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声过程的苦与乐 ——业余习歌散记之二
个人日记
当刚刚知道点声乐的皮毛、有了一点习歌兴趣之时,练习第二首歌时遇到的种种难题,又将热情的温度降至零下。尽管之前抱着业余好玩、快乐补习的心态,但所遇的难题似乎比预想的要多。这首歌就是闫维文、耿为华都唱过的《母亲》,E调,高音至3,四四拍子。
第一道难关,气息托不住高音。以前试唱过此歌,因高音上不去而作罢。这次的正式上课也想看看老师如何指导“过难关”。果不其然,因老师在盯着,紧张加剧,唱到高音处“啊啊这个人就是娘”时,气息上堵、喉咙发紧,一方面腹腔、胸腔的支点没有建立,另一方面声带处总是上提堵气,偶有找到向下的力与向上的支撑结合,才勉强唱完,但音色不佳,吐字不准,更谈不上共鸣与情感。
老师便引导说,用平常心态,先小声哼唱,彻底放松喉咙,向腰背和脚下“找力”,甚至是每个字都向下用力,而不是向上喊叫。老师边说边教唱:“啊,啊,这、个、人——就、是、娘”,脱开原有节奏,一字一顿地,手指向下点地如顿音练习,笔者跟随而唱,果然找到支点,嗓子较轻松过关。但毕竟是在老师及其钢琴的“搀扶”下,勉强唱过,尴尬之极。
第二道难关,调式把握不当。按照上次老师的指点,着重针对《母亲》歌曲中的几处高音及母音练习。但可能为避高音,无意中“降低”了声调(大约唱成了降E或D调),虽然唱出来了,但技术含量大打折扣,自己还以为“过关”了。当老师采用原调伴奏时,全部的准备被推翻,心里一下乱了套,连原本还算稳定的中音区也飘忽起来。
唉,确原来,高音的练习真的不是一日之功,要有耐心,功到自然成啊。练声阶段反而没有平时唱得好,据说也是常有的现象。据此笔者在空间写成《变好之前要变坏》。同时也知道,基本功的练习是如此烦琐,而又如此重要和“必须的”。
第三道难关,音乐节奏的拖沓。当吸取前两次练习的教训,在气息、音高、共鸣、咬字、情感等方面投入精力有所改善之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即节奏明显跟不上,连带着气息音高的问题也故态复萌。
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总体气息支撑仍不够,有时仍然用嗓子加力,也造成嗓子酸涩。
二是几处2—3的高音,声音发紧,共鸣效果较差,声音直白,头声明显不够。
三是注意了口腔打开又不便咬字。胸腔的下支点与眉心的上部共鸣,在处理上有点顾此失彼。既要收缩声带又要放松喉咙,都感到矛盾、很难兼顾。
四是发声有点靠后,似乎有点“吞音”,老师要求的向外呼气做得仍然不好。
五是节拍重音的轻重强弱处理不当,声母咬字过硬造成气息阻滞或时值过长。
这些问题都为“节奏跟不上”埋下伏笔。这一点类似于舞蹈中的速度原理,几乎所有舞蹈方面的基本功不足,都可能导致重心转移的速度拖沓。难怪声乐专家多认为,“音准与节奏”是声乐在技术上的两大基石。
这期间的几次课,老师主要指出以下注意点:
其一,把握好音调。起音起调有时容易比原调低,这首歌的起句是:5—56 i— 7(你入学的)渐次上行的音高,“学”(i)字是第一个小高点;接下的半句6—32 1(新书包),渐次下降,可以唱的亲切温暖一点。第二句的“有人给你拿”中的“人”与“给”,是第二个高点音(都是2),需要底下气息的支撑。开始两句的一二程音高,为后面将出现的全曲第三个最高音3做了铺垫。
其二,规范咬字。老师指出,“给我一个家”中,“一”字要打开两腮,i母音的感觉可以在牙关后部找到;“家”字要通过ia母音的强化,把气息引入上软腭至鼻腔产生共鸣,也有助于达到规定的音高。总之是要把刚才练开口音a的感觉与效果带到“家”中来。
其三,强弱要得当。四四拍子歌曲的重音强弱,可按“强—弱—次强—次弱”的规律把握,这样既可表现音乐的韵律,又可节省气息。“啊啊,这个人就是娘”中,前面的“啊啊”可作弱拍处理,音高是1、2,共半拍。“这个人”三字都是高音3,重音、长音都在“个”上,其他俩字可作弱处理,后面的“娘”字唱重音、一拍半,且要亮出母音ang的头声。
其四,声音的时长要唱满。四句开头的“你”字都要能“立住”,时长要达半拍。“入学”的“学”字,“有人给你拿”的“人”字,都稍有发紧。又如几处句尾的“拿、打、包、妈、啥”都要唱足两拍,有利于合上节拍,也有利于传情达意。从技术上看,只有充分呼出呼尽,才能吸得足且深。
从以上的“折腾”可以感知——练声过程的苦与乐。
仅仅一首歌,就上了几次课,花了几个周末和每天早晚的练习。同时也听说,有的专业歌者一年半载只练一首歌,把一只“麻雀”解剖好了,其它可依此类推。
一段时间的练习,由于功力的欠缺和方法失当,出现了舌头底下撕扯性酸痛,可能是舌头没能放松所致。另外出现了喉咙的酸涩,说明“嗓子唱”的错误还没有完全改正,也表明气息通道还没有真正打开。老师说,纠正以前错误的发声方法,是一个必经的“痛苦”过程,在正确方法指导下,慢慢累积基本功才好,不可操之过急。
练习期间,每当找到一点感觉(如头声)就会很愉快兴奋,但遇到气息不够用、高音上不去、共鸣没找到、音准节奏合不上,加上练得嗓子酸痛,就很沮丧,有时状态还不如以前好,有时真的想放弃了。内心自问:何苦呢!唱歌能当饭吃?好比“五十岁学吹鼓手”,为何要如此为难自己?
转念又想,有价值的东西都不会垂手可得,趣味性总与挑战性相依相伴,不挑战一下自己怎能心甘?如果努力了还不能到达,自己才会问心无愧。通俗歌中有唱到:“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箴(zhen)言也。信念与意志力在内心纠结、“打架”,看看自己能否过得了这个小难关。
犹豫片刻后还是决定坚持一下,内心对自己说,放慢节奏、降低标准、顺其自然、快乐歌唱吧。如果下首歌还找不到感觉就先放一放,以后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纠正,嗓子的酸痛有所改善,后来也渐次找到一点点歌唱的感觉,老师的“表扬”也多了起来,真正是苦中寻点乐啊。
也许这一段难忘的苦乐体验,会成为以后的回味。
你入学的新书包, (深情回味,童年记忆)
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 (美好场景引出“母亲”形象)
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 (展现美味与画面)
有人(她)给你包; (幸福的感受)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动情的再铺垫)
啊,这个人就是娘 (发自内心的呐喊)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 (高潮迭起,感激不尽)
啊,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
咱的妈! (亲切果断,自豪感)
文章评论
老王
[em]e179[/em] 通过学习唱某一首歌来提高演唱技巧,也许是一种短平快的方法。对将唱歌作为娱乐的人来说值得借鉴。
dd
“有价值的东西都不会垂手可得,趣味性总与挑战性相依相伴,不挑战一下自己怎能心甘?如果努力了还不能到达,自己才会问心无愧。通俗歌中有唱到:“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箴(zhen)言也。” 读了此文,获益匪浅。谢谢大锅兄。 [em]e182[/em]
狂歌得醉即为家
雅乐
今音
空间的配乐声,再结合文字细读,好像在另一个世界里畅游,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