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老手艺之木匠
个人日记
乡村记忆——老手艺之木匠
儿时,奶奶曾“说曲儿”(谜语)让我猜: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去,归来摇橹还。谜底是木匠用的“墨斗”。另外,还有关于其他木匠用具的谜语已经记不清了。但对那些东西却充满了神秘感,对木匠也心存着一份敬重。
印象中,木匠的工具都有两个非常规整的箱子整齐的存放着,一个里边有大小不一的刨子、凿子,一个里边有长短不等的锯子、斧子、锛子等。不论是农村盖房、打家具,或是给老人传枋(做棺材),木匠艺人总是会受到主家热情的款待:一盘炒粉条,上边遮盖几片透明的肥肉;一把小酒壶,里边装着香冽的烧酒——开工前和竣工前两顿招待是不能含糊的。中间的饭菜相对简单,但都会请匠人先用饭,以表尊重(否则,有些匠人就会在干活时耍怪,甚或作祟)。
木匠干活很苦很累,也很担沉。农村人说“铁匠短了砸一锤,木匠短了瓷咋贼”,所有木构件的尺寸结构不能有半分差池,否则就要丢人赔材料了。过去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活计都要凭人力完成,所以一般木工都是两人一环,一人为主,一人辅助,扯板、圆木、刨光等一系列活路都由两人共同完成。
后来,解板有了带锯,刨光有了电刨,木匠的工作量大大减轻,但传统的手艺和基本的硬功夫却越来越消弱了。加之混凝土施工普及,木结构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传统的木匠手艺也就越来越稀罕了。
今天下乡检查文物安全,在化羊庙古建保护工地和大圆寺里,又见到了会传统手艺的木匠,凭借墨斗、锛子,把原木取直、刨圆,一丝不苟。勾起了记忆深处的许多回忆,便用手机拍了一些图片,并记下这些文字,以丰富自己对乡村生活的记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