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 么 毁 了 中 国 的 大 学 ?

个人日记

-((((( (按:在大外孙今上午英语口试毕而告“辞”2013年的高考之日,
白发无缘 我转发了《新周刊》的此文,但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

    当大学成为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可敬的大学,就成了可怕的大学。

  
  校长官员化、行政官僚化,评估泡沫化、建筑浮夸化、人际厚黑化、排名黑幕化、资源集权化、招生产业化、扩张盲目化、文凭贬值化、财政腐败化、监督无力化、授课形式化、学术边缘化、科研虚伪化、精神犬儒化、姿态保守化、文化表面化、教旨雷同化、大纲统一化、设科短视化、教授娱乐化、学者江湖化、教师妖魔化、学生堕落化、学社商业化、作弊正常化、情爱游戏化、暴力频繁化、心理危机化……
  简单归纳,即可得出出30个常遭舆论批判的大学之病。但即便中国的大学如同一个身躯日益臃肿、精神日益枯萎的病人,为了得到她的肯定,你仍心甘情愿押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你白以为用生命的前18年来支付这笔未来的幸福保证金实属必要,皆因青春时父母需要这个目标,独立时老板需要这个证据,成家时丈母娘又需要这个指标,一张文凭足以拴住你的一生。
  山西临县因即将高考强制关闭网吧,全县网吧都在劫难逃;杭州有妈妈为让孩子好好学习开出千元工资,同时有小学生为学生周刊写出《搞好学习是我的生财之道》的评论考上大学是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的大幅标语贴在小城的中学教学楼上,这条出路,仿佛全社会为你而设的一个赌局,你用快乐、自由、幻想与纯真投注,哪怕收获的是北大学生贬值到卖猪肉的残酷结局。
                                
  这是中国大学的黑色幽默——这个人生必经的圈套越是毁人不倦,越显成就珍贵;这个圈套越是明显,拥戴者越多;这个圈套越是被你认清危害,你越是不得不进入。皆因这个圈套的布局者、参加者与受害者,老实说是人人有份。
  大学已经功利化,因为你我的欲望都走向了最大化。当读大学成了一个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了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摧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可敬的大学,就成了可怕的大学。
  
  大学为什么不能改变命运?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也不见命运有何改变?”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自杀前如是说。耶鲁改变了我一生。”2010年,耶鲁毕业的中国人张磊公开告自如是说。他要给耶鲁捐款888.8888万美元,据说是给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款最多的人。
  两者皆拿一生的命运说事。杨元元的话让公众质问教育,张磊被公众质问为什么不给中国的母校捐款一好在,仍有天涯网友为他解围:捐到耶鲁不一定能体现价值,但是捐到国内一定体现不出价值。
  2009年,重庆上万农村高三应届考生拒绝了高考,湖北省2.6万学生放弃了高考:2010年,中国高考报名总人数比2009年减少了65_人。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抬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一个小故事,表弟是一位装修工,平均每月可以拿到2500元左右。表哥大学毕业快一年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农民工表弟因而深有感触地说:我真谢谢我自己,没有考上大学。
  
大学为什么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也许,全因我们与大学的关系早已改变。古时,彼此是家庭关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919年以后,蔡元培要把京师大学堂变成现代大学时,学校自治,学生自由,彼此是朋友关系;1952年以后,中国大学学习斯大林模式,大学其实是高等技术专科学校,都是为社会服务的螺丝钉,彼此是同事关系;1977年,关闭11年的高考闸门再次开启,大学得到了一批最有理想主义的追求者,彼此是恋爱关系;到了2010年,大学招生推动GDP、大学城建立拉动房地产,彼此早就成了交易关系。
  
    当我们与大学失去了亲近如父子、知心如朋友的精神伦理,大学就只剩满足短期需要的供需关系——江苏省10年换了5个高考方案,50万考生的命运也跟随着朝令夕改;《2010年就业蓝皮书》显示,数年前的热门专业转眼便成了失业热门,法学、计算机、英语、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是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也许,全因中国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阶层严重缺货。北大和清华都未进亚洲大学排行榜前十同时,斯坦福大学校长有一个说法,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还需20年。这是客气的说法,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施密德特曾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批判中国大学: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而在他看来,大学本应该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是最理想的场所
  
    当大学失去了理想主义和独立精神,也就失去了培养精英的生产力——北京不少于10万大学生患有抑郁症,毕业后又沦为唐家岭的蚁族;《中国青年报》一项上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34%的人后悔读大学,51%的人认为,在大学里没学到有用的东西。
  也许,全因大学生只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在生命中最好的18年时光,他们为了考上大学,只学会了考试;考上大学后,他们为了找到工作,只学会了考证——父母、中小学与大学联手制造了一个工具的输送带,最后这个工具会发现,他用18年学习的,全是以后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当大学让人才教育变得数据化,也就失去了改变命运的神秘力量——能力可以学分化,人格也可以证书化,道德也可以数据化:上海交大曾想给毕业生颁发3张证书,包括学业成绩单、能力证书,外加人格证书;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推出道德银行储蓄卡,分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做好事开证明就可以加积分——大学行政化的最大坏处,是官僚风气让学者变成了唯唯诺诺的花瓶;大学产业化的最大坏处,是以为才华和人格可以数字化。
  
  我们都是大学的灾民
  
  中国的中学生总是睡不着——一份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的比较研究报告告诉我们,中国高中生的压力居四国之首,超过七成的中国学生情绪低落、烦躁,近半中国高中生睡不着
  
    中国的大学生还没有睡醒——大学生模仿小沈阳创作的大学版《不差钱》写道:眼睛一闭一睁,一堂课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上午就过去了。人生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下课了,但人没醒。人生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人醒了,但没下课。最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上课了,但睡不着。

                                                                  -------本文来源:《新周刊》 

文章评论

幸福一生

深有同感,为我们的下一代担心!教育究竟要走向何方?谁该为我们的孩子负责?

幸福一生

应试教育搞的师生焦头烂额,急功近利使得学生和家长在利益面前别无选择,无论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学生失去了在读书的乐趣,残酷的学习负担使人望书生厌,我们的教育培养是考生,而不是学生,这是教育的悲哀!

金牛梦想

吴老:您是个很有智慧的前辈!。。。邢

文苑

这篇文章转得好。教育是社会政治经济整体的综合反映,高考是指挥棒,为了子孙后代,为了民族的振兴, 应试教育的改革是迫不容缓了,不能让悲哀继续,谁能力挽狂澜啊?

志兴

[em]e179[/em] [em]e156[/em] 好文, 转走了,,谢谢.

志兴

[em]e179[/em] [em]e156[/em] 好文, 转走了,,谢谢.

蓝天

真的好希望思想改革!

吴华

概括的非常到位

白云山人

当下的中国大学就是一张网,束缚了学生们的思想,禁锢了梦想,羁绊了我们下一代人人生的脚步![ft=#ffffff,3,楷体] [M]成为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M] [/ft] [ft=#ffffff,3,楷体] [M]成为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M] [/ft] [ft=#ffffff,3,楷体] [M]成为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M] [/ft] [ft=#ffffff,3,楷体] [M]成为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M] [/ft] [ft=#ffffff,3,楷体] [M]成为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M] [/ft]

石纯冰

岂止大学!整个教育都该改!!

天之子

教育只是整个社会现象之一。

无雲

[em]e179[/em] [em]e18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