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回善良和人的主体意识 ——读《窗边的小豆豆》
读书感悟
读后我们不能不被小林校长对教育、对学生爱护和充分信任的诚心所打动。他认为:“无论哪个孩子,在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基于此,他从不“把孩子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大得多。”他利用节假日经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看植物的生长,听鸟儿的鸣唱,欣赏蝴蝶的自由翻飞……去露营,去海边,去洗温泉澡……希望孩子们尽可能的保持自然的性格。
巴学园的课堂也别具一格。每天第一节课,老师把学生要学的课程内容,全部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在同一时间里,可以学语文,可以学数学,可以自由读书,可以画画,可以做物理实验,可以做操……如果孩子上午学完了全部内容,下午老师还可以带着孩子走出校园去散步,或搞孩子们感兴趣的各种活动。课堂上从不给孩子限定框框,束缚孩子的思维。比如喜欢美术的同学,老师总是给他们提供相关资料让他们尽情发挥想象去画,所以学生的作品都各具特色,不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音乐课上,小林贯彻着法国教育家作曲家道格拉斯的教育思想:怎样才能教给孩子们不用耳朵听音乐,而是用心去听,去领会呢?孩子们听音乐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不应当是没有生气的教育,而应当是跃动着的充满生气的音乐,怎样唤醒孩子的感觉呢?那就是韵律操。小林认为:“韵律学是让身体组织结构更加精巧的一种游戏,它是教给我们怎样去开动心灵的游戏,是让心灵和身体理解节奏的游戏,做韵律操会使人的性格也富有韵律感,富有韵律感的性格是美好的,强大的,能够温和的顺应自然的法则。”所以他的音乐课总是富有生气,有自己的独到特色。这一切都是从学生的个性出发,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
善良是人类的天性,人之初,性本善嘛。小豆豆的善良给人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为了让患小儿麻痹症的泰明能得到和正常孩子一样的快乐,冒险约泰明去爬树,可泰明怎么也爬不到树杈上,她用头顶着泰明的屁股爬,还是无济于事的时候,她找来了梯子,梯子不稳,她又找来了脚手架,弄得自己满头大汗硬是把泰明弄到了树上,两个小伙伴在高树上看风景的快乐,你能说得尽吗?她为跟父母逛庙会时买来一对黄灿灿毛茸茸的小鸡的死去,第一次尝到了离别的痛苦,她和自己的爱犬玩狼游戏,不慎被咬伤耳朵后,不让爸妈责罚小狗,替小狗开脱,后来小狗死了,她大哭了一场。校长的女儿喜欢小豆豆戴着的蝴蝶结,非要缠着校长先生去买给她,校长跑遍了全城也没有买到,因为那是外国货。校长先生找到小豆豆对她说:“你上学的时候,可不可以不戴这个蝴蝶结呢?如果这样,就太谢谢你了。实在对不起,拜托了。”小豆豆非常喜欢这个蝴蝶结,不戴了会很遗憾,但转念一想“既然老师这么为难,不戴也没什么。”后来她把蝴蝶结戴在了心爱的大熊娃娃的脖子上。这个善良的小女孩真的让我很感动,是巴学园本色的教育方式让小豆豆或者说让人的本性发挥到了极致。小豆豆就是这样慢慢成长的。
总之,这部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人性中很纯的东西,那就是要唤回人的善良,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主体意识。这一切都要用适切的教育方式方法从小去引导去培养。看着小豆豆的行为,听着小林校长的话,我们会怎么想呢?每一个父母都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管他是健全的还是有残疾的,都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够接受到最公平最有效的教育。如果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学校环境互相配合,我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而小豆豆无疑是幸运的,她有一对最好的父母,她遇见了影响她一生的最好的老师。她就像一株普通的小苗,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茁壮地成长着。是小林宗作先生给了她最适宜的土壤。写到这里,我还能说什么呢?反观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我们真的也应该好好想一想,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呢?
(2007-6-19)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