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中国还能找到名老中医吗?
中医传承
20年后中国还能找到名老中医吗? "我们这些老中医私下里在一起聊天时常说:我们是一代完人,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代完蛋的人。" 山东中医药大学著名老中医张灿玾教授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痛苦地,这一代老中医一死,中医也就没人了,很可能走向灭亡。这绝非危言耸听。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在致中央领导的信中说:"不少老中医反映说,老一代中医去世后,中医即可能被西医消化,而走上灭亡。"
湖北中医学院的陈国权教授指出,自19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1990年代初期以来,旧社会过来的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甚至身怀绝技的老中医陆续退休,其中不少已辞世,仅北京地区,就有董建华、赵绍琴及刘渡舟等著名老中医病故。1956-1959年入校,最迟毕业于1965年,中医功夫扎实,且略知一点西医的承上启下的四届新中医,绝大多数也已经退休。 在全国第六届张仲景学术研讨会期间,伤寒学家陈瑞春教授不无感伤地说:"全国现在有熊猫300余只,而拿得出手(即每周坐3-5个半天,平均每半天接诊30-50个病人)的名老中医比熊猫还少。"陈国权教授沉痛地指出:"再过10年左右,当中央首长及外国总统患重病,在经西医治疗无效时,我们很难拿得出能独立于西医之外治病的像蒲辅周、叶心清、岳美中这样的名老中医了!" 大熊猫被列为国宝进行保护,是因为这个有动物"化石"之称的猫科动物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如果不予以重点保护,这个动物稀缺物种就会像恐龙一样从地球上消失。《黄帝内经》云:"天覆地载,万物释备,莫贵于人。"陈教授将大熊猫和著名老中医相提并论,旨在说明名老中医对国人健康的影响比大熊猫还大。
要弄清名老中医的价值,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名老中医。凡被政府和老百姓公认为名老中医者,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纯粹运用传统中医理论作指导,从人的整体判断疾病的病因,然后进行辨证施治。二是通过辨证可以治疗任何疾病,并取得很好的疗效。尤其是对西医已经束手无策的疾病,运用中药往往能达到起死回生效果。 凡是称为名老中医者,在研究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著作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现在的中医不少,但是名老中医越来越少。而且他们之间出现了断层。名老中医一般年龄都很高,一旦他们渐渐离世,我们的中医队伍就会因为后续无人(精通),像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的玛雅文明一样,彻底消亡。
有许多认为中医不科学的人,对中医都是咬牙切齿。甚至像何祚庥这样的院士,也对中医表示出不屑,认为"中医理论中90%是糟粕"。什么是科学?一定要把中医与科学挂钩的话,中医的疗效就是科学。科学如果是真理的话,中医的疗效就是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药的疗效就是经过长期临床检验积累出来的。这是有目共睹的,毋庸置喙。能够佐证中医神奇疗效的,在西医尚未问世的千年当中,起死回生的病例何止千千万万。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与中医药的作用是息息相关的。有人说,西医是科学,也有人说中医是哲学。按照恩格斯说法是,哲学是科学之科学,万王之王。对中医是否科学而妄下断语者,会让人感觉浅薄和无知。玫瑰花是花,牡丹花是花,对人而言,只有喜欢哪一种,没有权指责它们谁好谁不好。中医、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在理论上没有可比性,只要各自能够把疾病治好,那才是医学的共性。 即使在西医大行其道、一统天下的当下,中医药的强大生命力,依然令世人刮目相看。某些癌症就现代医学技术是无法解决的,但是,对于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通过辨证,却可以治愈。有位姓杨的老师肺癌已经晚期,在北大医院接受化疗。一个多月的化疗下来,钱花了6万多元,人瘦得皮包骨头。据医生说,化疗延缓了病情的发展,不过最多还有三、五个月时间。杨老师的朋友强烈建议他试用接受中医治疗。但是,北大医院拒绝接受中医进场治疗。后来,科技部中医战略课题组推荐了王文奎老中医,单独用中医方法治疗。一个多月后,杨老师经过化验证实,胸腔积水中的癌细胞已经消失了,而原来在北大医院化验时,积水中癌细胞密度很高。现在,饭吃得下了,睡觉也有改善,精神状态好多了。中医治病是扶正祛邪,副作用很少,而西医的放化疗是一柄双刃剑,既杀癌细胞又灭健康细胞。 这绝不是个例,即使西医出身的大夫,也不得不承认中医的特殊疗效。一个很近的例子,"非典"期间中医药在广州大面积的施用效果,就是非常好的说明。全国著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邓铁涛教授根据广东中医治疗非典的经验,斩钉截铁地指出:"中医完全可以独立地治疗非典,当然,这个中医必须是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具体地讲,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熟谙中医经典,精通辨证论治。"广东省中医院在治疗非典过程中,运用纯中药治疗发烧患者,最短的只有3天。没有一个人使用激素,没有一个人留下后遗症。这个结果,不仅得到了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承认,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 说名老中医是将成为"一代完人",除了数量上的锐减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后继乏人或者无人。
因为现代的中医大多已经"西化"。其根源在于,"不是中医不行,是学中医的人不行。"中医的教育体制的严重弊端,"毁掉了只有文凭的中医博士,中医博士又毁掉了传统中医。"现在,那些头脑中西医占重要统治地位的中医博士们,不说精通弄懂,有几个从头到尾通读了"四大经典"著作?要弄懂中医,必须具备很深的医古文水平。一个看了医古文就头痛的中医学生(包括硕士、博士),有几个把《内经》、《伤寒论》搞明白?不客气地说,甚至有的连读一遍都没做到。一个连"四大经典"都没搞清楚的中医博士,将来如果从事中医治疗工作,那就像沈德潜所说的,"是以药饵为刀刃","鲜有不杀人者"。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教授说:"在中医博士里,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看中医经典了。如果哪一位博士的案头放上一部《黄帝内经》,那是要被笑话的。博士的案头都是些什么书呢?都是分子生物学一类的现代书。"刘教授认为,博士这个高层次的群体,读些现代书理所当然。但是作为中医博士不愿读中医书尤其不愿读经典,答案只能有一个,就是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医只不过如此,经典只不过如此。" 有人说,如今的中医博士是"垮掉的一代",话有点苛刻,却是无需回避的现实。中医是经验医学,需要干到老学到老。已故著名老中医岳美中在70多岁高龄的时候,每过半年或一年就要重温《伤寒论》。岳老说:"每读一遍都有新的体会,体会都不一样。"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那些经典书籍,如果不能经常"温故",何谈"知新"? 在西单图书大厦医药书籍专柜,笔者认识了一位名片上印着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博士生,他自称导师是某某某。他问我懂中医吗?我说一点点。我问他会看病吗,他说马马虎虎。我问他研究过《黄帝内经》吗?他笑了,意思是我在讽刺他。我又问:"《素问》和《灵枢》各有多少卷?"他一时语塞,然后反问我:"你知道一层楼梯有多少个台阶吗?"不愧是博士,我也被难住了。但是,我想,《内经》作为中医必修书目,还是应该记住的。我问他"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这句名言,出自哪部中医著作?他回答说没有看到这句名言。笔者并没有任何炫耀的意思,因为说话投机,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才有这样的对话。他拿起《汤头歌诀白话解》说可以背诵50多个方剂。笔者认为还是不错的。有位老中医说,有些博士脑子里就那么几个方子,转来转去。平时很傲慢,一到临床就抓瞎。属于那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者流。
全国著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裘沛然教授指出:"现在中医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对中医没有信心,就是因为没有学好中医,对中医学的精髓一无所知。培养出来的中医简直就是废品,连庸医的水平都达不到,庸医也还是要懂一些中医的汤药方剂,可现在培养出的学生对中医的理法方药根本不懂。这是中医教育很大的失败。中医教育走入了误区。"这话幸亏是裘老这样德高望重的人说出,否则换个人,岂不被自负气十足的博士们骂成黄口孺子? 长期以来,中医课程出现了鹊巢鸠占的怪像。有接近一半被西医或者其它课程吞噬。中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医古文课程,连英语都比不了。本来应该以中医理论和临床为主,结果是本末倒置,英语比什么都重要。毕业可以医古文不过关,但是英语不过关毕不了业。你说荒不荒唐?中医科研经费全部给了小白鼠,"中医学生最后全被小白鼠给咬死了。"为了拿到学位,有许多学生论文用假数据造假,老师有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学生过关。 说中医院校的学生完全没有临床实践,有点过分。笔者看到有的实习生跟随的所谓中医大夫,很多都是四五十岁的人,对"歧黄"了解多少,水平到底有多高,笔者不敢妄断,但是对学生却很牛气,把自己看得比华佗还高明。中医诊病要件是望闻问切,这些中医大夫个个都是"中西医结合"的高手,开化验单比诊脉还省事。即使诊脉也不像老中医那么认真,或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像是演员摆姿势拍片。 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过去会被称为书呆子,现在连书呆子的称号都没有了。学校本来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由于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是废品。这样以来,更使中医的传承雪上加霜。如此下去,中医不是再住十年二十年,而是很快将会像张灿玾所说的"完蛋"。
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位老师忧心忡忡:"现在一年也就遇上一、二位真心喜爱中医的学生"。 毕业生不能就业,问题不在学生身上,我们的中医教育体制、老师的授课方式,才是导致学生难以就业根源。抢救名老中医,实际上就是抢救几千年传统的中医药学。中医药学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那是整个世界的耻辱。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永远也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我们如今给你健康,请你收下,珍藏它,分享它,让更多的人亲近健康,远离烦恼!
相关阅读:
国医大师朱良春老中医的话,师承是关键
http://user.qzone.qq.com/1064726518/blog/1397400316
湖北中医学院的陈国权教授指出,自19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1990年代初期以来,旧社会过来的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甚至身怀绝技的老中医陆续退休,其中不少已辞世,仅北京地区,就有董建华、赵绍琴及刘渡舟等著名老中医病故。1956-1959年入校,最迟毕业于1965年,中医功夫扎实,且略知一点西医的承上启下的四届新中医,绝大多数也已经退休。 在全国第六届张仲景学术研讨会期间,伤寒学家陈瑞春教授不无感伤地说:"全国现在有熊猫300余只,而拿得出手(即每周坐3-5个半天,平均每半天接诊30-50个病人)的名老中医比熊猫还少。"陈国权教授沉痛地指出:"再过10年左右,当中央首长及外国总统患重病,在经西医治疗无效时,我们很难拿得出能独立于西医之外治病的像蒲辅周、叶心清、岳美中这样的名老中医了!" 大熊猫被列为国宝进行保护,是因为这个有动物"化石"之称的猫科动物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如果不予以重点保护,这个动物稀缺物种就会像恐龙一样从地球上消失。《黄帝内经》云:"天覆地载,万物释备,莫贵于人。"陈教授将大熊猫和著名老中医相提并论,旨在说明名老中医对国人健康的影响比大熊猫还大。
要弄清名老中医的价值,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名老中医。凡被政府和老百姓公认为名老中医者,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纯粹运用传统中医理论作指导,从人的整体判断疾病的病因,然后进行辨证施治。二是通过辨证可以治疗任何疾病,并取得很好的疗效。尤其是对西医已经束手无策的疾病,运用中药往往能达到起死回生效果。 凡是称为名老中医者,在研究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著作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现在的中医不少,但是名老中医越来越少。而且他们之间出现了断层。名老中医一般年龄都很高,一旦他们渐渐离世,我们的中医队伍就会因为后续无人(精通),像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的玛雅文明一样,彻底消亡。
有许多认为中医不科学的人,对中医都是咬牙切齿。甚至像何祚庥这样的院士,也对中医表示出不屑,认为"中医理论中90%是糟粕"。什么是科学?一定要把中医与科学挂钩的话,中医的疗效就是科学。科学如果是真理的话,中医的疗效就是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药的疗效就是经过长期临床检验积累出来的。这是有目共睹的,毋庸置喙。能够佐证中医神奇疗效的,在西医尚未问世的千年当中,起死回生的病例何止千千万万。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与中医药的作用是息息相关的。有人说,西医是科学,也有人说中医是哲学。按照恩格斯说法是,哲学是科学之科学,万王之王。对中医是否科学而妄下断语者,会让人感觉浅薄和无知。玫瑰花是花,牡丹花是花,对人而言,只有喜欢哪一种,没有权指责它们谁好谁不好。中医、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在理论上没有可比性,只要各自能够把疾病治好,那才是医学的共性。 即使在西医大行其道、一统天下的当下,中医药的强大生命力,依然令世人刮目相看。某些癌症就现代医学技术是无法解决的,但是,对于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通过辨证,却可以治愈。有位姓杨的老师肺癌已经晚期,在北大医院接受化疗。一个多月的化疗下来,钱花了6万多元,人瘦得皮包骨头。据医生说,化疗延缓了病情的发展,不过最多还有三、五个月时间。杨老师的朋友强烈建议他试用接受中医治疗。但是,北大医院拒绝接受中医进场治疗。后来,科技部中医战略课题组推荐了王文奎老中医,单独用中医方法治疗。一个多月后,杨老师经过化验证实,胸腔积水中的癌细胞已经消失了,而原来在北大医院化验时,积水中癌细胞密度很高。现在,饭吃得下了,睡觉也有改善,精神状态好多了。中医治病是扶正祛邪,副作用很少,而西医的放化疗是一柄双刃剑,既杀癌细胞又灭健康细胞。 这绝不是个例,即使西医出身的大夫,也不得不承认中医的特殊疗效。一个很近的例子,"非典"期间中医药在广州大面积的施用效果,就是非常好的说明。全国著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邓铁涛教授根据广东中医治疗非典的经验,斩钉截铁地指出:"中医完全可以独立地治疗非典,当然,这个中医必须是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具体地讲,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熟谙中医经典,精通辨证论治。"广东省中医院在治疗非典过程中,运用纯中药治疗发烧患者,最短的只有3天。没有一个人使用激素,没有一个人留下后遗症。这个结果,不仅得到了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承认,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 说名老中医是将成为"一代完人",除了数量上的锐减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后继乏人或者无人。
因为现代的中医大多已经"西化"。其根源在于,"不是中医不行,是学中医的人不行。"中医的教育体制的严重弊端,"毁掉了只有文凭的中医博士,中医博士又毁掉了传统中医。"现在,那些头脑中西医占重要统治地位的中医博士们,不说精通弄懂,有几个从头到尾通读了"四大经典"著作?要弄懂中医,必须具备很深的医古文水平。一个看了医古文就头痛的中医学生(包括硕士、博士),有几个把《内经》、《伤寒论》搞明白?不客气地说,甚至有的连读一遍都没做到。一个连"四大经典"都没搞清楚的中医博士,将来如果从事中医治疗工作,那就像沈德潜所说的,"是以药饵为刀刃","鲜有不杀人者"。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教授说:"在中医博士里,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看中医经典了。如果哪一位博士的案头放上一部《黄帝内经》,那是要被笑话的。博士的案头都是些什么书呢?都是分子生物学一类的现代书。"刘教授认为,博士这个高层次的群体,读些现代书理所当然。但是作为中医博士不愿读中医书尤其不愿读经典,答案只能有一个,就是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医只不过如此,经典只不过如此。" 有人说,如今的中医博士是"垮掉的一代",话有点苛刻,却是无需回避的现实。中医是经验医学,需要干到老学到老。已故著名老中医岳美中在70多岁高龄的时候,每过半年或一年就要重温《伤寒论》。岳老说:"每读一遍都有新的体会,体会都不一样。"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那些经典书籍,如果不能经常"温故",何谈"知新"? 在西单图书大厦医药书籍专柜,笔者认识了一位名片上印着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博士生,他自称导师是某某某。他问我懂中医吗?我说一点点。我问他会看病吗,他说马马虎虎。我问他研究过《黄帝内经》吗?他笑了,意思是我在讽刺他。我又问:"《素问》和《灵枢》各有多少卷?"他一时语塞,然后反问我:"你知道一层楼梯有多少个台阶吗?"不愧是博士,我也被难住了。但是,我想,《内经》作为中医必修书目,还是应该记住的。我问他"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这句名言,出自哪部中医著作?他回答说没有看到这句名言。笔者并没有任何炫耀的意思,因为说话投机,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才有这样的对话。他拿起《汤头歌诀白话解》说可以背诵50多个方剂。笔者认为还是不错的。有位老中医说,有些博士脑子里就那么几个方子,转来转去。平时很傲慢,一到临床就抓瞎。属于那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者流。
全国著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裘沛然教授指出:"现在中医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对中医没有信心,就是因为没有学好中医,对中医学的精髓一无所知。培养出来的中医简直就是废品,连庸医的水平都达不到,庸医也还是要懂一些中医的汤药方剂,可现在培养出的学生对中医的理法方药根本不懂。这是中医教育很大的失败。中医教育走入了误区。"这话幸亏是裘老这样德高望重的人说出,否则换个人,岂不被自负气十足的博士们骂成黄口孺子? 长期以来,中医课程出现了鹊巢鸠占的怪像。有接近一半被西医或者其它课程吞噬。中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医古文课程,连英语都比不了。本来应该以中医理论和临床为主,结果是本末倒置,英语比什么都重要。毕业可以医古文不过关,但是英语不过关毕不了业。你说荒不荒唐?中医科研经费全部给了小白鼠,"中医学生最后全被小白鼠给咬死了。"为了拿到学位,有许多学生论文用假数据造假,老师有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学生过关。 说中医院校的学生完全没有临床实践,有点过分。笔者看到有的实习生跟随的所谓中医大夫,很多都是四五十岁的人,对"歧黄"了解多少,水平到底有多高,笔者不敢妄断,但是对学生却很牛气,把自己看得比华佗还高明。中医诊病要件是望闻问切,这些中医大夫个个都是"中西医结合"的高手,开化验单比诊脉还省事。即使诊脉也不像老中医那么认真,或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像是演员摆姿势拍片。 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过去会被称为书呆子,现在连书呆子的称号都没有了。学校本来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由于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是废品。这样以来,更使中医的传承雪上加霜。如此下去,中医不是再住十年二十年,而是很快将会像张灿玾所说的"完蛋"。
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位老师忧心忡忡:"现在一年也就遇上一、二位真心喜爱中医的学生"。 毕业生不能就业,问题不在学生身上,我们的中医教育体制、老师的授课方式,才是导致学生难以就业根源。抢救名老中医,实际上就是抢救几千年传统的中医药学。中医药学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那是整个世界的耻辱。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永远也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我们如今给你健康,请你收下,珍藏它,分享它,让更多的人亲近健康,远离烦恼!
相关阅读:
国医大师朱良春老中医的话,师承是关键
http://user.qzone.qq.com/1064726518/blog/1397400316
文章评论
宫パ
要主动积极地去结交新[ft=#ff0000,3,][ft=,4,][/ft][B][ft=,4,](减/肥专/家[em]e204[/em][em]e204[/em][em]e257884[/em][em]e257884[/em]-[em]e257886[/em][em]e257887[/em]-[em]e257888[/em][em]e257889[/em]-[em]e257893[/em][em]e257890[/em](可免|费咨询)[/ft][/B][/ft][ft=#9933cc,,]朋友。 凡事一定要主动出击!_____SL4[/ft]
ijzufztq
原谅别人常常比[ft=#ff0000,3,][ft=,4,][/ft][B][ft=,4,](减/肥专/家[em]e204[/em][em]e204[/em][em]e257884[/em][em]e257884[/em]-[em]e257886[/em][em]e257887[/em]-[em]e257888[/em][em]e257889[/em]-[em]e257893[/em][em]e257890[/em](可免|费咨询,本号不回消息别回复。[/ft][/B][/ft][ft=#9933cc,,]指责别人更有力量。_____1s979hPA[/ft]
青山碧水
纯中医越来越少!无奈。金钱社会,自由主义,还有几尔愿意去读四大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