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百年山水篇《二》

书画艺术

 

图片

《三》

    关松房先生(1901~1982)满族,原名枯雅尔·恩棣,字雅云,号松房,曾用笔名翕斋、夕庵、夕庵主人,北京人。1916年始学画,摹写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及私人所藏古代名画。1925年所作青绿山水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银质奖。1949年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编纂兼第一科科长。1952年入中国画研究会。曾为中国画法研究会理事、北京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擅长山水画。

.

图片
黄山奇峰

关松房

1980 纸本 水墨 135×67cm

北京画院藏

    关松房常遨游于壮丽山河之间,澄怀味象,体察物态,尤喜黄山奇峰怪石,面对造化之神奇,顿觉笔生波澜。他笔下的《黄山奇峰》以险峻奇雄见长,是画家在面对自然的时候不是以外来者的角度来欣赏,而是作为自然的一分子融入自然的怀抱,细心察悟的精心杰构。这样,画家心灵的宁静和独立的人格才真正地与天籁共鸣,合而为一。最后上升到人与天地精神的认同,于天地同构契合,真正悟出了道法自然的真谛。

(艺术点评:陶 宇)

.
图片
秋山红叶

关松房

1961 纸本 设色 117×44.5cm

中国美术馆藏

    敏锐的感受能力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至关重要。没有感觉的人即使面对山川树木、泉石飞云,也会无动于衷,而有感觉的人则能通过体悟自然美妙意境,发现生命的轨迹。优秀的艺术家更能把深沉的思索变成音符、节奏、线条、色彩、文字……关松房就是这样,他的《秋山红叶》描绘苍茫林海,深邃沟壑,作红叶尽染,秋意荡漾于重重山峦之间,体现了画家无时无刻都在细心观察和他那“心事浩茫连广宇”、“半如儿女半风云”的复杂、真挚情感。关松房的内心深处有一种特殊的敏感,这种敏感通过画幅自然而然地对宇宙、对生命作了诠释。

(艺术点评:陶 宇)

.

    柳子谷先生(1901~1966)江西省玉山县人。早年入上海美专从师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先后任教于上海美专、南京美专。1949年以后任教于沈阳师范学院美术系、辽宁大学美术系、山东艺术学院。

.
图片
抗美援朝战争长卷(局部)

柳子谷 满键

纸本 设色 38×2700cm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这幅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绘画长卷深刻地再现了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整幅画面长2700cm。这里选取的虽然只是长卷中很短的三个片断,但是当时中朝人民同仇敌忾打击侵略者的激愤心情,却随着画家的画笔毫不保留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第一段为人民解放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手足情深;第二段为斗志昂扬的出发场面;第三段为补给线上人民群众肩扛手推为子弟兵运送粮食的劳动场面。这幅长卷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山水画的局限,开创出新时代历史绘画的崭新面貌。

(艺术点评:陶 宇)

.

    谢瑞阶先生(1902~2000)原名谢宝树,号就简老人,笔名黄河老人。河南巩县人。1921年入河南开封师范专科学校学绘画。1924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曾历任开封艺术学校校长、郑州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省分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南省分会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与第三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著作有《人物画法简述》。

.
图片
三门峡地质勘探

谢瑞阶

1955 纸本 设色 61.8×182cm

中国美术馆藏

    谢瑞阶的山水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和大自然搏斗的壮阔场面。三门峡为黄河中游著名的峡谷,河床中间有坚硬的闪长石岛将水分成三股急流,北为“人门”,中为“神门”,南为“鬼门”。近处地质队员们搭起了帐篷,将一筐筐的建筑材料从石岛上的铁索直抵江,心。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她丰富的自然资源却从来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此图通过地质队员在黄河三门峡工地工作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发挥愚公移山的伟大精神,把大自然的丰富资源开采出来造福于全国人民的大无畏精神。

(艺术点评:陶 宇)

.

    惠孝同先生(1902~1979)满族,原名惠均,字孝同,号柘湖,别号松溪,北京人。1920年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从师金城。曾任中国画学研究会研究员、湖社画会副会长、天津传习社社长,抗战期间任职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52年参加北京中国画研究会,1956年任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常委、主任委员,1964年任国子监国画补习学校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善青绿山水,亦善书法,并富收藏。

.

图片
晴岚浮翠

惠孝同

纸本 设色 68.5×106.5cm

中央美术学院藏

    此画幅取景视点较低,以淡墨勾画涟涟水波,溪岸山峦间以粉红色点出簇簇花树,山石造型求整体概括,皴擦不多,只在结构转折处落墨交代。作品走笔用墨以简为主,石青、石绿晕染典雅清丽,给人以清新明媚的感受。

(艺术点评:曹庆晖)

.
图片
天 都 峰

惠孝同

1959 纸本 设色 170×105cm

辽宁博物馆藏

    画家在此幅作品中描绘的是黄山天都峰胜景,危崖绝壁,深谷险壑,茂林杂树,以及蜿蜒的山路,直上云天。林海之中许多游客在崎岖的栈道上披云攀行,远处群峰涌翠,横云锁谷,天都峰险奇壮丽的自然景观跃入眼睑。此画在构图上虚实相生,以突出山路之艰难;运用苍厚的笔法,表现磊落的山体。可见画家不仅师古人,而且更师造化,从而表现“大家齐努力一路上天都”的主题。

(艺术点评:陶 宇)

.
图片
崂 山 图

惠孝同

1953 纸本 设色 95×121cm

中国美术馆藏

    惠孝同的山水特别讲究经营位置,善于通过剪裁造势,找出自然景物的内在规律,从而“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此图视角独特,取山顶一侧,云雾缥缈,仙气融融,突岩斩钉截铁,如犬牙峥嵘,一条羊肠小道忽隐忽现通向山里,两耸峰对峙,互争短长,由峰隙望去,谷内屋舍院落星罗棋布。此图赋彩随类,得天然之趣,斧劈利落,罩以浅绛,各种杂木随山势而轻重、浓淡点出,尽展山川之雄姿。

(艺术点评:赵欣歌)

    董寿平先生(1904~1997)山西省洪洞县人。1926年毕业于北京东方大学经济系。原任职于荣宝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图片
雨后黄山

董寿平

1956 纸本 设色 188×67.5cm

中国美术馆藏

    董寿平笔下的雨后黄山境界优美奇峻,皴法丰富严谨,墨色浑然一体,疏密明暗隐现自然,皆良多趣味,生动而不粗犷,精密而不纤弱。其沟壑、章法、笔墨,气脉贯通,意境亦无一不精到。这幅立轴山水,左右两边巨石箕踞,沟壑之中溪水若隐若现,峰顶丛木林立,笔纵飞舞,墨色纷披,反映了画家以造化为师,敢于独辟新意的创造精神,再现了黄山云雾浮动、高峰耸峙的胜境。

(艺术点评:陶 宇)

.
图片
黄山日出

董寿平

1986 纸本 设色 46×68cm

荣宝斋藏

    董寿平喜画黄山,不管画幅是小是大都景繁而不乱。《黄山日出》描绘氤氲缥缈的云海之中,嶙峋山石上有几株老皮苍松。画之理,笔之法,纵横吞吐,阴阳浓淡,皆能列山川之形式于笔端。此图是画家登临黄山后在写生的基础上创作出的,与“搜尽奇峰打草稿”相吻合,把黄山许多特点浓缩到自己的画幅中,提炼出的意象使观者如入其境,心旷神怡。

(艺术点评:陶 宇)

.
图片
墨笔山水

董寿平

1986 纸本 设色 46×68cm

荣宝斋藏

    董寿平的山水画用笔灵活苍劲,深沉而洒脱,墨色淋漓而多变,勾皴点染,干湿浓淡一齐来。苍苍莽莽,大气磅礴。看似破碎的墨迹,实则增加了画面的灵动之感。此图以写意手法绘黄山巉岩云海景致。图中水墨浓淡、干湿运用恰当,黑白层次分明,真实地再现出黄山云海的奇观妙景。

(艺术点评:陶 宇)

.

    吴镜汀先生(1904~1972)名熙曾,号镜湖,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北京。17岁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在金城、陈师曾指导下临习古画,专攻山水,其画从四王入手,再上追宋元,50年代后致力于推陈出新。早年曾任京华美术学院教职,后曾任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常务委员、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

.
图片
层峦叠翠

吴镜汀

1961 纸本 设色 104×47.7cm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绘画一向以精神为主旨,而不以小技取胜。画家们只有深究自然的本质才能创造出理想的山水画。吴镜汀的绘画往往从造化中来,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技法的表现上,在这幅山水画中画家运用泼墨、泼彩技法,造成烟云流布、山势崔巍之境;同时山顶积墨,山腰留白,使画中境界浩莽,借用层峦叠翠塑造了画家心中追求的理想精神图式。

(艺术点评:陶 宇)

.
图片
峨嵋积雪

吴镜汀

1961 纸本 设色 135×68cm

北京画院藏

    唐张璪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说,试想无论是王履还是石涛,跋山涉水,体察物态都是为了能够真正做到得心应手以备创作。得之于心,以心状物,这才是中国艺术的精神所在。吴镜汀也深明此理,他的雪景来自于对苍茫峨嵋的饱游饫看,发于物,成于心,这使他的作品能够做到“格体精微,下笔无妄”。那画中的雪山、冷松、峰峦、深壑,真正让观者感觉到一种万物浑凝、我心独元的境界,且斟、且吟、且歌、且问、且对,时而意兴勃发,时而禅意悠长,留下无穷的韵味。

(艺术点评:陶 宇)

.

    傅抱石先生(1904~1965)原名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祖籍江西省新喻县。1926年毕业于南昌第一师范。1933年在日本东京帝国美术学校攻读东方美术史和研习绘画。1935年回国后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1949午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美协江苏分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中国美术史论著述甚富。

.
图片
山  水

傅抱石

1961 纸本 设色 151.5×40.8cm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傅抱石本名瑞麟,因慕石涛而改名抱石。抱者,持守也。这说明傅抱石在很大程度上受石涛的影响。但是傅抱石师法石涛并不持守石涛的成法,而是得力于石涛的绘画精神,把石涛那种出于乱世而放荡不羁的情怀同现代精神相融合,努力进行山水画的创新。他师其心而不师其技,敢于破除古法,敢于自立新法,敢于放笔直扫,敢于“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直抒胸臆,而不为法所障。

(艺术点评:陶 宇)

.
图片
山  水

傅抱石

1960 纸本 设色 104.9×60.3cm

中央美术学院藏

    傅抱石早年临摹过不少古代山水大家的作品。后来,出于变革中国画的目的,他吸收了日本画的某些手法,以及一些水彩画的元素,逐渐形成了水墨淋漓、潇洒飞动的艺术特色。抗战时期居住重庆,得蜀中山水陶冶,使其独特的“抱石皴”发展成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傅抱石多次出访和写生旅行,足迹遍及大河上下,长城内外,饱游饫看,山水画有了新的发展,力图把西方古典艺术中可以吸收的部分融入中国画,技法更加丰富。本图即是他赴陕西写生所得,回南京后补成,因而既有实景写生的新鲜感受,又不乏经营和提炼。他抓住华山的地貌特征,壁立千仞,山顶有灌木丛树,用抱石皴画出。沉重厚实、雄伟峻穆的华山,通过飞动的笔法和流转的烟云,获得了静中有动的效果。

(艺术点评:邵 彦)

.
图片
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 关山月

1959 纸本 设色 550×900cm

人民大会堂藏

    《江山如此多娇》是傅抱石、关山月共同合作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此图取毛泽东《沁园春》词意,把代表性的四季山水集中、浓缩到一起,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融合的创作方法,表现了祖国河山的雄奇壮美。此图境界恢宏,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脱,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这张画完成于建国十周年前夕,其不寻常的意义还在于,毛泽东主席亲自在画上题字,而且是惟一的一幅,其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艺术点评:赵欣歌)

.
图片
西 陵 峡

傅抱石

1960 纸本 设色 74×107.5cm

中国美术馆藏

    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之一。西起湖北巴东县官渡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官,浩浩荡荡,长120公里,两岸奇峰兀立,云林森缈,水流湍急,浪花激岸。面对着蜀地雄秀幽奇和云烟多变的山川,傅抱石融合他生命中奋发跃动的民族精神,成就出恢阔苍茫的壮丽图画。他的画,初时总不为守旧派所欣赏,被讥为“没有传统”,“不是中国画”,但不久就被时代所认同。称赞他的画彻底改变了明清以降所谓轻柔淡疏、静谧冷寂而实则甜俗萎靡的画风,显现出民族精神的活力,这也是现代山水画发展的趋势。

(艺术点评:陶 宇)

.
图片
待细把江山图画

傅抱石

1961 纸本 设色 105×111cm

中国美术馆藏

    傅抱石作画大都是解衣盘礴,猛刷横扫,如风旋水泻、毫飞墨喷;若闪电雷鸣,似惊涛扑岸;类狂飚戾天,如愁云惨淡;若宇宙洪荒,似离合恍惚。大胆挥扫之后,加以小心收拾,于磅礴大气之中见精微,于蓬勃生机中见率真。傅抱石一生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因而他能把各种山势形态提炼和综合,加以升化。在这幅画中傅抱石把一苍茫雄山立于观者的面前,挡住人们的视线。他的画笔随着群山的沟壑纵横恣肆,随心所欲。他不拘泥于古法,以前所未有的奇特章法,展现了现代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博大胸怀。

(艺术点评:陶 宇)

.

    顾坤伯先生(1905~1970)字景峰,曾用名顾乙,号二泉居士,堂号坤庐,江苏无锡人。早年从师吴观岱。1923年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席。1957年起曾在浙江美术学院任教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山水,以浅绛和青绿为主,兼工花鸟、人物。

.
图片
青绿山水

顾坤伯

1947 纸本设色 99×34cm

家属藏

    顾坤伯一向主张“先师古人,复师造化”。这说明传统山水画精神对他影响深刻。顾坤伯的山水初学吴观岱,后涉猎历代名家,他的山水画主要得力于沈周厚重的笔意和龚贤雄浑滋润的墨彩。这幅《青绿山水》以青绿为质,生发出富丽堂皇的艺术趣味。其画中山石树木,笔力遒劲,湖岸房屋,古趣盎然,云霞缥缈,时睹神仙之事,育然岩岭之幽,使人仿佛置身于仙苑琅境中一般。

(艺术点评:陶 宇)

.
图片
黄山玉柱峰

顾坤伯

1963 纸本 水墨 91.5×37.7cm

家属藏

    顾坤伯游历过内蒙古及兴安岭、雁荡山、黄山等名山大川。黄山自古以奇峰怪石闻名于世,面对造化的神奇,艺术家也被这壮丽的画面所打动,从而创造了一种“无法而法”的境界。画中观者能体会到一种“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豪放情怀。情发之于心,心应之于手,正是这种真情流露才使他的作品如此的感人,如此的激动人心。

(艺术点评:陶 宇)

.

    潘 韵先生(1906~1985)字趣琴,号趣叟,浙江长兴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并留校任教。1940年曾执教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1982年曾兼任浙江文史馆副馆长,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山水画。

.
图片
纪写雁山

潘 韵

1963 纸本 设色 24×30cm

家属藏

    潘 韵的山水画善于用墨,浓淡相间,干以湿出。他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浑厚之态。他笔下的雁山滋润苍浑,远处的高峰用湿笔信手抹出,笔势凌厉、洒脱,山上丛林化作斑斑墨点,山下农舍掩映于林木之间,把江南秀丽柔媚的山水刻画得入木三分。他有时甚至挥墨如水,浓重滋润,使景物呈现出清淡、苍茫、朦胧悠远等变幻无穷的意境。

(艺术点评:陶 宇)

.
图片
峨嵋华岩顶道中

潘 韵

1979 纸本 设色 93×68cm

家属藏

    四川峨嵋山,佛教称光明山,道教称“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绵延数百里,峰峦挺秀,山势雄伟,为历代文人画家向往的圣地。潘韵笔下的峨嵋山,清潭溪水,绿波萦洄,溪水两岸,丛树苍葱。远处崇山耸峙,中间烟云缭绕,隐约中露出琳宫梵宇。画家用笔轻重缓速、纵横排奡,洒脱多变,墨色浓重沉着,丰富而多层次。整个画面显得异常的苍浑和老辣。

(艺术点评:陶 宇)

.

    梁树年先生笔名豆村。画室名安朽堂,斋号警退斋。1911年生于北京。幼好书画。1927年从祁井西学习山水画。1947年拜师张大干,受益良多。1962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64年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执教山水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作有《山水画技法》。

.
图片
雨过巫峡秋色

梁树年

1981 纸本 设色 137×68cm

自藏

    雨后的巫峡秋高气爽,危岩奇峰气象雄伟,在清劲简洁之中有萧瑟的情调。那吞吐于胸中的神奇画面,云烟变幻,层峦陡壑,老树虬松,真实表现了山川伟峻沉厚的意境。梁松年用墨酣畅淋漓,一派苍润雄浑之风,用笔枯劲简老,力排纵横,以奔放胜。山峦之间云雾缥缈,山光水色各有新意,波浪涛涛的江面有船只航行,大自然造化之神奇尽收眼底。近处山顶的房屋,水中的船影又为画面添了生活气息,使画面中的巫峡景色又多了一层诗情画意。

(艺术点评:赵欣歌)

.
图片
岩居客话

梁树年

1983 纸本 设色 67.5×47.5cm

自藏

    《岩居客话》是一幅经过反复酝酿,精心布置,一气呵成的作品。画面中,墨彩互融,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水墨流溢,墨彩幻化形成远处的山峦,中间的土坡、树木,近处的汀岸、茂林,水晕墨彰,郁郁苍苍。图中以人物为中心点出画题,而笼罩其上的云雾山川实是画中人胸中块垒的外泄和画家思想境界的表达。

(艺术点评:赵欣歌)

.
图片
松石听泉图

梁树年

1989 纸本 设色 68×68cm

自藏

    梁树年功力深厚,学养渊博,笔墨炉火纯青。在《松石听泉图》中即可看出。他以凝炼遒劲的笔法,貌拙气酣,笔势奔放,随兴所至,不拘成法。他用墨干湿浓淡,各得其所,表现出物体内在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并传达出超乎形似的神韵,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画中描绘的一支古松在峭壁上伸出,形成近景,下面深涧急湍扑面而来。远处巨岩上有主仆两人在欣赏风景,又有临泉高歌之古味,遂使画面形式内容完美地统一在画家所要表达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境界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艺术点评:赵欣歌)

.

    朱梅邨先生(1911~1993)名兆昌,自署独眼半聋居士,号花野渔父。江苏省吴县人。幼年从师樊少云,13岁随舅父吴湖帆习画。19岁即卖画为生。曾与叶恭绰、吴湖帆、张大千、冯超然等组织正社画会。1949年后任上海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图片
井冈山颂

朱梅邨

1960 纸本 设色 33×66cm

上海中国画院藏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那里崇山峻岭,山势崎岖,云雾缭绕,景色秀丽。此图根据表现的需要作了大幅度的裁剪,视野广阔,场面恢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