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十年再赴重庆(重庆行1)
个人日记
因在四川上学,四年间利用实习之便走过四川很多地方,86年到重庆一月,那是记忆犹新的一个月,对华莹水泥厂的别具一格的创举式的圆锥颚式破碎机震撼有余,第一次认识到了太拖拉工程机车的强悍,他们厂工程师的介绍,也了解科研发展与现代战争的关系,太拖拉是二战时的飞机研发失败史,却是老板和科研人员精神和人品的成功塑造史,几辆太拖拉车轮番把矿山採挖的石头,奔忙呼啸着拉倒入高效的圆锥式破碎机,经过两级破碎后的石头作为原料,再通过索道运输到生产厂区。工程师当时就告诉我们,也许过几年就会有登山的索道,代替人抬的滑杆,帮助老弱幼小登山。我非常佩服华莹厂的几位总工,开启了很多让人震惊的工业设计创举,我更敬佩他们知识的渊博美,为人的热诚,使我们从更广阔的角度了解学习。
我呢,在那一个月里,更有华莹小城中静静的小河在心中永远流淌,还有那险峻秀美的山峦峻岭蜿蜒在澎湃的胸中,因为那曾经是我们崇拜的《红岩》中,令人赞佩的双枪老太婆战斗活动的地方,有很多红色优美的故事流传,住宿到广安的时候,带队的实习老师讲那是邓小平的故乡,也有他成长赴法留学及革命的故事被住宿处几个老人讲起。
到重庆水泥厂不但知道他是日本建起的“洋灰”厂,而且因紧贴长江,他的原料都靠轮船运送,南京和重庆长江大桥是那个时代的骄傲,我们肯定去照了那时代罕见的彩色照片作为留念,白宫馆渣子洞作为国共战斗最后的见证,我们从小接受革命教育,要作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那地方都是多次学习了解的,肯定也是很希望去看看的,当年江姐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勇敢顽强,意犹在眼前。
到重庆市区第一晚,就急不可待去看的是枇杷山公园,因为那是我们学生年代的课文,郭沫若的《街灯》,“天上的星星现了,好像是点亮了无数的街灯,街上的明灯亮了,好像天上无数个星星”,学课文时始终迷茫,“怎么会如此迷幻呢?”虽然老师一再强调,那是山城重庆,高高低低造成的错觉,到枇杷山公园环顾四周城池夜景,看到了真真切切的星星是街灯,街灯是星星,好美好迷幻的山城夜景啊!
在那里一个月的游历中,我见识了重庆路无一里直,路无一里平,路无十米宽,不直、不正、不宽却还纠缠交织,错综复杂,大雾锁着城,造成了我们迷路的必然,老师一再告诉我们“重庆的路不好记,但也好找,不管到哪里,路就在鼻子疙瘩底下,嘴放甜点就是路。”几十年来,受益于当年。也就能知道重庆棒棒客的原因,给人也好解释为啥不能像我们八百里秦川打的长安,蹬三轮车拉人拉货了。 时代在变化,时隔三十年,带着比我当年小不了几岁的二儿子,再次奔赴重庆,可儿子却只是想看长江,火锅,瓷器口古镇,天坑地缝奇观~~重庆,三十年后,我又来了,充满期待~~~~
文章评论
闲云野鹤
跟着仙姑游重庆。[em]e181[/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