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治疗“风湿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秘方

手机日志

 30个治疗“风湿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秘方 
 
 
非我原创,转载论坛,抛砖引玉,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风湿性关节炎为风湿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与A组溶血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该病在我国关节炎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已显著下降,但在广大农村仍是影响人们劳作和生活的顽症。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把关节炎和风湿病联系在一起,认力关节炎都是因风湿而引起,而且风湿病患者的关节一定有病。其实这两者虽有密切联系,却并非是一种疾病。首先,除了风湿病之外,有近百种原因可以引起关节炎;而风湿病只有当它侵犯关节时,才会引起风湿性关节炎,虽然关节炎是风湿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但仍有25%的风湿病患者临床上并没有明显的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起病较急,受累关节以大关节为主。开始侵及下肢关节者占85%,膝和踝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肩、肘和腕,手和足的小关节少见。关节病变呈多发性和游走性,关节局部炎症明显,表现有红、肿、热、痛、压痛及活动受限,持续时间不长,常在数日内自行消退。关节炎症消退后不留残疾,复发者少见。本病一般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一、行痹主方

【来源】顾靖远,《新编经验方》

【组成】秦艽、续断、当归、没药、威灵仙各6,松节、晚蚕砂、虎骨(炙酥)12,羌活、防风各3,桑枝150(煎汤代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祛风祛湿、通经活血、止痛。

【方解】风寒湿邪合而为痹,风气胜者为行痹,故方以祛风为主。羌活、防风、秦艽、续断皆祛风除湿之品;当归、川断、乳香、蚕砂活血定痛;虎骨祛风湿、健筋骨、止痹痛;威灵仙、松节、桑枝通络止痛,祛风除湿。诸药合用,能使风湿除而痹痛止,经络通而肿胀消,是治疗行痹的效方。其中虎骨一味价钱昂贵,且不易得,可用豹骨、熊骨或狗骨代之。

【主治】行痹(风气胜者为行痹),证见骨节游走性疼痛,日轻夜重,或红或肿,按之极热,甚而恶寒喜热。

【加减】头目痛者,加甘菊、川芎;肩背痛者,加桔梗,倍羌活;手臂痛者,加片姜黄;腰、膝、脚痛者,加牛膝、杜仲、川萆薢;筋脉挛急者,加羚羊角、羊胫骨;红肿疼痛者,加生地、黄芩。

痛痹(痛在一处,固定不移,属寒气偏重),加桂枝、倍当归,宜酒煎。外用蚕砂炒热,绢包熨之。或用牛皮胶同姜汁烊化贴之。

着痹(又名著痹)(肢体重着、不能移动、疼痛麻木,此湿气偏甚)加苍术、茯苓、泽泻、天麻,甚者加白鲜皮。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著。

  提示:凡用到动物药时,一定要念“阿弥陀佛”回向,否则容易复发。

二、三消饮子

【来源】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

【组成】生川乌(先煎至不麻口为度)12,北细辛6,苍术、独活、牛膝各9,全当归12,穿山龙、千年健、追地风各30,威灵仙18,乳香、没药各3(均去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趁热服,服时可滴酒数滴。

【功用】温经散寒、祛风渗湿。

【方解】风寒湿邪合而为痹,经络闭阻,故而肿痛。方中以川乌、细辛祛风散寒止痛;苍术、独活散风祛湿止痛;牛膝,当归养血活血;乳香、没药散瘀散肿定痛;穿山龙、追地风、千年健、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诸药合用,有祛风、散寒、除湿之功,可铲除致病之因,有活血、通络、止痛之效,能消散痹痛诸症。加酒服用,可助药力速达病所,取效甚捷。

【主治】痹证。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附记】笔者临床验证15例,并随证加减,服药1020剂,全部治愈,随访2年未复发。

 

三、化瘀通痹汤

【来源】娄多峰,《中国中医药报》1990

【组成】当归18,丹参30,鸡血藤21,制乳香、制没药各9,香附、延胡索各12,透骨草30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方解】瘀血痹,系由于局部闪扭、外力损伤、慢性劳伤等引起经络损伤、血行不畅或血溢脉外,留滞局部,筋脉肌肉失养,抗御外邪能力低下,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从而加重脉络闭阻,逐致痹证。此类病证局部疼痛明显,且与气候变化及寒热有关。治疗时若单用祛风湿药,收效甚微;而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祛风除湿药物则收效甚捷。方中乳香、没药,前者活血,后者散瘀,相得益彰,为治本要药。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香附理气解郁,为血中之气药,气行则血行,加强活血祛瘀之功;当归、丹参、鸡血藤活血养血,祛病而不伤正;透骨草祛风除湿,通络以治标。诸药相合,共同达到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目的。

【主治】瘀血痹(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周炎症等)

【加减】偏寒者加桂枝、细辛、制川、草乌;偏热者加败酱草、丹皮;气虚者加黄芪;久痹骨节肿大变形者加穿山甲、全虫、乌梢蛇等虫类药,以搜风通络止痛。

【疗效】临床屡用,收效甚佳,一般服1020剂即可见效或痊愈。

 

四、补益风湿汤

【来源】王为兰,《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菟丝子、制狗脊、炒杜仲、生川断各1015克,大熟地1520克,怀牛膝1015克,肉桂510克,党参、炒白术、当归、炒白芍各1015克,炙川乌615克,细辛315克,独活、防风各612克,威灵仙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温服。

【功用】温补肝肾,益气养血,佐以祛风散寒燥湿。

【方解】久病风湿必伤及肝肾,或损耗气血,体质越虚,病邪越不得解,因此有一些久病不愈的风湿病,越用祛风散寒除湿的药物,燥血伤阴疼痛越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本方是从《千金要方》中独活寄生汤化裁而成,若运用得当,左右逢源,恰到好处,疗效显著。方用菟丝子、制狗脊、炒杜仲、生川断、肉桂温补肝肾之阳;大熟地、怀牛膝滋补肝肾之阴;党参、炒白术健脾益气;当归、炒白芍养肝补血;炙川乌、细辛温经散寒以止痛;独活、防风、威灵仙祛风湿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补正祛邪的作用。

【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痛、风湿肌肉痛、腰痛、坐骨神经痛。

【加减】气虚加黄芪1530克,炙甘草610克,茯苓1015克;血虚加川芎812克,炒阿胶1015克;风胜加赤芍1520克,鸡血藤2030克;寒甚加炮附子1030克,草乌10;湿甚加苍术1015克,生苡米1525克;上肢痛重去独活,加羌活10,肉桂改桂枝1015克;或桑枝30;下肢痛重,加木瓜1518克,千年健1015克;肝血不足加阿胶1015克,炙首乌1525克;肾阳虚甚加巴戟肉1015克,鹿角胶10;大便秘结加肉苁蓉30;肾阴虚甚加盐龟板15,山萸肉10;大便干燥加元参30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附记】王老行医五十余年,治疗一些慢性风湿痛、风湿肌肉痛、老年风湿病、产后风湿病、部分神经痛,和一些久治不愈的风湿病患者,即在这个方剂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每每获得良效。然而,并不是把方剂的药物全部罗列上,以大围攻的方式治疗,而是气不虚不用四君,血不虚不用四物,无风象不用风药,无湿证不用燥湿药,要依据体质的强弱、病邪的盛衰,有选择性地用药,且要了解每味药物特性,用每味药都应有的放矢,药物的性味、归经、用量、炮炼炙煨或生用,方剂的配伍、煎法、服法、禁忌等相互发挥着协同作用,这与治愈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组方不在全而在当,用药不在多而在精,药量不在大而在恰。

补益风湿汤是一个既可补肝肾,又能益气血,再佐以祛风散寒除湿药物,为治疗虚中挟实风湿病的比较有效的方剂。在临床应用中,务要扶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总之要看正虚邪实的偏颇,而定治疗方案,每每效捷。
 

五、通络熄风汤

【来源】欧阳锜,《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桑枝、忍冬藤、白芍、萆薢各12,秦艽、当归尾、蚕砂各10,豨莶草、薏苡仁、防己各15,甘草1.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活络祛湿、熄风缓痛。

【方解】风湿性关节炎,古称痹病,致病之因是由于风寒湿三气杂至所致。初起多有恶寒无汗、酸痛不已,或自汗恶风、走痛无定,或沉重疼痛、著而不移。治此多用麻、桂、羌、独、二术、二乌等辛燥温散之剂。若痹久不愈,反复发作,关节疼痛日增,屈伸不利,而外无风寒湿滞之象,内有郁热瘀阻之证,前人称为久痛入络,其证已非风寒湿邪痹阻肌肉关节可比,故当活络祛湿、熄风缓痛,辛燥温散之剂皆当禁忌。

久痛入络、清,陈修园主柔润熄肝风一法。本方方用忍冬藤、苡仁清热祛湿;佐以归尾活血行滞;白芍和营敛阴,能清理络中郁热瘀阻;防己祛湿消肿,通行十二经;萆薢行血通痹,遂经隧之湿;蚕砂导浊清络,疏导诸经之凝滞,为痹病偏于瘀热者所必用。用桑枝、豨莶草通经活络;秦艽舒筋缓痉,配合甘草协调诸药,共奏通络缓痉之效。肝藏血,主筋血不濡络或妄用辛燥劫液之剂,筋络失养而拘急,此久痛之由也。方中不但多柔润之品,且桑枝、秦艽、白芍、蚕砂均属肝经要药,故能很好发挥柔肝熄风、通络缓痉的作用。以非外风,故名通络熄风汤。

【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不利、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者。

【加减】有恶风寒、无汗身痛等证者,加苏叶、防风;关节肿大,屈伸不利者,加松节、竹节;小指关节肿大僵硬者,加僵蚕、蜈蚣、白花蛇;手足心热,关节肿胀热痛者,加生地、丹皮;心悸短气、自汗恶风者,加丹参、炙远志、黄芪。

【疗效】长期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六、热痹镇痛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石膏30,细辛、麻黄各2.4,羌活、独活各5,桑寄生20,知母、黄柏、僵蚕、栀子各10,忍冬藤30,赤芍10,鸡血藤15,羚羊角粉0.62次冲。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散风,活血通络。

【方解】热痹发病急,肿痛剧烈,兼有发烧。王肯堂说:痛属火,肿属湿,兼受风寒而发。方中重用生石膏、知母、黄柏、栀子之辛凉苦寒,以煞其火焰之势,火熄疼痛自减;麻黄、细辛、羌独活散风透邪、开闭止痛,且能胜湿,散风即能祛湿,祛湿即能消肿,虽为热痹,必然受风寒而发,故仍须用散风祛寒之味;桑寄生、忍冬藤通经络而祛凝滞;鸡血藤、赤芍活血通络,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尤在泾《金匮翼》中说:风痹云者,以阳邪入于阴分之谓也,故虽驱散风邪,又必兼以行血之剂。羚羊角,清热镇肝熄风而走经络,黄宫绣《本草求真》中说:历节掣痛,羚羊角能舒之。张锡纯《衷中参西录·羚羊辨》中称其最能清大热,兼能解热中之大毒,且既善清里,又善透表,能行脏腑间之热毒,达于肌肤而外出。刘河间治热痹之升麻汤亦重用羚羊角、犀角。故凡急性风湿性关节炎之属于热痹者,此方能消肿止痛,药下即减。其所以收效迅速,似有赖于羚羊角清热透邪之力,以其善走经络而行邪外出也。余曾治数例,肿痛极剧者,皆以此方,药下即安,效力之捷,诚有不可思议者。

【主治】热痹。风湿性关节炎之偏于热者。

【疗效】多年使用,取效颇捷,效佳。

 

七、寄生慢痹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桑寄生30,威灵仙、苏地龙各10,祁蛇6,鸡血藤20,乳香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搜风活血,通络止痛。

【方解】本病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由轻而重,逐渐变成慢性。原因不一,有的属于寒湿凝聚,或热灼,或湿痰瘀阻。故其治亦因因而异。今以搜风活血、通络止痛为法,方用桑寄生、威灵仙、地龙通络止痛,祁蛇走窜搜风,无处不到,其止痛之力颇速;鸡血藤,乳香活血通络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搜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加减】若寒邪偏甚,加附子6,细辛3,麻黄3,桂枝6,当归10,川芎6。寒则凝滞,故加辛热之味,散寒开闭;热偏甚者,加生石膏、忍冬藤各30,知母、黄柏各10,羚羊角粉0.6。热则血气沸腾,故加辛凉苦寒以清镇之;湿偏甚者,加川萆薢15,炒秫术12,苍术、黄柏、防风、羌活、独活各10。膝关节有积液者加木通,防己各10,甘草3。湿甚加风药、风能胜湿;风偏甚者,加羌独活各10,桂枝6,穿山甲10,蟅虫3。风胜加虫类活血药,以血行风自灭也。如脉滑数再加生石膏、忍冬藤各30,知母、黄柏各10,羚羊角粉0.6。如脉迟加附子10;上肢痛,加桂枝;肩关节痛加片姜黄10;下肢痛加牛膝10,青、海风藤各12,松节20,或加川乌、草乌各5。腰痛加杜仲炭,续断,狗脊各12,或加云茯苓,川萆薢各12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笔者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八、热痹二合汤

【来源】言庚孚,《言庚孚医疗经验集》

【组成】犀角屑3,生地12,赤芍药,粉丹皮、净麻黄、苦杏仁各10,薏苡仁30,生甘草6

【用法】犀角蘸水磨汁,分2次兑服;麻黄后下,余药共水煎服,每日2剂,早晚各1服。

【功用】清热化湿,活络止痛。

【方解】热痹,《内经》称之痹热,并明示热邪致痹证常与湿邪有关。如经云:其热者,阳气多,阴邪少,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也。故方用犀角地黄汤以清热,配以麻杏苡甘汤以化湿,合而用之,共奏清热化湿,活络止痛之功。临床每每投以本方,治热痹,确有一定疗效。

【主治】热痹。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九、补肾祛寒治尪汤

【来源】焦树德,《湖北中医杂志》(4)1982

【组成】川断、熟地各1215克,补骨脂、淫羊藿、桂枝、赤、白芍各912克,制附片612克,骨碎补10,独活、牛膝、知母各9,苍术6,威灵仙、炙虎骨(另煎兑入)12,防风、炙山甲各69克,伸筋草2030克,麻黄3,松节1015克。一方去知母、独活,加地鳖虫6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肾祛寒,散风祛湿,活血通络。

【方解】本方是从桂枝芍药知母汤和简易方——虎骨散为基础加减化裁而成。方中用补骨脂、川断、制附片、熟地,配以麻黄补肾祛寒为主药;配用桂枝、赤、白芍和营卫、通阳气;骨碎补、炙虎骨祛骨风,壮筋骨;淫羊藿、独活、威灵仙益肾阳、祛风湿为辅药;用防风、麻黄散风;炙山甲、伸筋草、松节活血通络,舒筋利节;苍术化湿、健脾、升阳;知母防桂附之热为佐药,更用牛膝引药入肾,并能活血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祛寒、散风祛湿、活血通络之功。

【主治】尪痹肾虚寒盛证。其中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尪痹)、强直性脊柱炎,结核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有关节肿痛变形,骨质棉害经久不愈。

【加减】上肢关节较重者,去牛膝,加片姜黄、羌活各9;病程久,病入血分或瘀血者,加血竭0.70.9(分冲),皂刺56克,乳香、没药各6,或加苏木20骨质疏松变形严重者,可去伸筋草,加透骨草、寻骨风各1020克,自然铜10(醋淬先煎);兼有低热,或自觉关节发热者,去淫羊霍,加黄柏(黄酒浸泡2小时以上入煎)1012克,地骨皮10;腰腿痛明显者,可去苍术、松节,加桑寄生1530克,并加重川断、补骨脂、牛膝的用量;筋挛过甚,肢体挛缩者,去苍术、防风、松节,加生苡仁、木瓜;脊椎僵直关节不利者,去牛膝、苍术,加金毛狗脊1215克,鹿角胶9(鹿角片、鹿角霜亦可),白僵蚕、羌活各12;舌苔白厚腻者,去熟地,或加砂仁35克,藿香10。中运不健,脘胀纳呆者,可加陈皮、焦麦芽、焦神曲各10;出现热象者,可减少桂附用量,可加黄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