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高手挚爱的40本书
摄影
书中自有好照片 1.《当代摄影新锐》 本书是阮义忠对于西方摄影师介绍的一本重要书籍,如今看来,当年的新锐如今都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摄影艺术家,阮义忠通过自己常年对摄影的理解,在本书中充分介绍了辛迪·雪曼,杰利・尤斯曼,乔·彼得・威金,玛丽・爱莲・玛可,贝纳德・弗孔,简・索德克,李・佛瑞兰德,杜安・麦可斯等这样世界一级摄影大师的创作历程,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这些摄影家早期的创作实践来记录他们在摄影道路上的每一步,这些材料成为了全面了解一位艺术家创作的必不可少因素,也为当今从事影像创作的青年工作者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对比材料。 2.《当代摄影大师》 本书作者台湾著名摄影家阮义忠通过对在摄影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20位摄影师的介绍与解读,帮我们以人性的角度从作品中去看待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由于20世纪上半叶电影还不发达,电视刚刚起步,摄影就成为时代和社会最重要的影像记录手段,而优秀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摄影家,就成为“人性的见证者”。他们的作品广泛地表现了社会生活现实,各色各样的人物、城市和农村、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细节……同时,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强烈的个性化的印记,表达出摄影家的观念、情感以及他们观察和触摸外部世界的方式。本书是学习和了解摄影史的重要读本,它打破了原有历史读物枯燥乏味的编辑方式,而是从个案出发,通过作品图文的呈现,加深了读者对于摄影在欧洲60—70年代中的呈现面貌的理解并从独特的角度切入摄影史和摄影家生平,以夹叙夹议、小故事、跳跃性的方式记述和论述了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位摄影家及其作品。作者的书写达到了既简洁又丰富的境界。 3.《摄影•社会•空间》 虽然这是一本理论性质较强的书籍,但也不乏对优秀摄影家的关注。本书发表的朱浩、骆丹两位摄影家的访谈,一定会对具有摄影理论热情的人产生如“头脑风暴”般的智力刺激。冯原先生的散文与日本摄影家森山大道先生的散文也为此书增色不少。当然,资讯性也是本书主编的努力方向,这在书评与评述性报导方面有所体现。而“观念摆渡”这个栏目,既是有关摄影文化研究的经典文本的译介,具有独立性,同时也可纳入海外资讯的广阔视野中加以认识。 4.《西方摄影文论选(修订版)》 本书虽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但读者定位并不仅限于“科班出身”。本书节选的文章范围丰富,既有专业级学术大师的史论文章,也有布列松这样伟大摄影师轻松幽默的文笔,十分值得研读。19世纪,技术的变迁诞生了摄影术,伴随其发展的是西方社会的城市化和文明进程,摄影的理论大系便孕育其中。所以,本书作为西方理论的概览,业内必读。 5.《视觉文化读本》 此书是在“大众化”的范畴中对于“视觉文化”冷静的观看和反思,本书不仅收录了绘画,电影,摄影,雕塑等多方面艺术形式的论题外,作者还通过更多维的角度和视野去看待“视觉文化”这个非常广义的词汇,本书不同学科出发阐释“视觉文化”,所论述主题涉及“何谓视觉文化”、“看的方法与日常生活”、“身体与空间”、“性别与凝视的政治”、“种族、认同与主体性”,本身收录的二十余篇著作中不乏西方理论文化大家如“苏珊·桑塔格,让·鲍德里亚,本雅明,布迪厄,麦克卢汉等,可以说本身是视觉文化理论的多元合集,为视觉文化工作者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理论依据。 6.《论摄影》 苏珊·桑塔格所著的《论摄影》被中国摄影界评为摄影中的“圣经”,它在摄影中的重要性是任何一本理论专著都无法替代的,《论摄影》有着很多不同的版本,第一本传到大陆的应该是黃翰荻所编译的, 2005年由艾红华等人所译的版本是近些年传播最为广泛的,但是由于苏珊·桑塔格对摄影上本质问题描写较多,导致了翻译过程中一些专业词汇较难理解的问题,时隔三年,2008年由黄灿然翻译的版本是最近比较恰当的版本,非常贴合了苏珊·桑塔格的语法习惯,桑塔格深入地探讨摄影的本质,包括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与绘画的互相影响,摄影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摄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摄影表面上是反映现实,但实际上摄影影像自成一个世界,一个影像世界,企图取代真实世界。这本《论摄影》对世界摄影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是摄影理论推动摄影实践的典型代表,也是了解、学习,研究摄影的必读书。 7.《同时——随笔与演说》 《同时:随笔与演说》是苏珊·桑塔格去世前的重要著作,2004年12月28日,苏珊·桑塔格因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之并发症在纽约与世长辞。2009 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将在这位伟大女性的逝世纪念日前后,隆重推出她的最后一部随笔集《同时:随笔与演说》,以纪念桑塔格逝世四周年。苏珊·桑塔格在去世前曾准备了几部著作的书写与出版,包括2部小说,和一部论述疾病的著作,并希望完成她在去世前的最后一本随笔,但没等这几部书完成,她就离开了人世,《同时: 随笔与演说》的书名取自苏珊·桑塔格最后一次演说的标题,之所以以此为书名,是为了纪念《同时:随笔与演说》多种声音的性质,纪念她的文学活动与政治活动、美学思考与伦理思考、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的不可分割性。也是非常接近她预想的最后一部随笔的作品。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作者一些甚少发表、不为人知的杰作;第二部分是时事评论;第三部分是演说稿。 8.《明室》 罗兰·巴特是法国著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也是符号学研究的先驱人物之一。罗兰·巴特所著的《明室:摄影纵横谈》是一本围绕摄影本质进行探讨的书籍,书中围绕摄影的存在与照片所承载的“存在过”提出自己的观点,罗兰·巴特在本书中不是要讲述摄影是什么,而是通过摄影的功能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进行深度的剖析。对于摄影家与摄影理论工作者来讲,本书是极为值得阅读的,此书1995年发行第一版,2003年的第二版引起很很多文化学者的关注和好评,2011年初,第三版也已经发行。 9.《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是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所著的影像批评专著,本书的影响力一直影响着现今的摄影界,此书也是本雅明首次提出手工性作品存在的重要意义。此书分为4个章节,《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绘画与摄影》、《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本雅明在书中最重要的篇章《摄影小史》中始终灌输着“灵光”这一字眼,本雅明是这样论述的:“曝光过程使得被拍者并非“活”出了留影的瞬间之外,而是“活”入了其中:在长时的暴光过程里,他仿佛进到影象里头定居了。”今天摄影界所流行的“复古运动”也印证了本雅明所提出的理论,古典绘画对于摄影是否属于艺术范畴的争吵的正是绘画对于摄影切片式的记录方式的怀疑,而后期摄影技术对于黑暗的控制和掌握正无意间丧失了图象的“灵光”,这也是为什么前期肖像摄影优于中期摆拍肖像摄影的感受力的原因,我们得到了控制黑暗的能力却丧失了揭示被摄体“灵光”的能力,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样的一位思想家对于事物本质细节的深刻认识。 10.《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被誉为“欧洲最后一名知识分子”的瓦尔特·本雅明所著,本身中曾多次提到本雅明一直所提出的“灵光”理论,即在作品创作时与被创作体所发生的关系,具有手工的独创性,在机械时代到来后,作品经过机械化生产,任何艺术品都变成了商品,可供销售,这样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就被割裂了,在本雅明看来,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就是存在着这样的独创,原始的关系,一件艺术品在它产生的那一刻在那个地方,它就构成了历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区别复制品的一个最本质的东西。本书通过摄影,电影,绘画等多方面阐述本雅明对于艺术的独特见解。
《上帝的眼睛》是一本汇集了西方著名理论家得视觉文集,其中包括:本雅明的《摄影小史》、布尔迪厄的《论摄影》、克里斯蒂安·麦茨的《摄影与物恋》、约翰·伯格的《摄影的使用》、保罗·兰度的《视觉帝国:摄影与非洲的殖民治理》,马丁·李斯特的《电子影像时代的摄影 》和苏珊·桑塔格的《他人之痛》等,这些重要的摄影理论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并且本书的编者吴琼还发表了《视觉性与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的谱系》作为本书的开篇,为研究视觉,摄影者提供很重要的理论依据。 12.《摄影与社会》 《摄影与社会》的中译本据伦敦Gordon Fraser出版社1980年英文版译出,概括了从1839年摄影宣告问世直至今日的这段历史。本书作者吉泽尔.弗伦德认为摄影是一门艺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摄影大师必须是能够运用照相机记录和反映社会的人。本书从这一角度切入,对摄影和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揭示,帮助专业摄影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领悟摄影的真谛。 13.《美国摄影百科全书》 1995年末出版的美国摄影百科全书无疑给整个摄影界带了巨大的惊喜,ICP是世界最大的摄影中心,被摄影界称为摄影的心脏,其出版的《美国摄影百科全书》中收录了一些阐述摄影科学、技术、工艺的词条,并集中而详尽阐述了摄影在某一领域中的萌发、演变和发展过程。其中还包括大约300余条摄影家和摄影科学家的传记词条,和20000多位各国摄影家资料,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摄影工具书之一。 14.《摄影的哲学思考》 这本由李文吉翻译由法国思想家维列姆·弗拉泽尔所著的《摄影的哲学思考》从人类的两种语言的重大转变为出发点,从文字书写的的语言到图像产生的图像语言谈起,摄影作为“技术性图像” 的产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很多影响,因此本书的目的是:不为某个既存的论点辩护,而是为“摄影”这个主题的哲学精神讨论做出贡献。 15.《视觉艺术鉴赏》 由约翰·伯格所著的《视觉艺术鉴赏》是一本流传并不多的视觉艺术论述,本书从约翰·伯格一直提出的观看先于语言这一命题出发,展开讨论,在若干章节中展开不同观点的讨论,其中包括图文和单独的三个章节的影像,本书讨论的重点在于语言与观看,是本理论性很强的书籍。 16.《观看之道》 这本被挂在约翰·伯格(John Berger)名下的名作,实为他与斯文·布劳姆博格(Sven Blomberg)、克瑞斯·福克斯(Chris Fox)、迈克尔·迪柏(Michael Dibb)、理查德·荷里斯(Richard Hollis)的集体心血。本书初版于1972年,是基于英国BBC同名电视系列片《Ways of Seeing》写就的。全书包括7个篇章,其中4篇,图文并用;其余3篇,纯用影像。每篇文章讨论一个主题:艺术与政治,女性作为观看的对象,油画自身的矛盾,以及广告与资本主义的旧梦萦绕。而图像篇章则试图以未加说明的图画引发读者的独立思考。 17.《看》 约翰·伯格大概是20世纪视觉评论家中最风格独具的一位,他的文字在绘画与摄影间游弋,看似散漫无骨,但却将影像的理论把捏于股掌间。《看》一书也不例外。《看》的英文版出版于1980年,是伯格继《观看之道》后又一本论述影像文化的书,收录了20余篇评论。它们大多数作于上世纪70年代,即伯格写作的后期阶段。通过伯格,我们模糊绘画和摄影的边界,仅仅从观看入手,纵横于视觉文化的发展脉络之中。 18.《摄影》 大卫· 约斯所著的 《摄影》速成读本是一本定位十分准确的图文口袋书,图书装订精美,铜版纸印刷,从摄影的基础类型出发,向专业内的摄影初学者介绍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摄影世界。速成读本《摄影》是整个“速成读本”系列的一部分,通俗易懂而又不落俗套的介绍着摄影历史发展的各个流派特定,承启关系,同时又从摄影存在的不同方面去看待摄影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政治工具、时尚观念,治疗手段和保存我们值得珍藏的记忆的功能性展开话题,阐述了当我们拿去相机为他者拍摄或邀请他者为我们拍照这样的消费开始,摄影在我们生活中开始变的不同,也导致了当我们观看一幅摄影作品时所产生的不同理解这样的观看现象。 19.《摄影简史》 与我们常见的史书不同,这本书的作者没有从摄影术的发明讲起,而是直接切入摄影师和作品。准确地说这是一部写于20年前的欧美摄影简史,作者的视野范围是十九世纪40年代到二十世纪70年代活跃于欧美主流社会的摄影师。全书分为十个章节,每一章都有一个文化主题。它不是对时间、事件、人物的全纪录,而是一部关于摄影史的简单评论,它解释了我们判定一张照片好坏的依据,用摄影的方式记录画面有什么特殊之处,一张照片的精华在哪里,以及摄影与其它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 20.《纪实摄影》 在西方,系统而严谨的介绍某一类型的摄影图书并不多见,国内所介绍的更是以风光,速成,攻略,手册为主,我们对于某一类摄影的看法总是局限于几位摄影家或是他们的代表作。由阿瑟・罗思坦所著的《纪实摄影》是一本系统的,分类的,全面的去了解摄影史发展的其中一个片断所出现的现象。作者以平易的文风介绍了当代著名纪实摄影家的贡献,他们的风雨历程、创作理念、参与社会活动的方式、对人性的追求等许多方面,为读者提供了关于纪实摄影的立体的、全景式的信息。 21.《落差》 由法国评论家于贝尔·达弥施所著的《落差》是近些年流传比较广泛的一本影像评论,本书是一部有关摄影与电影的理论研究文章合集,于贝尔·达弥施延续了罗兰·巴特的《明室》阐述的观点,又从摄影的本质,摄影与历史的关系,融现象学、符号学与精神分析于艺术史研究,指出摄影(以及其后电影)的出现,造成各种艺术实践间的断裂与落差。它不仅限定为通常意义的摄影范围,更多的延展与建筑摄影,以及曾经昙花一现的立体摄影,电影等角度分析摄影的问题,并在最后提出“节奏影像”的概念,虽然与德勒兹的“时间-影像”有着很多的交叉点,但作者分析性的提出电影、摄影,绘画这些出现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形式中的关系,“节奏影像”的产生也无疑会给摄影注入一种新的动力。 22.《美国摄影图片制作工艺专业教程》 2008年初开始,一本由克里斯多佛·詹姆士所著的《美国摄影图片制作工艺专业教程》引起了中国摄影界的很大变化,这是一本为摄影艺术家和学生所推崇的全彩页技术指南,覆盖了摄影图片制作工艺的方方面面。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分章节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摄影图片制作工艺,不仅包括工艺的历史,所用的化学原料,各种相关的信息,更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操作指导。作者重点介绍了传统的以及数字化的接触负片工艺——另外还有蓝晒法,范·戴克(Van Dyke)法,树胶重铬酸盐法,铂/钯法,齐亚法(Ziatype),玻璃版法,手工涂抹感光乳剂等等一系列技法工艺。本书不仅作为一本工艺介绍性图书存在,它为中国摄影界普遍没有对材料语言产生深刻认识的今天提供了一种从材料出发进行摄影研究的可能,随之而来的便是中国的湿版热,蓝晒热。 23.《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可以说是对中国摄影人影响最为广泛的摄影书籍了,无论你是否是一名摄影师,只要你对摄影稍有了解,就一定知道有这样一本书,它是很多摄影初学者推崇的教科书,它系统的介绍了摄影的器材分类,原理和各种摄影门类的技术要点,系统的介绍摄影现阶段作为一种大众产物的各种功能,是摄影人学习,进阶的必拥之书。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堪为摄影教材类别的典范。 24.《旧日影像》 由何伯英所编著的《旧日影像:西方早期摄影与明信片上的中国》是一本对于影像考古,历史研究至关重要的图书。本书中着重介绍了1839年后的几十年中西方摄影师在中国游历所拍摄的影像作品, 本书收集的文献和景观照、肖像照和照片明信片,全部来自上海、伦敦、巴黎和波士顿的私人收藏、档案馆和图书馆。本书还着重介绍了摄影师如约翰·汤姆森和菲利斯·比特等一批在中国活动较为广泛的摄影师的案例,游记。在展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上,图片更有说服力,如“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等在本书中都以老照片图文的形式呈现,为中国影像研究者提供了很多线索。 25.《摄影与摄影批评家》 《摄影与摄影批评家》是由美国锡拉库扎大学摄影史与摄影理论史教授玛丽·沃纳·玛利亚所编著的一部针对19世纪以来在美国,欧洲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力的摄影作品的一部理论论述,它涉及到艺术理论、社会改革和生理学等不同的领域。玛丽·沃纳·玛利亚认为,摄影是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符号,它折射出艺术和社会变革诸领域中的现代性和变化。另外,她还阐明了摄影作为现代性和变化的象征迅速崛起的方式,它既能轻易地反对进步,又能促进民主的发展。本书以摄影批评为主要的阐述对象,是一部重要的摄影理论文献。 26.《表征》 本书立足于社会文化,意旨讨论影像在社会文化及传播上的意义及关系。在本书中作者斯图尔特.霍尔通过5篇文论及一片导论式的《表征的运作》来阐述“文化是通过表征和意指实践构造出来的;它所使用的符号具有任意性,因而与外部的物质世界不存在符合的关系;它是一个解释的意义的世界;表征过程的所有参与方(包括制作方与消费方)都卷入了意义的争夺,但这种争夺是通过话语的方式进行的;意义不可能是纯个人的,而是各方协商和表征运作的结果;意义总是有偏向、有优先方面的。”这样的一个哲学理论,本书理论研究性较强,需大量的文化基础来支撑阅读。 27.《霍克尼论摄影》 1994年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霍克尼论摄影》是少有的在摄影中与艺术家单独的对话录,本书的作者保罗·乔伊斯是大卫霍克尼的好朋友,整本对话录共7篇,跨度3年,着重介绍了霍克尼著名的拼贴摄影观。霍克尼早年学习绘画,但他通过摄影改变了自己对于空间的概念,随后转向摄影创作,并引起摄影界的广泛争议。整本书较为完整的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世界级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并清楚地阐述了摄影对他的油画、版画以及舞台布景设计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本书作者保罗乔伊斯是一位电影制片商兼摄影家,他除经营自己的制片公司外,还举办过各种各样的个人影展。可以说本书的特点是一位深度走进艺术家生活的对话录,在访谈中,霍克尼谈笑风生,轻松幽默,妙语连篇,作为霍克尼个案研究,本书必不可少。 28.《影像艺术批评》 作为美国大学艺术教育的精品课程之一,本书被搬上课堂进行传播。但不同于一般艺术课程侧重系统化,《影像艺术批评》立场较为鲜明,根据莫里斯·威茨 (Morris weitz)在其《哈姆·雷特》批评研究中所确立的批评论说延展开来,从已经建立起成熟体系的艺术批评的角度看待摄影这一生机勃勃的艺术形式。但本书仍然保持了描述、阐释、评价、理论化等“井然有序”的结构,首先对艺术批评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之后,条分缕析地向读者展开了作者对于影像的理解。其中,“影像的类型”、“影像的语境”代表了巴雷特独自的影像思索,值得关注。既然着眼于增进欣赏和理解,那么势必会丧失一定的专业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的方式却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我们对于摄影的学术性思考,让我们用更加开阔的视野了解摄影,达到美学教育之父哈里·布劳迪(Harrv Broudv)称之“开明的爱好”的效果。 29.《美学与摄影》 英国教授弗里德所著的《美学与摄影》虽然在今天看来有些字句艰涩,但却是第一本从哲学上综合探究摄影美学意义的书,是一个开创性的里程碑。本书论述了摄影艺术独特的美学特征,分析研究了其性质和价值,试图向我们阐明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摄影作品正是因为具备了美学的特质才得以万古流芳。但本书也不可避免地采用了将一种“未知”套用于另一种“已知”来得以解释的方式,一如摄影与绘画的争辩。即便如此,这样的讨论对于我们认识美学理论与摄影艺术之间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引导我们用更多开放性的眼光看待摄影。作为一本摄影艺术的原创性美学理论,其观点值得我们借鉴思索。 30.《摄影的精神》 2011年刚刚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摄影的精神》堪称为近10年间系统的介绍主流摄影的经典图书,本书基于英国BBC广播电视台所拍摄的著名记录片《摄影演义》(The Genius of Photography),这套影片在国内流传十分广泛,本书不仅基本保留了影片中内容,而且在纸媒呈现时,图书编辑花费很多的心思,使得本身的落脚点置于当代影像,图书中不仅穿插大量的高质量图片,而且对东西方摄影门类,流派,历史分析也是十分到位。从摄影的诞生到画意摄影,分离派出现,乃至今日多元的影像面貌和更加丰富的获取影像的方式,本书都有所涉猎。本身作者格里·巴杰不仅是一位作家,而且还是一位摄影师,建筑师,博物馆馆长。在格里·巴杰出版英文版《摄影的精神》后,中文版编译也是十分成功,十分接近原书的面貌,是近些年翻译西方摄影图书比较经典的案例之一。 31.《图像证史》 站在社会文化史的角度,摄影作品可能会被赋予另一时代性意义,正如本书的标题——图像证史。摄影的这一特性使得我们获得了更多思辨的机会。图像是历史的遗留,同时记录着历史,也将成为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从图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影像,更能通过对这些影像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的信息。但不可否认,数量难以穷尽的图像在带来惊人宝藏的同时,背后也会隐藏着难以觉察的陷阱。彼得·伯克以广阔视野和思路,对工艺品、画像、雕塑、电影、电视、平面广告等视觉材料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它们向我们展示图像如何解读历史,以及在解读过程中存在的机遇与危险,更多强调了摄影的社会学意义及其历史所赋予它的实用价值。 32.《视像的霸权》 以彼得·卢德思(Peter Ludes)为首的本书的合著者们将观点集中于日益把握传媒话语权的视觉问题,提出“关键性视觉影像”作为全球性的图像产出物,对集体性身份定义和价值系统的产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但却同时因其自身的加速现实化更新进程导致了稳定性的降低。本书的写作并不倾向于摄影本身,而是着眼视觉文化,将视觉影像从其他传媒语言中抽离出来,塑造成为一个影响人们当下和未来生活的“帝国”。 对于当代的视觉文化来说,摄影作为动词已经成为一种手段,而其结出的果实(不管是图像,还是拍摄行为本身)才是最应当为我们所重视的。也许对于很多摄影师来说关注的要点与这样的看法恰恰相反,但毋庸置疑,本书向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重新审视影像,或许更能让我们真正认识那些手中、眼前的摄影作品。 33.《游客凝视》 对于那些喜爱在行程中随走随拍的摄影人来说,阅读这本《游客凝视》可能是不二选择。自1990年尤瑞的这本书出版以来,“游客凝视”就已成为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析工具。实际上,尤瑞的“凝视”概念,是借助法国科学家、哲学家福柯的 “医学凝视” 著名理论发展而来的。本书从旅游影像入手,论述单纯的旅游凝视(即旅游摄影观看)是不存在的,是随社会、社会群体和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也通过差异被建构起来。本书关注了旅游行为本身,同时也探究了围绕旅游的“观看”,视角新颖。 也许对于摄影人来说,这样的论述与拍摄本身或视觉讨论并无太大关系,更倾向于一种社会学或人类学研究,但本书的亮点就在于从一个常见的现象入手,条分缕析背后的“门道”。这也许正是需要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 34.《世界摄影史》 《世界摄影史》(修订版)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系列教材”之一,由国内知名摄影理论家顾铮所著。本书从摄影术前史开始讲述,历经几种摄影风格:画意摄影、现代主义摄影、纪实摄影、新纪实摄影、观念摄影和后现代摄影等,直到转变中的当代摄影,可以说系统介绍了摄影术发明以来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顾铮用丰富的资料和经典作品形象描述了史上各摄影流派的发端及特点,并对两百多位著名摄影家及其作品作了精辟分析。本书是了解世界摄影史的中文佳作。 《摄影思想史》于2008年3月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共约35万字,图500余幅。该书分“原点、摹本、幻象、再现、实验、纪实、符号、时尚、身体、都市、风景、性别”十二章,每章皆有副标题而概其大要,共75节,将百年摄影思想史全景展现在世人面前。书中对摄影思想史的研究是置于大文化视野下的观照,在论述摄影中着重对文艺思潮的介绍,用新颖的视角而开出了一片新天地,使读者可在较为全面的文化背景下解读摄影。该书是在1999年版的《西方摄影流派与大师作品》基础上的重构与增补。本书既可为摄影爱好者普及摄影知识而闲观,亦可为摄影专业人士提高摄影技艺而实用。 36.《出龛入龛》 这本书是徐婷婷在《中国摄影》杂志发表连载文章的结集出版,是一本真正深入异域文化的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当代摄影家访谈录。作者第一手的访谈资料与深入的阐释给中国摄影爱好者与摄影研究者提供了宝贵资料,颇具学术价值。本书为中国摄影人带来了当代最活跃的摄影创作思想,同时也为摄影研究者提供了最鲜活的理论资源。既是研究美国当代摄影的范本,也是对照中国摄影的镜子。 37.《百年彩色摄影》 由帕梅拉·罗伯茨编著的《百年彩色摄影》是一本全景式的彩色摄影史读物,有着全面而海量的影像作品。帕梅拉·罗伯茨曾是英国皇家摄影协会的研究员,她收集了一系列出色的彩色摄影作品,为读者呈现20世纪30年代的迷人作品、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纪实作品、20世纪50年代由杂志引导的彩色摄影作品激增,以及20世纪 60年代彩色摄影的流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彩色摄影实验和21世纪前后彩色摄影新的发展趋势,不仅能吸引对摄影感兴趣的人,而且因书中不同的影像都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各时期彩色摄影发展的方向,从而令人感到社会变化常常和科技发展同样具有影响力。 世界摄影大师传记丛书由国内知名摄影史学家、摄影评论家顾铮先生主编,是国内第一套世界顶级摄影大师传记丛书。丛书共有八本,包括八位彪炳摄影史册的世界摄影大师。他们是安塞尔•亚当斯、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比尔•布兰特、欧文•布鲁门菲尔德、爱德华•斯泰肯、优素福•卡什、沃克•埃文斯和拉兹洛•莫霍利-纳吉。这批摄影家传记的内容与形式非常丰富,可以作为了解世界摄影史的最佳补充读物。 39.《摄影100关键词》 《摄影100关键词》由浙江摄影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一本摄影译作。这是一部开拓眼界、打开思路的访谈集,抛弃了一贯的访谈撰写思路,在摄影类著作中较早引入了关键词的形式,通过深入的独家专访,以诸如神话、挽歌、联想暗指、运气、预想等100个关键词横扫摄影各领域。本书以精炼的文字、独到的见解,配合个人的经典作品,生动展示出从风光摄影、肖像摄影、纪实摄影,再到静物摄影及新闻摄影等领域最领先的创作风貌。内容丰富,观点清晰,涵盖了摄影名家的创作原动力、摄影技法、理想抱负或工作方式,随处可见他们那些宝贵经验的闪光,强烈激起读者的兴趣与灵感。为梳理阅读思路加深理解,本书最后附有摄影家的主要创作经历和个人相关信息,将赏心悦目的可读性再度提升了一个档次。对于试图更进一步了解摄影这门艺术的人来说,也是是一本具有极大吸引力的著作。 40.《摄影圣典》 由国际摄影中心的前馆长安妮·H.霍伊所编著的《摄影圣典》虽然从图上封面上的设计与名称来看并不是十分专业,但其内容却很充实,得到了很多摄影人和理论工作者的认可,本书涵盖了一个半世纪的摄影历程,从最初的视觉试验到最新的科技推进和美学进展,此外,本书还详细叙述了数百位名家,例如塔尔博特、达盖尔以及吕米埃兄弟等先驱人物,及曼·雷、罗伯特·马普尔索普、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斯泰肯、布列松、维吉等各个时代的大师。本书所涵盖的信息量很大,从不断革新的技术和摄影技巧出发,贯串整个摄影发展的历程。 来源:摄视度影像 |
文章评论
树大根深
[em]e183[/em]
诗晴
[em]e1000058[/em]
纳兰若思
谢谢老师!夏安![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