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独立学习的思考

手机日志

我对独立学习的思考

胡小鹄

今天是星期六,一上午我都在图书馆看新买的《经史百家杂钞》。《经史百家杂钞》是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是继清人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毛泽东对评价很高,他在给萧子升的信中说:“国学者,统道与文也。姚氏《类纂》畸于文,曾书则二者兼之,所以可贵也。”所以先推荐这本书给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

曾国藩选录的第一篇是《尚书·周书·洪范》,我结合着《尚书正义》进行理解和分析,感觉颇有收获。但是今天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引子并不是这篇文章的内容,而是这一年来对于图书馆形形色色的人的观察与思考。

图书馆八点开门,今天我大概八点十分就找到座位,翻开了书。陆陆续续,人大学子就把图书馆挤满了。不得不说,人大不愧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图书馆有人气,更有书香气。

我发现在座位上坐着的,大概有这么几种人。一是桌子上整齐地摞着几本书,正在复习笔记。看来这么早已经有准备考研的了;二是桌子上放着笔记本电脑和几本书的人,他们时不时翻书,随即又在电脑上打字,不用说,是准备毕业论文的;第三种桌子上非常干净,只有一本书,至多再放一个水杯。这些学生是真正专注读书的,几乎不受外界干扰,目光永远注视着书本。他们不是学霸,也是书霸,想要在大学里看完一整排书。他就是个呆子,你想要坐进去,不招呼他甚至意识不到你在旁边,更不要说过道里学生来来往往吧;第四种应该就是我了吧,由于《洪范》这篇文字最迟也是战国人所书,一般认为是西周的作品,有些文字不借助注疏确实看不懂,所以我在电脑上打开《尚书正义》电子版,逐字逐句对照阅读。虽然费时费力,但是前人所阐发的思想,已能理解百之一二。第五种,是查资料写作业的。

这五种人可以说是图书馆的大多数人的写照。他们撑起了人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但是也有这么一小波人。他们在图书馆大概是这样的——

进来的时候手里捧着手机,然后放下书包,把手机放在桌子上,又把作业或者书本掏出来,或者拿出笔记本电脑准备查资料写论文。突然,旁边手机响了一声,或者亮起了提示灯——要么是QQ,要么是微信,也许是有人水群吧。这时候,时间还早,他们就放下了手中的笔,双手捧起手机,就心安理得地聊起了天。或者连上了校园网,先看看优酷B站有什么优秀的视频,哪个明星又出事了,淘宝天猫又有什么衣服打折。于是乎,聊起了天,购起了物,刷起了朋友圈,看起了网络小说,甚至打起了游戏。

一个词,不务“正”业。其实,图书馆并没有禁止网购、网络聊天和打游戏,只要你不发出声音影响他人就好。但是这些人来图书馆的初衷,或者称为“正”业,估计不是这些吧,肯定也计划看几页书,写几段文字,让自己充实一些。但是,由于种种貌似偶然的因素,这么一上午,就这么刷过去了。下午再睡一觉,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明天就是作业的deadline了,就不得不写起了作业。这不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常态。

实际上,很多中学生就有严重的拖延症。高考后这一年,有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和我聊天,说孩子学习不专注,或者套用老爸的词,“一点也不刻苦”——反正是除了不学习,别的事都挺“积极”,有点风吹草动就坐不住,看起电视就关不了,玩起游戏就废寝忘食。你说他,他充耳不闻,你管他他敢动手。

其实,拖延的本质是懒惰。有时候想偷点懒,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怕的是,你不能清晰地意识到你在偷懒,你在不务“正”业,心不“定”,所以,一时的小憩变成了“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老人可以也应该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但是作为青年学生,万万不可。

《大学》曾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段话的意思是: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有坚定的志向;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很多时候,我们对我们应该达到的境界只有模糊的几个词汇,比如素质教育,却并没有认真地思考,甚至人云亦云,跟风随大流,结果也可想而知。

我认为,独立学习,就是学生应该达到的境界。在一个人的求学生涯中,不能独立学习,就不会有坚定的志向,不可能遇事不乱、临危不惧,更何谈在未来的工作中胸有成竹、高瞻远瞩?

独立学习,首先要有明确而细致的目标和规划。目标越明确和细致,分析和规划也就越明确和细致,努力也就更有执行力,更有方向,也就不会有不分主次、蛮干硬干。很多自认为已经很负责的家长,包括我老爸,在给孩子订目标的时候只会给一个看似明确的数字:下一次必须进前十名!更不用说很多家长对孩子连看似明确的目标都没有。其实,名次只是个数字,就好比谁都知道中国经济总量现在是全球第二,但是你知道中国现在的经济结构吗?知道中国各个产业的产值比重吗?绝大多数都不知道。于是乎,在孩子的学习中,就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和60年前的中国经济很像——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很多中学生只能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个大概的目标。比如,我老爸给我订了目标,班级前十。但是怎么达到呢?绝大多数自认为负责的家长给出一个词——做题。于是乎,有毅力的孩子在题海中游了一圈又一圈,最后体力不支淹死了;毅力稍差的在题海中游了半截,受不了那份孤独,也就达不到专注,最后给自己找一个名为“我不如别人聪明”的泳梯,早早上了岸。最后,有一部分家长看到了我爸的博客,又看到了我的QQ,给我诉苦,让我不得不在屏幕那边苦笑,打出一行字“您给我提供的信息太少了,我不能准确判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紧接着又是长篇诉苦。

明确,就是落到明处,才能落到实处。很多家长说,孩子,你下一次进步就好。结果这一次孩子考砸了,这位家长又说,没事没事,这一次发挥失误,下一次进步就好。这一句话,就表现出家长在三个问题上没有认真思考:首先,你怎么就确定这是发挥失误?发挥失误不是实力不足的体现吗?其次,下一次是哪次?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 高考成蹉跎。卷面上能体现的都成了蹉跎,更不要说模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最后孩子大了,工作了,也就不了了之了;最后,进步多少才是家长期望的进步?中国GDP增速放缓了几个百分点,就能明显感觉到经济的变化。放到成绩上,究竟是提高1分是进步还是20分才能达到家长的期望和实现孩子的野心?距离梦想大学还有多少分的差距呢?

在衡中,每次考试我都要算一下非知识性失分,简言之就是除了真的不会的其他的失误分数,这些,是我最主要的提分点。衡中的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明确的高考目标,我要上北大,我要上清华,我要上港大。起码对于高考,你最后的结果是非常明确的。我的结果就是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提升自我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给自己”治病“的历程——你连是癌症还是炎症都没有搞明白,怎么治?其实很多时候,目标明确了,压力反而不会大——譬如你给自己订的目标是挣钱,你这一辈子就掉钱眼里了;但是你给自己订的目标是挣够1000万,那么下半辈子就悠闲多了。我可以很负责地说,除非独孤求败式、游刃有余式的学神,其他任何家长以不明确的目标要求孩子,任何学生以不明确的目标迎接中考和高考,迎接未来的挑战,最后就只能有非常明确的遗憾和后悔,再加上非常明确的迷茫和忐忑。

细致,就是全面审视自己的不足。小提琴要过十级,这不是细致,要把哪个曲子练熟,才是细致。需要指出的是,明确的目标,家长可以给——但是细致的目标,能且只能学生本人给出,这中间的差距就是悟性的差距。市场经济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但是在学习中,你在做哪道题,是对是错,是不是琢磨透了解题规律,这必须明确。题错了,不能就这么改了,还需要总结分析。有个高二的师妹给我说:我数学不好,怎么才能学好数学?我问她,哪个题型得分最不好,哪个模块最不好?是三角函数、数列组合、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平面几何、不等式、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还是概率与统计?她答不出来。其实这些问题想明白了,目标就细致了,计划也就随之细致了。我老爸为什么作文班能叫响邢台市?就是因为目标细致又明确——把作文分提上去,因为大部分上作文班的学生不是为了将来当作家的。目标不一定要大、要多。我要做完所有的练习册,但必须细致,我要选择做完某一部分的题,因为这一部分是我的薄弱点。

细致的目标一定是明确的目标。细致了,也就容易执行了。比如,我要考第一,然后我算了算,我还得提20分才能考年级第一。再一看,这一次非知识性失分十分有14分,那么下一次我就要减少到7分之内。我英语不太好,那就向英语倾斜精力,目标多对两个阅读和一个改错,也就是5分。数学选择填空不错,争取写上的都拿满分。文综答题规范些,语文前面的阅读一定要小心,少错一个选择题……这么细致下去,你的努力会非常有针对性。有了细致的目标,对症下药,就有了效率。也许没有那么刻苦,你就实现了目标。

独立学习,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拴惯了的狗,是不能带去打猎的。习惯对成绩的影响,用“决定”这个词不为过,即习惯决定成绩。

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家长培养,关键就在于家庭教育的环境了。现在很多人睡眠质量很差,为什么呢?躺上床了,又开始玩手机,一玩就是半夜,肯定休息不好。确实是这样,一旦手机在旁边,无论是学习还是睡觉,都是没法安生。孩子不会很小就对学习、对阅读感兴趣,但是据我观察,孩子对玩游戏的兴趣可以说是天性。也有好几个家长和我谈到,孩子喜欢玩电脑游戏,管不住。我只想反问一句,为什么你能给孩子创造玩游戏的环境,却创造不出学习的环境?

想创造学习环境,家长就要为孩子学习提供便利,为偷懒制造障碍。我老爸经常批评我,怎么上了大学就不跟爸爸联系了?其实,我在学习的时候,就把手机放在书包里,书包又放在柜子里了。在这个情况下,我打开柜子拿出书包掏出手机,远远比我捧起书麻烦得多,所以我就迅速进入到阅读的状态。其实,在中学时代我也是如此。孩子离书,离手机,离电视的距离远远小于离书的距离,玩的可能性就大了几分。小学初中我一进家门放下书包,面前就有好几份报纸,这样阅读报纸的习惯就形成了。以前家里是乱,但是凡是有人走过的地方就有书,于是乎我在厕所里也看完了几篇文章。有的家长埋怨孩子房间乱,其实家长的房间也不整洁。当这个家,只有孩子自己的房间是乱糟糟的,自己的床乱糟糟的,孩子自己就自然而然意识到了要学会收拾东西。

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比如今日事今日毕,不把任务留到第二天;比如阅读的习惯,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其实,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都是依靠环境的力量养成的。有人批评衡中,反对给孩子灌输成功学,建议”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快乐学习……这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高一的时候,我们很多衡中学生就养成了总结整理的好习惯,学会了怎么查漏补缺。当其他的学生在纠结买什么样的本子当积累本的时候,衡中优秀的积累本就已经在展览了。与其在感叹自己的孩子不聪明,脑袋不灵光,不如想想自己家庭整体氛围和其他家庭的差距有多大。

把智商当作“成绩不好”挡箭牌的人,情商估计也不会出色吧。相反,哪怕智商真的不突出但是仍然努力的人,才值得我们尊重。这里我要提到一类人——独立学习的人,他们遇到困难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他们对学习具有近乎“愚蠢”的努力。他们值得钦佩。

去年邢台一中一个高三学妹加上了我,详细地说了她在语数英这三科的困惑,向我请教英语和语文怎么学。我说,英语最基础的就是词汇了,背好单词就成功了一大半;至于语文,你既然基础不太好,就先复习成语病句,再多做做题就行了,之后又说了说积累本怎么写,平时时间怎么安排。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回答——我想复习,我想背这些,但是学校没有这方面资料,我也买不起,上网还是用的老师的电脑。这一句话震惊了我。这位学妹是沙河市的,中考时考上了邢台一中。现在在普通班中数一数二,年级200名之前。我很严肃地问她,如果你语文115,英语125分能到什么名次。她说,年级前10。邢台一中普通班的第一,年级前200,考上好一点的本一绰绰有余,对于一般的农村家庭已经很不容易了。她的动力很单纯,考出去,考进北京,目标北航或者北理。于是那一天晚上我搜集了很多复习资料,第二天打印然后寄给了她,又网购了两本词汇书,一本听力书给她上高一的弟弟。

我不知道现在她的成绩怎么样了,也不知道我的努力有没有白费,尽管我现在还不知道她的名字。没关系,这些都是小事,2015年高考成绩出来后去邢台一中大门就能看到她的名字。我只是想说,以前我们总是从电视、电影、书本中了解到农村的寒门学子的处境,但是当你真的接触到这些人,真的倾听他们的辛酸和无奈,感受到他们破釜沉舟通过高考鲤鱼跳龙门的勇气和决心,你就明白了什么是“哀兵必胜”,什么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更明白了动不动拿智商找借口的人的可笑之处。

刻苦到近乎“愚蠢”,总会总结出一些属于自己的学习心得,久而久之,就会有收获。

培养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人。很多人只看到了别人是“贵族”,他们有着良好的家境和修养,又有着卓越的天赋,又有着良好的机遇。他们的起点高,也许你终生也到达不了他们的起点。于是乎,这些成为了某些人自卑乃至自暴自弃的借口。其实,中国人上数三代,绝大部分都是农民,翻天覆地的变化只经过了三代人的努力罢了。他们只是在埋怨自己的长辈没有拼出来没有给自己一个较高的起点,却根本不想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成为“三代人”中的“第一代”,最终他的子子孙孙也会埋怨着他,形成恶性循环。

也许我的努力在别人的背景面前不值一提,但我依然努力着,因为我希望,至少未来,我的孩子的努力不要和我一样不值一提。可能在外界眼中,富二代官二代就是啃老,就是一辈子衣食无忧,就是混吃等死。但其实没有人想只是悠闲地过一辈子。至少我和我认识的许多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些想自己闯出一片天,有些想做学术研究,有些想壮大家族的企业,有些想从政。其实,生意场总是风云变幻,许多中国企业现在都遇到了瓶颈,而这所有的困难,都要压在富二代的肩上。虽然表面光鲜,但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辛酸,只是圈子外的人看不到,看不懂,看不透而已。这就像爬山,有些人在山脚,有些人一出生就站在半山腰了。你不能要求他们再回到山脚陪你一起爬。虽然起点不同,每个人都要有着往上爬的心,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山,总是越高越陡的,越高,也就越难爬。一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你以为“二代”们没有生存压力?

勤能补拙,自古如此。真正聪明的人,是希望通过学习来使自己更聪明的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