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抽烟史
个人日记
记不得自己什么时候开始真正地抽烟,但有几件小事还是很清晰的。
这一段可能需要读者有农村童年的背景,那是小学时候,拿丝瓜藤当作香烟抽。学着大人的模样,比照香烟的长短,取一段枯死的丝瓜藤,用火柴点燃。记得那只点火柴的手是哆嗦的,也不知是兴奋还是有点后怕,或许两者兼有的参半。丝瓜藤很容易地点着,为首略大一些的男孩子先吸上一口,立即传给下一位,担心熄灭。大家一口一口地传递,都似乎没什么表情。轮到最后的我,自己也煞有其事地吸上一口,那烟就像这丝瓜藤一样毛刺地、直接地捣向自己的喉咙,那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忍不住咳嗽,这时小伙伴们也全部放开咳嗽起来,原来都在装着、逼着。咳、咳、咳⋯⋯
之后也没有碰过真的、假的香烟,可能还是担心父母的责备多一些。时间将本人送到外地读书,都没有成人的我们慌不急地要“特立独行”,尝试着用大人的方式证明自己的长大。有一次,同宿舍的7个男生,在学校小山相对僻静的台阶上,一条线按哆来咪发烧拉稀地坐下。那时已有同学学会了抽烟,就是那位带头掏烟、点烟,似乎很享受地吸了一口,然后传给我,“你来,舒坦着呢,好玩着呢。”,接过闪着红光的香烟,有些顾虑地、浅浅地吸了一口,快速准备递出去,“这样不行,没意思,得吸重一点。”,没人接我准备递出去的香烟,只好又“成熟”地吸了一口,有点呛,但不是很难受。那棵烟,我到底吸了几口不记得,反正没有那种“云里雾中”的舒坦。
参加工作后,班组里的师傅们都抽烟。班长递给我一棵烟,有些试探又有些不屑地,“抽烟不?”,“不会,谢谢。谢谢,不会。”,我生怕拒绝是一种错误。班长缩回香烟,“不抽烟,好,好呀。”,然后自己就躲在香烟烟雾里去了,朦胧的烟雾让当时的我有些迷惘。还是那位班长,在日后的工作中、在班组的聚会里,冷不丁地叫我抽上一只,实在记不得哪天开始,还是他教会了我抽烟。
本人抽烟一直不多,日常最多不过十只,上午九点之前几乎是不开抽的,相比那些动辄一天一包的人来说,只能算得上是小儿科。本人抽烟有个鲜明的特点,正常烟是用来吸的,我是轻吸快吐,抽烟大概就是个肢体语言——我很放松,我想这也是大家见面相互递烟的初衷吧;还有个鲜明的特点,周末两天、平时晚上在家,如果没有什么走亲访友,不可能抽一只烟,绝不是因为在家怕影响许同学的缘故。常言:一人不喝酒,我大概就是一人不抽烟吧;还有个鲜明的特点,在喝酒、打扑克的时候,那烟抽得就特别凶,虽不到那种“烟头接着烟屁股”的地步,但至少是平日的N倍。非常清楚自己这个恶习,但到了那时,点上一只烟是那么的自然。也许是动脑筋思考的缘故,呵呵,纯属托辞。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意志薄弱的人。基本能把握生活的每一方面, 除了吸烟这一项。其实我一直都很讨厌那烟味。有的人一进电梯,就知道是个地道的烟民,那味道就是标签,我在想,自己是不是也会有这么一天?有的人举手投足之间,那被烟熏黄的手指甲和手指,是那么的病态,我在想,自己是不是也会有这么一天?过去,吸烟还可算是某一种的地位象征,而在今天,就连吸烟者自己也承认,吸烟是一种反社会的行为。人们上瘾的究竟是什么?真的是尼古丁、酒精之类的东西吗?大概大部分时候人们上瘾的不是什么物质,而是某种矫情。
严格意义上讲,我没有戒过烟。但是曾暗暗下定决心“减量式戒烟”,就是控制一天抽烟的整体数量,给自己买过“如烟”戒烟产品,但是网上一篇文章说那样毒害更大,立即放弃,感觉似乎给了自己一个大台阶。对自己说要克制,不准再多抽烟了,开始几天并不难,熬一熬就过去了。过了几天,实在想抽,就开始给自己找借口:最近压力太大,抽根烟缓缓吧;要写个方案,没法集中精力,要不抽根烟集中一下精神吧。后来我发现,克制这件事做起来远没有读起来那么容易。后来我还发现,一样东西如果始终无法割舍,肯定是因为你没发现更重要的东西。后来我还发现,要是每一个人都意识到抽几口香烟要把命搭上,谁敢玩儿命啊。
有人曾说,不要和一个戒过烟的男人在一起。作为一个男人,连戒烟都做得到,他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写到这里,声明自己写的过程中一棵烟都没有抽。文章如果评价不高,说明不抽烟不行;如果评价尚可,说明不抽烟我亦可以。呵呵。
文章评论
绕指柔
抽烟,有时也是为了应酬需要吧。想戒就戒吧,毕竟对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