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七月半(原创)

民风民俗




“鬼节”七月半

文∕紫箫

 

走在古街上,不经意看到有人已经在出售煎炸好的“花”,才惊觉“七月半”就要到了。“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有的地方也叫中元节,或是鬼节,我们这边民间俗称作“七月半”。

从七月初一开始,人们就要陆续地将祖先的亡魂接回家里,每日三餐好茶好饭供奉着,直到七月十四日送走为止。这过程繁琐而又复杂,但却是家家必做。我家却是个例外,爸妈是医生,从来不信鬼神。自从我上小学时奶奶去逝了以后,家里就没人弄这些。

节前几天,便有人陆续卖起了纸衣、纸裤、纸鞋、纸帽等,这是专门烧给死了的人用的,做的倒也精巧。但我觉得实在是太简单了,这样的东西我也能做出来,还可以做得比他们的更好看,只是我没那个闲心罢了。

 由于不信这些,家里是从不准备香烛、纸火和纸衣裤的。但“抠花”还是要做的,一则应个节气,二则那样好玩、好吃的东西岂能错过?“七月半”前几天,人们就得忙着熬糖水、和面 “抠花”,和做“油香”。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抠花”便是一种最受欢迎的活计。

“花”和“油香”其实就是两种面做的食物。“油香”的做法比较简单,是用红糖水混和发好的面,做成小片放在油锅里炸成金黄色、胖鼓鼓的面果子。相比来说“花”的做法就显得有点复杂,不能用发过的面,就用普通面粉加红糖水和好,擀成厚薄适中的面皮。然后用买来的花印(一种用纸剪成的各种图案)用糖稀粘在面皮上,然后用小刀一点点照样子抠了出来。这活计比较打磨人的耐性,然而这却是我童年时最喜欢干的事。一张面皮摊在那里,在一番慢工出细活的刀刻之后,一朵朵“面花”如同一件件可爱的艺术品绽放在手里,这滋味很让人享受。我小时候根本没耐心按部就班地照花印刻,最喜欢凭着个人天马行空的想像,想怎样刻就怎样刻。于是,就有了笑脸、小车、手枪等充满了童趣的作品诞生。

“花”抠好了以后,一片片平摊在簸箕里凉着,要等晚饭后,大人们才会有空架起油锅煎炸。那时,房间里便会弥漫着一种诱人的甜香,这时候,便是小孩子们最为期待的时刻。然而,家长们总是说刚出油锅的太燥热,不肯给吃。后来,到底敌不过孩子贪馋的眼神,掰一小块给解解馋才罢。这“花”要搁到第二天才算解禁,手捧着自己亲手打造的“杰作”,小口慢慢地品尝,在“咔咔”的脆响中,幸福的滋味便渐渐在唇齿间弥漫开来。

到了七月十四这日送祖宗,家家要准备丰盛食物,祭祀祖先。天黑之后,找一块僻静的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用冥纸分别写上祖先的名讳,再将准备好的纸钱、纸衣、纸裤和纸鞋,然后放在一起焚化,恭送祖先返回“阴曹地府”。

按习俗,七月十四这天夜里是不宜出门的,小时候自然是很怕。成年后便没了这许多禁忌,有时从老家返回,天已经黑了。沿途还能见到一一团团明明灭灭的火光,以及一堆堆焚烧过的灰烬。尽管并不相信这些,但多多少少心底还是觉得有点发毛,也真不敢去踩那些纸灰,尽量远远地绕开了走。

第二日是七月十五,是“串桥”的日子,也就是本地习俗赶“阴阳街”。在小城的西南郊区,有一座西河桥。人们会将前一日焚烧的香烛纸灰用南瓜叶子包了,带去扔在河里。

到了这天,西河桥上到处人山人海,路两边摆满了小摊卖着各种小吃。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这一天街上是人鬼参半,卖东西的商人事先得准备好一盆水,收到的银子钱都得放进水里验看,浮在水面的是冥币,沉下去的才是阳间的钱。小时候对这些传说一直是半信半疑,几个小伙伴约一起去赶“阴阳街”,我总是忍不住去看小摊边有没有放了水盆?有时候还真发现放了满桶、满盆的水,但那是摊主用来清洗游人吃过的碗筷的。

从前,“串桥”的日子,就会有一些人乘机在河里游泳,还会有几个胆大的人在桥栏上进行“跳水”表演,总会吸引了许多围观的人。但这“跳水”也是很危险的,过去水深浪急,偶尔也会发生人被西河卷走的惨痛事件。记得我小的时候,奶奶曾经告诉过我,她的一个弟弟,即我的舅公,当时只有十岁左右,也是在“七月半”的时候从桥上跳下去,就再也没了踪影,连尸骨都没有找到。

当然,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我奶奶还待在闺中,不但没有我爸,更没有我。

如今的西河已不是当年的西河,河水变浅、变浑浊了,严重的污染,使得再没人下河去游泳。但“串桥”的习俗却年年依旧延伸着。只是“串桥”的习俗已不似当年纯净,慢慢地多了些商业化的东西。每到这天,各种小商贩也蜂拥而至,借机卖起了各种玩的、用的,吃的。搞得“串桥”也变成了逛街似的,慢慢地,我也就懒得再去了。

每年“七月半”,西河桥上的“阴阳街”,依旧热闹非凡,只是,这一份热闹已不再属于我。

 

2014年8月6日


 边框制作:上官琴雨


文章评论

紫箫

鬼节,各地习俗有相同,也有不同。

紫箫

边框呢?怎么只有一半?博客里是好好的呀。[em]e134[/em]

无心人

但“抠花”还是要做的,一则应个节气,二则那样好玩、好吃的东西岂能错过?“七月半”前几天,人们就得忙着熬糖水、和面 “抠花”,和做“油香”。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抠花”便是一种最受欢迎的活计。

无心人

引自:无心人 于 2014年8月13日 10时54分25秒 发表的评论 引用内容: 但“抠花”还是要做的,一则应个节气,二则那样好玩、好吃的东西岂能错过?“七月半”前几天,人们就得忙着熬糖水、和面 “抠花”,和做“油香”。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抠花”便是一种最受欢迎的活计。 [/quote]为什么没有抠花的照片? 什么时候能尝尝呢?

无心人

我们这每年的鬼节就是烧纸。没有什么形式。 我自己发愿念六字真言两个小时。 超拔那些和我有缘的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