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羊(卡尔维诺)

柳岸拾贝

 
黑 羊

 【意大利卡尔维诺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政府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却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到一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任何东西可吃。但这不能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就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互相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


读后感: 

    这是一篇寓言式小说。写作风格独特,有自己独特的思维,给人另辟蹊径的启示。有说卡尔维诺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其作品常被人评论为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既有寓言式的现实主义色彩,又是“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寓言”。他理直气壮地以其"浪漫形式主义"自得其乐,他喜欢发掘组合艺术那振奋人心的多种可能性。

      卡尔维诺的寓言式小说《黑羊》可谓是人类智慧文本的典范。它以极其短小的篇幅,用一种无以复加的流水一样的忧伤叙述了一个“异化”世界中,在一群“他者”眼中的诚实人最后的下场,以超越现实的眼光阐释了个人在无法实现个体的历史阶段的孤寂,以及偶然的个体对历史事实的影响。

       小说一开始,就显得意味深长,荒诞不经:“从前有一个国家,里面人人都是贼。每天早上,大家都带着偷窃回来的东西,也都发现自己家被偷盗。大家都享受着别人那里偷来的东西,谁也不欠谁。这个国家所有的人都相安无事,没有穷人和富人。”然而因为诚实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个社会的平衡。然,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虽然不再谈偷盗,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唯一诚实的那个人,不久便死了——饿死的。

      
诚实人,因为无力反抗偷和被偷的荒诞逻辑,又不得不被迫适应人们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和生存方式:给贼留下行窃的机会,但人格的尊严和道德不允许他去偷窃。他只能离开家,让别人偷他家的东西,去“看河水打桥下流过”。 诚实人是用来消磨时间,因其不愿偷。“看河水打桥下流过” ,表现了他处境的尴尬和无奈。

    然,后面写富起来的人也学诚实的人去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不过是他们成了既得利益者之后,养成的习惯是一种消遣,表现的是他们处境的变化和心情的愉悦,他们在享受生活,也由此引出下文,富人为了不让自己变穷,雇人行窃,进而建立警察局和监狱的情节。

    小说中,诚实人如此“执着”,恪守道德准则,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最终饥饿而死。小说的主题深刻复杂。不进想起这个现代社会所谓的文明进程,从来都是以牺牲那些不应该牺牲的人的生命和利益为代价的这些牺牲是人性私欲放纵,恶性的一面膨胀,善性的一面反而被抑制,被虚伪化,表面你好我好大家好,满口仁义道德,背后却行偷盗苟且之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公众共谋的结果。

   
卡尔维诺意图揭示人类种种游戏规则的荒诞和脆弱。独善其身的人,会被荒诞的社会吞噬。在看似正常其实不正常的社会里,正常的反而不正常,不正常的反而正常。任何不正常都带有潜规则,谁要是触犯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 ”——一个都是贼的社会,是不允许诚实人存在的

    有人说,也可以把黑羊理解为货币的出现。货币未出现前 是物物交换的市场,各取所需。用多余的物品换取亟需的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平衡。而货币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富人可以积累货币,并通过货币做资本购买穷人的劳动力,从而剥削他们的剩余价值。


     文中之所以有“诚实人”出现,说明卡尔维诺是心向光明的。文明社会需要自由、公正、宽容。卡呼吁社会维护正义,倡导诚信,让美好的人性复归。但,从人性的角度看,自私、占有、不劳而获也是人的本能。社会规则(政府)能约束这种本能,也能激发这种本能。个人认为,目前的私有化社会,正是激发、纵容的人性的自私、占用和不劳而获。在某种程度上放纵人性和资本的贪婪,使得某些精明人、精英们,某些利益集团们,能够把这种本能,以各种文明的方式聪明地发挥到极致,甚至堂而皇之、道貌岸然。

    如果没有善(诚实)的出现,恶(偷窃)也不成为恶。如果没有比较、没有信仰,就无所谓善恶。另外一个角度:民不患寡而不均。统治阶级的心目中,那些安心人命,对一切都感恩的,对父母感恩给予了我们生命,对老板资本家感恩给了我们工作,对统治者感恩他们天权神瘦并给了我们国家,做天朝顺民,便是好的。
 

    一旦善出现了,使均衡的状态面临失衡,那么,私欲便生成私有制,马克思说的暴力机关随之生成,强制性制度随之出现。那么,如果另一种更大的恶出现呢?比如,某个外乡人,力量很大、很有头脑,他不仅会偷,会抢,还会骗,他甚至组织偷盗行会,他一样会打破均衡,由他会生成制度。时间长了,自然会另有相对的善出现——为了均衡而制衡。 这也许就是自然之道。
 

    单个的善,绝对的善,是动心动口,动不了身。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诚实人信仰道德,道,总有一条路径,一个说法,一种解释;德是由路径、说法、解释衍生来的品行。如果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地生活在一起,什么民粹主义、爱国主义、女权主义,能使一群人在一定空间内生活得有理想,按自己的信仰去生活、去修德。哪怕这德是种族主义,甚至是极权主义,都无关紧要。

 
    关于治理国家 ,有人用阴谋,有人用阳谋。用大阳谋的如雄才大略的毛,以身作则,一心为民,一切权力交给最广大的人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祖国、“三反”“五反”“四清”“整风运动”,甚至文化革命,都是发动群众,斗私批修,用集体的力量改造社会,目的是打造一个消灭三座大山压迫、消灭剥削、没有贫富差别的公有制天堂,成就伟业。刚建国的一穷二白,在他的带领下飞速发展,到1976年他逝世的时候,中国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工、农业和国防体系,医药、科技、教育等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即使文革期间,也取得了两弹一星、南京长江大桥、万吨巨轮,合成胰岛素等成就举世瞩目。他的治国方略,还有很多创举,比如亦工亦农的边疆建设兵团、知识分子上山下乡,都是高屋建瓴之举。只有他的时代,可以民斗官。农民出身的陈永贵、吴桂贤可以进中央,做国务院副总理,工人出身的王洪文也可以不改变身份去做国务院总理。也因为他的高瞻远瞩、清正廉洁,把历朝历代难以根治的“黄、赌、毒、黑”彻底消灭。领袖的榜样,造就了一大批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的开国元勋,以及一大批无私爱国为国献身,无私建设祖国的人民。而后来的继任者,以改革的名义不断修正他的主义。不可否认,刚开始改革开放的那几年确实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繁荣,短时间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公有制集体财产被逐渐蚕食,人民的医疗、教育、养老、住房都以改革和市场化的名义被拿来牟利。几十年后,被消灭的黄赌毒黑恶势力以及封建迷信都渐渐死灰复燃,似乎又回到过去封建帝王的那种用“阴谋”治国的方式,言行不一,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嘴上说着为人民服务,其实心里和行动上是让人民为他们少数人利益服务,最终形成了一个红色权贵基层,与私有化市场化的资本利益集团沆瀣一气,盘剥人民。人性的私欲最终占了上风。

    “黑羊”英语是“blacksheep”,意为“害群之马”,而这篇小说的题目却是“黑羊”。为什么会起这个题目?不禁想起《红楼梦》里太虚幻境门前那副对联:“假作真来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附资料: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1015日-1985919日),意大利新闻工作者,短篇小说家,作家,代表作有《看不见的城市》《树上的男爵》,他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的《意大利童话故事》花费其两年心血写成,搜集了近200篇各地传统民间故事和童话。卡尔维诺拥有独特的创作风格:过去与现在相结合,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结合,幻想与现实相结合。对于他来说,支配客观世界的规律有它的随意性、破碎性和偶然性,所以他的小说的“每篇故事都是重新发掘一种逻辑的结构,而作者的每一种思想乃是每一篇故事的开端”。卡尔维诺曾说过:“我与一个哲学家截然不同,我只是一个遵循故事内在逻辑的作家。”

  19231015日,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出生于古巴,父母分别是植物学家和农艺学家。2岁时,卡尔维诺举家迁往意大利的维埃拉省,他在一个充满自然奇趣的环境里度过了童年,那里面朝大海,背靠阿尔卑斯山,脚下是里维埃拉的岩石。卡尔维诺的少年时代充满着书籍、漫画和电影,他梦想成为戏剧家。德国占领期间,卡尔维诺参加了意大利抵抗运动,成为“加里波第旅”一员。那时游击队员们经常围坐在篝火旁,讲述各种各样冒险经历。卡尔维诺后来写道,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意识到叙事的艺术。1944年,21岁的卡尔维诺成为意大利共产党员。1945年意大利解放,卡尔维诺来到都灵,转而从事文学专业的学习。1957年退党。

  卡尔维诺的一生显示出广阔的才华与充盈的精力,既可忙于世务,又可寂然隐居,不仅浸淫于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亦涉猎于歌剧、散文、书评和艺术批评的写作。他早年长期担任新闻工作者,参与主编、出版过多种重要刊物;他曾隐居巴黎达15年之久,与罗兰·巴尔特、列维·施特劳斯等名流翘楚频繁交游;他天才之充沛是难以想象的——他在对小说艺术可能性的开掘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深度,他笔下的世界构成了文学史上最具想象力的奇异景观之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的思想和作品的局限性。比如劳动价值观、阶级观等。

   
1985919日,他在海滨别墅中猝然与世长辞,并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