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诊金最高的中医 老中医的临终馈赠
健康保健
北京诊金最高的中医
大白菜排毒 这是一个道家的奇效秘方,不仅清肠,排宿便,甚至可以清除五脏的毒素!每个人在家就可以做到,而且没有风险副作用。 无意间和萧道长聊起浙江有位医生秦兆虎指导病人用大白菜治高血糖和便秘等病,萧道长有点惊讶:“这位秦先生是道门中人吗?” “他和道门颇有渊源。” “难怪!”道长一捋胡子,“这白菜在咱们道家上清派被称为四秘之一,非常不得了!” 大白菜非常不得了?这话听起来就像有人说“筷子能当枪使,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记得辟谷结束我给你吃什么吗?” “哦,大白菜”,想起来了,好一大盆,带点姜丝辣椒,道长说大白菜“刮肠”很厉害。“有些肠胃病怎么也治不好的人,只要认真吃一阵子大白菜,一定有奇效!” “要想长生,五脏当清!”道长说现在不是很多人期待辟谷排毒、治病、养生、补气吗?不必千里迢迢满世界找大师指点,每个人在家就可以做到,而且没有风险副作用,赶紧记下来吧: 大白菜,以叶为主(少量菜帮)加水煮,不加油盐,可适量放少许辣椒、花椒或是去皮生姜(生姜皮性寒,姜肉性热)。每天肚子饿了就吃,连吃三天,不吃别的食物,第三天除了吃白菜叶外可再喝些白菜汤。白菜要煮得烂一点。 这种吃法排毒效果奇佳,对便秘或者肠胃不健康的人是一次大扫除。如果每个月能坚持一次,或者一次能增加到七天更佳。吃了以后会排出宿便,刚开始黑色,吃的时间长的会排出果冻一样的宿便,坚持二十一天以上的人会排出五种颜色的大便,那是把五脏的毒都清了...... “这样吃不会走不动路了吧?”我这是替很多喜欢提问的网友问的啊。 “呵呵,保证你跑得比吃草的马还快!”道长哈哈大笑。不过他建议大家吃白菜的三天最好放在周末,避开社会应酬社交活动,静心在家读书打坐。 “体内沉垢恶秽一旦排出,妙不可言!” 萧道长补充说明:“宿便一出,清气会发生,阳道易旺,应禁房事数日。祝有缘众生人安身宁,返璞归真。” 据美国纽约一家专门从事癌症研究的权威机构透露,中国和日本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比西方低得多,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在比较了世界各国的三餐食谱后得出结论:是由于中国和日本妇女多吃大白菜的缘故。调查资料表明,每10万名妇女中,每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为:中国9人,日本21人,北欧84人,美国91人。 大白菜何来如此神功?实验证明,大白菜所含有的许多物质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因此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发表的防癌食品排行榜中将白菜排在仅次于大蒜的后面,名列第二。 首先,大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其中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含量比黄瓜高4倍、比番茄高1.4倍;维生素A(胡萝卜素)的含量,比黄瓜高1.8倍。维生素A是天然无毒的抗癌物质,它能减少咽喉、食管和胃肠等上皮组织的炎症,可以阻止致癌物质引起的细胞突变,从而能抑制某些组织的癌前病变;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能够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生成,同时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其次,大白菜含有一种叫做吲哚-3-甲醇的化合物,其含量约占大白菜重量的0.01%,它能促进人体产生一种重要的酶,这种酶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另外大白菜所含有的微量元素钼,钼——是人体金属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在食道癌的高发地区,人们头发当中钼的含量最低,这与当地水土中缺钼是有关的。能够防止致癌物亚硝铵合成的微量元素钼大量存在于大白菜中,能阻断亚硝胺等致癌物质在人体内的生成,所以能防止癌症的发生。据测算,每天吃1磅大白菜,或白菜榨汁,每天饭后服200-300克,就能吸收到500毫克这种化合物,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 同时大白菜中还含有微量元素硒——是心脏代谢不可获缺的微量元素,被誉为“生命火种”。如果人体缺硒,就好象失去了一道抵抗癌症的坚固防线。硒也是人体一种重要的过氧化酶的组成部分,这种酶不仅可以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还能够抑制可能成为致癌过氧化物和游离基的形成。科学家们认为,硒通过吞噬细胞的功能能够影响癌细胞的能量代谢和干扰癌细胞的蛋白合成,从而抑制癌症,还能够影响化学致癌物的代谢,使它们失去致癌的活性。 大白菜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铁也是饮食中防癌、抗癌的一种重要的成份。 怎样看待人老,是人生最有挑战的感悟 老没什么不好。老天爷是公平的,它夺走了我们青春的容颜,强健的体魄,却赐一颗明净淡然的心,给老了的我们。 所以,我可以很欣喜地说:“老了,真好。” 第一、老了,明白了; 生活轨迹大体是:“随心所欲,顺其自然;寄情山水,颐养天年。” 生活准则大体是:“淡泊名利,学会舍弃;热爱生活,懂得珍惜。” 雄心壮志是:切切实实把健康摆在生活的绝对第一位,争取老而不衰,老当益壮,最后达到长寿善终,为家庭和社会减少一些负担。 对于老,很多人都怕,都想留住青春的尾巴,好好过一阵子。其实,人老了是好事。这是人生走向成熟,走向睿智、走向完满的标志。 人老了,有了清闲的时光。可以好好的放松自己,不再需要朝八晚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此光阴归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有了清闲的时光,早可一壶清茶,读半日闲书;午可一阕舒曲,赏漫空闲云;夜可一烛残火,吟几句闲诗。 人老了,有了谈泊的心情。年青时的争强好胜渐渐消去,“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绪也不存在。对人对己对事物都视如落花流水,天意浑成。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少了很多的闷气和倔气,多了好多的安逸和自在。 人老了,有了感恩的情怀。年轻时只记得索取,把一切所得都当成理所当然。老了方知道生命的宝贵,亲情的淳朴,才知道去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亲情、感恩爱情、感恩友情。 人老了,有了自豪的资本。人终于活到老了,从小到大,从蹒跚再到蹒跚,从幼稚到成熟,从懵懂到睿智,在世上留下了影子,或者还残存了一点名声,建立了一个家庭,功成名也就,当然就是自豪的资本了。 人老了,有了谦虚的情操。年轻好比一朵鲜花,花开正艳,青春逼人,哪能不骄傲呢?而且年轻确有骄傲的资本。老了才知道,年轻只是一种自然的状况,何傲之有?那种青涩、那种幼稚、那种鲁蛮、那种轻浮,其实就隐藏在骄傲之中。当老了回头一看,才猛省到那是何等的好笑,于是谦虚的情操油然而生。 人老了,有了回忆的幸福。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爱过、恨过、得过、失过、拼搏过、享受过,人生的大起大落都一一经过,静下心来仔细回忆,其中的酸甜苦辣让人回味无穷,这是年轻时所不可能有的另类幸福。 人老了,有了随欲的资格。六十随心所欲,想吃就吃,想穿就穿,想睡就睡,想玩就玩,不再怕被人指责,不再怕被人啧怪,一切随自己的喜好而为,这种资格唯老才有。 人老了,有了自省的豁达。年青时难得自省,只拼着一股热情去工作,去奋斗,去生活。当一切都归于平静,你才有了自省的豁达。你才感到自省是年轻时最缺乏的一种涵养,这种老年的自省也就会慢慢沉淀为你一生的经验总结。 人老了,有了享福的权力。你老了,你的孩子们大了,过去你对他们的关心疼爱终于到了反哺的时候。你可以安心地享受孩子们对你的关心和疼爱,让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这个时候,你就是家庭的偶像,是家庭的精神维系。没有了老,家庭就失去了一个宝。 人老了,有了心灵的归属。年轻时,天涯何处无芳草,顾不得家,顾不得家人,日日笙歌,夜夜狂舞,把家当旅馆,转眼间,失去了好多的亲情和爱情,失去了好多的温情和温馨。老了才知道这都是过眼云烟,人的归属总是家,家才是心灵的港湾。 人老了,有了放弃的智慧。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美德。唯有舍得放弃才会永久占有。这个道理老了才明白。年轻时只想拥有、占有,结果却因过多的拥有而失去了许多最珍贵的机缘和机遇。老了才懂得放弃—放弃幻想,放弃奢望,放弃虚伪,放弃浮浪,而沉敛于一个无我的境界。 人老了,有了宽容的大度。年轻气盛,容不得他人,嫉妒心,“红眼病”时时缠绕。老了,就看淡了,对什么事都可容忍了。由此,年轻人对老年人也就多了一份尊重和谦让。 人老了,有了自信的从容。走过人生的一半或三分之二,犹如戏剧接近高潮,演得好环都在其次了,既然已经过去了,还有什么不坦然呢?不自信呢?是非功过只待后人评说。 人老了,真的很好!人老就是一杯陈酒,冽而绵;一壶浓茶,爽而甘;一瓣老姜,辣而烈;一瓶老抽,醇而香;一棵苍松,郁而翠。有的人怕老,其实人老有什么可怕的?人老是一种自然的规律,生老病死,沧海桑田随时间而推移,“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人老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棵幼苗长成大树;一滴清泉汇成大海;一撮尘土聚成高山;一朵菡萏开成芙蕖;一粒沙粒磨成珍珠。这个过程是何等美妙啊!这个结果是何等辉煌啊! 然而,人老了,毕竟是老了。人老了会多病,会色衰,会有莫名的伤感和惆怅,会有太多的怀念和遗憾,但这有什么可怕的呢!春天的芽到秋天当然要憔悴,夏天的花到冬天当然要凋谢,只要我们心态不老,夕阳也许更红。所以,人老了心态不能老,不能老气横秋,要老成持重;不能老奸俱滑,要老当益壮。这当然要看个人的修养,也要看外界的影响。吧! 我反正认为,人老了,真好!优哉游哉何其幸也! 老中医的临终馈赠 1 、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 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 > 这位老先生和国际接了轨了。
> > 做医生就要这样,好好看病,按病给药,而不是开药拿回扣。开药拿回扣的话,不仅丧失了医德,也丧失了医术。
> > 徐文兵,男,98岁,中国10大名老!中医,退休中南海,国内最权威,北京诊金最高的中医,找他看病,要提前许久预约,仅挂号费就1200元,,但拿的中药却几块钱。徐文兵的养生理念,与朋友们分享。
> >
> >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 >
> >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 >
> >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 >
> > 4.饮食有节。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 >
> >
> >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 >
> >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欲望。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 >
> >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
> >
> > 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 >
> >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 >
> >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 >
> > 饿而不饥的时候,应该吃点点心,三口就得。饥而不饿的时候,就要去看医生,调节情绪。
> >
> > 7.大量喝水,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
> >
> >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出现了所谓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还可以冲刷大肠什么的。其实,这样喝水,非常伤肾,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憋不住尿。
> >
> >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现代人光图快,灌水牛饮,结果导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来,没有办法成为体液。
> >
> > 喝水的学问还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肠子过,体液无处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叶,在吃西瓜时候加入微量盐,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 >
> > 8.喝冻水、冻饮料,牲口不如
> >
> > 冷饮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热气,把它温到36
> > .5℃跟人体一样的温度。日积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连,肺也受不了。
> >
> > 有人喜欢吃饭之前先来杯冻饮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饭的时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撑,都会没感觉,时间长了,你就变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饱就差不多了,可是你不存一份儿吗?反正我是存了~
> >
第二、老了,自由了;
第三、老了,轻松了
老了: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 ,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像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 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 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 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 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散步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 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准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 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 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 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 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 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 道家讲,虚则灵。 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1、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 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 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 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2、 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 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4、 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 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6、 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7、 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8、 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相火旺,真阳耗。
29、 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 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30、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31、 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 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 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 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 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主发谓之机。 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 其他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有一个机,只有触动这个机,事情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其他的条件再多,也没办法引发事件。机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事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它是点,不是面。可是触动这个点,就能带动面。 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因素,(也可以讲,病机一开,人的病状就会显现出来,人就进入了〝病〞的恶性循环当中。和病机相对的就是〝生 机〞。生机一开,人就会进入康复这个良性循环当中。实际上病机和生机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是一对阴阳。病机开了,生机就关了,而生机开了,病机也就自然开始关闭了。这个就是辩证法。)
32、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33、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 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34、 风寒阴阳暑湿,在在皆可使人致病。万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虚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 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富人多逸,故多气恼。贫人多劳,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尽则穷。穷人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卫力富,则精气神之抵抗力弱。保卫力弱,则抵抗力强。
35、 大病初愈,切忌理发洗足沐浴
36、 故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欲杜此贼,当先摄心。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但空口言戒,无益于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欲求开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学散步。
37、 能静则仁,有仁则寿,有寿是真幸福。
38、 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
39、 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散步。
40、 散步是息心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