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他那三四亩田
个人日记
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的,好不容易盼来的休假赶上了家里春耕插秧,更悲剧的是南方没有春天,这个时候已经太阳火辣辣了。如果我去下田,我种的那些儿稻谷全卖了还不够我买半支防晒霜,如果我不去,我真的坐的住吗?
抱怨过无数次父亲,咱家已经不愁吃喝了,为啥还要种那三四亩田,甚至收成的稻谷有时候是直接免费送给村里的五保户,何苦呢?太阳真是那个大呀,农民真是那个辛苦呀,加上我那敏感的皮肤,一会儿晒得红彤彤的,虫子各种咬的痕迹疙瘩,所以一直妄想父亲听听劝告别再种田了,可是父亲除了偶尔说一句你懂什么就是沉默,继续专注于手中的秧苗。我真想回家看书玩电脑,又实在舍得年过半百的父母顶着烈阳在田野里。唉。
父亲去挑秧苗时,母亲就唠唠絮絮跟我讲那过去的事情。六十年代的父亲母亲,听过很多再老一辈无田无地只能给地主打工的故事,经历了集体大生产的饥荒年代,后来分田到户有了自己的三四亩田,肚子才稍微得到安慰。天宽地窄,只要有田地就不会被饿死,这是他们那个年代根深蒂固的思想。父亲的命运似乎要更难和田地割舍一些。二十岁和母亲结婚,二十一岁大女儿出生,二十二岁爷爷去世,那时候,对父亲来说,有三个未曾出嫁的妹妹,有三个未曾出生的孩子,有一个蛮横不讲理的母亲,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儿,更有几个对自己恨之入骨的同父异母兄弟。所幸的是,有一个一直毫无怨言陪在身边的妻子。到后来我们几个孩子出生全家七八口人就全靠父亲母亲种田维持生活。那些时候太阳也是这么大的吧,那些时候还没有铁牛收割机什么的,父母就用锄头一点一点在三四亩田里耕种着希望,只要有田,家人就不会被饿死,只要有田,生活就还能继续下去。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的孩子早成熟。
小的时候,我们不管是严冬还是酷夏,农忙的时期是必定要跟在父母的后面在田里忙活儿的。六月份的太阳最是考验人,偏偏那会儿最忙,要忙着收割忙着下一季收到的耕种。金灿灿的稻谷在父母脸上就是收获,在我们脸上就是无边无际的痛苦,小小的镰刀好像怎么挥动也把那看不到边的稻谷收割完。父亲就跟我们说,收割完水稻就给你们每个人五块钱去街上玩。五块钱对只有几岁的我们来说那是怎么的一大笔财富!镰刀在巨大的诱惑下仿佛太阳不再存在一样在稻浪里挥舞。然而这五块钱大多时候是不记得了的,我们却还是愿意去想象拥有这五块钱的日子,从来不敢问父亲要这五块钱。因为父亲收割完水稻要马上开始耕田,再然后插秧,一整个夏季都在田野里和太阳斗争。用的还是最简单原始的工具。稻谷挑回来晾干之后就是堆在谷仓里,大多数人家都是算好吃到下一季收获的稻谷其余就卖了,父亲不是这样想。父亲算好要够全家人吃上一年的稻谷。父亲说万一哪一次遇上也许是洪涝也许是干旱就没有收成了。父亲要确定什么情况下我们一家子都不至于吃不上饭。记忆里,在1998年,洪水席卷了我所认识的整个世界,父亲家里的粮食搬到更高的人家家里,还有那会儿我们极其骄傲的彩电和其他家具。所幸的是洪水到了家门口就没有再往上升,我们没有政府的救助安然度过了那一年。
父亲挑着秧苗回来,那一把鲜绿欲滴的苗儿在阳光下像极了绿宝石。
文章评论
激动的急板
哎。。。。你懂什么 你爸这才是福大命大 学着点
原点
很幸福!有这样的爸爸!
酒窝
呵呵,确实!
水蓝
向我们伟大的父母亲致敬
赵振芬
不种,活不长的。你理解不了的。
赵振芬
我话糟,但是是这个理。
东南信风
跟我爸差不多,每次叫他不要种那么多田了都不听。可能那一辈的人觉得自己种了田了才能安稳,心里才踏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