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乡间那人那事

                                                                            ( 文 / 摄影:柳岸至水  )

 
  

        午间一梦,日历飞起,劝我回家。大暑了啊,斑鸠唤雨,丝瓜梅豆爬满了架,一串串小葡萄吊在藤上,初结的黄瓜儿像带刺的手指。回家,听燕儿坐在梁上呢喃,看青蛙在村台下泥塘里吵架。盛夏,门口那棵槐树阴凉如盖,伞一样护住半个房顶了吧,夜晚,又可以躺在夏天的房顶上看星斗摆下的八卦,大暑啦,回家!

        想起家乡,心头就仿佛照着春天的阳光,升起一阵阵暖意。想起家乡,田野画卷就在脑海里一点一点地铺展开来。人已从乡野走出来多年,可心永远也走不出乡野。乡村,就像大地生长出来树,她是不会行走的母亲。我们这些游子,小时候在她的枝叶间嬉戏,长大了各自飞向自己的高山密林。但她依然坚守,坚守着那片生机盎然的田野,蓊郁的青纱帐,袅袅的炊烟,还有鸡鸣和犬吠,井台旁汲水的轳辘声……这一切都漫散出无限淳朴的生命气息,这一切都在季节的轮回中运化着。

       盛夏,是乡村最有风情的季节

       夏日晌午,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黎明即起,劳作了一上午的人们,要趁中午好好歇个晌儿,解解疲乏。家里的鸡、狗、猫、猪也都安静下来,准备午睡。鸡们多在树阴下、土堆旁边呆着,用爪子和翅膀将潮土拨弄到身下,围个窝,卧在那里打盹儿,藉此纳凉。

       狗儿最喜欢趴在大门洞儿里。那里是风道,凉风习习里打个盹,将脑袋前伸贴在地上,两只狗眼迷迷瞪瞪半睁半闭,姿态慵懒极了。但那两只耳朵还一直支愣着,一有陌生动静就会马上抬起头来,警觉四望。如果没什么异常动静,又接着趴下来做梦。

       猫儿常在屋里选一只蒲团或者圈椅,温顺地盘作一团;有时像个孩子一般,四仰八叉地躺在蒲团上,前爪抱着猫头,打着轻鼾睡觉。

       猪猪最会享福,吃饱喝足了,懒洋洋,躺在猪窝里,舒舒服服地袒着大肚皮,小尾巴一甩一甩的不安生。

       鸟儿和知了是不午睡的。鸟儿依旧在树荫里来回跳跃、啁啾,叽叽喳喳吵闹,在枝丫间追逐嬉戏,累了就落在树枝上,用尖尖的嘴巴梳理自己光滑的羽毛。知了们仿佛永远不知疲倦,一直“斯——斯——”鸣唱着对夏天的依恋。

       夏日黄昏,也是别有风情的。

       下晌收工了,乡亲们用淳朴的微笑打着招呼,那相视一笑里带着新鲜的泥土味儿。他们往往三五结伴,一路说笑着往回赶。孩子们嬉闹着,蹦蹦跳跳从街上跑过去。倦了的鸟儿也呼叫着归巢,牲畜们踢踢踏踏着回圈。炊烟慢慢从房顶升起,又渐渐散开,与西天晚霞融合互相映照。凉爽的晚风徐徐吹来,传递着此起彼伏的欢笑……

        雨后的黄昏,最喜欢赤着脚在泥土道上奔跑,追逐嬉戏,雨后,空气清新的带着青草香,新蝉在鸣唱,地上的水洼像镜子,映照出天上飘动的白云,千姿百态,伴随着我们一起奔跑。

      最让人留恋的,还有黄昏后的房顶。

      北方村庄的房子大多是平顶。屋顶也是我们童年产生无限快乐的地方。站在房顶,视野开阔,可以看得很远,眼前就会展开一片新景象。夏秋时节在房顶上晒粮,铺展开的是一幅浓郁的田园风情画。房顶是夏日纳凉的好地方。太阳刚一落山,我们姊妹几个就抢着上房,在房顶上扫出一片干净地方,铺上草苫和褥单,躺上去,软软活活,吹着傍晚的临风,真是一个爽!

       夜空下,一群孩子数星星,认星座,听大人讲故事。那时,听着大人讲牛郎织女和各种神话传说,望着天上的星星,很快就会沉静下来,不说话了,也不打闹了,怕惊扰了星星们的梦。头顶上的星空,墨蓝而深远,任凭我们怎么想象也抵达不到它的十万分之一,因为不知这太空到底藏着多少神仙,多少奥妙,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房顶上,有一幕幕永不消失的童年故事。现在回老家还是喜欢上房顶看看,看看树木掩映的村子,望望一片碧绿的野外。微风徐来,狗叫声,鸡鸣声,哇哇的啼哭声,那是乡村绵长的呼吸,那是村里最生动的气息。  

       村边菜园子里浓荫碧绿,淡黄、浅翠、浓绿、深红,各色相间。豆棚瓜架,高高低低,热热闹闹,错落有致,黄瓜、丝瓜都爬满了竹架。一畦一畦的韭菜,长得十分稠密,有的已经开花了。蝈蝈、促织、蚂蚱们藏在菜棵里,躲在草丛里,不甘寂寞,弹奏着各自的琴弦,此唱彼和。边上那些几颗果树,渐渐丰满的青果挂满了枝头,一嘟噜一串的葡萄,鲜绿挂霜,弥漫着一种新鲜的气息。  四野全是一人多高的玉米地。伏天里是长势最旺的时期,宽大的玉米叶子在阳光下闪着微光,秀出的天穗儿,摇晃着,像轻轻荡漾的水波一般。豆苗长势很好,密不透风的垄沟都让豆叶子遮挡得严严实实,有的豆秧子上已经结了豆荚,毛茸茸的。花生秧子上也已经开出了小黄花儿。

        恍惚中,仿佛看见父亲又将菜园子里的那块闲地翻了一遍,用铁耙子趟平。头伏里,他撒下一片萝卜籽。二伏里,他又按开好的垄沟,种下白菜。地里的活儿跟着农时走,一样接着一样,父亲总也闲不下来。

         再往前,仿佛看见姥姥正和邻家老太太坐在槐树底下乘凉儿。急忙上前叫一声姥姥。姥姥看见是我,急忙双手扶着腰站起来,眼神儿里满是亲热,问这问那。邻家大娘手里的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扇着。

        拐进胡同,母亲正站在家门口等我。她刚摘了个南瓜,手里还拿着刚割下来的一把韭菜,准备中午包饺子。伏天里热,吃饭没胃口,每次回家,母亲总是扔下地里的活儿,忙着张罗一顿美味儿饺子。阳光下,村庄里的一切都亮亮堂堂的。风吹过来,阵阵蝉声,还有远处树林传来的鸟叫声,很好听。墙外的瓠子,一条条嫩蔓爬满了墙,马上要开花。地头儿上的野花,黄的,粉的,紫的,开得都很低。蹲下来看,会发现它们都很灿烂,仰着脸儿在风中笑……

      一院子阳光。柴火气息里,饺子的香气已经弥漫开来,这是日子的味道,带着烟火气从厨房里弥漫出来。   
 
 


(——2013年7月22日,农历癸巳(蛇)年六月十五日: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图片  大暑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陆生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说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左图:“ 芙蓉始发绛云霞。李僭徐园不足夸。大暑难忘封墅庙,而今无此好西瓜。” 画:荷花、李子、西瓜;   款:丙子六月初七日大暑。吴藕汀。   印:老不能闲(朱文)、吴藕汀(白文)) 

图片
(上图:小林24节气国画系列)

文章评论

落笔天涯

笔意纤巧,文字灵动,如飞燕穿雾、花饮清露,读来心有悦动。欣赏。[em]e183[/em]

海峡两岸

读您的文字,似乎也回到了那幽静的人间仙境。似乎看到了一双寻找美的眼睛,听到一颗用文字记录生活的心声。

平平安安

熟悉的场景被您描绘得美轮美奂:画面美,意境美,感情更美。祝柳君夏安[em]e160[/em] [em]e160[/em]

碧云天

凉风早有回家意,奈何酷暑不思归。二十四节气,已至大暑,欣赏柳岸的美文。

莲叶

[em]e179[/em] 前两天看日历,就知道马上到大暑了。当时心里就想,柳岸的文快出来了。很喜欢!特别是描写狗狗和猫的那两段,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自己家养的狗狗和猫,就是这样子呢。柳岸是文字,给人以美的感觉,眼前是一幅幅夏日的画面!

羊羊(采撷月光)

在柳岸的美文下,似乎走进了乡村的夏,瓜果蔬菜,葱葱郁郁,知了鸣唱,蜻蜓飞舞,还有那些忙碌却有悠闲的农家人……

落雪

青蛙吵架?多少有点儿恬臊之感吧?我觉得那是它们轰轰烈烈的恋爱,或是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羊羊(采撷月光)

记忆中,乡村似乎没有胡同,只有一条条泥巴小路延伸到各户及田间地里!

踏雪红梅

清新怡人的文字给炎炎夏日带来了愉悦和回味儿,喜欢。祝友清凉一夏[em]e100[/em] [em]e160[/em]

紫痕

唯有回家,才能辨识分明的四季,也唯有在老师灵动的文字里,才能觅到每个节气美好而亲切的回忆,回到灵魂的故里。把这些充满自然气息、故土风情的文字珍藏起来吧,将来的孩子,好从这里找到消失的故乡[em]e163[/em]

荷花羞玉颜

[ft=#444444,,tahoma, microsoft yahei]欣赏柳岸的美文。[em]e179[/em] [/ft] [em]e160[/em]

情韵悠然

柳岸对故乡的每一季每一节都有浓厚的情结。 此文用分写的方式,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直接、间接等方法,淋漓尽致、神韵活现地构织了一幅“大暑”的水墨风情画,使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行文时,从一个梦切入,用了一系列诗情画意的景象:斑鸠、葡萄、黄瓜、燕儿、青蛙、槐树……引出大暑的风情。继而用回忆的方式,清晰地勾勒出故乡大暑的景象、色调、情调、意境和味道。着力于乡村“风情”的营造。 盛夏里的人啊、狗啊、猪啊……描写得很形象生动,且给人一种随心惬意纯真的感觉,具有抓住读者心底那份柔软情感的功力。而黄昏和黄昏后的屋顶则充满浪漫色彩,把人带入陶醉享受的境界。最让人难忘的就是故乡的亲人,父亲劳作的情景,姥姥亲切的笑容,母亲香喷喷的饺子又在脑海中清晰回放。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