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真绘画作品欣赏

个人日记






 
图片
 
八子

 
清 闵贞 纸本设色 纵121厘米 横70.5厘米 扬州市博物馆藏
 

      此图构图奇特手法新颖为历代画作所无画中八个小孩团聚一起府身争看花灯
他们年龄相仿个头相当或兴奋或惊异或嬉笑或议论表现出孩子们在节日中天真,活泼可人的神态

  
历史上,许多画家学习绘画的目的,或许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或许是把绘画当成谋求衣食的一种手段,
而闵贞学习绘画的原因比较特殊,是为了要尽孝。传说闵贞的父母早亡,他时常思念,于是开始学习绘制肖像画。据说,每当年末,他都要将画好的父母遗像悬挂起来祭奠。他的孝行让很多人为之感动,于是人们便称呼他为"闵孝子"。
  
闵贞(1730-?),字正斋,江西人,史书中对他的记载有限,只是把他当作扬州画派当中的一员而已。只有近代的陈衡恪先生在《中国绘画史》中才把他确认为"扬州八家"之一。

  闵贞为人正直,品格高尚,一般不轻易给别人作画。有钱有势的人让他作画,即使给的钱再多,他也是拖再拖或托词拒绝。有大官向他索画,他宁可到处躲避也不肯动笔,就是在生计艰难的时候,他宁可挨饿也不卖画给权贵。相反,对于寒百姓或是挚交知己,不仅让画就画,就连未主动开口索要的也会主动赠予。他认为画是商品,不能和画家的人品一起出售。这种境界在当今也是难得的。



 
图片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出处:清·王士桢·题秋江独钓图。

 
 

 
图片
 

 蛤蟆仙人图

立轴,纸本设色,纵180.1厘米,横70厘米,(日)私人藏。


图中人蓬头弓背,双手抚蟾,眯目启齿,憨态可掬,笑吟吟地面向观众挪步而来。造型于狂放中不失严整,寓工于写;用笔于恣肆中不失紧劲,寄巧于拙。合碑版之方硬与狂草之畅快于画笔,兼具金石与写意趣味,独具特色。




 
图片
 

纨扇仕女图

立轴,纸本,墨笔。纵:113.8厘米,横:45.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仕女神态娇弱,流露出一种夏日疲困的气息。树干的苍老虬蟠与女子的妩媚身姿,曲线交叉,相映相称,构成新颖别致的格局,着意刻画仕女轻挥纨扇,脉脉含情之态。从图中可以窥见当时人对于仕女的审美情趣。闵贞传世的人物画以粗放写意者居多,此幅用笔严谨,人物线条的钩勒较为流畅自如,是风格清丽的上细之作,为作者五十岁时的作品。









 
 





 








文章评论

砚池怡翁

闵贞,生于l730年,卒年不详。字正斋,江西南昌人,侨寓汉口,一作汉阳人。擅山水,工写意人物,兼精写真。所作山水,运笔沉雄,颇得巨然神趣。所画人物,笔墨奇纵,衣纹流畅,顿挫有法。亦工篆刻。传世作品有《纨扇仕士图》、《八子观灯图》、《蛤蟆仙人图》等。

砚池怡翁

闵贞的人物画,从徐渭、朱耷的水墨写意中吸取营养,以粗笔见长,线条简洁,挥毫自然,廖廖数笔而神形逼肖。此图在构图颇具特点:画八个小孩俯身看花灯。用生动活泼的笔法将八个年龄相当、个头差不多的孩子的稚气天真的快乐的天性表现得别致。钱条流畅,粗笔挥豪,富于动态,笔墨酣畅,变化多端。

砚池怡翁

此画描绘的是节日里八个髫龄小童围拢观灯的有趣场景。中间的一个孩子背对着观者,周围孩子们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小孩的灯上,看来他提的灯一定非常好看。这盏彩灯究竟有多么好看,作者没有具体的描绘出来,所以观者也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想像,可以比较。在画面的右侧,一个小孩手里提着一盏精巧的荷花灯,只有一个小孩在低头观看,可是,中间孩子手里的灯却被五个小孩紧紧围拢着观看,其中一个因为被挡在人群外面,竟然迫不及待地趴到了小伙伴的身上向里张望。由此可见,中间孩子手里的灯是多么地与众不同,多么地吸引入。这种造势、造情的虚笔处理,调动了观者的丰富想像,真可以说是无灯胜有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