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情怀(5)

个人日记

           近来看的书不多,计乾隆、在历史的漩涡、粟裕、吴三桂、肖劲光、李鸿章、张灵甫、阎宝航、曾保堂等,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是吴三桂、韩复榘、李鸿章和张灵甫。

  向芳兄的传记乃其孙所作,文笔甚佳,其并非语句过人,而是把作者的思想很巧妙地融合在书中,让人不知不觉中对书中的主人公给予高度的同情和理解,诚然,作者澄清了抹在其祖父身上的各种笑话乃当时的文娱记者的肆意抹黑,这值得肯定,但是他对其祖父擅自撤退逃跑给予的辩解,从历史的角度看无论如何都是苍白无力的,韩复榘的被毙对提高士气是一针强心剂已无可非议。这让人体会到看书要对照地看,否则会被作者的主观思想所左右。

 吴三桂其人评述感觉还比较客观,把一个没有立场、权力欲极大的武人刻画的入木三分,最后落到被灭九族的地步,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句成语:冲冠一怒为红颜!也算是为历史作出了点贡献。

 李鸿章与张灵甫有他的共性---都忠君,也都是统兵打仗出身,晚清李对大清所处的国际地位认识还是清醒的,他是认识日本狼子野心的第一人,自诩大清的裱糊匠应该还是有点道理,要说他是卖国贼吾不敢苟同,那些卖国条约落款是其大名,但他的名族气节还是有的,其与左宗棠的评价正好相反,左收复新疆李甲午惨败割地赔款,吾认为其与左最大的区别是-----腐败!左两袖清风而李遗产却有1500万两之多,其贪腐之多甚为可恶。

  张灵甫的描写非常好引人入胜,本身就具有传奇性,委座慧眼识人随着张灵甫魂归孟良崮想必他也看到了国军的将来,张从淞沪、万家岭、上高、长沙、芷江等等大战均表现上佳,连日军都惧怕三五部队(74军之515758三师打头为5,故叫三五国军),张为抗日名将从周总理对其遗孀王玉玲的态度可见对他的肯定,张对国军看的还是很清楚的,鞭打快牛在74师那儿也很明显,电影红日里上孟良崮中心开花出自张的自大,其实非其所谋,乃执行命令罢了,还有就是张最后的死因,自杀应该是可信的,作为军人令人尊敬!当今“财厚们”与之相比乃天壤之别,其战力与74师有可比性?

 阎宝航传奇的一生是在解放前,解放时其已五十多矣,给我留下深刻映像的不是他提供巴巴罗萨、日军东北部署图等重大情报,而是他解放后的言语谨慎!解放初总理挽留其好友某大学的一个校长,他征求阎的意见,他暗示好友别留在国内,终使其免招迫害之苦,可见他对当时时政气候把握之准确,当70年代末他的好友归国第一想见的就是阎宝航,当确证阎已故后,失望至极!一天也没停留即飞美国。从阎的好友包括宋美玲、子文、戴笠、徐恩曾、敬之、总理、张学良及美、英、德、苏大使这些各色性格差异非常大的人物可见其交际能力之强,无人出其右。也反映出思维的敏捷。尽管他谨小慎微,也没躲过文革的浩劫,令人唏嘘。

 曾保堂可说是职业军人,他率领的十二旅将三十五军截住在新保安而青史留名,给我印象更深的是在评定职称时华北军区只给其报大校,要不是周总理亲自过问(曾前为中央警卫团团长),这位百战将军定会留有遗憾的,中央在审定时说:“如果连曾都当不是少将,那华北将没有几个将军了。”这也说明了在哪儿都存在人际关系,让人遐想----

 现在看的书为《洪承畴》,《山西抗战实录》以后评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