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欢如梦——安意如
与你共赏
不知为何,只要闭上眼睛,第一时间浮现在我心中的紫禁城的模样,总是带着日暮的苍凉或是大雪的清寒,沉寂之余让人思绪万千。或许,是我早已在心中为它定了性,开场的宛转悠扬,逃不过终场的萧杀与岑寂。
从端门逶迤走来,恍若走入历史沧桑。岁月无声,宫阙无言,人事纷纷。
天际,大片乌云线条柔和,光影婆娑,像多少双眼睛欲说还休,密雪纷扬中,多少往事升起沉下,无声胜有声。
每一位走过金水桥的人,仍是不能免俗地将目光落到太和殿上,这紫禁城最重要的一座宫殿。从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决意离开南京,重返故地北平开始,肇建一座举世无双的宫苑,就成了势在必行之举。而太和殿,作为这世间皇权最恢宏的象征,它的出世,也是之日可待。
王既有所命,民何惜所死。中国的老百姓一向是最懂得服从和付出的,上头一声令下,便倾其所有。今天的我们已无从用语言去细述当时营建这些宫苑的艰险,皇权所指,举国之力亦不为过,耗费巨大,民众死伤无数,在接近六百年的时间里,这里只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朱,另一户,姓爱新觉罗。
永乐年间太和殿的柱子,由楠木制成。这些珍贵的楠木,多生于川湖广等地的群山峻岭中,深藏于原始森林的险峻之地,随时有虎豹蛇蟒出没。入山采木的难度跟送死差不多,所以后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的代价。
太和殿(明永乐时称承天殿,嘉靖时称皇极殿,清顺治时方称太和殿)建成之后屡遭雷击火劫,历经数次重修。树木的生长并不由皇帝说了算,到清朝时,即便耗倾国之力也难找出跟原先一样的木材了,太和殿里的龙柱,只能用东三省的松木拼凑而成。
当阳光一点点渗入,漫过严丝合缝的金砖,绕过巍峨的龙柱,照亮御座和御座上方的“建极绥猷”时,我突然感觉到一种彻骨的悲凉。
无一例外,那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会让人与世隔绝,那高不可攀的御座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不切实际的梦幻感。这种感觉太强烈了,强烈到孤独,在孤独中发出天命所归、繁华永固的臆想来。
当年,无论是坐在御座上的朱姓家族,还是爱新觉罗氏,他们都曾梦想着江山永固,国祚万年。都心知人世无常,寿命短浅,但谁不恋阶下众人俯首称臣,山呼万岁?
一朝建成,紫禁城即宫门深锁,与世隔绝。非但皇城,庶民连靠近内城一不许可。这九重宫苑,真如天上宫阙,谢绝一切不必要的参观造访,虽矗立于尘世,却不啻为人间秘境。
以为这样高高在上便是安全了,可太平深处深藏患难,江山社稷总不能如君所愿固若金汤,万载相传。那祸端不缘外侮,亦必起于萧墙。所谓沧海桑田,在人间总是来得很快。
每一次改朝换代的巨变,山河泣血,满目苍夷之后会有短暂太平。我相信,北宋凄冷如刀的月色下,那亡国之人发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感概,那“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喟叹,并不只会造访失败者,沧桑的惆怅倦怠,偶尔也会不经意地掠过胜利者的心头,在华丽的间隙,这忧伤太清浅,来不及思量,就已经消散,被眼前的良辰美景掩盖。
580多年,从朱明到清朝,皇帝换过一任又一任,除却亡国之君、末代皇帝之外,谁真心深信了“夫盛者必衰,和会者别离”的道理?谁又曾亲身经历了“国破山河在”的悲怆?都以为,这人世间最奢侈的一个“家”,是金石永固,牢不可破的。
这是人的劣根性,不能从心底里接纳无常。目睹他人繁华时,轻谑以对,自诩看透世事;自己兴盛时,却妄想世事永恒,人事不变。到头来,我们看到的是别人的无常,却看不见自身的幻灭。
而紫禁城,就像一曲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宏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幻和无常。
本文摘自《再见故宫》
文章评论
婵歌
“至高无上的地位会让人与世隔绝,高不可攀的御座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不切实际的梦幻感...在孤独中发出天命所归、繁华永固的臆想来。"人是最会想像和自我哄骗的动物。只要能够稍一松口气,就又会出现被良辰美景掩盖忧伤的轻浮,但反观之,这也不失为人天性的一种自保,弃恶思安,不这样,怎能容下那么多的苦难。
东篱翁
@{uin:924942231,nick:尘泥,who:1} [em]e181[/em]
东篱翁
@{uin:1249765482,nick:若水,who:1} [em]e181[/em]
神無名
文章最后一段话“而紫禁城,就像一曲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宏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幻和无常” S.E.N.S的经典之作《故宫的记忆》很好的诠释了这段话。作者是日本的S.E.N.S.,用精神音乐形容他们的作品非常贴切。我们也经常能从国内的一些[url=http://data.tiexue.net/view/6656]历史[/url][url=http://data.tiexue.net/view/87041]记录片[/url]中听到这首曲子。随着历史叙述的跌宕起伏,变换着节奏,低沉的打击乐仿佛敲响了[url=http://data.tiexue.net/view/1244]大明[/url]永乐朝的大钟,舒展激昂的提琴协奏在琴弦的鸣响中诉说着一个历经沧桑的文明曾有的辉煌。起伏,起伏,起伏,我们惊异于音乐演奏的出神入化,中华文明的瑰丽、博大与她的艰难历程竟被浓缩进这样一首东瀛人士创作的美妙乐章之中!整首乐曲流露出“故国思慕的丰沛情愫”。 声音了承载最古远的记忆,然而传承者竟非国人,越是动人心魄,越是惭愧到极点。 不知道章叔叔听过这首经典曲子没有,没有的话可以找来听一下[em]e100[/em]
大海
紫禁城是历史的见证, 有辉煌, 有苦难, 有建树也有腐朽, 是中国人文的重要章节, 就紫禁城建筑本身, 是中国的骄傲, 是留给世界的瑰宝.
东篱翁
确实气象不凡。
♀有么子说么子♀
来者,不曾遗忘。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需要用眼观,用心去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