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杜老太
个人日记
清闲易撩人思忆。
在这初春的季节里除了温情没有什么能使我在思忆里怅惘,如有那便是今天忽而想起了一位老人来。
她恰是在初春里走的。
她走的时候,我不知道,也没有去送她,想来总是负了她。她曾说过“将来有一天我走的时候有维维妈来看看我,那就起好啊”每每想起这句话就心里酸楚着。
杜老太,是我儿子小时候的保姆,她照看我儿子有四年时间,儿子懵懂的初始除了父母就是这个奶奶了,那四年她为我儿子倾注了很多心血,让我深深感激。为此,我们与她之间也建立了一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找到杜奶奶的时候,她正是我现在的年龄。她只说“答应给你望孩子,是觉得你面善,又同着姓,这是咱们娘们的缘分”。
杜奶奶没有什么文化,人却很和善。家里人口少活计也不多,屋里屋外干干净净,生活的很清闲,那时有好多人都想找她看孩子。
八个月大的儿子是个大胖墩子,杜奶奶抱着也很费劲,我那时单位离她家不远,所以一天总有三五次跑过去帮一把,以后遇到饭口也在那里吃上一顿。那四年里我几乎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婆家。
在杜奶奶的房东面纵贯着一条进出大山的铁路线,杜奶奶会每天或伏在窗台前或站在院子里默默的注视着往来的火车,我知道在铁轨的远处牵着她的思念。
杜奶奶不是本地人,她和这大多的山里女人一样,当年也是怀揣着一线改变命运的希望从山东闯到这东北来的,一住一辈子。那几年没见她回过老家,只见过一个她叫做哥哥的人来看过她一回。那时她总会和我说起“俺娘”如何如何的。
有一天,我突然看到她的鞋子上缝了白布,衣服上也缝了白布条,她对我说“俺娘没了”我问她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她说“大远远的,不回去了,寄两个钱就中了”可是,那缝了白布的鞋子她穿了很久很久,到现在我都清楚的想起那块白白的“半月牙”的样子。
杜家爷爷是个干了一辈子的老木把子,比杜奶奶大个七八岁,六十岁退了休,腿脚还很麻利,喜欢跑山,除了百十元的工资外一年里也会在山里抠回一些贴补,他们和大多山里夫妻一般过着不算富足却也衣食无忧的生活。
那时候,我付给杜奶奶的费用是每月四十元,在当时算是不低的价,可是看到她对我儿子的细心周到的照料上,我也总是余外的给她买点东西。
杜奶奶个子不高,人也很胖,喜欢干净,脸上总是擦着一点香粉,看上去福态态的,但就是总不见她买什么新衣服,每当我穿了什么新衣服她总会打量的夸赞道:“了不得维维妈的衣服这个好看啊”印象里她没有说过我哪件衣服是不好看的。“身量好穿什么都好看”她很会夸人。
有一回,我买了一块带着小树叶的花布给她,让她做一件上衣穿,她说“我长这个死架子的,穿什么都不中看的”可是,她接着说道“了不得维维妈买的这块布这个俊吆”
后来她说,她拿了这块布跑了好几家缝纫社,我问为什么,她说必须找个手艺好点的才是。杜奶奶总有自己的风格,无论冬天夏天她喜欢把领子系的严严的,尤其对待出门,她万不能随便的走出去,她有一套雷打不动的衣服只有在上街的时候穿。
后来我也陆续给她买过几次衣服,她总是说“了不得啊,自己的姑娘又能怎么着嘛,快不敢花钱了,留着钱给维维上学用”
杜奶奶会做很多花样的饭菜,尤为她烙的春饼又薄又松软的特别好吃,
那年的五月节的一大早,我们还没有起来,杜奶奶就在我家的门前喊着“维维,维维”我赶紧起来去开门,看到她穿着那套上街的衣服,脚上穿着从不舍得穿的那双我给她买的蓝帆布人民鞋。怀里绷着一个包裹,头上微微的出了一些汗。杜奶奶很胖,走起来路来总很困难的,而且我家距她家的距离她走也得四十分钟的,我赶紧接过来,包裹还热热的,打开来是一个带盖的小瓷盆,里面装了满满的一盒茶蛋,看出来茶蛋是精心制作的,每一个鸡蛋都剥了皮,蛋清的上面都用刀切了均等竖条,香喷喷的的冒着热气。她说,“这些都是用新买来的蛋做的,快趁热吃吧”我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那是她第一到我家里。之后,她每年的五月节都要给我做一些这样的茶蛋。
杜奶奶对她的唯一的儿子儿媳总是客客气气的,在我看来没有和我说话时那样的随意。她总和我说“维维妈咱娘们了不得的那个投把,就像我的个闺女”她说,她不喜欢“舞舞喳喳”的,她总说邻家屋后的那帮死妮子太“咋呼”了,一辈子不会有什么福气的。
杜奶奶有一个孙女,比我儿子大不了多少,是由姥姥看着的,偶尔回来,话语间听出杜奶奶也是亲的了不得,可总不见搂着抱着的时候,依然是像对待一个小客人。
有一次杜奶奶去了儿子家里吃饭,这也是很少的事情。临走时她在家里带上了一双筷子,我问为什么,她说儿媳太干净别讨人嫌。这一点看出杜奶奶在儿子面前的不气实,同时也觉得杜奶奶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时间久了,我从人口中听到一些事情,说杜奶奶老两口其实并不是原配,是后到一起的,但她从未对我说过,我也没有问过,又有很多人对我说她的儿子也不是他们老两口的亲生,这些她依然也没有说过,我也依然没有问过。只是觉得在这个家里似乎隔阂着一点什么东西。
杜奶奶家里有一个小地桌,桌上的抽屉是整天锁着的。杜奶奶常会指着锁头对我说“那是你大爷的小金库”也有时会说“你大爷怕我偷了去整天锁着’也看出杜奶奶对那个小抽屉有一点余悸。但是杜奶奶很在意杜爷爷的身体状况,老头如有一点伤风感冒的杜奶奶都会很惊恐的说“了不得了赶紧买药”她常对我说“让我有病也别让你大爷有病,死也让我先死,不能死在你大爷的后头”杜爷爷几年前得过一次脑血栓,经杜奶奶的精心照料竟然一点后遗症也没留下,杜奶奶的话“那一次就让你大爷吓破胆了”每逢年过节我如果买点烟酒之类的东西,她赶紧藏起来边说“了不得,可不能让你大爷看到”那些年她总是哄着不让他喝一口酒,她的细心程度让我感觉杜爷爷在她心里的重要位置。
有一天,杜奶奶突然到了我的单位把我叫了出来,她从衣兜里拿出了一手绢包,然后偷偷的对我说“维维妈这是五千块钱你帮大娘存上,大娘不识字不知道该怎么办理”在当时这个钱不是个小数目,我没有多问把钱接了过来领着她一起把钱存了一个五年期,那时我才知道杜奶奶的真实姓名,她把存单接过来后又用那方手绢一层一层的包好边说着“维维妈你千万对谁都不要说,我只是信着你,这是大娘攒的“过河钱”,你大爷和你哥是不知道的”我点了点头“大娘,你放心我谁也不会说的”不知怎的杜奶奶的手下能有这笔钱,我的心里却莫名的觉得踏实。
在孩子四岁的时候,我送他进了幼儿园,杜奶奶又回到了平静悠闲的日子里,她再也没有收过别人家的孩子。我还会时常抱着儿子去看她,每年过年也还会在初一早上第一时间先去她那里拜年。
孩子上学了,有时候忙,渐渐的去她那里少些了。那天,我去看她的时候,她从衣柜的里面掏出一个手绢包来说“维维妈,那个钱到期了吧,再给我办办去,随后她又拿出了一叠钱说“这是三千块钱,加在一起存了”她说,这是家里的哥哥给她的。
再以后我就像个回娘家的闺女一样隔段时间就买上点好吃的或是衣服之类的去看看她,和她说说话,儿子因为上学只有在假期和过年过节的再去看她,每次她都很高兴。
零四年她的旧屋拆掉了,她儿子在原地给盖起了明亮的新房,我和上高中的儿子去看她,她领着我们一个屋一个屋的看,她说“你哥把厕所都给我盖在了屋里,太多余了”她把卫生间上了锁,她说“指仗什么,哪有毛楼在屋里的”但还是看到她脸上的一丝欣慰的笑容。
本以为她的生活从此可以越来越好,可是情况却不尽然。
杜奶奶病了,得了脑血栓,一下子不能自理,说话也已不清楚,那天我去看她,她微弱的对我说“维维妈你来看我了,很好啊,你离我远点坐,我的身上有味啊”看她这样我的眼泪一下子止不住的流下来了。
过些日我再去,她已经不认得我了,杜爷爷对她说,这是维维妈呀,你还认识吗?她似乎记起了什么,她坐起来胡乱的在柜子里翻出了一件衣服,在衣服的衬子间她在掏着什么,终于她在夹缝里拿出了一个手绢包,然后打开拿出一张小纸条递给了我,我仔细看时那只是一张废纸而已,上面什么都没有,我想到了那张存单,可话到嘴边我什么也不再问了。
过了些日子,当我再次去看她的时候,她还是坐起来去翻那个柜子,这一次,她把几条好看的纱巾递给我说:这是你嫂子给我买的,都给你吧,我接过来拿了一条围在了她的脖子上,我知道,她从没有围过这么漂亮的丝巾。两个星期后,我再去的时候,突然看到杜奶奶红光满面的以为她的病好了。可是她再也不认识我了,她忽而的胡乱的说些什么,忽而的把裤子全脱了去,光着身子就下地。看到此情此景,想到以前那么要好的她,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跑到院子里蹲在地上大声的哭了起来,我只觉得好伤心好难过,我起身走进屋里,拿起裤子给她穿上,给她梳了梳头,然后安抚她睡下了,这便成了我与她最后的一次接触,此后,他被儿子接了去,我也搬了家再也没能见到她,半年后听说她走了,那年她整七十岁。
如今杜奶奶已经走了八年了 ,我还会时常想起她,尤其是在这春月里。
文章评论
竹 韵
拜读了修竹妹妹这篇回忆中的纪实文章,仿佛杜奶奶那副慈祥和善的身影显现在眼前。就是喜欢修竹妹妹的好文采,虽然是写对一个保姆的回忆,但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故事印象。[em]e179[/em]
伴你一生
能对保姆有这样亲切的回忆及亲自为保姆做护理。修竹妹子你老有爱心啦。
圣诞老人
人间自有真情在!和杜奶奶的一段缘分,令人感动!
空中楼阁
人与人之间有些缘分是说不清的,就像杜奶奶与您之间,字里行间展现给我们的是浓浓的深情,同时也可见作者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