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乱弹兼及教师的写作
读书感悟
关于读书名家多有精辟的论说,哲学家周国平在谈读书时说过:“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这三点道出了一个真正读书人读书的快乐表现。
大凡人们读书都有一定的目的。经商人读书,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专家学者读书,是为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快出成果,多出成果;政要读书,是为了从政能游刃有余;作家读书,是为了多出书,出好书;教师读书,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学生读书,为了学业有成。这样的读书或多或少都带有某种功利色彩。还有一些人读书,大抵是为了消遣,打发多余的时光,这样的读书便带上了闲适的味道……不管是功利性的读书还是闲适性的读书,不管读书时快乐与否,只要开卷,总归是有益的。然而我更崇尚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读书精神,那是一种没有任何束缚的自由精神。我觉得追求自由精神的读书人,才算是真正的读书人。
试想,当你得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往往视若珍宝,摩挲把玩,爱不释手。每每捧读,在文字的流里,自由畅快遨游,与作者倾心交流,与作者塑造的形形色色的形象倾心交流,灵魂与灵魂碰撞,思想与思想对接,那种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谁能说不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谁能说不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快乐!这种畅快和疏朗,一个不读书的人,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感受得到的。
我很反感那些权威们告诉你怎么读书,读什么书,并给你所读的书确定某种价值,这种指令性的规范,往往是一种枷锁,会毁灭掉生命所系的自由精神。我认为,读书嘛,各取所需,投其所好,只要自己乐意读的,不用强迫,读书的真正效能便能发挥出来。
那么我们作为教师,为了孩子,为了自己,既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也要养成写作的好习惯。我说的我们教师的写作,不是作家的创作,主要是与我们的教育生活相关联,当然写一些教育生活以外的题材,或许更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写作就是在思考,就是在表达思想。在我们身边总是要发生这样那样的教育故事,或课堂,或课余,只要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回过头来看便是一笔不菲的财富。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一个老师上十年课不一定能成熟起来,但写一年的教学日志,却肯定能够成长起来。这里的成长或许不单指教育思想的积淀,也包括在书面表达上的变化。如此,教师养成写教育随笔的习惯,岂不是专业成长的极佳途径?
无须讳言,知识在于积累,修文在于储能,读书清醒头脑,这是大家都很明白的道理。那么老师们,让我们克服骨子里的懒惰,把读书和写作作为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生命成长的一部分,记住:“多读书胸中自富,勤写作笔下生花”,养成读书写作的好习惯,丰富和生长我们的精神世界。
(为学校举行的读书交流活动,草拟的发言稿)
(2011-5-19)
文章评论
寒春
好好好!
湿哒哒
锻炼坚韧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