着心灵中的一片净土,埋头创作,不断拿出有分量的作品。和他们交往,不仅让我领悟到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可贵的韧性,也使我得到了更多学习借鉴他人创作技艺的机会。
在不断的接触交流中,我了解到这是一群用心关注社会,善于解读生活的人。他们共同生活在这个繁华热闹的小县城,每天享受着小城的闲情逸致和浪漫的诗意人生,品味着小城人家的悲欢离合,一路欢歌一路成长。面对文学,他们有自己坚定的理想、有满腔的热情,并且执着坚韧;面对现实,他们真实地写下了生活在各自心里激荡起的感悟和折射出的印记。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随笔、一部部小说,在他们的笔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他们用生花之笔,构筑了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在小镇的某一家小酒馆或茶室,我和他们经常小聚在一起,饮酒或喝茶。聊余秀华、海子的诗,有时也谈到温婉的席慕容、挚情的汪国真,或是感性率真的三毛。酒酣耳热之际,有人会煞有介事地朗诵起自己创作的心仪的诗文,俨然一副文学大家的模样。和这样一群持有不同风格的文学青年在一起,我创作的视野更开阔,文学世界更丰富了。
每天傍晚,当山后寺院敲响的钟声悠悠回荡,这群人散居在小镇的某一个角落,用善感的嗅觉捕捉小镇的浪漫和风情,然后用一些精巧的词句抒发自己的感想,即使有时各自奔忙,长久难以见面,大家也会在微信或QQ上相互点赞,聊侃交流,互通有无,切磋技艺。这个群体里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文学梦,在这片土地上种下自己梦想的种子,构筑自己的心灵家园,收获一份真情,一份感动。
这个文学群体,除了拥有共同的地域文化印记,大家各自都有自己明确的题材领域和风格追求。这些个性化的创作风格汇集在一起,将文学创作园地打造成了一个绚烂而热闹的舞台,开创了这方天地文学创作的新景象。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和苦涩。尤其是在今天,在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之下,文学艺术商业化、娱乐化、边缘化倾向日渐严重,表达书写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我相信,对于酷爱文学创作的我们而言,只有文学的世界是真正属于我们的。当我们行将朽木,回首文学创作之路,我们不会感到空虚,也不会感到孤独,因为我们拥有一片洁净的天空。我想要对这个文学群体里的每一个人说:“当有一天,你突然感到了疲惫,不要悲伤,也不要流泪!因为,在你生命的'存折'上,已经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礼物'。珍惜吧,你属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属于你!”
文学创作是一条崎岖坎坷的路,但我坚信,有坚守才有最美的风景!
让我们对文字永远保持着那份深厚淳朴的尊重,怀揣文学的梦想,活在当下!
(写于2015年7月27日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