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防治
个人日记
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传播,其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血液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登革热应该如何防治?
应尽早发现、早隔离、早就地治疗患者,目前对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有哪些治疗措施?
宜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高热病人可酌情静脉输液,每日1000-l500ml,但需注意防止输液反应,有输液反应时立即给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并观察病情变化。登革出血热、有休克出血等严重症状需积极处理,休克者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可选用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液、葡萄糖盐水等,首次液体300-500ml,快速静脉输入,必要时可输血浆或加用血管活性药,大出血病人应输新鲜血液,上消化道出血者可服氢氧化铝凝胶、云南白药、西咪替丁(甲氰咪胍)等,对子宫出血者可用宫缩剂,有脑水肿者用20%甘露醇250mI和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抽搐者可用地西泮(安定)缓慢静脉注射。
1.一般及支持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防蚊隔离至病程的第7天,对典型和重型病例应加强护理,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保持每日有一定的尿量和大便通畅。
2.对症治疗
2.1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擦浴,解热镇痛剂对本病退热不理想且可诱发G-6PD缺乏的患者,发生溶血应谨慎使用。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mg,3次/日。
2.2维持水电平衡,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但应高度警惕输液反应致使病情加重及导致脑膜脑炎型病例发生。
2.3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对大出血病例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2.4休克病例,应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代血浆。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
2.5脑型病例,应及时选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2.6降低颅内压:对剧烈头痛出现颅内高压症的病例,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250~500ml快速静脉滴注,必要时于6~8h后重复应用,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40mg/d,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呼吸中枢受抑制的患者,应及时应用人工呼吸机治疗并作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和血液酸碱度监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