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俗乐天,明丽诗贤

红香散文传记

 
              制图/文:春绿花红香
 

【题记】

 一生浅俗求,诗海可民游。

 悠若长江水,洞庭漾阁楼。

【百灵乐天】

 772228日,唐朝炫丽的天空,一颗堪比启明星和北极星辉光的巨星,拖着闪亮的清辉,明明的,悠悠的飘落在河南新郑。此时,一声平实却响亮的啼音,穿透儒官白季庚的宅院,穿过茫茫夜色,韵绕在周遭,美萦在天地间,这朴实明了的啼音,如百灵啭,如春莺啼,慢慢的香眸脆耳,悠扬、清澈、美妙,润泽心灵。白父大喜,为其取名居易,字乐天,后隐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常醉酒,故又号醉吟先生。

 聪慧的白居易,在“世敦儒业” 的书香门第熏陶下,5岁学写诗,9岁辨音韵,11岁避两河藩镇战乱颠沛流离56年,这些经历增长了白居易的社会阅历,也鞭策他更加的发奋刻苦,他常常读得口舌生疮,手肘长茧,还不亦乐乎。他了解底层人们的悲惨生活境况,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生出深深怜惜,也播下用诗歌来给他们精神慰藉的种子,这就苛刻他的诗歌,要常人能知能懂能感受诗的意蕴和力量,必须通俗俚语化,简切易懂,这样诗歌才能畅游在平常人之间,让每一个人都能感知和享受诗歌的那份魅力、美丽和快乐!这也渐渐的促成了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和创作动力。

【官路行风,诗华万丈】

 16岁的白居易在一次应考习作中,便写出千古传唱的名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该诗前四句,诗人就以浅近明了的语言,用野草生生不已的枯荣,彰显它顽强的生命力,特别是三四句,更是直观生动的展现了小草的枯荣历程,语言畅晓,又极具气势,浅显又极富哲理。接着三四句,用“侵”、“接”写出了春草的动感和辽阔。最后点明别情,用绵绵不尽的萋萋芳草,衬托和寓意那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依依离别情绪,情景交融,意味无穷。全诗以春草起兴,想象独特,巧妙地把春色与别情交融在一起,意境浑成,给人与力量,又情意悠悠。难怪16岁的白居易在长安,拿着此诗去拜谒名士顾况时,见其名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待读到此诗时惊呼“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白居易在诗歌上表现出的观察力、感悟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老诗人的肯定和赞扬,少年白居易诗名便很快传遍京城。尽管如此,才华横溢的白居易还是没能得到更强有力的引荐,居住长安三年,也没找到理想的出路,只得悻悻的离开长安。

 800年,29岁的白居易高中进士第四名,从此开始了他人生的政治官途生涯。802年,他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成知心密友,以后两人共同开创了新乐府时代,诗坛齐名,并称“元白”。804年任校书郎,春游洛阳。806年罢校书郎,游仙游寺,面对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美丽爱情故事,想起自己与湘灵之间那“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感概万千,那奔涌的情感倾泻而成千古名篇《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该诗开篇26句叙写杨贵妃的出身,以及她“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超凡姿色,让“六宫粉黛无颜色”,使唐明皇沉迷她的美色而疏于朝政,她也因此集“三千宠爱在一身”,她的兄长、姊妹都因此鸡犬升天,极尽权力与荣华,让世人都“不重生男重生女”,也因此而生民恨,埋下“长恨”的祸根。接着用28句,叙写重色而忘国事的李隆基,导致了安史之乱,皇亲国戚溃逃四川,引发马崽坡兵变,使得玄宗伊人阴阳相隔,仅留玄宗“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悲悯,更有“不见玉颜空死处”的无奈与长恨。这还没完,诗人接着用20句叙写唐明皇在时局稳定返宫后,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缠绵的情思,随秋风秋雨飘零,“孤灯挑尽”也“未成眠”,本寄希望梦里相见,可年复一年,伊人也“魂魄不曾来入梦”,徒生情丝缕缕,化作长恨之恨,愁寂人生。最后诗人被对爱真诚专一的唐明皇感动,用46句杜撰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让其爱的情思有了浪漫的归处,也让他们的爱情故事更加的曲折回环,明丽动人。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表达他们对爱的渴求、坚贞与美好;也给每一位读者,给每一对有情人,一段丰富浪漫的联想和回味,一句情到深处的美满馈赠与祝福!也为这绵绵无绝期的恨画上句号。全诗语言浅显明了,生动自然,以叙养议,用景抒情,史实与传说自然谐和,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美丽、悲悯、缱绻、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传唱千古。

 807年,帖集贤院校理,授翰林院学士。808年,授左拾遗。810年,任京兆府户曹参军,草拟诏书,参与国家机密。811年,因母丧居家,丧毕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815年两河藩镇叛唐,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事件,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16年,送友别浔阳江头,遇琵琶女,感其与已同病相怜,作千古叙事名篇《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该诗前6句,点明时间地点,用枫叶、荻花、无乐饮酒、江浸月,等意象,叙写了一个悲凉伤愁的离别意境,为诗的氛围定下基调,也为琵琶声做好铺垫,自然引出琵琶女。诗人用32句叙写结识琵琶女的过程,重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写了琵琶的声调变换,从“大珠小珠落玉盘”到“弦凝绝”的“无声胜有声”,再到“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这美妙的音韵,使得“东船西舫悄无言”,更让读者心与思都随这琵琶声而动,身临其境,余音袅袅,余意无穷,余味不绝。清晰的感知诗人和琵琶女那起伏回荡的心潮和境遇,在琵琶声的音韵里飘荡。接着诗人用24句,叙写琵琶女的身世,从少女到商人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那般激扬幽抑。用沉吟、整顿、起等动作,细细的刻画了琵琶女克服自卑的心理活动。同时,“自言”以下的文字,照应前文“说尽心中无限事”,完成琵琶女形象的塑造。从“我闻琵琶”至最后26句,叙写诗人的伤感之情,被贬之苦,引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情感,自然引出诗人自己的遭遇。相同的境遇,让诗人的同情中也饱含自己的不幸,这“不得志”的琵琶声诉说的,既是琵琶女的身世,也是诗人的不平。全诗语言清丽婉转,语意畅晓明了,生动自然,同情之心,悲愤之情,洋溢诗间,那害羞的琵琶女和她高超的弹技,犹在眼前,那悠扬而悲戚的琵琶声,如萦耳边。

 818年,白居易改任忠州刺史。820年,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后厌朝中朋党倾轧,请求外任,822年出任杭州刺史,期间,疏浚城中六口老井,以利饮用,并修筑西湖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直到明代这堤都还在发挥其作用,后人为纪念他的这一贡献,把西湖一新堤命名白堤。825年,出任苏州刺史。826年,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827年,他奉使到洛阳,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829年,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至此至死长居洛阳龙门东山香山寺。其间,多为饮酒、弹琴、赋诗、游历在山水间,并常与诗人刘禹锡唱和,史称“刘白”。

 白居易在杭州期间,有感江南美景与吴侬小调,创作了三首《忆江南》,这个词牌一直原用至今,拓展了词路和表现形式,促进了词的发展。

 轻唱《忆江南》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那辽阔绿波涌动的片片红霞,如绿叶红花,娇艳的绽放,一幅鲜丽的江南春色闪动在眼前,在旖旎。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故因“好”而喜爱,因喜爱而“忆”不休。词用问句收结,生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怀念之情,又顿生一种勃勃的韵致,飞扬、回味、绵甜。

【情深爱浓润诗华】

 白居易的情爱,始于与他在徐州符离(今安微宿县)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湘灵之恋。19岁的白居易就写下《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表达对湘灵的美和悦耳的嗓音的赞美和爱慕。27岁,身在江南的白居易写下了《寄湘灵》、《寒闺夜》、《长相思》,用“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诉说自己心中对湘灵的深深相思,更用“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来表达自己与湘灵长相厮守的强烈愿望。从这首《长相思》里我们看到了《长恨歌》的影子,由此可见这份情感深深的影响到了诗人,也促就了《长恨歌》。

 可这段爱情因他母亲的坚决反对,白居易一生都未能如愿,但这份思念却未成改变。白居易多次写下了怀念湘灵的诗,如《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生离别》、《寄远》、《潜别离》,倾诉他们那缠绵永不变的爱恋。有“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的切切思念,更有“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的无奈。40岁的诗人,在《雨夜》倾尽了这份悲悯的相思与无奈,浅吟“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这冰凉的两字,却把诗人心中的那份情思渲染得炽热,诗人这深切的思念,在“残灯”“空堂”秋夜的雨中更为的浓烈,这想忘,又不能忘,不敢忘的情,在诗人细腻、大气的刻画里,渐渐入心,入骨,动魄憾魂,溢泪流涕。全诗语言浅近明了,晓畅明快,如今天的现代诗一般通俗易懂,清新婉约。

 44岁时的诗人,再次在贬去江州的路上遇见了漂泊未婚的湘灵,心中那未成逝去的情感,再次在《逢旧》中悲叹:“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即今欢乐事,放盏又成空。”诗人53岁专程回老家看望湘灵,却人去楼空,至此诗人与湘灵的这段有爱无果的情才随时间慢慢的淡去。

 正因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未成正果,所以白居易用不婚来抗议、惩罚他的母亲,直到37岁时,才在其母以死相逼下,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婚,也许湘灵已占据了白居易的心灵,诗人不成专门为夫人杨氏写个只言片语的诗句。

 经历了感情挫折和对官场的厌倦,晚年的白居易,一直做个闲官,付情于山水之中,蓄养家妓,放纵在饮酒、吟诗、弹琴之间。其中深得白居易喜爱的家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为二人写过不少的诗,其中最著名的诗是“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至此世间便有了赞美美人的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的美词。他们情深意重,当白居易身感体弱衰老而放马、放妓时,她们均不忍离去,樊素更是落泪而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愦。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这份情可谓悲天悯人,但白居易不想耽误其一生,还是不忍中放其归去,但这份思情却一直留在他心中,有白居易写给樊素的《长相思》为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诗人通过不舍昼夜的河流、离别的渡头、星星散布的吴山等意象,把心中对思人深深的那份情愁和因思却不能相见的那份恨怨,渲染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牵出心中的那份期盼“明月人倚楼”。

 白居易的情爱是至纯至洁的,他为爱而诗,他为情而歌。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清楚的感知到这一点,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写出那深情缠绵,又纯净芬芳的情诗,给爱一份美,给情一份真,给我们一份对爱情纯真执着的向往和追求。

【诗路明晰,诗风天成】

 白居易一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影响,其诗路以贬为江州司马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称之为兼济天下。这一时期,他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诗歌针对现实,针砭时弊而美刺褒贬,炯戒讽喻,以补时政,他称为讽喻诗,是兼济之志。这一时期,他写了大量的讽喻诗,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广泛地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疾苦,很多诗篇都措辞激切,问题尖锐,如《重赋》的“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红线毯》的“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杜陵叟》的“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等,深刻揭露官吏贵族的穷奢极侈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压迫。影响比较大的作品如《观刈麦》、《轻肥》、《卖炭翁》等,

 轻吟《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一幅农村收割场中,一片忙碌的景象晃在眼前,眸光游移在那五月遍野金黄的麦浪里,看见了妇女提着饭篮,孩童提着水壶在穿行;看见了蒸腾的暑气,灼热的烈日间,农夫挥汗如雨的忙收获,却“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也看见了那因赋税重而失掉田地,抱着孩子,追随收割的后面,左手提筐,右手捡拾散落的麦穗为口粮的贫妇。一片繁忙,又一片悲凉,见到此,丰衣足食的诗人深感愧疚和对农民的深深同情。全诗平实叙事,夹以议论,意象典型生动,用真实的场景去控诉那社会的重赋与不公,去触动读者的心灵。

 浅吟《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宦官那骄横之气,奢侈之态,跃然眼帘,一腔愤懑油然而生。该诗前八句,写宦官的骄横,意气之骄,竟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这不能不使人惊异。故而问,引出内臣宦官,何以骄横至此?原来这些宦官也朱绂、紫绶,掌管国家政权、军权,怎能不骄?怎能不横?而这跋扈的骄横却仅为赴军中宴的显摆。接着用六句写尽了这帮宦官的奢侈,一番美酒、山珍海味之后,更是“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骄横益盛,同时“气益振”遥应首句。接着诗人笔锋陡然一转,呈现一幅骇人的场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两相对比,一极乐一极悲,不需言语,自使读者心自明,愤怒顿起。这出奇之语,也升华了诗的思想与内涵,令人深思回味。

 又吟《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仿佛置身于那冰天雪地的宫市,看着这凄惨故事的发生。该诗起笔就道出了这炭来之艰辛,继而鲜活的勾勒出卖炭翁的辛劳形象,并道出是他唯一的营生,是一家“身上衣裳口中食”,为卖好价钱,衣单却愿天寒,为后面遭掠夺做好铺垫。老天垂怜,夜来一尺雪,老人“晓驾炭车辗冰辙”来到宫市,牛困人饥,泥中歇,却不再“心忧炭贱”了。可这口气还未舒展,那手持皇帝命令的黄衣白衫宫使就翩然而至,把这千辛万苦得来的一车炭盘剥而去,留下“半匹红纱一丈绫”充当炭钱,老人那刚燃起的希望,顿化为泡影。诗至此,意未尽,让读者不得不为老人担心:老人接下来的日子该咋办?会冻死饿死吗?全诗浅近明快,构思奇妙,刻画细腻含蓄、叙写跌宕起伏、意象生动、对比鲜明,读来扣人心弦,引人深思,荡涤心怀,又极具音韵之美。

 贬江州司马后,白居易佛道思想日盛,因而有了“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的独善其身的思想,其诗也由写实为主转为写山水田园、悲情为主,他称其为闲适诗。这类诗具有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为后人所称道,以及他那陶渊明式的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对后世失意之人予精神寄托而影响深远。此类诗包括他的叙事伤情诗、与友人的和诗、描写山水田园的绝句律诗等,如代表作品《长恨歌》、《琵琶行》、《生离别》、《雨夜》、《大林寺桃花》、《暮江吟》、《钱塘春行》、《问刘十九》、《花非花》等。

 若诵《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一幅豁然的春景,悠然的呈现眼前。该诗从诗人惜春、恋春的心境入笔,故有“芳菲尽”而恨春,因“桃花始盛开”而惊喜,用“人间”与“山寺”作比,让山中春光,有如仙境般奇妙。也自然有了,本以为春已去不可觅,却不知不觉中“转入”春光里。该诗以桃花代春光,变抽象为具体,同时对春光的拟物拟人化,使其更为生动形象,娇俏美丽。全诗构思灵巧、立意新颖,戏语雅趣、启人深思。

 慢诵《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顿入那美丽的秋色暮景中,亲切、安闲、幽静、雅丽。该诗一个“铺”字,两个“半”字,极其生动形象地写尽残阳在波光粼粼的江中,恬静舒适而又气象万千的美景。而这美景还在回味,那“露似珍珠月似弓”的素雅清绝的景致,又翩然而至。让人沉迷流连在这九月初三夜,那一弯新月初起,清美的月光辉映清露,如珍珠般光芒闪烁,清明而雅致,恬静又柔情的美色中。这和谐、宁静的意境,在诗人精巧的构思和新颖细腻的刻画里,由视觉入心,不知不觉中给读者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浅唱《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如春游在这西湖美景之中。首联点明地点的同时,就展现了一幅初潮后,水面平阔与悠悠白云相接的壮阔远景。颔联和颈联,即点明了时间,随着视觉由上而下的转换,也绘声绘色的描绘了一幅莺歌燕舞、花香草绿的西湖早春景色。一个“暖”道出春来的感觉,又一个“争”一个“啄”把春鲜活起来,又一个“迷”字把春香起来,在拟人化的手法里,“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几个精选的意象,使初春的色彩形象生动起来,景致美丽起来。难怪诗人会流连在湖东的柳荫沙堤里,为这清新曼妙、天娇绝色的西湖初春之美,不舍离去。

 戏唱《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份悠然的逗趣,愉悦于胸。诗人用浅近直白的语言,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暖融融的冬景,给人一种挑逗又调皮的情趣,前两句,就用“绿”、“红”、“新”、“小”几字,使情景极明快又极具诱惑,让人想象寒冬里,在温暖的小红炉边,喝着新酿的美酒的那份畅快与惬意,谁能抵御这诱惑?酒若与友共饮更有一份情致与激情,所以诗人后两句向朋友发出了邀请,在这将下雪的夜晚,能来饮一杯吗?诗嘎然而止,句尽而意未尽,留与读者自己去想象去品味。

 轻吟《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自生一种飘飘欲来,又飘飘欲去,是情非情,是梦非梦的朦胧之美。该诗一二句,“非花”、“非雾”却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可见比喻之灵巧。但从“夜半来”又疑心在说梦,“天明去”又疑心在说霞,显然本不是花,本不是雾,花有所指,雾有所喻,诗人却隐而不吐。尾二句,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美却短暂,故有“来如春梦几多时”之问。“天明”见者,朝霞也,云霞虽美却易散,故有“去似朝云无觅处”之叹。这是一首由一连串比喻构成的诗,即“博喻诗”。博喻,就是每个比喻环环紧扣,行云流水般自然成文,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而此诗只见比喻之物,不知被喻之物,成一个耐人寻思的迷,“朦胧的美中读者自求其解,自感其妙。如我有一解,若春梦喻情,朝云喻传情,那花则喻情人,那雾则喻这情只能思而不能传递之无奈,故而花非花,雾非雾。同时,该诗三三七七的句式,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具小令特色,故后人把其作为词调来写。

【白诗的特点及成就】

 白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平易清浅,通俗明畅,音韵谐和轻快。白居易的诗作是寻常话写寻常事,深入浅出,诗象简约明了,事理与诗意也明白自然,如山溪之水,清澈见底,一目了然。唐宣宗也用“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称赞其诗浅近明了。故在唐代这小儿、老妪能懂的白诗响彻在大街小巷,上至宫廷达官,下至街巷百姓,无不喜爱备至,甚至在朝鲜和日本都能老幼皆知皆懂,广为传唱吟诵,日本人更因此而认为白居易才是唐诗的最高成就。其实,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读白诗,也如说音韵流转的口语,浅显畅达。

 其次,白诗善于铺排烘托,写情入微,更善于变简为巧,化浅为奇,凝练出清词佳句。白诗从细微入手,用精选的意象慢慢铺展,层层渲染,在铺展中细细的刻画人物心理,在渲染中利用环境张扬诗歌的气氛,又陡然转笔,出乎意料,使读者惊心动魄,使诗意诗情升华,绵长回味。如《卖炭翁》把卖炭翁的辛苦和想卖好价钱的愿望,经层层渲染到极致,又突然让宫使夺炭,使其希望破灭,留与读者去愤懑,去品味这奇与巧带来的艺术魅力。又如《轻肥》把宦官的骄奢渲染到极致后,又出乎意料的抛出江南人吃人,这样诗的意境和思想在这奇与巧中,也赫然升华。在《长恨歌》里,诗人通过层层铺叙渲染,凝练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来表现杨贵妃那极品倾国倾城的美,精炼出“三千宠爱在一身”来表现她的受宠爱之深,更是凝结出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表现世间一切美丽的爱情。在《琵琶行》更是妙语连珠,佳句横生,如写秋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写羞涩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写音曲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写同经历而相怜相惜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这精妙浅近的意象,这巧与奇的技法,增强了白诗的魅力,这自然天成的佳句妙语,更是增添了白诗鲜丽的色彩和清美的情趣,如精巧明眸的点缀,使其知性、柔美、内敛而有气韵,亮眼养心而魅惑,强化其艺术性而生柔情千缕、荡气回肠,继而耐读耐品。

 其三,白诗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文笔简洁,旨趣隽永。白诗其风格浅近,其内容却深刻;其意思平实,其含意却深远;其文笔洗练简洁,其目的意图却令人回味。如《观刈麦》、《卖炭翁》、《轻肥》、《大林寺桃花》、《暮江吟》等作品,无不在深入浅出中表现了这样的特点,如《观刈麦》中写农忙时,农妇送饭,小孩送水,男人抢收,贫妇拾遗失的麦穗,看起来平淡无奇,当诗人愧疚所述,劳动者辛而不饱,还受饿,不劳者高枕无忧,却有余粮,两相对比,诗意明而深刻,其味浓而远扬,使诗歌的感染力悠然中得到提升。王若虚赞其诗“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又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由此可见,白诗在平易、切近的形式里蕴含深远的思想情趣,有力的彰显白诗通俗化、大众化的重要成就,也使白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远扬海外。也因此确立了白诗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其四,白居易前期的诗歌倡导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认为情是诗的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还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密切联系于当时代的“政”。因而,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现实,必须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为此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①“辞质而径”,辞句质朴,不加文饰,表达直率,不绕弯子;②“言直而切”,直书其事,不作隐讳,切近事理,说尽说透;③“事核而实”,内容真实,经得起查考,不说空话,不加虚夸;④“体顺而肆”,文字流畅,容易上口吟诵。无疑诗人的这些观点对推动诗歌的写实,通俗、说理透彻等都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但白居易过分的强调诗歌创作服从现实政治需要,势必会使诗歌的创作走向单一八股化,扼杀诗歌创作的多样性,而使诗歌少了创作形式上的丰富多彩。一味强调“辞质而径”的诗歌表现方法,未免有浅率之弊,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拘限诗歌风格的摇曳多姿。这样虽有了平实直白之美,却少了细腻灵巧之姿,豪放壮阔之气,美而生憾了。又如“直言而切”,说尽说透是明了、畅快之美;言不尽,意在飞,味在扬,这含蓄、婉约,又何尝没有矜持、惬意的美妙呢?这就如荷花是美的、圣洁的,可若世间只有这荷花,这世界还有情趣,还有精彩和美丽吗?事实上,白居易后期的作品显示,他自身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如《大林寺桃花》、《花非花》、《钱塘湖春行》、《问刘十九》等作品,在诗歌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以及表现手法上也多姿多彩起来。

 总之,白居易的诗歌,浅近通俗,贴近人民生活,妇孺能懂,值得提倡。其诗歌,简洁中跳跃灵巧笔法,明了里出尽奇语佳言,畅达间意味回绵,具有极高艺术性与思想性。白居易行走其间,如诗中贤人,睿智悠闲。故,与其说他因传诗3000余首而称“诗王”,不如说因他体民责政、技高智睿而为“诗贤”。

 其诗歌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陆龟蒙,宋代的梅尧臣、苏轼、陆游,清代的吴伟业、黄遵宪等都深受白诗的启示和影响。更有元明清的剧作家,把白居易作品的故事改为戏曲。如《长恨歌》被白朴改为《梧桐雨》,被洪升改为《长生殿》,《琵琶行》被马致远改为《青衫泪》,被蒋士铨改为《四弦秋》等。

 同时,白居易其他的文体也成就斐然。他的《策林》七十五篇纵论天下大事,其中的《决壅蔽》、《使官吏清廉》、《去盗贼》等,不仅内容切实,见解精辟,且引古鉴今,析理深透,语言明快,词气谠直,有贾谊之风范,是议论文中的杰作。《为人上宰相书》和一系列论政事的奏状,条分缕析,劲直剀切,开启了北宋王安石上书言事的先声。《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而象《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写景状物,旨趣隽永,又刺激了文艺样式——曲子词创作的兴起。他的《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独辟蹊径,为文人词的多样化发展开拓了道路,也为宋词的发展作好铺垫。

【香山归去有诗芬】

 8468月,一颗巨星拖着平实却耀眼的华光,陨落在洛阳香山。可他那清澈明净的光焰,清明可亮眸,纯净可洁心。他构建的浅显通俗的诗歌丰碑,若一轮清月,光耀在历史的长河,光明在人们心里。

【后记】

 由夏而秋,深深的被白诗的那份清澈朴实所吸引,流连在他的诗间,为他的那份情而动而愁而恨,为那百姓苦而忧而悲而叹。若世间所有人都能如白公及人之想,社会就会少一些悲悯之事,多几缕春光,多几许美好,也多一些和谐与和平。

 噪夏挽清秋,浅吟居易忧。

 小民悲苦泪,入淌白诗流。

 穿巷绕宫唱,翩朝扬日头。

 世人心与共,一样为情愁。


注:朝指朝鲜,日指日本。



 



文章评论

白蝴蝶兰(拒加)

[ft=,1,times new roman] [/ft][ft=,,宋体]每次读哥哥写的传记,总是怀着别样的情愫,一切似曾相识,仿若还是那方讲台,一样的眼神,一样的风彩,只是,早已物是人非……[/ft]

白蝴蝶兰(拒加)

[ft=,,宋体]哥哥,好话妹妹总是不会说,哥哥,有你真好,谢谢你[/ft][ft=,,宋体]…[/ft][ft=,,宋体]…[/ft]

白蝴蝶兰(拒加)

[ft=,1,宋体]或许因自己是至情至性之人,每读一篇文字,总是固执的想搞清主人公的感情,再或爱或恨。哥哥在【情深爱浓润诗华】里,说“白居易的情爱是至纯至洁的”,刚开始还真有些不服气。要说和湘灵的感情这么至深,干嘛最后养了那么多的家妓?有名在册的就有十几位,尤其还以樊素杨柳最为喜欢。后来慢慢懂了[/ft]

白蝴蝶兰(拒加)

[ft=,1,]白居易和湘灵的感情之路,哥哥说的已经够详细了,妹妹再补充一点点,解少数和我一样的友友之惑: [/ft][ft=,1,]十一岁,在徐州符离,与邻家小他四岁的湘灵相识。 [/ft][ft=,1,]十九岁,湘灵十五岁,两人情窦初开,开始了初恋。一首《邻女》油然而生。 [/ft][ft=,1,]二十七岁,因家庭和生活所迫,白居易离开符离。作有《寄湘灵》《寒闺夜》《长相思》 [/ft][ft=,1,]二十九岁,回符离,恳求母亲与湘灵结婚,遭母亲强烈拒绝。作《生离别》 [/ft][ft=,1,]三十二岁,全家迁离符离时,再次苦求母亲,却被生生拆散。做《潜离别》《感秋寄远》 [/ft][ft=,1,]三十三岁时,白居易趁着游览徐州,专程到符离找湘灵,此时的湘灵一家已搬至邯郸,于是他急急忙忙赶至邯郸,走遍了大街小巷,寻访湘灵,可心上人身在何处啊?晚上辗转反侧作《冬至夜怀湘灵》 [/ft][ft=,1,]三十七岁,白居易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下,与杨氏黯然晚婚。[/ft][ft=,1,]四十岁时作《夜雨》思湘灵。 [/ft][ft=,1,]四十四岁,被贬途中与漂泊未婚的湘灵最后一次相遇,两人抱头痛哭,作《逢旧》 [/ft][ft=,1,]四十五岁,当年湘灵曾送给他一双鞋子,他一直不离左右,多年来,不论在朝在野。那天,他将衣物摊在院子里晒太阳,忽然见到那双鞋子,禁不住思绪翻腾,感叹再三,作《感镜》 [/ft][ft=,1,]五十岁时,为湘灵作《寄远》, [/ft][ft=,1,]五十三岁时,再寻湘灵,人去楼空,一段长达四十多年的感情才告结束。 [/ft][ft=,1,] [/ft][ft=,1,]究竟结束了没有,或许也只有白居易知道。[/ft][ft=,1,]在这一场近半个世纪的爱情里,一首首为爱而歌而泣的诗歌,句句情重,字字凄婉,是真爱,是至爱。我想白居易母亲过世,他还是没有勇气,挣脱那无形的束缚,同湘灵在一起,想必对他来讲,此时内心的苦闷,该是更胜一筹。而湘灵那个悲情的女子,四十还在心存幻想,为他心爱的男人坚守忠贞。可谓爱的凄悲。正应了哥哥评价白居易情感那句“为他的那份情而动而愁而恨”[/ft]

白蝴蝶兰(拒加)

[ft=,1,宋体]再说蓄养家妓,家妓,亦做“家伎”。豪门大户中所蓄养的歌姬。那时的白居易,已是五十八岁,“经历了感情挫折和对官场的厌倦,”也消极起来。一,若是对樊素小蛮再生感情也是情有可原,二,更该是像哥哥说的,他们之间是真诚的相知,相惜,一份纯真的情。樊素能解他心,能懂他的诗和情,是白居易的知己[/ft][ft=,1,宋体]。便有了他为樊素写的《长相思》,有了《不能忘情吟》。所以,哥哥说“白居易的情爱是至纯至洁的”,妹妹深信不疑。在风流才子史上,白是专情的,也可谓例外吧[/ft]

白蝴蝶兰(拒加)

因为有些是提前编辑的(这样复制的话,在哥哥家就可以排在一起了[em]e112[/em] ),谁知字的大小却不一致了。哥哥又把你家搞得一塌糊涂了呢,要七夕了,哥哥七夕节快乐[em]e163[/em]

兰草

古人的东西,真叫好!

兰草

七夕快乐,全家幸福!

朦胧淡月

谢谢老师!有空再来慢慢学习!顺祝老师周末愉快![em]e156[/em]

夜空星星 暂别网络

看望哥哥,欣赏哥哥的佳作,分享你的精彩!祝哥哥七夕快乐!阖家幸福安康!秋安祺祥!周末愉快![em]e179[/em] [em]e163[/em] [em]e160[/em] [em]e177[/em] [em]e142[/em]

杨柳青青

欣赏佳作,感受深厚的文学底蕴,并祝哥哥七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