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间小路《老亲戚》有感

个人日记

夏日里一个周末的清晨,睁开眼睛一看,又是一个艳阳天。心情不错。闲来无事,就想着到网上随便浏览下网页。于是,想起山间小路的作品。

小路平时写了那么多作品在空间发表,用作品从不同角度和方面阐述着自己对事物的观点和对事情的感悟。那些作品中,有些立意深刻;有些哲理深奥;有些耐人寻味、令人深思;有些读后深受启发,使人难忘,;有些你读了一次,下次仍旧惦记着还想再读一次。

于是,很是喜欢小路的文章。只是平日里忙于工作,却没太多的时间上网去拜读他的作品。尽管如此,我还是利用所能利用的时间,时不时的上网去读他的作品,所以,心里面一直惦记着小路的文章。

于是,打开小路的空间网页,寻到《老亲戚》这篇,并一口气一字不落的读完。

读完后,心里酸酸地,痛痛地感觉。

不由的思绪飞扬。文中姨婆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仿佛姨婆就出现在我眼前。仿佛看到姨婆家那破落的院子和起了皮掉土渣的屋墙。

自己仿佛是一个观众。思绪追随着小路文章里描写的情节,想象着文中姨婆家没有院墙、敞开着的院子里养的一群鸡悠闲地觅着食;想象着走进姨婆家那黑乎乎的没什么像样家具的屋子里;想象着姨婆用年画、报纸裱糊过的炕墙和屋顶;想象着那些年画和报纸都已经发黄甚至有些破烂不堪的样子;想象着姨婆炕上潮潮的被子一定有那种特殊的炕灰味;想象着姨婆家地面上湿湿地渗出水的情形;以及想象着姨婆家房顶那透着光亮的缝隙以及想象着雨天,姨婆家屋顶雨水顺着缝隙漏雨的情景。文中那么真实地再现了姨婆家如今的家境。让人读后不由的陷入深思。

读后的那几天里,深深的感受到,姨婆就住在我的心里。有时,行走在路上,也不由的使人想象着文中描写的姨婆家里的那些贫困境况,心里难免沉重。

我就佩服,小路只是抽空走了一下多年来并没有什么来往,甚至连面容都没有丝毫印象的一个老亲戚,怎么就能写出如此让人看后深受感悟的文章呢。想必小路也是看到如今姨婆以及姨婆家贫困的家境心灵受到点冲激,才感悟有加写出这篇《老亲戚》的了。

我想,小路能写必有其原因的。

原因之一,老亲戚毕竟是小路自己家的一个不曾来往的亲戚,但亲就是亲,无论远近,亲情无法割舍。其二,人到中年,就喜欢回忆,更加注重亲情。幸好,小路想到自从结婚以后才见过一次的姨婆。于是,利用一个周末,小路姊妹几个带上孩子一起驱车去那很偏僻的小山村看望姨婆。且不说去的途中,一路上的颠簸路和尘土飞扬。到了姨婆家,看到的情景一定使小路感到了震撼和震惊。于是,小路在文中发出,都什么年代了,姨婆家竟然还住着自己家40年前都不曾住过的房子。

一样的,作为一个读者,我看了文章,心情与小路一样,十分沉重。体会多多,感悟多多。但更多的还是,假如能的话,假如允许的话,我有心想去做点善事。

因为,我也曾经在像姨婆家老屋的房子里生活过。并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中学时代!整整六年的时间啊!

那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记得当时是八十年代初期,我在老家就读初中。平时,我和奶奶两人一起生活着。我上学,奶奶在家为我们两人做饭。

由于父亲是个独子,从小就读书刻苦。所以,初中毕业以后,就被学校保送上了卫校。父亲卫校毕业,被分配到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城市的一家医院工作。离老家还有相当远的距离。母亲同样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着相继出世的我们姊妹几个。父母两地分居多年。那时,交通还不像如今这么发达。通讯也还没有现在这个便利。电话对普通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手机几乎是天方夜谭。一些单位的通讯设备都是那种老式的、带手摇把的黑色笨重的电话机。当时,父母亲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多病的奶奶。由于,交通落后,父亲看望奶奶一次就得请假。陪奶奶多住几日,医院就得扣罚工资。母亲同样地承受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母亲平时上班路途遥远,要走将近1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上班的地方。下班以后,还要照顾我们几个孩子吃喝拉撒。由于父亲离的远,根本照顾不上家,也谈不上能照顾到我们姊妹几个。所以,母亲极其辛苦。

于是,这种情况下,父母亲决定姊妹几个中,把我转回老家一边照顾奶奶,一边念书。

记得当时,我正读初中。112岁正是长个子的时候,我却不得不放学以后抽空去挑水,去磨面,去上街用麸皮换取豆腐包饺子来改善生活。偶尔奶奶给我炒个鸡蛋算是美餐了。过生日,奶奶为我煮两个鸡蛋外加5角钱算是慰劳我了。当时的大队部就在老家隔壁,所以,队里给奶奶分粮分油时,由于离的近,我排队领取东西时,也没有感到影响我多少学习时间。初中毕业以后,很顺利的考上老家一所很有名气的高中。

想要说的是,我的学生时代就是在老家的老屋里度过的。

当年,和奶奶一起生活时,住着的房子是老祖先遗留下来、多年都没有维修过的老厦子房。但没有像小路笔下描写的那么破旧不堪。厦子房屋里面,炕墙边裱糊着当时少有的挂历画,挂历上名演员摆出的姿态各具形态,给人视觉上的美感。只是屋顶不是用报纸裱糊的,而是多年旧的发着暗黄的席子固定着。想必这席子当时用来固定房子顶棚时一定是新的了。

雨天,屋里漏水是经常的事情。每每雨天老屋漏水时,奶奶就用脸盆等容器盛接着雨水。

有一年,时值夏收,连阴雨竟然下了将近一个月。乡里同学告诉我,夏收到场里的麦子,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碾晒,堆放在场里的麦子最后都出了芽。那年,我们吃的麦面又黑又然。现在想起来一定是出芽麦面了。

记忆犹新的是那年初夏的雨天里,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这一下就是一个月。老屋里下着小雨,外面下着大雨。屋里到处摆放着盛雨水的各种容器,以至于炕上都摆放着脸盘和缸子等容器。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休息。但那时,由于年龄尚小的缘故,根本没有意识,下了那么多天的雨,究竟意味着什么,究竟能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首先,那时,小小的我根本考虑不到,雨天多了,对于经久未修的老屋一定会造成危害性的影响。更感觉不到父母亲当年,为了我们一老一小两人整天操的那份心。因为那时,几乎家家都一样。漏着雨水仍旧住着人的房子太普遍。我也见怪不怪了。

在奶奶的催促下,我上街给父亲发了电报,意思是雨天屋子漏雨,让父亲抽空回家看下。

谁知第二天一大早,父母亲由于惦记着老屋里的我和奶奶,双双请假回到老屋里。因为那时,普降暴雨,继而转为阴雨天,绵绵阴雨不断,整天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的父母,家里那边下雨,老家一定在下雨。于是,父母亲不放心我们,连夜坐火车赶到老屋。

父母进屋时,我看到两人已经被雨淋的透湿。来时,还从老远的家中带来了一卷油毛毡和一张草席子。这两卷东西在当时的确诱人。有好多的住家户人都冒着雨来到我家老屋门外,看看到底那两样东西是什么,尤其是那卷油毛毡。

见到父亲,我第一句话就问父亲收到电报没有。父亲说没收到。我就纳闷了许久。本以为父母亲是收到电报才回来的。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通讯多么落后,就电报也得几天时间才能传达给收报人。于是,父亲刚进屋不久,连歇息的时间也没有,就冒雨找来梯子,亲自上房顶把油毛毡铺上去。然后用砖头一块一块的压在油毛毡上以防风将毡块刮跑。然后,回到老屋里,把草席固定到屋顶,费了好大的心思和时间。看到父亲挥汗如雨地拾掇着屋顶,母亲在旁边不停的递着需要的工具。虽然下着雨,但夏季的雨天屋子里还是很闷热。我也给父亲递条毛巾,让父亲搽把汗水。我至今还能清晰的记得当时的情景。终于,崭新的草席在父母亲的努力下,牢牢的固定在屋顶。母亲嫌草席子暴露在外影响视觉,就亲自剪纸,用一张红红的纸张剪出美观的图案,然后,下面覆着一张洁白的纸张一同贴在屋顶的草席上面。这样,屋顶上浅黄色的新席子上,贴上白纸做陪衬的红红的剪纸图案,甚是好看。

感悟母亲怎么就有那样高超的手艺呢,没有任何图案做参照物,母亲就心灵手巧的剪出美妙绝伦的剪纸图案来。

父亲为我遮风挡雨,给我温暖和关爱,母亲为我带去了生机,点缀出希望。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奶奶高兴地露出了豁豁牙开心地笑着。

从那以后,老屋再没有漏过雨。父母亲放心地上着他们的班,安心地照顾着家,过着平淡的日子。我和奶奶也一样,再没有为老屋漏雨而提心吊胆过。每天放学以后,躺在炕上,仰面望着新席子上母亲的剪纸作品,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一股莫大的安慰感使我心里更加的踏实。

就这样,老屋伴随我上完了初中和高中。

这些年来,老屋虽然早已被拆除,但老屋伴我度过人生里最美好的那段岁月,却时常让我怀念。我无法忘却度过那些岁月里的点点滴滴。

想想当年自家的老屋,再看看小路文章里的老屋,自家老屋的房子不曾像小路笔下的姨婆家现在住的房子那样,抬头能看到透着光亮的缝隙。难怪小路感悟40年前自家住的房子也不曾像老姨家现在的那样。

想象着,阴雨天里,雨顺着老姨家屋顶缝隙往下流,滴答滴答,如同听到老家老屋里漏雨水时的滴答声。但我此时的感觉完全和小时候的不一样了。那雨滴,滴的我心慌,滴的我难过,更加滴伤了我的心。

谁去拯救那些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像姨婆这个群体的人们呢?

每年,国家政策都有规定,具有本市农业户口的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农村低保标准的,可申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姨婆家现状属于贫困农村的村民,理应按照规定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那么,不知道姨婆家到底有没有享受。这就不得而知了。

无论怎么样,我想,国家政策里对70--80岁农村老人和80--90岁农村老人(低保户)规定了享有一些优惠政策。姨婆84岁了,理应是政策的受益者。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多少有点安慰感,多少有点踏实感,多少为姨婆感到欣慰。

这里,就用小路文章里的结束语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愿老人康寿,没病没灾的安度万年!

 

 

 

文章评论

山间小路

很感动![em]e109[/em] 被人喜欢、惦记的感觉真好[em]e112[/em] 由我的一篇文章勾起了你对往昔艰辛生活的回忆,书上说,喜欢回忆过去了,说明将要老去,是否?[em]e113[/em] 其实,年少的苦难,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能体味到浓浓的亲情。[em]e100[/em] 欢迎您常来做客我的小屋。[em]e121[/em]

☆留恋☆

看到你的这篇日志,不由回头又看了一遍山间小路的《老亲戚》,那些场景又重新塞满了脑袋,姨婆的形象压抑在心里,沉甸甸的疼,那个破烂的家,艰辛的老人,每看一眼,想一下,好似就是往事的老巢,打开你我记忆的神殿,不思良,自难忘,细思量,难受的心情一落千丈,也总想找个突破口,来释放一下,无论是60后还是70后,都有个难忘的童年,难忘的老居,跟随他的笔路,你回忆了自己,回忆了老居,怀想了奶奶,想必,现在,每逢下雨,你的心湖还是雨波泛滥吧!天下大雨,屋滴小雨,淋湿了你的身,也淋湿了你的心吧!爸爸妈妈的爱,不离不弃,这难忘的场景,造就了你善良的品德,和关爰人的情怀,记得:好人会一生平安的[em]e100[/em]

砖头儿

真好文笔!什么时候邀请紫蝶支持一下老几的文艺版吧。

秋水伊人

才女[em]e100[/em] 写出了那个年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