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来源于网络

手机日志


 很多初学者都反映,中医的经络学实在太难理解了。12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着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着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12条经络在人体的循环路线如图。

  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那么这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阳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间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可以用泻法。

  3.什么是按摩的补与泻呢?

  一般来说,顺着经络按摩为补,逆着经络按摩为泻。

  按摩时力度轻的为补,力度重的为泻。

  按摩时间短的为补,时间长的为泻。

  按摩范围小的为补,范围大的为泻。

  4.需要把三百多个穴位都记住吗?

  中医在按摩经络时有个说法叫“以痛为俞”,也就是说疼痛的部位就是按摩的穴位。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应的心经和心包经上沿着经络慢慢地按压,去感受一下整条经络上各处的感觉。如有的地方酸痛,有的地方刺痛,有的地方麻木,有的地方发酸、发胀,那么这时你按摩的重点就放在最痛的部位,把病灶揉开、揉散,甚至拔罐、艾炙、敲打都可以,越是痛感明显的,越要坚持多剌激此处,这样你身体的疾病很快就有好转。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心脏有病,可在这两条经上按压时并没有明显的痛感,这时,你左右两只手臂上都要去摸,因为人体经络左右都是对称和一致的,但患病时左右经络的反应并不完全一样,痛感明显的就代表着病偏向于哪一边,这也说明了你这条经络的气血不足,反应迟缓,这时的治疗以食疗为主,先补足气血,同时在这条经络上慢慢摸,看上面是否有硬块,是否多出了一块肉,是否比别处微微凸起,然后重点搓揉这个部位就行了。

  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了所有穴位,但忽视了最痛的那一点,治病效果绝不会好。

  先从我们最常用的足太阳膀胱经(下面简称“膀胱经”)开始,因为这条经的阳气最足,治疗范围最广,所以也是最常用的一条经。

  膀胱经的起点在眼角的睛明穴,上行过额至头顶,行颈后、后背、大腿后外侧,小腿后侧至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止。共有67个穴位,是人体中最长、穴位最多的一条经络。

  当膀胱经从头走到了脚的至阴穴后,它的流动并没有停止,而是穿过小脚趾从脚心的涌泉穴上行。这时经络又有了新的名字——足少阴肾经(下面简称“肾经”)。

  肾经是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沿足心及下肢内侧后缘上行,穿过腹部到达胸部,与下一条经络手厥阴心包经相连。

  从膀胱经到肾经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到:

  1.经络是流动的,而且是有方向地流动的,膀胱经是从上往下,肾经是从下往上。

  2.膀胱经和肾经是完全相连的一条经,只是在小脚趾的外侧至阴穴处将其分开了,走在人体的外侧是膀胱经,走在人体的内侧的是肾经。正因为这一阳一阴的经络其实是一条相连的经络,所以刺激膀胱经,肾经就会有反应;刺激肾经,膀胱经也会有反应,中医就称之为“互为表里”,而这两条经络各自所连的脏器——肾脏与膀胱也就互为表里了。

  3.膀胱经是阳经中阳气最足的一条经络,而肾经是阴经中阴气最重的一条经络,这正好符合了中医阴、阳平衡的特点。

  4.膀胱经走在前,肾经走在后,膀胱经是肾经的源头,所以在膀胱经上进行的推拿、按摩、针灸等疏通方法,就能促进膀胱经向下流动的力量,反过来就是推动了肾经,滋补了肾脏。

  而在肾经上进行推拿、按摩、针灸的时候,肾经运行快了而膀胱经没能及时跟上,就会出现空缺、中断。这就是只按摩肾经时,病人往往会出现气虚的原因。

  与膀胱经相连的是手太阳小肠经(下面简称“小肠经”)。它起于小指外侧的少泽穴,沿着上肢外侧后缘上行过肩分为两个分支,一个从颈上面颊,到耳,到眼睛大眼角的睛明穴与膀胱经相连,另一个进入锁骨,入胸腔,最后到达心脏。

  这条经络走在手臂的外侧,属于阳经,与膀胱经是相连的,是阳经与阳经相连,组成一条长长的、完整的太阳经,小肠经在前,膀胱经在后。小肠经是膀胱经的源头,当膀胱经不舒服时,就会有颈椎病、腰痛、腿痛时,除了按摩膀胱经以外,按摩小肠经同样有效,而且效果更好。

  小肠经又与手少阴心经(下面简称“心经”)相连。心经起于心脏,它有几个分支:一支向下通向小肠,一支向上沿着食管上行至眼睛,另一支上行于肺部,在腋下出来,沿上臂的后缘行至手腕的内侧,到小指内侧的少冲穴,然后走向小指外侧的小肠经的少泽穴,再往上循行。这是一条阴经转变为阳经的经络,是阴经在前、阳经在后的一条相连的、互为表里的、长长的经络。所以按摩心经不但能治疗与心经相连的心脏、小肠、肺、食道、眼睛等处不适,还能推动和滋养小肠经,按摩它既能治疗颈椎、腰椎、腿的疾病,又能治肾脏的疾病。

  只要颈肩、腰有毛病,你去摸摸手臂外侧的小肠经就会有明显的痛点,再去摸与之相表里的心经也会有瘀堵、疼痛的感觉,所以这时就要从源头上疏通手臂内侧的心经,从腋窝处往下轻轻搓至小手指,然后再沿着小手指的外侧向上搓至手臂的外侧,遇到哪里有痛点,就在哪里多搓搓揉揉,这样就可以治疗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这4条经络上所连着的所有脏器的毛病。

  这4条经络一路走过来,形成了表里相连的两组长长的经络,它们起于心中,在人的四肢绕了一圈后又将肾经推向了腹部,推到了胸。

  那么又是哪条经络在胸中与心经相连呢?

  这就是足太阴脾经(下面简称“脾经”)。这时,有人会问,一个是少阴,一个是太阴,好像在阴阳上已不能做到平衡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会再说。

  与膀胱经相连的肾经走到胸中后,就与手厥阴心包经(下面简称“心包经”)相连,是阴经与阴经的相连,可它们一个叫少阴,一个叫厥阴,名字不一样,阴气的程度不一样,经络走到这里,好像与刚才在四肢绕了一圈的作用与关系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当经络一路走过来,走到肾经时已经很虚弱了,所以一般不去按摩肾经,按多了就会泻气,这时,进入了腹部、胸部的经络需要休息一下,补充能量,然后换条经络继续出发,去进行下一次的四肢大循环,所以补气作用最强的丹田穴在腹部,而通过腹部的就是循环回来的、已经很疲劳的肾经、肝经和脾经。通过腹部的还有一条经——足阳明胃经(下面简称“胃经”),它也是通过腹部的,但其走向与肾经、肝经、脾经的从下向上的运行方向不同,是从头穿胸、穿腹再走到脚的,胃经也需要在这里再一次补充能量,促使向下的力量更加有力,加强脾胃的消化能力。

  下一轮的四肢大循环,就从肾经传递给心包经开始,它是走在四肢内侧中间的一条经络,所以与它相连的是走在手臂外侧中间的手少阳三焦经(下面简称“三焦经”),又与走在腿外侧中间的足少阳胆经(下面简称“胆经”)相连,胆经则是与走在腿内侧中间的足厥阴肝经(下面简称“肝经”)相连,这样就又形成了一组完全相连、互为表里的经络,最后又是将肝经推向小腹,推向胸中,去休息、补充能量,换一条线路继续前进。

  最后一轮运行的4条经络是肝经在胸、肺传递出的手太阴肺经(下面简称“肺经”),具体的循环顺序是这样的: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人的所有病都能在经络上找到

  经过上面的论述,大家就会明白,其实这12条经络是分成了3组大经络,这3组大经络分别在四肢绕了一个大圆圈后又重新回到腹部、胸部,这样再去记忆就容易了。你只要分组去记,记住一组里的4条经络,记住这4条经络相连的脏器都叫什么名字,只要这4个脏器里的一个生病了,你就从这4条经络的源头,也就是从胸走向手的手臂内侧的经络上开始寻找痛点,慢慢地搓揉,或拍打或刮痧,去慢慢理顺它。这样治起病来不但效果好,而且不会留下后患,更不会复发。

  在人体内循环的3组大经络就已经很清楚了,而这3组大经络又是谁先谁后呢?

  中医学是这样分的:

  第1组:走在外侧,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第2组:走在内侧,是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第3组:走在中间,是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另外,用经络治病要选择好时辰。中医学认为人与宇宙是息息相关的统一整体,人体实际上是宇宙的一个缩影,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如白昼黑夜的交替)都与人的生命活动紧密相关。

  在古代中国,人们把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而中医学则把每个时辰都与12条经络相对应,如下表。

  那么,这12个时辰与12条经络相对应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时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原来这12条经络是按时间的顺序,就如潮汐一样,流动到哪儿,哪条经络就“涨潮”了,这时这条经络里的气血最为旺盛。所以很多医家喜欢在特定的时辰,去疏通在这个时辰气血最旺盛的经络,或在此时辰服下调理该脏器的药物,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经络、脏腑与时辰的关系。

  我们已将这12条经络分成了3个大组,这样,用时辰来防病治病就变得简单了。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按摩与治疗。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中午或下午按摩与治疗。

  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晚上按摩与治疗。

  就拿一个胃不好的人为例。可以在早晨醒来后,或是上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上找痛点,然后再到腿上的胃经、脾经找痛点,依次慢慢地搓揉。

  颈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内侧的心经、小肠经上寻找痛点,慢慢地搓揉,然后再到你疼痛的颈子、腰处进行按摩疏通。

  肝脏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间的心包经、三焦经寻找痛点,进行搓揉、疏通,然后再到腿外侧的胆经和腿内侧的肝经上寻找疼痛、不通的地方进行按摩。

  身体好、气血足的人,在疏通经络时手法可以稍重些,对疼痛、瘀堵的部位可用拍打或刮痧的方法。而身体弱、气血亏的人,在疏理经络时就不用太着急,按摩的力度要轻一些,选的穴位与痛点也要少一点,最好选择每一组经络的前两条经络(手臂上的经络)进行按摩,排在最后的经络(肾经、肝经、脾经)都尽量少去碰它们。

  弄懂了这些,你就可以在补气血、祛寒湿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根据不同季节和时辰,有针对性去疏通瘀堵的经络。只要运用得当,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将神奇的经络运用自如,为你自己和亲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最后要补充一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丹田”,它如同人体内部的核反应堆,能量极大。我国自古的各种武术中,都会提到“丹田”。当修炼到一定的程度后,丹田部位会形成一股热气流,聚之有形,散则无形,它会在人体前后的正中线上的任、督二脉上运行,前面的为任脉,后面的为督脉。

  当气流在任督二脉运行一周后称为“小周天”,这个小周天走在人体正面的是任脉,对全身的阴经有总揽的作用。任脉所经过的丹田,是男子贮藏精气,女子维系胞宫的地方,又称为“生气之源”;而起于身体后正中线的督脉中的“督”字,有“督促”的作用,又因督脉循行于脊髓里,直接连结脊髓、脑,所以与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有很大的关联。任督二脉同时与全身的各个脏器相通,当真气充足时,这些五脏六腑就都可以直接得到滋润。

  任、督二脉的功能就是中医学所说的“肾”的功能。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又认为胞胎的形成始于肾,因此有“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经之根”的说法。肾的功能有:芷精,主生殖,主命门火,能温煦全身,主骨,主髓,主生血,主水,主纳气等。

  自古有很多修炼内功的心法,都能生气、养气,其实就是去打通小周天以及以12经络为主的大周天,所以一些高僧面壁禅定,不吃不喝,用修炼来的内功滋养身体,推动经脉的运行,保证生命的持久。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也都是通过舒缓的气功运动来疏通经脉。

  如果你能去修炼内功或每晚坚持打坐,直接让你的丹田之气充盈,去推动全身经络的运行是再好不过的,可普通人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食疗来补足气血,来补足肾气,久而久之,也可以达到同样功效。http://user.qzone.qq.com/1657076092/main#!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78032105
 
想学习点穴推拿精华的,查看详情点击这里,还能得到一套200多种疾病的神奇疗法,查看百病方请点击这里,千金难卖,有了这两套奇术,您一辈子,为他人,为自己廉价请到了一个终身保健医生。使您足不出户学到真本领。还欲学习者请咨询,咨询电话是13839450829或15517491299。联系人:史老师。QQ群213039971点穴推拿学习群272011129欲学习者请汇款,农行卡号6228 4820 8836 5951 170 持卡人史子玉 汇款后速将您的地址及其姓名,电话号码用短信发到13839450829,以便及时给您从快递公司投递教材。 报名参加函授学习者,请电话向我索取或其他银行卡号 

                                                                                                                                         江南柳月  学经络快速入门法


1.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中焦起,下络大肠胃口行,遂人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

  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闹内萦,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交阳明经,

  前于心与心包脉,下肘循臂骨上廉。

  2.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经属大肠,食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廉人合谷,两骨两筋中间行,

  循臂人肘上闹外,肩盂前廉柱骨旁,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两颊下齿当,

  会此下人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挟口人中交左右,上挟鼻孔尽迎香。

  3.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起鼻颈,互交旁约足太阳,下至气街中而合,遂下髀关伏兔逢,

  下循鼻外人上齿,挟口环唇交承浆,膝膑之中循胫外,足跗中指内间疼,

  颐后大迎颊车游,耳前发际至额颅,支者下膝三寸别,下人中指外间列,

  支循喉咙人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州,又有支者别跗上,大指之间太阴接,

  直者下乳挟脐冲,支从胃口腹里通。

  4.足太阴脾经

  太阴脾起足大趾,循趾内侧白肉际,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上膈通,

  过核骨后内踝前,上踹循胫膝股里,挟咽连舌散舌下,支者从胃注心宫。

  5.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脉起心中,下膈直络小肠呈,下腋循归后廉出,太阴心主之后行,

  支者挟咽系目系,直从心系上肺腾,下肘循臂抵掌后,锐骨之端小指停。

  6.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下膈抵胃属小肠,支从缺盆上颈颊,

  循手上腕出髁中,上臂骨出肘内侧,至目锐眦入耳中,支者别颊斜上颐,

  两筋之间归后廉,出肩解而绕肩胛,抵鼻至于目内眦,络颧与足太阳接,

  交肩之上入缺盆,直络心中循咽嗌。

  7.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经膀胱脉,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肾正属膀胱腑,一支贯臀入胭传,

  支者从巅入耳角,直者从巅入脑间,一支从膊别贯胛,挟肩循髀合胭行,

  还出下项循肩膊,挟脊抵腰循膂旋,贯踹出踝循京骨,小指外侧接至阴。

  8.足少阴肾经

  足肾经脉属少阴,斜从小指趋足心,直者从肾贯肝膈,人肺挟舌喉咙循,

  出于然谷循内踝,入跟上踹胭内寻,支者从肺络心上,注胸交于手厥阴,

  上股后廉直贯脊,属肾下络膀胱深。

  9.手厥阴心包络经

  手厥阴经心主标,心包下膈络三焦,太阴少阴中间走,入肘下臂两筋招,

  起自胸中支出胁,下腋三寸循孺迢,行掌心出中指末,支从小指次指交。

  10.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经三焦脉,起于小指次指端,循属三焦支膻中,从缺上项系耳上,

  两指之间循表腕,出臂两骨行外关,下行耳颊至顺际,支从耳后耳中存,

  上行贯肘循孺外,上肩交出少阳寰,出走耳前交两颊,至目锐眦胆经论,

  人缺盆而布膻中,上络心包下膈从。

  11.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脉胆经传,起于两目锐眦边,人髀厌中脉来横,直者缺盆下腋胸,

  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前,季胁下合髀厌中,下循髀阳膝外廉,

  至肩却出少阳后,阳明缺盆之外旋,下于外辅骨之前,直抵绝骨出外踝,

  支者耳后人耳中,出走耳前锐眦逢,循跗人小次趾间,支别跗上人大趾,

  支别锐眦下大迎,合手少阳抵顺宫,循趾歧骨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下加颊车下颈行,合于缺盆胸中承,足厥阴经于此连,贯膈络肝原属胆,

  胁里气街毛际萦。

  12.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脉所终。起于大趾毛际丛,上人颃颡连目系,出额会督顶巅逢,

  循足跗上上内踝,出太阴后人胭中,其支复从目系出,下行颊里交环唇,

  循股入毛绕阴器,上抵小腹挟胃通,支者出肝别贯膈,上注于肺乃交宫,

  属肝络胆上贯膈,布于胁肋循喉咙。




文章评论

ZHL

知道这个有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