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部队里的漂亮女人

个人日记

网上看到一篇写得挺有意思的文章,转到空间里

文/青椒翔

伯通是我的好兄弟,准确的说是好基友之一,我们彼此见证了各自最不如意的时刻。但是那时候却不怎么一起喝酒,大多数情况下是买两杯豆浆,然后在墙根底下互相诉说惨淡的人生。不过近一段时间,我感觉他是发达了。两个外在表现:一是他现在居然戴手表了;另一个表现是,他现在只穿POLO衫(不竖领子)。《微板报》风声水起,伯通兄约稿,我于是就屁颠屁颠的来了。

从多年当教书匠的反馈来看,我应该还算是会讲故事的人。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人生经历可以说蛮怪异,夸张点说简直是“光怪陆离”——留过洋、扛过枪、大学讲台卖过唱。现在呢,是正经的时候写“家国天下”,不正经的时候写“饮食男女”。不过据各位损友讲,他们最喜欢听的故事还是军队的那些故事。

首先说下,我说的这些段子有些是我亲身经历的,有些是道听途说的,很多内容没办法验证,各位也只当个乐子听。

部队里的漂亮女人之一:大丈夫当如是

为什么用这句话做标题,因为这句话实在是太有代表性了,很多人会浮想联翩。其实我写这个标题完全没有任何恶意,就是描述一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态。部队里的女人,有一种特殊的风韵。

第一个让女人穿军装的家伙绝对是个天才,女性特有的柔美曲线被制服恰到好处的包裹起来,红妆和武装巧妙的结合起来,真的别有一份韵味。汉语里有个词形容这种调调最贴切,叫“英姿飒爽”。所以你能理解为什么号称面瘫的某首长,检阅女兵的时候情不自禁的笑了。

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实际上还是男权社会,军队作为绝对男人主导的天下,这一点表现的更加明显。而且军队要求上下级等级森严,绝对服从,江湖气息较其他行业更重一些。古今中外的军队其实都是这样,我党的军队当然也不例外。

我军的男女兵比例是100:1,可以说女兵是绝对的稀有动物,这也好理解,男人更适合打仗。但是女军官和男军官的比例却高很多,到了发达地区、机关大院,这个比例几乎接近40:50。原因不是因为我军越往上技术活越多、更适合女性做。原因是,组织需要为男军官养这么多女军官。

其实在部队呆过的人都知道,“部队里的漂亮女人”实际上是一句骂人话。很多年前,有个老乡跟我咨询,他想花10w块钱送他女儿去当兵。我直接就问,你闺女漂亮不?他说,还行。我直接告诉他,咱这种小门小户的,如果不是指望闺女将来发达,还是别蹚这浑水了。

我呆过的地方不是文工团(那是一种极端状态,以后咱们有机会再说),算是二线城市的总部直属基地,在我军的地位据说还是挺重要的,虽然我一直不知道那里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基地虽然地方不大,但是级别很高。以前我觉得两杠四星就很大了,因为再往上面就是将军了。来了以后我发现,只要你别犯错误,一直呆着,到老的时候都能混成两杠四,然后就是满院子都是两杠四。

我们这里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也承担一部分科研任务,而且还有对外交往任务,所以女军官的比例较其他的部队大院更高。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的大院,去了以后才知道真的是活色生香。

据我观察,也许高级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都比较容易发生婚外恋。其实哪里这个比例都高,只是因为部队太封闭了,所以吃窝边草的现象特别普遍。比如楼上楼下,楼前楼后,各种年龄阶段,经常睡成一片。然后如果你拥有权势,你肯定就能最大限度的拥有女人。

最突出的就是我们这里曾经有个少将基地司令,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其实凡是有权有势的男人,香艳故事都是不少的。但是这位司令值得称道的是,结了三次婚,每一个都给名分。

第一个老婆是好像是位部长的千金,据说长的确实不怎么好看,当年我们这位司令估计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科研人员,所以很自然的会让人联想到这是一桩政治婚姻。当然这位原配夫人在完成了历史使命之后,自然就下马了。

这第二位夫人很有传奇色彩,是一个英语教员,在那个年代属于院花之类的。问题是,司令和她认识的时候,他们双方都是已婚。而且这个英语教员的老公也在这个大院里工作。然后传奇的一幕就出现了,有一年大年初二,这个英语教员的老公突然回家了,然后我们这位司令员穿着秋裤被逼到了暖气管上站着。这件事情闹的挺大,但是最后好像是组织出于对我们这位司令大人的关心和爱护,在组织的帮助下,这位英语教员成功的离婚变成了司令太太。

本来王子与公主终成眷属的故事也许到这时候就该结束了。但是你知道,后来这些老专家都变成了硕导、博导。也许是个约定俗成,每个能称的上学阀的老教授,都会每隔两年招一个美艳的女研或者女博。这一点倒不是军队特色,地方大学也是这样。

然后故事就是,一个28岁的女博士最后挖了这个人老珠黄的可怜的英语教员的墙角。我们的这位司令,57岁第三次当了新郎。其实师生恋的事情在这里你会发现特别普遍,而且大家对这种老牛吃嫩草的故事,都当成神仙眷侣一样传诵。

老教授最后娶小20多岁的女研、女博的现象太普遍了。倒是很多薄情又吝啬的老教授,连开房钱也不愿意出。部队里办公条件很好,一定级别以上都有套间,外面办公室,里面是卧室。所以很多女研和女博,跟导师睡了几年,别说去导师家里,连宾馆也没去过一次。

所以如此说来我门这位司令还算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要知道在部队,以他这样的地位,他这样的才情。漂亮女人,他想要多少有多少。但是每个女人你玩完了还能给名分,这一点确实很不容易。

部队大院的生活是很闲的,我们整年主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别人和迎接检查。所以大家都热衷传这种八卦。每当聊到这位结了三次婚的司令的时候,80%的女军官会谴责这个司令的薄情,20%的女军官会一脸酸葡萄表情(意思是这个28岁的姑娘太能干了,她做了她们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但是所有的男军官,不管是年老年少,大家都对这个司令充满敬意。大家都说“大丈夫当如是”。

部队里的漂亮女人之二:会来事

前文说到军队是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女性要在这里生存下去一定要有一定的技巧。万一你是个还有点姿色的女人,那么你一定要想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因为在军队里,作为一个有点姿色的女人,不牺牲点东西还能待下来,要么你是大官的女儿,要么你是大官的儿媳妇。

今天讲的话题是你要会来事。这其实是《武林外传》里的一句台词,好像是说,做抛头露面工作的女性,第一要牌亮,第二要条顺,第三要会来事。而这其中尤其以会来事为最重要。因为如果你会来事,不仅不一定会损失什么,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比如部队是男权社会,女人是绝对的弱势。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优势。因为男性天生为了争夺交配权会无原则的讨好女性,虽然这天性发展到现在也不一定对应交配权。

说到会来事,就不能不提我们基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个极品女子。说起来她确实个美女,不施粉黛,都有一种脱俗的美,很像那种黄梅戏里的角色。但是如果只是好看,她还不会那么出名。最重要的问题是她待的地方太特别了——政治部干部处。

这地方是干嘛的呢?部队里有个段子“司令部穿着马裤踢正步,政治部阿猫阿狗都进步,后勤部拿着毛毯当抹布,装备部老婆孩子当卧铺”。这其中讲的政治部就是军队里最有权势的部门。

记得我刚来军队的时候,傻傻的问,咱们这里有没有学生社团?得到的回答是,我们这里只有两个社团。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一个是中国共青团。所以D在这里的绝对领导是第一重要的。政治部可不只是部队的意识形态部门,可以说,这里是决定你生死的部门。

我军是双首长制,军事主官和政工主官的地位是一样的。政工主官一般都来自政治部,政治部负责党务、宣教、婚育、提干、晋职晋衔、待遇和转业安置。而这其中,最炙手可热的就是干部处了。

中国古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是六部地位最高的部。到什么时候都是这样。不管是世界500强企业还是非洲原始部落,管人的地方永远是最牛的。今天要说的这个主人公叫小易。她的官方身份就是干部处干事。

在这里继续解释一下部队里的这些职务名称。实际上机关里除了各级军事主官和搭班子的政委,职务只有三种,参谋、干事、助理。有句谚语叫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确实是这样,参谋其实就是泛指一切机关闲杂人等,但是又熬的比较有年限,结果还不是领导岗位。

我曾经听说军委办公厅有正军级的参谋,好像就是抄抄写写的。然后干事呢,一般都还有点实权,年纪不算大,这个部门的大注意有主管定,但是具体执行都是由干事来。接着就是助理,这个比较少见,一般后勤部门这个职务较多。

我们这位叫小易的干事就供职于政治部干部处。她的军衔是上尉,不过你千万别小看这个上尉,基地的各位两杠四见到她都得点头哈腰的,就是一些肩上扛着金星的,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主,她也不一定给面子。小易早年毕业于军医大学,好像是学高级护理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就进了机关。不过会来事,确实是名不虚传。

曾经有一次在办公室见到她们处长在用剪刀剪手指甲,小易不动声色的上去一把把剪刀抢下来,喊道“别剪了,都剪着肉了。”然后就丢过去一个带着个卡通造型的指甲刀。这时候再看那个处长,就好像做错事情的小学生一样,脸骚的绯红。所以,你要让我解释什么叫会来事,我还真说不清楚,不过就只举这一个例子,大伙应该就能了解了。

据说,一开始打这位小易同志主意的癞蛤蟆还真不少。不过也许是听到了什么风声,逐渐都退散了。结果这位小易同志虽然是美女,但是眼看30多岁了,还是没结婚。我曾经很讶异的跟几个年长的军官谈起这事,被告知是“工作需要”。(编者注:后来小易老师嫁给了政治部一个长得特别丑的男军官,为首长埋单)

其实,在都是男人的圈子里活下来,活好,真的需要必要的逢场作戏。比如我曾经参加过无数次军官圈子的聚会,好像一到了酒桌上,那些女同事马上就找准自己的角色。不仅劝酒、斟酒、应付首长很纯熟,而且首长要跳舞要唱歌,也是一拉就响。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漂亮女人都作风有点什么,因为这个圈子就是这样,你得学会找到一种平衡。可以做一个调查,军队里的漂亮女人(首长的女儿和儿媳妇除外)有哪个没有受到过骚扰?估计没人幸免。这当然也不是我军独有,美军中性骚扰的事情也相当严重。所以,会来事其实也是一种自保的手段。

然后很快你会发现,部队里的漂亮女人一定是有一技之长的。要么会唱歌,要么会跳舞,要么会喝酒,要么声音甜美。总之一定有一个长处是男人所欣赏的。即便是一开始你没有,时间长了,基本上也得专门练就一些本领。而且会来事是一种本事,你得知道怎么样守住底线,知道怎么样才能用最少的成本换来最大的收益。

今天会来事的话题,我们就讲到这吧。

部队里的漂亮女人之三:首长的女儿

说实话我本来就是想记录一下自己人生中这一段独特的经历,并不是为了揭露什么,也不是为了丑化某个群体。实际上正相反,我一直坚信真正的一流人才确实在体制内。而且部队大院这个特殊的环境,实际上是中国60年来唯一稳定的孕育国家精英的地方。我所描写的那些所谓阴暗面,实际上任何的群体都存在。

赶紧把这个话题结束吧,不然大家真的以为我就是写这种“候车厅”文学的作者。

我曾经说过,部队里的漂亮女人,大多命运坎坷,有两种人是例外,那就是首长的女儿和首长的儿媳妇。为什么我没有把首长的老婆也分出去,因为她们不过是运气好成功登顶的“漂亮女人”罢了。今天我要讲的这个群体就是首长的女儿,那些真正的共和国“公主”、“郡主”们。

全军和我们基地齐名的有一个大院,雅号叫“总部的后花园”,这个大院和总部只隔一堵围墙。首长们总是很方便的把自己的夫人安排在这里,然后夫人们既能方便的领一份体面的薪水,又能随时照顾首长们的起居。而我们这个大院,雅号叫“总部的幼儿园”。原因是,我们大院是为数不多的驻地在大城市且从地方招收“生长干部”女学员的大院。这一点为什么珍贵,我慢慢讲。

首先,军队院校的首要任务的培养军队人才,也就是大部分军校都要招收很大比例的来自基层连队的学生,这些学生经过军校的培养就跨越了人生的鸿沟,从一个兵,变成了一个军官。所以这种学员就叫做“生长干部”学员。意思是从一个当炮灰的兵变成拥有“条顿贵族”一样荣耀地位的军官。

军校也会直接从地方招收高中毕业生,然后他们入伍,同时获得军籍和军官身份,这对一个地方高中生是非常划算的事情。因为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考入军校你不止获得了学历,你还获得了一份稳定且收入颇丰的工作。

但是军校对女学员的需求确实是很少的,哪怕是军医大学,从女高中生中招录的比例也很低。但是,我们基地居然有不止一个可以男女等比例招生的专业,所以就成了全军首长安排公主的首选。

大家都知道当兵苦是吧,首长们很多也是从一个兵混上来的,如果是儿子送去当兵也许还有可能,如果是闺女,换你你愿意么?但是首长又不愿意让闺女离开他的恩荫,所以送女儿高中毕业去上军校,然后留在部队做军官是最好的一条路径。

那几个招收地方女学员的学员队,被称为“公主班”。到底有多牛,据说曾经有一年,某地警备区参谋长想安排他闺女进来,结果干部处处长在酒桌上就拿出一叠条子,据说级别最低的一个是大区副职。很多年后我们经常跟老教授谈这个段子。老教授说,你说的那是自己高考上线的,如果想破格录取,大区正也不一定管用,得军委委员级别才行。

我曾经短暂的教过公主班的课,他们的队干(类似地方大学的辅导员)曾经指着第二排的一个女生说,这是一位军委委员的亲侄女。然后在酒桌上,我曾经见到我们领导毕恭毕敬的给两个小女生敬酒,据说她们一个是军科某部长的千金,一个是兰州军区某军长的千金。

说到这,也许很多屌丝都开始做驸马梦了吧。其实,当初我们这帮年轻单身汉都开过这个玩笑。说要是能搞定一个,这辈子肯定就不愁了。你想的倒美,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据说咱们当朝公主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深造,某L姓民营企业家派自己的儿子去吃天鹅肉。虽然该省的民营企业家都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好像要娶公主的是自家的儿子一样。但是权威消息是该民营企业家被有关部门敲打了。

想想也是,就算不搞红色联姻,要下嫁资本家,大陆有荣家,港台有霍家、李家,轮得到你这泥腿子么?别以为你亿万身家,在Top50家族眼中,你就是个奴才。所以公主一定是要找太子滴。

但是学员中有没有谈恋爱的?肯定有的。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实际上按照部队条令,生长干部学员在校期间不能谈恋爱。军校和地方大学不同,既要训练又要学习,所以就要保证学生的生活单纯。这固然有悖人伦,但是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必须的。不过就像我国的一切法律条文一样,条文从来都是约束弱者的。

第一次在食堂看到一个女学员把手伸到一个男学员衣服里摸,当时吓了一跳。我还傻呼呼的问我一个年纪较大的同事,要不要报告他们队干。还是那位老同事有经验,他说,如果能管,他们队干会不管么?

然后我又遇见了更加离奇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地方大学,男女学生出去同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在军队,环境是封闭的,学员不经过允许是不能离开大院的。但是这样也没能难倒公主和太子们。我住的年轻教员宿舍,隔壁就曾经住过一对戴着红牌的学员,而且年轻人每次动静还都非常大。

所以,你不得不承认阶级永远是存在的,一切教条到了某个阶层以上就完全不管用了。

这一点我拿大院里面的食堂等级来形象的说明一下。我们大院有六个等级的食堂。最低的等级叫学员食堂,那里供应的东西又贵又难吃,这其实要托所谓“后勤社会化”的福;第二等级叫战士食堂,去那里吃饭的是站岗的战士和车队的司机,市价供应;然后上面一个等级叫工勤人员食堂,去的大多是印刷厂或者幼儿园这种后勤部门的职工,从这个食堂开始,肉和菜已经是特供了(我们基地专门有自己的农场);再上面一个等级叫干部食堂,去的就是我们这种,基本上是几块钱,可以吃到自助餐,山珍海味谈不上,但是绝对是大鱼大肉;第五等,叫专家教授食堂,体现组织对专家的关怀,那里是小灶;然后再上面一层,是常委食堂,全基地只有在位的常委才能去,吃的是什么,因为我级别太低没见过,只听说经常有五星级酒店往里面送菜。

好吧,各位屌丝们,公主终究是属于太子的,咱们还是洗洗睡吧。

部队里的漂亮女人之四:论文工团存在的必要性

最近去了趟藏区,然后一直沉浸在一股小野性、小慵懒的情绪中,总是打不起精神来写东西,直接后果就是几篇不同老板的稿子都到了截稿日期。

不过我终于体会到《中国合伙人》里面说的“千万不能跟朋友合伙做生意”的意思了,伯通老板毫无人性每天催稿,特别是每当我在微信群里对着小妹纸一顿喷我在藏区的生活时,他老人家总是不失时机的来一句“青椒,交稿!”

好啦,终于到了你们最喜欢看的这一期了,别躲,我知道很多人之所以从第一期追到现在,就是等着看这一期的。

1、文工团的历史

文工团的全称是“文艺工作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承中国工农红军宣传队的传统,运用歌唱、舞蹈、演剧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的综合性文艺团体。其实文工团本来不是我军独有,国军一直也有文工团,而且文娱活动的尺度比咱们这边的假正经强多了。一定程度上国共两党实在是两个兄弟,很多地方都特别像。

只不过最近,国军最后一支文工团终于被撤消了,他们改为雇佣民间文艺团体从事赴军营的慰问活动。至于我军的文工团,那简直是和我军的历史一样久远。4月份我去看南昌起义纪念碑,发现纪念碑的浮雕上,有一个穿着短裤,拿着快板的女战士形象。不用问,我军真的是从出生的时候就有文工团。

2、文工团为什么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必须的

我个人总结原因有三。

第一、忽悠群众。我党“二杆子打天下”(这一点从我军陆军的肩章上还能看出来),枪杆子和笔杆子。枪杆子的重要性自不必说。笔杆子也很重要,因为其实天下有一半是我党忽悠来的。而文工团就是笔杆子的“活泼的表现形式”。

比如,当年红军路过一老少边穷地区,当地百姓基本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贫富差距不太大,即便是有个把地主富农,但是远没有到恶霸的程度。这样的地方社会学上讲叫做稳定型社会。所以闯进去一帮子衣衫褴褛、拎着几条破枪的男女,你一上来就跟人家讲阶级斗争然后让人家把粮食拿出来给你们吃,门都没有。

这时候就得跟天桥撂地耍把式一样,先得支个摊子,快板说上几段,或者留声机放几段,最狠的是男男女女抹着胭脂演几段,老百姓自然就聚拢起来了。然后你才能摸排一下当地有多少不稳定因素啊,当地有没有可以争取的边缘势力啊,当地有没有可以敲诈的地主啊?

第二、忽悠自己。我军革命战争年代确实很艰苦,所以战场鼓动也很重要,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影视剧里,前方炮火连天,然后冲锋的路口站着几个不施粉黛的美女,腰上缠着红绸,手里拿着快板,嘴里念念有词“同志们玩命干,前面还有三里三”,或者唱“打下榆林城,一人发一个女学生”。

第三、解决大龄干部的婚育问题。真的,革命是很辛苦。像毛爷和周相这种,参加革命以前就找到了革命伴侣固然好,但是大多数人,尤其是工农干部,都是苦出身,参加革命的时候哪有条件搞对象啊。

于是,随着后来队伍越来越壮大,除了吸收男性青年壮丁以外,也适当的吸收一部分女性,比如从大后方来的很多小资产阶级家庭的无知少女。后来发展到延安小朝廷时期,很多文艺女青年都奔赴延安,甚至包括一些大上海的三流电影明星(如江后)。

这些女性虽不能打仗,但是组织真的需要她们啊,除了当护士和保育院带孩子,需要女性最多的地方就是文工团了。但是那个时候的文工团真是很纯洁,因为男女比例勉强只能保证干部一人发一个老婆,哪里有多余的配额给你养小三。所以,革命战争年代,文工团真的是我军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3、我军现在到底有多少文工团

首先讲中央一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彭阿姨2012年以前是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按军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话剧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歌舞团(韩红大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歌舞团(祖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话剧团,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武警总部政治部文工团。

按大军区,北京军区的叫战友文工团,济南军区的叫前卫文工团,兰州军区的叫战斗文工团,沈阳军区的叫前进文工团,成都军区的叫战旗文工团,广州军区的叫战士文工团,南京军区的叫前线文工团。红火的时候,每个军区的文工团都分出来话剧团、歌舞团、杂技团。后来邓爷爷百万大裁军的时候,有些团体没什么影响就裁撤了,所以并不是每个军区都有三个团。比如广州军区就是三个团都有,但是兰州军区只保留了一个团。

地方,地方每个省军区或者直辖市的卫戍区也都有自己的文工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不过大多数地方文工团的影响都不太大,但是依然每年都招收文艺兵。

我军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员有多少,这一点我还真的打听过。曾经有一年去总政上供,亲口听总政干部部某领导说,编制名额是2000,但是这么多年超编现象非常严重,连他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粗略估计1w人还是有的。

4、文工团在和平年代的作用

第一、慰问边远哨所、兵站、海岛。也许有的朋友会对这一个功能非常不以为然,以为现在大众娱乐这么发达,直接装个网线或者装个卫星电视不就什么都有了么。不然,那些边远地区的连队官兵的生活枯燥得紧。

首先他们不能上网,确切的说是不能上民网,军队的网和咱们的互联网是物理隔绝的,而且直接信息交互只能刻光盘,连U盘都不行;然后他们不能看电视,当兵是很辛苦的,每天训练任务很繁重,最多也就是晚上给你看看新闻联播洗洗脑。

大多数基层连队的文娱生活都很单调,尤其是高山海岛,平常连个人都看不见。这个时候,文工团下基层去演出就很重要。不管来的是不是明星,来的人演的怎么样,反正只要是来的是异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记得我们基地曾经有个靶场,有一年分去了两个管理图书室的小姑娘,然后小姑娘每天洗澡都会发现窗外树林里有异响,后来发现是一个连的战士轮流去窗外等着偷看。当然小姑娘哪见过这阵势,找到了政委。政委说,姑娘们,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但是这里不是大城市,这里是山沟,我们的战士已经2年没见过雌性动物了。

这就是所谓的“当兵三年母猪赛貂蝉”。所以文工团去基层演出实际上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现在市场经济了,基层连队很难请到大牌的文工团去演出了,文工团的功能已经从服务官兵,变成了服务首长。

第二、为军队争光。和平年代,实际上我军很多单位之所以还没有被裁撤,就是因为具备为部队争光的作用。比如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国际上获奖无数。虽然你说对菲律宾打仗也用不着杂技,但是为国争光在有形式主义的优良传统的军队是多么重要啊。当然中国的各种奖项,经常就是你评我我评你。

我曾经讲过,我在部队的时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别人和迎接检查。本来对于一支军队,战争应该是检验的唯一方式,但是我军30年无战事,机构和人员却越来越膨胀。所谓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兵。部队每年都要有个复原转业的比例,让谁走不让谁走,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你有没有出名。因为其实大多数领导也没打过仗,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部队是好部队,反正出名就是政绩。所以类似五个一工程、文华大奖这样的国家级奖项,军队文工团向来是获奖主力。

第三、公关需要。很多人简单的将文工团等同于随军妓女,这绝对是毫无根据的污蔑。不管是古代的官妓,还是现代的慰安妇,都是既服务于领导,又服务于普通士兵。但是文工团绝对不是干这个用处的。现在有个行业很流行,叫PR,也就是公关。公关早就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要脸就行,现在已然变成了专业化的高端服务业。但凡像样一点的企业,一定要重视公关的作用。军队作为一个利益实体,当然也有公关需求。

比如我要和地方某中央委员联谊一下,商量商量合作开发房地产的事情,我可以说我们文工团有台双拥晚会,邀请某领导参加。再比如,军队内部,我想要某笔经费,我也需要跑部钱进,我就让我们文工团的某位明星约一下总后财务部的领导。

当然有些时候文工团的明星,自己从配角变成主角,变成了职业公关公司。比如厦门远华案里面的董阿姨,还有央视大火的汤阿姨。据说有一次汤阿姨和她们团的另外一个女明星争夺一个晋职晋衔的机会,汤阿姨去找团领导,云山雾罩的就是不说正事,走的时候掏车钥匙,一不小心掏出了海里的出入证。然后该团领导心领神会,就把这个机会给了汤阿姨。因为该领导知道,汤阿姨所拥有的是渠道资源。

第四、领导力需要。有些时候,中央领导要体现下对军队的关心,怎么体现,你真的以为领导都是贪图女色,才没有那么简单。很多时候,捧一个军队里面特定的演员,是领导对军队控制力的体现。

举个例子,人们都知道太宗喜欢辣妹子阿姨,所以辣妹子阿姨在春晚上总是压轴。然后世宗接掌中央军委以后,辣妹子虽然还是在春晚的显著位置出现,但是不再压轴了,换成了一位姓谭的美女。难道世宗和太宗都有这个爱好么?也不见得。捧红一个军队的女明星,实际上是展示最高领导对于军队的绝对控制。所谓前朝乐府,本朝歌而不祥。但是今上这个比较麻烦,干脆正宫就是干这个的,总不能让皇后娘娘供全国人民娱乐。

还有的时候,领导确实需要养一些红颜知己。现在县团级干部出门带老婆都要被人鄙视了,何况是讲究面子和排场的军队。所以,没有什么比带文工团的姑娘们出席各种招待场所更拉风的了。带文工团的姑娘,首先训练有素,然后档次较高,第三是保密需要。因为虽然是文工团,也一样的要遵守部队保密条令的。领导今天和谁吃饭,在哪里睡觉,如果随便让哪个绿茶婊知道,我军的廉耻还要不要了。

5、文工团的将军们

严格意义上讲,文职干部是没有军衔的。只是他们比照相应级别的武官享受待遇。技术三级以上的文职干部,就可以佩戴松枝,也就是少将才有的特殊肩章,但是离真正的少将还远着呢。

比如国家一级演员就享受副师级待遇,然后稍微有点立功授奖,就可以到晋级到技术三级,然后就佩戴松枝。比如宋阿姨去悉尼开了次演唱会,然后就荣立了一等功,然后就技术三级了。还有词作家阎肃老师,大家都说他是中将,其实是他的待遇相当于副大军区级。

按理说国家一级演员就副师级,这个标准演艺圈很多人都能达到。所以我们熟悉的说相声的、演小品的明星们基本上都是技术三级,佩戴松枝肩章。然后咱们放眼望去全是少将。当然这里面有个人是例外,演小品的黄宏,他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八一厂是副军级,所以黄宏是名符其实的少将。

6、文工团为什么必须存在

因为我们知道,根据市场内部化理论,有些东西内部解决供给的成本更低。既然军队有公关和服务领导的需求,那么养着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一定要给他们军人身份,可以单独切出来一块军费,算作后勤保障支出,只是再不要拿金灿灿的军功章和荣耀的军衔去打扮他们了。

文章评论

晴空一鹤

扯那些干啥?我当兵就是和尚庙,没见着母的。

润~绿翡翠

怎么我看完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汤灿[em]e11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