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 祠
~行走的柳岸~
西周时,天下既得,分封而治。叔虞,姓姬名虞字子于,周武王姬发之次子。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旦灭亡唐国后,把唐地封给叔虞,所以史称“唐叔虞”。叔虞死后,其子燮(燮父)继位。燮继位后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是为晋侯燮。唐叔虞是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也是三晋文化的创世人,后人不忘开创晋地始祖,为拜祭他而修建该祠堂。
晋祠始建于公元五世纪的北魏,初名“唐叔虞祠”,后称“晋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新中国建立后,陈毅元帅来太原晋王祠游览,游完后陈毅说如今百姓当家做主,中国已无王侯,便把晋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称晋祠,也去掉了名字里的封建帝王气息。
晋祠之所以是我国著名的文物古迹,久负盛誉而不衰,原因众多。首先,这座祠庙际山枕水,楼观壮丽,古木参天,名泉涌碧,荟萃了唐代以来的诗文、碑刻、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其次,这座祠堂的建筑,有很多奇绝之处,以圣母殿为主体而形成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集宋、元、明、清建筑于一统,融儒、释、道文化于一处,辅以山水园林,构筑了天人合一的风物景观。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晋祠是给后人留下的令人叹为观止的稀世珍品。它,记载着自西周至明清几千年来被尘封的历史,展示着古代建筑、绘画、书法、雕刻和铸造的精湛艺术。
晋祠,是我国西周初期宗法制度的实物佐证。其造缘于西周的宗法制度。武王伐纣,将土地收归“王”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周王自称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等级分封制和宗庙祭祀制。“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人有贰宗,士有隶弟子”的办法大举分封,将征服的土地和贵族分封给同姓宗族和异姓诸侯,令其建立诸侯国。《史记·晋世家》有“削桐封弟”的故事,历史告诉人们,没有唐叔虞就没有晋,就没有晋文化和今天的山西。所谓“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不可忽视唐叔虞祠的意义。晋祠有着宗庙祭祀、以求晋祚延年的功能,它传承着西周社会演进的特殊内涵。封侯而建国,封地而建国,是谓封建也。西周分封制孕育了质的变化,催生了人类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沿革。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丁丁冬冬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些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是在水上飘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年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31尊侍女像、4尊女官像,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侍女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起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做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此时,八月中,秋已立起,请将历史化作尘烟,请将往事成卷,一切随缘,自可相安。
后来,隋末太原守备李渊举兵反隋之前,先在唐叔虞祠祭祀誓师,尔后夺取政权,定国号为唐,成就了唐室大业。
游晋祠,可分四部分进行。中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布局整齐,造型别致,以艺术价值高而著称;南部,以难老泉为主线的建筑景观,亭桥相间,泉水环绕,以风景诱人而驰名;北部以文昌宫为主的建筑景观,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最南部以奉圣寺、舍利塔为主的建筑景观,殿宇高塔,湖光山色,环境清幽。
依晋祠胜景分类,晋祠景点又可以分为三绝、三大国宝、三名匾。三绝,指的是长流不息的难老泉、神态各异的宋塑侍女像、形如卧虎的周柏。三大国宝,指的是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三名匾,指的是难老泉亭上的《难老》匾额,对越坊上的《对越》匾额,和水镜台上的《水镜台》匾额。
(晋祠附近的蒙山大佛,高68米,仅次于乐山大佛)
(水镜台规模壮观,台上东部为重檐歇山顶,演戏时用为后幕,台上西部为卷棚歇山顶,面向圣母殿,三面开敞,演戏时为前台,台下埋大瓮八口,为扩音之用。“水镜”取自《前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的句子。人间的一切善恶,无论用什么伎俩,只要放在清水明月中鉴别,必然无以逃形。把戏台名以“水镜”,乃寓舞台是演绎、辨别历史上忠奸、善恶的场所。刘大鹏为水镜台题联:“笙歌韵管弦,皆是写炎凉世态;艳质回风雪,罔非传冷暖人情。”)
(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
(“对越”语“龙腾飞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中“对越”的“对”意为报答,“越”意为宣扬。“对越”即“报答宣扬祖先功德”之意。“对越牌坊”的含意,就是颂扬圣母邑姜的牌坊。匾额“对越”二字为明万历年间晋祠著名书法家高应元所书,字为楷体金色,笔力遒劲,笔势嵯峨,宛如神龙翔舞。它与“水镜台”、“难老泉”匾并称晋祠匾额三绝。)
(献殿,整体框架结构形如乌龟,意寓万年长寿。)
(杨承恩书“真趣亭”,对联: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取自杜甫《曲江二首》)
高应元本人极善书法,所题“对越”二字为榜书金字,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宛如游龙。
(“门前鸥鹭寻常客,镜里菱荷次第花。”周而复题山西晋溪书院)
(千年银杏,郁郁葱葱)
“松水亭”,其创意取自王维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听松风、水波,观亭前荷花、游鱼。对联:“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
(八角莲池)
明末清初傅山所提“难老”“真山”是傅山、傅青主的别名。晋祠三匾题字,傅山“难老”是神奇之笔,杨二酉“水镜台”是秀丽之笔,高应元“对越”是雄伟之笔。
注意看这两头铁狮子的区别,神态、姿势、动作,包括口型。公狮子透着威武阳刚之气,张口发号施令,爪下绣球代表权势。
——母狮子,闭口,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女子要内敛,少说话,赡养子女,不言他事。腹下有两头调皮可爱的小狮子。
(蒙山连理塔边的同心锁)
“开山本无菩提树,化念清濯䧔恶心。”“观音有色西方月,听世无声南海潮。”
“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鸟语华咲有声有色文章。”——意境很美的对联,“咲”字别有意境。
——松竹掩映下的僧侣居所。“一片滑石路,三椽枯木禅。”
——“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禅心。”
仰头,雨后的太阳依旧高照。天空难得一见的几片云朵,洁白柔软如诗里的句子。远山含翠,犹如曼延的绿锦,上面亦缀满了诗意。在这繁华的人间,我们与千年前的文化比邻而居,那些精美的殿堂园林,那些精致的营造都还存在着,这,多么好。
主要作品: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人人皆可为国王》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壶口瀑布》《梁衡理科文集》《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
有《晋祠》《夏》《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学课本。《文章大家毛泽东》刊发于2013年2月28日《人民日报》第七版,整版篇幅,从思想与气势、说理与用典、讽刺与幽默、通俗与典雅等几个方面比较全面深入地分析、论述了伟人的文章成就与思想风范。
——很欣赏他大手笔的文章,以及他娴熟的写作手法、热爱大自然的广阔胸怀、悲悯民众的家国情怀。
文章评论
樱
[em]e142[/em] [em]e142[/em] 让我给咱慢慢的细看。
月半弯
晋祠,我倒是再熟悉不过了[em]e112[/em]
百合心
一切随缘,自可相安。每次读柳岸的游记,配上精美的插图和文字,都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真好!
迷走的神经
介绍很详细,长知识了
梧桐夜雨
文美、摄影也美,文笔优美,兼顾人文历史,摄影也很专业,欣赏学习了!
赵雄
好文,这地方没去过
蛐蛐
对晋祠的印象留在初中这篇课文里~清幽,在这里配上柳岸的图片,有了更真实的感受。
/tp那片海
从这劲松的沧桑中,可读出晋祠厚重的历史。
清荷
大赞[em]e179[/em]
好一片蓝天
所摄图片构思独到,古韵悠悠随处彰显。配图释文详尽真切蕴意绵长。感觉得到,作者是以自己对晋祠人文景观的推崇解读精心地编撰了本图志,读之赏之,随悠扬的古琴弦乐沉思领略于齐魏唐宋风骚的绝代人文长存风华!本篇不失为晋祠游览的出彩攻略!
柳笛悠扬
美文配美图,浸润着历史的芬芳,陶醉了。
【梅...雨】
[em]e160[/em] [em]e179[/em] [em]e163[/em]
湘江的笔画
原来这么近,真该好好去走走了。。 欣赏喜欢柳岸老师后面的话。。
若水
这些遗失在历史夹缝中的书简被你精心装订,图文并茂,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历史的厚重,知识的渊博,故事的代代相传,集山水之大全,艺术之頂巅,文化之瑰宝…需细细翻阅感悟。柳岸,辛苦啦!写的真是震撼[em]e156[/em][em]e160[/em]看得开眼
如瓷人生
近千年的盘龙雕柱,保存完好。盘龙仍栩栩如生,显现出中国古建筑之大美,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