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个人日记
问题:
社会上有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认为在当前的传统国学和经典教育中,即使是做老师的也读不懂像《周易》、《德道经》等深奥的传统经典,那么在老师都读不懂的情况下,让孩子们去诵读这些经典有意义吗?
解答:
“《周易》大人都读不懂,为什么让孩子诵读?”,
“《老子》大人都读不懂,为什么让孩子诵读?”
这一类问题的提出,属于“下里巴人”式的置疑,而罕见于纯粹的学术诘难和探讨。
有这类疑问的人,最常见的对象必定是孩子的家长、幼儿园的老师,以及对传统根文化极其陌生的人。
在某种场合下,“理论是婆娘,越说话越长”。
以学术论说为主的研究性内容,在社会实践的解惑中,离不开消化、吸收、转化和解码释读。
解答这类问题,需要兼顾普罗大众,站在疑惑者的心态和水平上,换位思考解答,才能真正解决人们心智中局限未解的问题。
如果只是单纯使用哲学理论高谈阔论和深议博论,会让人产生答非所问的直接感受;而且会使人越听越糊涂,越听疑惑越多、顾虑越大,而陷入新的逻辑陷井中挣扎。
“大人都读不懂,为什么让孩子诵读?”的提问,是一个常见的普通“设局”性疑问,
是一种诡辩式的逻辑伪推理题,需要直接破掉这种伪推理陷阱和假设定的结果,那么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人类需要先弄懂以后才去干的事情,在一生中所占的比例到底有多大呢?
例一:如果自己生了病,是否必要先弄懂医生开的药然后才敢服用?
还是直接相信医生,当下及时施治服用?
为什么大人自己不用先当药剂师练好手弄懂药性,而却敢让不懂药性的孩子直接服用医生所开的药物?
例二:一日三餐吃的大米饭,做师长的是否懂得大米是如何生长而成的?
如果大人都不懂其生长加工全过程,为什么自己却敢张嘴吃米饭?为什么还敢让什么也不懂的孩子也吃呢?
是不是大人都要先当农民以后,自己才敢吃米饭?才敢让孩子也吃?为什么大人不用先当农民耕种,却能食用五谷?
人生中有多少事是并不需要先弄懂再去实践的东西?
例三:大人都读得懂英文吗?都读得懂德文吗?
大人在世上活了几十岁,自己都不懂外文,但是为什么却要花血本,让孩子到处找最好的学校,去学习英文、学外文?
为什么要让孩子,去学习连大人自己都没有学懂的东西呢?
按照这种提问的“逻辑性”,是不是也应当先让师长、大人自己学好了英文以后,才可以再让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去学习外文呢?
做父母的都不懂外文,为什么却胆敢迫切地让孩子学习外文?
这样的问题,是否能够成立?为什么不能成立?
中国古代的经典,都是圣贤们通过自己的大智大慧创造的一种“外文”,更是天文、地理、人文无所不包的大学问。
大人不懂经典,是因为从小没有人教自己学习!国家丢失了自己民族文化之根的教育,使大人们面对“经典”,普遍就像面对外文一样,这是民族文化之殇,是教育的缺失,使大人们丧失了一次提升自己人文素质的机遇。
大人们都读不懂经典,并不是自豪的“资本”,而只是一种可怜的悲哀,是成年人们的悲剧!
请不要再一次让“读不懂”又成为孩子们的伤痛和民族的痼疾。
大人读不懂外文,只好看着孩子们读懂它而出国发展,自己跟着孩子的屁股到国外时,却像木偶一般,失落万分。
难道我们还要让自己在本国文化的土壤里、在经典的学习上,也像这种学习外文的情况一样,再度重演一番吗?
大人们为什么因为自己读不懂,就要求我们的孩子不去诵读?
为什么因为自己读不懂,就要求孩子们不去主动掌握智慧文章而获得智慧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