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照片,流逝的岁月

清风感悟

   偶然整理书橱,翻看那些自己精心收藏的书籍,一本书记载着一个故事,记录了一段岁月的流逝。忽然,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从书中飘然而落,我心倏的一动,这些年N次的搬家,一直以为这张照片丢了。总感到有说不出的遗憾。
  仔细的看着这张照片,关于这张照片的故事,好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在眼前展现。时间定格在懵懂,青涩的初中时代,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当年的一切,还依然深深的刻在我们心中......
    那是一个春末夏初的季节,文革中的我们正在肆意的蹉跎着青春,浪费着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面对着不可预知的未来和前途。
 心中迷茫,不知路在哪里,甚至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照片上,一位年轻的女老师,6个尚不知愁的翩翩少年。
   悦菊老师,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的高材生 ,她年轻漂亮,1.7米多的个头,短短的运动员发型,两只大眼睛好像会说话,一说话两个浅浅的酒窝。露出雪白的牙齿。她的到来,给我们枯燥,麻木的生活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我们似乎是没有理由的喜欢她,欣赏她。几乎每天都一群群的同学到她的单身宿舍和她聊天,听她讲大学的生活,听她讲国内外名著的故事,虽然故事都是名著的梗概,但朦胧中引发了我们读书的渴望。她也聊她的家庭,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哥哥也是哈尔滨一所著名的大学毕业,文革前就参加工作了,我们当时都很感叹,一个家庭居然可以出2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她还告诉我们,本来他是可以留在北京的,但由于家庭出身的所谓另类,才被分配带了我们这小镇中学来的,说是当老师教书,可实在是没书可教。从悦老师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雅致,婉约,清新,灵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好羡慕!真希望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从而也对上大学有了说不出的向往。更多的时候,我们没把她当成老师,说是朋友更合适。心里话也敢和她说,凭感觉,她尊重我们,值得我们信任。
    后来有一天,她告诉我们,她要回北京了,我们都感觉很失落,有几分钟,我们都没说话,甚至想哭,眼睛可怜巴巴的看着她,心中的不舍难以表达。
    老师提议我们合影留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看着这张泛黄的照片,一种无言的感慨油然而生,感慨青春的蹉跎;感慨生活的喜乐;感慨生命的无常;感慨岁月的如歌!
    照片上的悦老师,花样的年华,绽放的青春!我们6个同学,满脸的稚气未脱,眼神清澈,我一个个的仔细观察,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我们,也曾经这么年轻而朝气蓬勃?
    初中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各自按照自己命运的轨道走着..... 
    悦老师回北京后,文革已经基本结束,她也开始走进了真正属于她的课堂,凭借她优秀的外语天赋,自己的勤奋努力,成绩斐然 ,曾被评为北京市十佳优秀教师,后来走上了领导岗位。只可惜天不假年,就在她46岁那年,由于心脏病猝死。
   一位优秀的知识女性,亦师亦友的启蒙老师,从此天人两隔。心香一柱,为您点燃,切切的思念,永驻心田! 
  照片中的我们六个同学,三男三女,这几十年来也各自走在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上,亦或是时代的原因?亦或是命运的使然?总之几条大相径庭的人生之路,终于我们迎来了花甲之年。
   照片中的大张和大梁是一对夫妻,(我曾在短文“心里别扭”写过他们)毕业后就结婚了,在我们还在为改变命运而努力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一双儿女,而且最先进入了“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中,大张有了自己名下的建筑公司,有车,有公司,有别墅。在我们同学中堪称幸福的一对,生活富裕而和谐,很让我们这些小小的工薪阶层羡慕不已。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大梁患病早逝,其病来势汹汹,从发现到去世不足一个月,其丈夫悲痛欲绝。但不足百天,大张重做新郎,娶的竟然是小他22岁的小新娘,如果正常的话,也许日子就这么平静的过下去了,可没过几个月,大张的公司内外交困,多角债务纠缠不清,苦苦支撑不到一年,终于倒闭。过去有句老话叫“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现在看来不是那么准确了,也许一夜之间就在“河东河西”转悠也说不定了。那位小新娘在支清银行卡上仅有的几万块钱之后,不知所踪了。
    前几天我在公园门口,一位骑摩托车的人忽然在我面前停下了,摘下头盔,我愣了,竟然是几年不见的大张,脸色黄黑,头发几乎全白了,一副很潦倒的样子,花甲之人还在辛苦的打工,我不知道命运怎么会做这样的安排,一时竟说不出话来了,嗨!究竟是谁在主宰着这人间的一切!
    照片上的另一位女同学,也姓梁,因为她长得小巧,精致,大家都叫她小梁,她属于那种很玲珑,很清秀,很袖珍型的女孩,毕业后一直在村里当民办老师,嫁了一位潇洒帅气的军人,有一个活波可爱的儿子,只可惜,苍天不怜,丈夫英年早逝,不到三十岁的小梁成了寡妇,夫家兄弟的挤兑,村里无赖的纠缠,使她想找一位外村的丈夫入赘的愿望落空,愤怒之下,辞去民办老师,远嫁东北,一份自卑,一份无奈,她没有再和老同学有任何联系,从此音容渺茫,每每同学聚会聊起她。大家都会不胜唏嘘,一份思念,一份牵挂,远方的小梁,你可安
好? 
   照片上的第二位男同学李熙,淳朴,憨厚,毕业后成家了,一直是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因为结婚早,没有赶上“一孩化”的政策,两个儿子,让他吃尽了苦头,他曾经为交通肇事至死人命的大儿子替罪坐牢三年,也曾为二儿子结婚四处举债买楼买车,现在他已花甲之年,还住在老祖宗留下的土坯垛房子里,而他的两个儿子都是车房齐全族了。冬天想在儿子有暖气的楼房躲冬,可谁也不同意,这李熙也一直在打工种地,农闲时给人看大门补贴家用。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他生这两个儿子,说是来要账的一点也不为过啊!说不清楚李熙的前世今生,谁为他安排了这样的命运?请多保重吧,我的老同学! 
    照片上的第三位男同学李健,军人世家,家庭条件优越,由于父母都是部队文工团的,他从小耳濡目染,喜欢摆弄各种乐器,喜欢唱歌,基本上,只要有弦的就可以拉;有孔的就可以吹。毕业特招到了部队,又摆弄起了西方乐器,加上人长得帅气和那年头年轻姑娘们对军人的崇拜,好像是因为那时候谈之变色的男女问题,(听说而已)转业后到了市委宣传部门工作,以后也没听到关于他的什么花边新闻。退居二线后,也许是因为热爱,也许是因为别的,他又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自己组织了一个文艺团体,到各地演出,自己身兼数职,团长,导演,组织人员演出,自己也当仁不让,是团里的台柱子,终于在一次演出中,连续吹了将近四个小时的唢呐,突然去世,真可谓是走的潇洒,走的超然!是他忘记了自己曾经做过心脏支架手术,是不能过度劳累的。
    他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可还是发生了。应该是颐享天年,含饴弄孙的年龄了,但这是他自己选择的,也许他并不后悔,但留给亲人的是永远的思念,父母尚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可想而知! 
    我在这几个同学里年龄最小,看着照片里自己那稚气的样子,我甚至怀疑那是不是我自己,我的一生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一直严肃认真的生活着,年幼时尽管家境清贫,但父母申明大义,供我读书,一生平凡,但不平庸,在最好的年华里,做了自己最想做,也最应该做的事,努力了,付出了,问心无愧而已! 
   身为女人-----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儿媳妇,是婆婆,是奶奶.....我秉承孝心,善良,真诚,尊重,爱心的信念,努力的适应各类角色的转换,相信心存善念;相信因果报应;相信无言的努力如静水深流,可以惠及全家,花甲之年,上有老下有小,我仍然希望自己是个可以决定家风的灵魂人物。 
   我欣慰,没有辜负此生,没有辜负父母和亲人。 
   我欣慰,现在的我,虽算不上富有。但也不算贫穷,学会感恩才会快乐!
   我欣慰,有一个优秀的,不啃老的儿子,他们一家三口幸福安详!
   我更大的欣慰,我还健康的活着,继续享受人生得美好!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难忘的岁月深深镌刻在心底,把青春,快乐,友谊永远的停留在那个瞬间!
   缅怀那段岁月,追忆逝水的年华,是因为我们曾经年轻;是因为那些曾经的美好一直在心中流淌......
   愿---活着的朋友,生命如夏花之灿烂!
   愿---逝去的朋友,灵魂如秋叶之静美!
   愿我辈的晚年生活,温润如一杯清茶;醇香如一杯老酒;温暖如一缕春风!


                    




文章评论

矮槐

一张发黄的照片,引发了对老师,同学的回忆,人生坎坷多变,看来,七个人中唯有你还是稳扎稳打,生活不算大富大贵,也算是幸福吧,祝贺你,清风。

闲情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