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四)
旅途记忆
2012年9月8号,羊湖、珠峰大本营一线。
这几天,不管白天怎么劳累和疲惫,回到宾馆,稍作休息,就又马上转入兴奋状态:看照片,传照片,忙得不亦乐乎。好在入住拉萨的岷山金圣大酒店设施不错,旁边的川菜也对味。吃好住好,心情也好,身体很快就得到了及时的恢复。
行程原计划是三天,单程七百多公里。去珠峰,除了本人的身份证外,还必须持当地公安部门签出的通行证。出行前,打电话咨询老家的派出所和公安,都说不知道怎么办,也没有人办理过。后来,联系了拉萨朋友多杰太,他通过熟人关系,在拉萨办证中心为我们办理了通行的证件。
一、 羊 湖——神女洒落的绿松石耳坠
羊卓雍措,简称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天鹅池”。距拉萨不到100公里,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羊湖湖水碧波如镜,湖滨水草丰美,是一个丰饶的高原牧场,当地藏族人民用民歌赞美羊卓雍错:“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
羊湖在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哪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的身躯蜿蜒在群山中达一百三十多公里,只有在地图或是高空你才能惊喜的发现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据说,虔诚的佛教徒每年都要绕湖一圈,骑马需要一个月左右。——摘自百度
这几天,不管白天怎么劳累和疲惫,回到宾馆,稍作休息,就又马上转入兴奋状态:看照片,传照片,忙得不亦乐乎。好在入住拉萨的岷山金圣大酒店设施不错,旁边的川菜也对味。吃好住好,心情也好,身体很快就得到了及时的恢复。
行程原计划是三天,单程七百多公里。去珠峰,除了本人的身份证外,还必须持当地公安部门签出的通行证。出行前,打电话咨询老家的派出所和公安,都说不知道怎么办,也没有人办理过。后来,联系了拉萨朋友多杰太,他通过熟人关系,在拉萨办证中心为我们办理了通行的证件。
一、 羊 湖——神女洒落的绿松石耳坠
羊卓雍措,简称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天鹅池”。距拉萨不到100公里,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羊湖湖水碧波如镜,湖滨水草丰美,是一个丰饶的高原牧场,当地藏族人民用民歌赞美羊卓雍错:“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
羊湖在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哪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的身躯蜿蜒在群山中达一百三十多公里,只有在地图或是高空你才能惊喜的发现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据说,虔诚的佛教徒每年都要绕湖一圈,骑马需要一个月左右。——摘自百度
驱车从拉萨出发,过曲水大桥后右转,就进入去往羊湖的路了。
入住的酒店,位于布达拉宫附近,所以每次进进出出,都要途径。早上的天气,依然晴好。天,如洗过般的蔚蓝洁净;云,白得耀眼。晨光中的布达拉,散发着庄严肃穆之美。不禁在心里低低的赞了一声:这才是我心中的布达拉!
车行不久,达瓦师傅指着前面不远河边的一个木结构搭台说,这里就是以前水葬的地方。如果不经指点,那地方很容易就被忽略。好奇之下,不由翘首张望,却有一种冷飕飕的感觉,似乎那些亡灵也正好奇的在盯着我们。
离开水葬台,车子就开始一路攀高。从拉萨到羊湖,要翻越海拔五千多米的岗巴拉山。经过了林芝和纳木错之行,五千多米的海拔,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惊奇了。但岗巴拉要比原先走过的任何一座山险峻,回头张望来路,一环紧扣一环,仿佛是在脚下。坐在副驾驶的叶子,紧闭着双眼不敢张望,并发誓,这条路再也不会来了,太恐怖了!
我本有心调侃,但见到她这样,不由得心软了,就慢慢悠悠的说,这样路对我来说是没觉得怎么恐怖,倒感觉挺刺激,因为浙江本就多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路段。
不清楚这一路,她是不是一直闭着眼睛过来的,只是,到了开阔平坦一点的路段时,我就开口叫她睁开眼睛看看窗外的美景。那是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和壮美,巍巍群山,尽收眼底,蓝天白云,江河蜿蜒。
翻过海拔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再车行不久,一抹蔚蓝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啊——”“哇——”“哎呀——”“天哪——”初见羊湖时,那一声声低喊,足以完整的表达了我们内心的惊喜和惊艳!
那是怎么样的一种蓝啊,蓝如宝石,蓝得那么纯粹,蓝得毫无杂色,蓝得摄人魂魄。又蓝得柔软之极,像是一匹巨大的锦缎,平铺在群山之间。——那是梦中的蓝啊,是心中的羊湖!
达瓦师傅被我们的兴奋之情所感染,把车子开得飞快。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已经直接离开了第一观景台,向山下飞驰而去。面对我们的不解,他说,第一观景台上人太多,并且还要买票。
到达第二观景台时,达瓦师傅在我们的惊叫声中,娴熟的驾着他的越野车,在倾斜的没有路面的山崖边迅速拐了一个大弯,然后稳稳的把车子停下。下车,看到泊车的位置,我们一个个吓得冷汗直流:车子斜斜的停在没有路的斜坡上,右边,就是险峻的山崖和深不可测的羊湖。如果不小心车轮打滑一下,那么会我们葬身于鱼腹无疑。
第二观景台突兀在羊湖边的山崖上,呈倾斜状态,就中间一小块面积是平坦的,周围也没有设置防护措施。就算是站在平地上,脚底也会发虚。听到我们的惊叫声和抗议声,达瓦师傅一改往日的腼腆,报之于自信的一笑。这是我们几天相处下来,达瓦师傅表现出最有男人风格最有藏族特色的一次。
事后,一想起那天的情形都觉得后怕。以至于后来这几天,每向达瓦师傅抱怨和耍赖,要他负责赔偿我们被吓死的细胞,补偿我们的精神损失。
第二观景台的游客很少,除了我们四个,就是零零落落为数不多的几人。可能是考虑到安全因素,一般的旅游团体,应不选择在此停留吧。而对我们来说,正中下怀。虽然路面是倾斜的,好在不算很陡。斜坡上都是碎石,应是被风化的石块。碎石间,生长着一些耐寒的植物,植物的面孔很陌生。有几株,异香扑鼻。当时用相机拍了一些,回来整理的时候,感觉没有多少美感,就被我直接毙了。
从山上远看羊湖,觉得那蓝,蓝得很纯粹,蓝得没有杂质。但稍近一些,又感觉羊湖的蓝,和纳木错一样,也有深有浅,有浓有淡。并且颜色的深浅浓淡,会随着天光云影的变化而变化。只是,依然柔软如缎,漫无边际的向两端延伸,直到视线的尽头。
第三观景台在羊湖边上,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停了很多的旅游大巴和包车。湖边立着一块大石,从上面刻着的数字来看,羊湖的平均海拔是4442米。近距离接触,感觉羊湖和纳木错自有不同。羊湖,安静,柔和,感觉她就是湖。纳木错,开阔,大气,感觉那是海。此刻的羊湖,波光粼粼,湖面上,像是被洒下了千万颗的金子。微风一吹,吹皱满湖碧水,像极一匹舞动的锦缎。
相比于纳木错和青海湖,我更喜欢羊湖。羊湖,时时给人以一种心动的感觉。可能,令人心动的除了那一抹惊心的蓝之外,再就是那种柔吧。
沿着羊湖行驶,一路美景目不暇接。我再一次找到在林芝时的感觉,路上不时的喊停。一路,我们为不断变幻的白云惊喜,为湖中的倒影喝彩,为遍地盛开的野花痴迷。尤其是路边铺天盖地散发着芳香的野花啊,从眼前,一直延伸到遥远的湖边,霎时迷醉了我们的眼,迷醉了我们的心。我们一度忘情的在草地上、花丛中撒欢。
羊湖水库的蓝,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裸露着的山间。山体雄伟,危岩嵯峨的宁金抗沙峰,绵延几千米,守护着美丽的羊湖。卡若拉冰川,则像一位冷峻的巨人,让我们不敢细看。
入住的酒店,位于布达拉宫附近,所以每次进进出出,都要途径。早上的天气,依然晴好。天,如洗过般的蔚蓝洁净;云,白得耀眼。晨光中的布达拉,散发着庄严肃穆之美。不禁在心里低低的赞了一声:这才是我心中的布达拉!
车行不久,达瓦师傅指着前面不远河边的一个木结构搭台说,这里就是以前水葬的地方。如果不经指点,那地方很容易就被忽略。好奇之下,不由翘首张望,却有一种冷飕飕的感觉,似乎那些亡灵也正好奇的在盯着我们。
离开水葬台,车子就开始一路攀高。从拉萨到羊湖,要翻越海拔五千多米的岗巴拉山。经过了林芝和纳木错之行,五千多米的海拔,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惊奇了。但岗巴拉要比原先走过的任何一座山险峻,回头张望来路,一环紧扣一环,仿佛是在脚下。坐在副驾驶的叶子,紧闭着双眼不敢张望,并发誓,这条路再也不会来了,太恐怖了!
我本有心调侃,但见到她这样,不由得心软了,就慢慢悠悠的说,这样路对我来说是没觉得怎么恐怖,倒感觉挺刺激,因为浙江本就多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路段。
不清楚这一路,她是不是一直闭着眼睛过来的,只是,到了开阔平坦一点的路段时,我就开口叫她睁开眼睛看看窗外的美景。那是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和壮美,巍巍群山,尽收眼底,蓝天白云,江河蜿蜒。
翻过海拔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再车行不久,一抹蔚蓝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啊——”“哇——”“哎呀——”“天哪——”初见羊湖时,那一声声低喊,足以完整的表达了我们内心的惊喜和惊艳!
那是怎么样的一种蓝啊,蓝如宝石,蓝得那么纯粹,蓝得毫无杂色,蓝得摄人魂魄。又蓝得柔软之极,像是一匹巨大的锦缎,平铺在群山之间。——那是梦中的蓝啊,是心中的羊湖!
达瓦师傅被我们的兴奋之情所感染,把车子开得飞快。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已经直接离开了第一观景台,向山下飞驰而去。面对我们的不解,他说,第一观景台上人太多,并且还要买票。
到达第二观景台时,达瓦师傅在我们的惊叫声中,娴熟的驾着他的越野车,在倾斜的没有路面的山崖边迅速拐了一个大弯,然后稳稳的把车子停下。下车,看到泊车的位置,我们一个个吓得冷汗直流:车子斜斜的停在没有路的斜坡上,右边,就是险峻的山崖和深不可测的羊湖。如果不小心车轮打滑一下,那么会我们葬身于鱼腹无疑。
第二观景台突兀在羊湖边的山崖上,呈倾斜状态,就中间一小块面积是平坦的,周围也没有设置防护措施。就算是站在平地上,脚底也会发虚。听到我们的惊叫声和抗议声,达瓦师傅一改往日的腼腆,报之于自信的一笑。这是我们几天相处下来,达瓦师傅表现出最有男人风格最有藏族特色的一次。
事后,一想起那天的情形都觉得后怕。以至于后来这几天,每向达瓦师傅抱怨和耍赖,要他负责赔偿我们被吓死的细胞,补偿我们的精神损失。
第二观景台的游客很少,除了我们四个,就是零零落落为数不多的几人。可能是考虑到安全因素,一般的旅游团体,应不选择在此停留吧。而对我们来说,正中下怀。虽然路面是倾斜的,好在不算很陡。斜坡上都是碎石,应是被风化的石块。碎石间,生长着一些耐寒的植物,植物的面孔很陌生。有几株,异香扑鼻。当时用相机拍了一些,回来整理的时候,感觉没有多少美感,就被我直接毙了。
从山上远看羊湖,觉得那蓝,蓝得很纯粹,蓝得没有杂质。但稍近一些,又感觉羊湖的蓝,和纳木错一样,也有深有浅,有浓有淡。并且颜色的深浅浓淡,会随着天光云影的变化而变化。只是,依然柔软如缎,漫无边际的向两端延伸,直到视线的尽头。
第三观景台在羊湖边上,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停了很多的旅游大巴和包车。湖边立着一块大石,从上面刻着的数字来看,羊湖的平均海拔是4442米。近距离接触,感觉羊湖和纳木错自有不同。羊湖,安静,柔和,感觉她就是湖。纳木错,开阔,大气,感觉那是海。此刻的羊湖,波光粼粼,湖面上,像是被洒下了千万颗的金子。微风一吹,吹皱满湖碧水,像极一匹舞动的锦缎。
相比于纳木错和青海湖,我更喜欢羊湖。羊湖,时时给人以一种心动的感觉。可能,令人心动的除了那一抹惊心的蓝之外,再就是那种柔吧。
沿着羊湖行驶,一路美景目不暇接。我再一次找到在林芝时的感觉,路上不时的喊停。一路,我们为不断变幻的白云惊喜,为湖中的倒影喝彩,为遍地盛开的野花痴迷。尤其是路边铺天盖地散发着芳香的野花啊,从眼前,一直延伸到遥远的湖边,霎时迷醉了我们的眼,迷醉了我们的心。我们一度忘情的在草地上、花丛中撒欢。
羊湖水库的蓝,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裸露着的山间。山体雄伟,危岩嵯峨的宁金抗沙峰,绵延几千米,守护着美丽的羊湖。卡若拉冰川,则像一位冷峻的巨人,让我们不敢细看。
虽然早知道羊湖很美,但没有想到,这一路,会有那么多的意外和惊喜等着。那时那刻,感觉到是那么的幸福。这幸福,应是来自于心底的满足,和意外的收获。
走完羊湖一线,已近黄昏。当晚留宿日喀则。经过筛选,选择了青年旅舍。这是我自游玩以来,第一次入宿青年旅舍,算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吧。
羊湖珠峰一线沿途的冰川


(羊湖,无法言说的美。一路,曾让我们一再的沉醉。。。)
二、珠穆朗玛——圣母之水
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意为“最好的庄园 ”。
从入住的青年旅舍三楼窗口往左看,见一座宫殿依山而建,在夕阳中显得庄严肃穆,金碧辉煌。建筑风格,很像布达拉宫。后来才知,原来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是日喀则的象征,历代班禅的驻锡地。
不管是日喀则还是扎什伦布寺,我们都只是来过,仅仅看一眼,又走。
第二天,9月9号,来西藏的第7天。晨曦中,我们离开日喀则,去往珠峰营地。
一路往西。车行不久,达瓦师傅把车靠在了路边,提醒我们向后看。透过车窗往后看,我们一下子被窗外的炫丽吸住了双眼。经过几天的相处,感觉他有点可爱了,比如,看到一些意外的美景,也会及时的提醒。
此时,路上几乎没有车子,大地一片宁静。极目远眺处,是路的尽头,一轮红日正欲穿过厚厚的云层喷薄而出。日出的光芒,把天空分割成数道五彩斑斓的云霞,美得让人目瞪口呆。路旁,格桑花开得正艳 。雪域高原的美景,使得我们的早晨显得那么美好,那么的与众不同。
继续向西。路两旁是一望无垠的青稞,偶尔,也有清澈见底的溪流。藏民居住的房屋,大多为五间一栋的独立小楼,门前房后鲜花簇拥。显然,日喀则地区人民生活很美好,也富足,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闭塞和穷困。
一路行来,最美的是那些山。山上几乎没有植被,但山体的颜色非常漂亮,棕红,深红,浅红,锈红,咖啡,还有的是蓝绿和黑棕红的混合色,可谓是多彩缤纷。早晨的阳光,在光秃秃的山峦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折射出迷离的自然色彩。那些山,也很奇特。有些像是被巨斧劈成了一道道深痕,有些像是被长锯拉开了一条条裂口,有些像是刀刻。更奇怪的是路边的一座山,居然像是用瓦片堆积而成。达瓦师傅说,当地藏族建房时,就是用这种石片当瓦片。听完,不由得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
越走越西。快到定日时,河流渐渐稀少,植被稀疏,眼前出现大片大片的荒漠。溪滩上,都是触目可见、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房屋也三三两两的散落在土坡上。路上,会偶遇羊群。每当这时,达瓦师傅会主动停下来,让着羊群先走,再和放养人友好的点头招呼。
偶尔,也有孩子在路边兜售自制的奶酪,十元或十五元一串。孩子的脸上和手上,脏得基本上看不到本色,但笑容很无邪,眼神很清澈。在一个路口停车时,窗外一下子拢过来好几个孩子,隔着玻璃,把脸紧贴在窗户上往里张望。看着他们红红的小脸,和被玻璃压得扁扁的鼻子,突然觉得很好玩,就从包里抓了一把糖果递给他们。拿到糖果的孩子,开心的又跳又唱,又一边向同伴炫耀着自己的战利品。其中一个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别的孩子一窝蜂往窗外挤不同,他腼腆的站得远远的,眼睛往我这边看一眼,马上又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我摇下了车窗,叫过孩子,把包里所有的糖果都给了他。
这些孩子,还都是天才的舞蹈家,尽管身上的衣服那么破烂,但合着车载音乐的节拍,笑容是那么灿烂,舞姿是那么的曼妙!
到了定日县,一行人下车检查通行证。这里不许拍照,任何照都不可。
检查站离珠峰110公里。一听这么近了,心里不由一阵窃喜。从珠峰回等候排队验证的游人说,你不要开心得太早了,这一百多公里,至少需要四个小时,这一路,都是土路,还能把你从座位上颠起来。听他这一说,不由得把疑问的目光投到达瓦师傅脸上。师傅肯定的回答,让我们当场发晕。一百多公里,四个小时,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
这是真正的搓板路,车子走在这样的路上,手不得不紧握着扶手,整个人在车里是摇摇晃晃,一不小心,脑袋瓜就碰到了车门。路,是盘山公路。从车窗往外看,只见这条土路像螺丝似的一圈一圈往上盘旋,看不到顶。弯,很急,一个接着一个。车子在前面走,后面卷起一层尘土。这样的路,很考验司机的驾驶水平。
这时,叶子干脆用衣服把眼睛和脸,都蒙得严严实实。不知道,此时的她,是否脸如土色?
时间好漫长。当车子终于到达山顶,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下车,站在山顶,向前看,向后看,向左向右,看了个遍。这是海拔5248米的加措拉山口。和西藏所有的山口一样,这里也是经幡飘扬。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连绵的雪山起伏。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的路,更是难走。公路一侧是山,另一侧是就是悬崖,透过车窗,能看到深深的山谷,和谷底激流奔腾的水声。山道弯弯,无穷无尽。一个接一个拐弯,把人转到晕头转向,身体只能跟着车子左右晃动,颠倒起伏。
这个时候,甚至有点后悔,风尘仆仆的跑这么远的路,就为了看一眼珠峰,甚至有可能不惜搭上一条老命,到底值还是不值?
车子行到一半的时候,达瓦师傅好像是自言自语,又好像是征求着我们的意见,说,从这里直接下去有一条近道,不用拐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当时,她们三个似乎都处于半“昏迷”的状态,我抬头望了一眼窗外,达瓦师傅嘴里的这条捷径,可以说是一条垂直线。当时心想,要是车上就我一个人,要是我出门的时候买了平安保险,或许敢试试。
大概是下午四点多,我们终于到了绒布寺。绒布寺是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僧尼混居寺,海拔58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距离珠峰约20公里,从这里向南眺望,是拍摄珠峰的绝佳地点。
到达绒布寺时,珠峰还隐在云中。据说,珠峰露出真面目的时间不多,几乎都被厚厚的云层笼罩着。一月难得露出几回。所以,受否能如愿见到珠峰的真面目,需要运气,用一句潮语,叫好人品。
我们到达时,已经有一辆车子在绒布寺前面等待很久了。往南远眺,珠峰山体像个巨大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在群峰之间,令人望而生畏。只是峰顶,一直若隐若现。几个等待的帅哥开始没有了耐性,我们的到来,无疑增加了他们继续等待的勇气。寺庙前风很大,达瓦师傅说,风大的话,有可能会把那一层薄雾吹开,要耐心的等。但等了很久,珠峰依然故我。那几个帅哥,终于失去了耐性,开车走了。
我们继续着孤独的等待。珠峰脚下,碎石遍地,形态各异。我顺手捡了几颗留做纪念。
突然,一起飞喊道,看到了珠峰了,终于看到了珠峰了,我们的运气真好!抬头一看,珠峰的三角形峰顶,果然从云层中露了出来,只是,中间还被一层隐隐约约的云雾笼罩着。想到刚走的那几个,不禁替他们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惋惜。
原计划是晚上入住珠峰大本营,据说,营地有最漂亮的星河,最美的日落和日出。但水木子却出现了左臂发麻的症状。左臂发麻,就意味着心脏出现了问题。达瓦师傅也说,住在珠峰有一定的危险,夜间突然死亡,是正常发生的现象。
考虑到安全的因素,看天色尚早,达瓦师傅说,一路紧赶,晚上能赶回日喀则。
说走就走,立马上车回城。

让图片说话—— 第一张,是那弯弯曲曲的盘山道。第二张,是日出时的绚丽景色。第三张,是路上那些多彩的山。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珠峰远近照)
走完羊湖一线,已近黄昏。当晚留宿日喀则。经过筛选,选择了青年旅舍。这是我自游玩以来,第一次入宿青年旅舍,算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吧。
羊湖珠峰一线沿途的冰川
(羊湖,无法言说的美。一路,曾让我们一再的沉醉。。。)
二、珠穆朗玛——圣母之水
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意为“最好的庄园 ”。
从入住的青年旅舍三楼窗口往左看,见一座宫殿依山而建,在夕阳中显得庄严肃穆,金碧辉煌。建筑风格,很像布达拉宫。后来才知,原来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是日喀则的象征,历代班禅的驻锡地。
不管是日喀则还是扎什伦布寺,我们都只是来过,仅仅看一眼,又走。
第二天,9月9号,来西藏的第7天。晨曦中,我们离开日喀则,去往珠峰营地。
一路往西。车行不久,达瓦师傅把车靠在了路边,提醒我们向后看。透过车窗往后看,我们一下子被窗外的炫丽吸住了双眼。经过几天的相处,感觉他有点可爱了,比如,看到一些意外的美景,也会及时的提醒。
此时,路上几乎没有车子,大地一片宁静。极目远眺处,是路的尽头,一轮红日正欲穿过厚厚的云层喷薄而出。日出的光芒,把天空分割成数道五彩斑斓的云霞,美得让人目瞪口呆。路旁,格桑花开得正艳 。雪域高原的美景,使得我们的早晨显得那么美好,那么的与众不同。
继续向西。路两旁是一望无垠的青稞,偶尔,也有清澈见底的溪流。藏民居住的房屋,大多为五间一栋的独立小楼,门前房后鲜花簇拥。显然,日喀则地区人民生活很美好,也富足,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闭塞和穷困。
一路行来,最美的是那些山。山上几乎没有植被,但山体的颜色非常漂亮,棕红,深红,浅红,锈红,咖啡,还有的是蓝绿和黑棕红的混合色,可谓是多彩缤纷。早晨的阳光,在光秃秃的山峦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折射出迷离的自然色彩。那些山,也很奇特。有些像是被巨斧劈成了一道道深痕,有些像是被长锯拉开了一条条裂口,有些像是刀刻。更奇怪的是路边的一座山,居然像是用瓦片堆积而成。达瓦师傅说,当地藏族建房时,就是用这种石片当瓦片。听完,不由得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
越走越西。快到定日时,河流渐渐稀少,植被稀疏,眼前出现大片大片的荒漠。溪滩上,都是触目可见、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房屋也三三两两的散落在土坡上。路上,会偶遇羊群。每当这时,达瓦师傅会主动停下来,让着羊群先走,再和放养人友好的点头招呼。
偶尔,也有孩子在路边兜售自制的奶酪,十元或十五元一串。孩子的脸上和手上,脏得基本上看不到本色,但笑容很无邪,眼神很清澈。在一个路口停车时,窗外一下子拢过来好几个孩子,隔着玻璃,把脸紧贴在窗户上往里张望。看着他们红红的小脸,和被玻璃压得扁扁的鼻子,突然觉得很好玩,就从包里抓了一把糖果递给他们。拿到糖果的孩子,开心的又跳又唱,又一边向同伴炫耀着自己的战利品。其中一个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别的孩子一窝蜂往窗外挤不同,他腼腆的站得远远的,眼睛往我这边看一眼,马上又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我摇下了车窗,叫过孩子,把包里所有的糖果都给了他。
这些孩子,还都是天才的舞蹈家,尽管身上的衣服那么破烂,但合着车载音乐的节拍,笑容是那么灿烂,舞姿是那么的曼妙!
到了定日县,一行人下车检查通行证。这里不许拍照,任何照都不可。
检查站离珠峰110公里。一听这么近了,心里不由一阵窃喜。从珠峰回等候排队验证的游人说,你不要开心得太早了,这一百多公里,至少需要四个小时,这一路,都是土路,还能把你从座位上颠起来。听他这一说,不由得把疑问的目光投到达瓦师傅脸上。师傅肯定的回答,让我们当场发晕。一百多公里,四个小时,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
这是真正的搓板路,车子走在这样的路上,手不得不紧握着扶手,整个人在车里是摇摇晃晃,一不小心,脑袋瓜就碰到了车门。路,是盘山公路。从车窗往外看,只见这条土路像螺丝似的一圈一圈往上盘旋,看不到顶。弯,很急,一个接着一个。车子在前面走,后面卷起一层尘土。这样的路,很考验司机的驾驶水平。
这时,叶子干脆用衣服把眼睛和脸,都蒙得严严实实。不知道,此时的她,是否脸如土色?
时间好漫长。当车子终于到达山顶,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下车,站在山顶,向前看,向后看,向左向右,看了个遍。这是海拔5248米的加措拉山口。和西藏所有的山口一样,这里也是经幡飘扬。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连绵的雪山起伏。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的路,更是难走。公路一侧是山,另一侧是就是悬崖,透过车窗,能看到深深的山谷,和谷底激流奔腾的水声。山道弯弯,无穷无尽。一个接一个拐弯,把人转到晕头转向,身体只能跟着车子左右晃动,颠倒起伏。
这个时候,甚至有点后悔,风尘仆仆的跑这么远的路,就为了看一眼珠峰,甚至有可能不惜搭上一条老命,到底值还是不值?
车子行到一半的时候,达瓦师傅好像是自言自语,又好像是征求着我们的意见,说,从这里直接下去有一条近道,不用拐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当时,她们三个似乎都处于半“昏迷”的状态,我抬头望了一眼窗外,达瓦师傅嘴里的这条捷径,可以说是一条垂直线。当时心想,要是车上就我一个人,要是我出门的时候买了平安保险,或许敢试试。
大概是下午四点多,我们终于到了绒布寺。绒布寺是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僧尼混居寺,海拔58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距离珠峰约20公里,从这里向南眺望,是拍摄珠峰的绝佳地点。
到达绒布寺时,珠峰还隐在云中。据说,珠峰露出真面目的时间不多,几乎都被厚厚的云层笼罩着。一月难得露出几回。所以,受否能如愿见到珠峰的真面目,需要运气,用一句潮语,叫好人品。
我们到达时,已经有一辆车子在绒布寺前面等待很久了。往南远眺,珠峰山体像个巨大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在群峰之间,令人望而生畏。只是峰顶,一直若隐若现。几个等待的帅哥开始没有了耐性,我们的到来,无疑增加了他们继续等待的勇气。寺庙前风很大,达瓦师傅说,风大的话,有可能会把那一层薄雾吹开,要耐心的等。但等了很久,珠峰依然故我。那几个帅哥,终于失去了耐性,开车走了。
我们继续着孤独的等待。珠峰脚下,碎石遍地,形态各异。我顺手捡了几颗留做纪念。
突然,一起飞喊道,看到了珠峰了,终于看到了珠峰了,我们的运气真好!抬头一看,珠峰的三角形峰顶,果然从云层中露了出来,只是,中间还被一层隐隐约约的云雾笼罩着。想到刚走的那几个,不禁替他们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惋惜。
原计划是晚上入住珠峰大本营,据说,营地有最漂亮的星河,最美的日落和日出。但水木子却出现了左臂发麻的症状。左臂发麻,就意味着心脏出现了问题。达瓦师傅也说,住在珠峰有一定的危险,夜间突然死亡,是正常发生的现象。
考虑到安全的因素,看天色尚早,达瓦师傅说,一路紧赶,晚上能赶回日喀则。
说走就走,立马上车回城。
让图片说话—— 第一张,是那弯弯曲曲的盘山道。第二张,是日出时的绚丽景色。第三张,是路上那些多彩的山。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珠峰远近照)
三、遇见,是因为缘
回程的时间有点紧,为了尽量早点赶到目的地,达瓦师傅埋头专心的开车,我们也开始沉默下来。路上,遇到了来时碰到的那个骑行的男孩。男孩两个月前从深圳出发,沿着川藏线一路而来。长长的头发,脏兮兮服饰,风尘仆仆。见我们的车子过来,男孩拦住了我们,说前面有三个步行年轻人,希望我们能带他们一程,至于自己很好,不需要任何的帮助。
从听说前面三个孩子需要帮助开始,我们就开始了讨论。达瓦师傅首先说,一个孩子还行,挤挤,三个孩子不行啊,路况又这么差。
我和一起飞比较感性,连忙说,师傅,能带就带吧,要是实在不行,就把后面的行李搬到前面,或是放在腿上,让这些孩子们上来吧。师傅沉吟了一下,没有表态。
大概半个小时后,果然看到三个孩子站在路边拦车,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年龄都在二十出头。不管是前面的经过的,还是后面跟上的,所有经过的车子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达瓦师傅没有犹豫,就把车子稳稳的靠在了路边。三个孩子见状,就匆匆的奔过来。达瓦师傅说,只能带上一个。三个孩子说,要走就一起走,否则,宁可都不走。眼看天色渐暗,要是三个孩子不带走的话,靠步行,恐怕走到天亮也翻不过这座山。作为母亲,看到和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几个孩子,不禁心慈了。就央求师傅道:师傅啊,带上吧,我们宁可把行李搬到前面,或是放在腿上,宁可你开慢一点,我们晚一点到目的地,让他们都上来挤挤吧!一起飞也向着达瓦师傅求情。师傅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其中一个孩子跑过来问,不收钱的吧?我们是免费搭车的。这个不懂事孩子的话,让我稍稍有了不舒服的感觉,但想想,还是原谅了他的莽撞。
把三个孩子安置妥当后,我拿出了原来准备在大本营吃的面包和鸡蛋,递给了这些孩子们。孩子们一边说着谢谢,一边赞道,真是人间美味啊!
和我们挤在一起的女孩,长得眉清目秀,一件白棉衣,穿出了清纯脱俗的味道。女孩来自四川。这样的漂亮的女孩,选择徒步,显然很有危险。我问女孩,这样做是因为什么?家人知不知道?作为一个母亲,我很难理解和接受,也很不赞同。
女孩说,自己是一个人出来旅行,一开始并没有选择徒步,后来遇到了他们,才开始了结伴徒步的方式。至因为什么,就是想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挑战自己吧。比如,就像是刚才,在我们快要绝望的时候,遇到了你们的援助,让我们又有了生的希望。女孩说到这里的时候,感动得有点哽咽。我听着,也不禁有些难过。那种难过的心情很复杂,说不上是因为什么。但也因此而没有再继续问下去。
车子因为多了三个人,又是上坡,所以,比来的时候,要慢得多。这一条路,本来已经够险恶了,现在,更是多了一份危险。一边提醒师傅尽量慢点,一边嘱咐坐在行李舱的孩子们坐稳。
因为这件事,我后来也检讨了一下自己的感性和不冷静。助人,该量力而行。因为助人,而把自己和同伴置于危险的境地,结果反而适得其反。二十多岁的孩子,已经是成年人,既然选择了徒步,就该为自己选择的后果买单。
也许是雪域的神灵被我们的善心感动,车行到半山腰的时候,突然发现珠峰全部露了出来,非常的清晰。连绵起伏的喜马拉雅山,一览无遗。用长焦拉近珠峰的金字塔尖,竟然让人不敢细看。我们干脆把车子停靠在路边,来个一阵狂拍。因为天色不早,不敢久留,只能依依不舍的对着群峰,看了一眼又一眼。
翻过嘉措拉山,到达检查站的时候,已近黄昏。还好西藏的天黑得迟,九点多了,依然还亮堂。孩子们在检查站下了,临别挥挥手,道一句再见,不问彼此姓名,去向。
刚出检查站不久,竟然下起了冰雹,继而雪花飘飘,一路走来,漫山皆白。前面山间的一道彩虹,若隐若现。想着去时身上穿着夏装还汗流浃背的样子,再看现在窗外飞舞的雪花,直叹今夕何夕。一直快到日喀则,雪一直若有若无的飘着,来时的山,都因此变了样。这让我们很兴奋。同时很庆幸带回了几个孩子,不然,遭遇这样极端的天气,他们的命运不知将会怎样。
晚上十一点,终于到达日喀则,依然入住原来的青年旅舍。那个晚上铺位是上下铺,类似于学校时的宿舍,给人的感觉居然非常好,好像重新体验了一番学生时代的生活。青年旅舍中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处处散发出年轻的朝气。我们到达时,那些孩子赶忙过来帮着提行李,拿开水。和前台两个男孩说话,其中一个男孩肤色白皙。我问,你大概是刚来的吧?白肤的男孩说,来了很多年了。很多年?我不信!很多年,不可能有这么白皙的皮肤。他身边的男孩答道,他是小白——。白肤的男孩还没等那个男孩说完,赶紧抢着说道,不要说脸,没有脸。我一听,不由得哈哈大笑:你可千万别说自己不要脸啊?话音刚落,一屋子的人全都大笑。
和这些年轻人说着闹着,感觉自己也突然变得年轻了!
羊湖珠峰一线的第三天——2012年9月10号,是入藏的第8天,从日喀则返回拉萨。
和来时不同,回程我们走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一线。这一线,和羊湖一线比,景色不止逊色一筹。所以,一路是无惊无喜,似乎也没有想要记录的欲望和冲动。但,和景色无关的两件事,觉得还是有记录的必要。
大概离拉萨还有一半车程时,水木子突然感到内急,叫师傅赶紧停车。西藏的厕所,基本上都是以大地为厕,即使有那么几个所谓名义上的厕所,也臭烘烘难以下蹲。当时,车子正在江边行驶,水木子一叫,师傅赶紧把车子停了下来。水木子下车后,我本来准备下去替她阻挡视线,谁知她竟然看也不看,急冲冲的一直往江边走,想也没想就往岸边下去。我和叶子在车内急得大叫,连阻止都来不及。此时的水木子,像是中了魔,居然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攀着石块,下到了岩壁的凹处。
雅鲁藏布江,向来以险峻出名,这条路,每年不知有多少的车子在这里出事。两岸的岩石,轻轻一碰,就哗哗的掉落。底下,是深不见底在怒吼的激流。
就算是我再镇定,再泰然,那个时候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当水木子完好无损的从岩石中重新爬上来的时候,我们一顿狠批。如果有个三长两短,让我们这几个人何去何从,让我这个带头组织的,怎么面对她的家人,面对大家。所以,在没有出行前,我一再对多杰太说,找一个技术靠硬的司机,不谈钱,平安第一,开心第一!
第二件事是继路遇那三个孩子后,又在路上捡了一个孩子。
回程比较轻松,所以一路上和师傅开开玩笑,东拉西扯。师傅说起年轻时开着卡车,曾经差不多走遍中国。和其他西藏人恋家不离故土不同,达瓦师傅说自己不喜欢呆在家里,一心想要外出,只因现在年纪大了,才不得不回来。说起自己开车二十几年,从来没有磕磕碰碰过,运气一直很好。
听了达瓦师傅的话,我感概:“那是因为你的善良,好人是会得到好报。达瓦师傅,我始终相信这一点。比如昨天,如果你不同意,我们也不会勉强。但你最后还是及时的伸出了援助之手,真的,你让我很感动,我很想替那几个孩子说声谢谢你。因为现在,会有很多的司机不敢做好事,怕连累自己。虽然你犹豫了一下,但你还是做了!”
和达瓦师傅聊着的时候,他突然说等等,要下去带一个人。我当时以为,他是路上遇到熟人了。
达瓦师傅带来的人,是一个看上去十七八岁的男孩,长得个子不高,黑黑的,脏脏的,浑身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原来光顾和师傅说话,没有留意到站在路边想搭顺风车回拉萨的这个男孩。
我开始和那孩子聊了起来。男孩也来自四川,是大二在校学生,乘着暑期,出来徒步旅行。这孩子不简单,已经走过很多地方,来西藏,孩子的父母也默许。但他没有告诉他们,他这次来西藏,目的是为了去墨脱,完成一个藏在心里多年的梦想:追寻莲花大师的足迹。此番前来,不为看景,只为朝拜。
孩子的话,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小小年纪,懂得那么多的佛理知识。就算是我们,也没有那么高的境界。一路行来,竟然没有磕过一个头,拜过一次佛。况且,徒步墨脱,可以说是一程生死之旅。
一说到墨脱,孩子就抑制不住的兴奋,把包里的数码相机递给我,说,墨脱的照片都在里面,你慢慢看吧。
墨脱,对我来说,才是一个真正的梦,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去墨脱,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接过相机,我开始一张张的翻看。墨脱,这朵隐秘的莲花,这世上最后的一块净土,在孩子的相机里一一的展现在我的眼前。
满山遍野的野花,如火如荼,我一边赞美,一边欣赏。孩子插话,我拍不出那感觉,亲眼见到这样连绵不绝的野花,真的是惊叹。然后是一个接一个的瀑布。孩子说,初见瀑布是惊喜,再见瀑布是担忧,又见瀑布就恐惧了。每遇见一个瀑布,就意味是一个生命的关口。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一脚踩空,被瀑布冲得无影无踪。再接着翻下去是冰川,是峡谷,是悬崖峭壁,是雪山,是蚂蝗区,是森林。我一张张的翻看,孩子一张张的解说。说到蚂蝗区,孩子挽起裤腿让我看,腿上都是被蚂蟥吸了的印迹,伤痕累累。
再翻下去是他的同伴。他一个个的介绍着他们。开始是自己一个人走,后来路上遇见了他们一行,于是大家搭伴行走。他指着其中一个男人对我说,走着走着,他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深不可测的山崖,幸亏被中间一棵树枝挡住了,是自己编了藤条,使劲把他拉上来的。所以,一路上,自己走不动了的时候,都是那个人停下来等他,以报他的救命之恩。
再下面是一张集体照。他说,你看到中间那个瘦瘦的戴眼镜的那个了吗?他叫眼镜。所有到过墨脱的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对于徒步墨脱的人来说,他就是救苦救难的菩萨。他和我说了很多关于眼镜的故事,可惜时间太久,我已经记不得太多了。只记得,眼镜放弃了北京一家研究所的工作,留在了墨脱,就是为了中途接济那些徒步旅行的人。人还没到,眼镜早就准备好了换洗的衣服,热热的饭菜,和烧得烫烫的热水。
还说到一个和眼镜有关的故事。一天,眼镜从县城买供给回来,走在雪地里的时候,好像听到有呼救的声音,侧耳倾听了一会,的确有女人的声音。他静静的站了一会,循着声音发出的方向找去,见一个女孩已经倒地不起。眼镜当时一个人,离驻地还很远。如果救了女孩,那么可能连自己都无法自保。于是,他就地挖了一个很深的洞,千叮万嘱的让女孩呆在洞里千万不要出来。因为洞里要比外边暖和得多。他自己出去找人一起过来救女孩。等他千求百拜的找来了人,女孩已经停止了呼吸,还保留着奋力上爬的姿势。眼镜含着眼泪掩埋了女孩。这件事,让他一直自责,难以释怀。
孩子说,自己曾亲眼看到,跟在他们后面的一辆车子,被泥石流埋在了底下。在墨脱,生死只是一霎间。自己很幸运,这一程走过虽然经历了千难万险,但终于完成可自己的心愿。
和孩子一路说到了拉萨。墨脱,因为孩子的照片和陈述,渐渐在我脑海里完整了起来。在我们入住的酒店前,和他道别。依然是挥挥手,依然不问彼此姓名,去向。
佛说,前世千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那么,和这些孩子们的这一程,是修了几辈子,才得来的缘呢?
(历经千山万水,行程一千多里,就是为了一睹你的真颜——珠穆朗玛!)
文章评论
暖咖啡
好 先占位 期待
晚霞的结晶
又吊人胃口啊
微笑疯
奋笔积书啊
萤光
期待……
寂静梧桐
又吊胃口[em]e138[/em]
猫米
[em]e122[/em]
阳光旖旎
[em]e100[/em] 我有的是耐心,等待。渴望中......还有,旖旎有个请求,踏浪,把你所写的旅行文字,编辑起来,成为独特的系列,修改一下,试着投稿吧。一定有很多人喜欢的,我保证。
芸心
呵呵,好好休息吧,气温高的,注意防暑,不可劳累[em]e181[/em]
.
[B][ft=#0080ff,,tahoma][ft=black,2,楷体_gb2312]情与景、身与心,天与地之妙和合无痕![/ft][/ft][/B] [B][ft=#0080ff,,tahoma][ft=black,2,楷体_gb2312]虽没到此一游,却仿佛置身与精彩之处。羡慕之极[em]e181[/em] 。[/ft][/ft][/B]
株株
大美,极美!
暖咖啡
你对两个湖的描述 [ft=,4,楷体, 楷体_gb2312]羊湖,安静,柔和,感觉她就是湖。纳木错,开阔,大气,感觉那是海 我感觉自己似乎是体会到了 [/ft]
火边的冰块
我也沉醉了
朱老夫子
我今晚就要进藏了,四天的时间还不知怎么用呢
水木子
高手就是佩服,文章又让我无限回味[em]e183[/em] ,照片又让你设计的好美[em]e202[/em]
春暖花开
除了羡慕还是羡慕,神仙一般的日子,去的时候没听你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