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罗泉之殇

随笔

 

今天看微信,一位朋友转发了一条消息:“中国即将消失的7大美景,再不去就看不到了”,古镇罗泉赫然名列其中。作为中国100个古镇之一,作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罗泉古镇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优美的风景和独特的文化。

罗泉古镇,地处四川省资中县西北角,与仁寿县、威远县接界,深藏于三县交界的的深丘狭谷之中、沱江支流珠溪河畔。小镇依山傍水,群峰连绵苍翠。古镇长街五里,形似一条蛟龙,罗泉因此又被称为“龙镇”。罗泉因产盐而闻名天下,其历史可追溯到秦代,至清朝,盐业开发达到顶峰,清光绪年间,罗泉有盐井1500余眼,所产的井盐于1925年获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曾经的古镇,商贾云集,热气蒸腾,人欢马嘶,灯火通明,辉煌一时。1911年拉开了辛亥革命序幕的四川保路运动,正是在罗泉镇的福音堂召开会议决策的,这再度让古镇名留史册。罗泉之有名,还在于其豆腐。盖凡是有溶洞的地方豆腐都很有名,罗泉也有正好有溶洞,因而特殊的水质成就了这一美食。罗泉豆腐的特点是细、白、嫩、绵,烹调出来具有麻、辣、烫、鲜、香的特色,还有各种各样的做法,麻辣豆花、麻婆豆腐、白油豆腐、豆腐包子、箱子豆腐、熊掌豆腐、凉拌豆腐干、青椒豆腐、豆腐回锅肉……林林总总,据说一共可以做出108道,道道均不同、道道都有豆腐的神奇的豆腐筵。

繁华落幕,因井盐开采殆尽,古镇罗泉自民国初开始凋零,惟余古朴的雕梁画栋,无声地诉说当年之繁华;清冷的石板长街,无言地诉说历史之沧桑。25年前,我第一次来到罗泉,其后又曾十数次来到罗泉,勤劳朴实、憨厚大方的罗泉人,罗泉周边的奇峰怪石、秀树美竹,清澈的珠溪河,神秘的罗泉溶洞,美味的罗泉豆腐,绵延的五里长街,街两边由竹、木、泥串架结构的绣楼骑店铺式的青瓦建筑,街中央历经岁月打磨的青石板路,子来桥上的石雕,其“九宫一寺八庙”遗存下来的、现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也最为有名的、全国唯一敬奉管仲为盐神的盐神庙,还有城隍庙、罗泉会议旧址、刘家大院的绣楼……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此次有机缘再度踏入罗泉,这距我之前最后一次到罗泉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刚下车,一股淡淡的腥臭味就迎面而来,原本一湾清澈的珠溪河已经变成了黑漆漆的颜色,河边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皆是。漫步于古镇街上,街两边的不少建筑都变成了砖混结构的新式房屋,风格式样,不一而足,破坏了古镇原有的风貌。街道两边电线电缆零乱,存有极大的安全隐患。还不时可见已经瓦穿墙破、千疮百孔的临街古铺被贴上危房的标签,拉上了警戒线。因时值下午,除了茶馆里还有一些茶客之外,很多店铺都关门歇业,街上的行人也极为稀少。刘家绣楼,挂上了“流浪乞讨人员收容所”的牌子,胡乱张贴着数张“公示”,更兼营成了茶肆,上绣楼的楼梯吱呀着响。罗泉会议旧址是“铁将军”把门,让人不得而入。城隍庙同样大门紧锁,门口的“阵亡将士纪念碑”孤零零地伴着歪斜的木柱。胡汉渠书院里空无一人,灰尘布满了窗棂地面。子来桥上的一座石雕被商家的塑料薄膜所遮掩,还挂上了一盏节能灯。罗泉溶洞里的石钟乳,早已被人们敲得支离破碎了。惟有盐神庙,其建筑保存尚为完好,但此刻香火惨淡,主持的道长也外出到街上透气去了,对于我们的到来无人过问,惟有一条拴着铁链的黄狗小吠了数声……尽管罗泉的豆腐依然美味,但整个古镇给人以一种萧条、破败之感,就连进出小镇的公路,也破烂颠簸,天晴时尘土满天,下雨时泥泞不堪。

十多年的光阴,带给了古镇更深的沧桑。我也曾到过湘西的凤凰古城和苏州的周庄古镇,和凤凰与周庄相比,罗泉古镇就好像是一块被世界所遗忘的的古玉,已经快要风化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再不抢救保护,或许真的有一天,“罗泉”这个名字就只能是一个地理名词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迷惘

如果再不修缮与维护,罗泉遗留下的古朴建筑,终会在萧条与破败中消失殆尽!

彼岸

[em]e183[/em][em]e183[/em][em]e18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