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处理的 形式规范 (上篇)

个人日记

  

(公司7月初举办公文知识培训,应邀讲座交流,兹录提纲节选,以为备忘。)

 
第一,公文的基本概念

——公文、文件与文书。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公务”包括内务外务、事务政务。以前的“公文”为行政公文,“文件”为党务公文。或“公文”是学名,“文件”是口语,而“文书”是大概念,相当于学术性称谓。现在统称为“党政机关公文”。


——公文知识:分为形式规范、内容要求两大类前者属于公文处理,后者属于公文写作。我们先介绍的是公文处理的形式规范。
——党政机关公文的基本特征:特定效力,规范格式。
 

——形式规范的依据与原则

一是以国家新颁布的《条例》和企业新发布的《办法》为依据。

二是以中办、国办正式文件及新华社通稿为范例。

三是遵循简洁实用、约定俗成的规律和原则。

第二,新的公文处理《条例》简介

——中办发[2012]14号:《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共842条。党政机关公文自此规范合一。20126月,国家标准局发布《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与之配合,细化界定其形式规范。

——1996年中办发党的《条例》、2000年国办发政的《办法》随之废止。

——201212月长航集团遵照执行,发布修订新《办法》。

第三,公文的基本构成(参见PPT课件)

——版头或眉首(印制份号,密级与紧急程度,文件头,发文字号,签发人)

——主体(标题,主送单位,正文,附件存目,单位署名,成文时间,用印,附注,附件材料)

——版记(抄送单位,印发单位与印发时间

    对以上部分构成件作一简要说明:
“印制份号”,用于特别重要的文件和密级件,较少使用,知道即可;
“签发人”,主要用于上行文和重要公文;
“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及文种三要素构成。文种为必要件(事务性公文只要后两要素也可)。
“成文时间”,文件生效、会议通过或领导签发的时间。成文时间以前为汉字书写,如“二〇一四年七月七日”,现在改为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14年7月7日”。
“附注”,以前常用于标注发行或传达范围,现多用于请示等办件,标明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
 

第四,公文法定文种介绍

——国家15个法定文种及长航集团9个文种:
    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刷黑者为长航集团9个文种)

(此次减去了“指示”、“条例”、“规定”3个文种。)

(“意见”由以前的上行文现在变为可多方向行文。)

(“会议纪要”简化为“纪要”)

——法定文种与非法定文种(专业文种,或准文种)的主要区别:

非法定公文不具备单独行文资格或效力。

第五,相近文种及术语辨析

   法定文种中的“两决、两公,两告、三通”,常易混淆,略作区分:

决定与决议——共“决”,都是“决策”所确定。

“决议”一定是经重要会议讨论通过的,而“决定”未必。
 
“决议”略为原则;“决定”较为具体。

公告与公报——都是重要的事项。公告简略,公报详尽。

公报有时称“新闻公报”,具有“事件与观点”的报道性。

公告与通告——前者高级,后者普通,期间还有法律性的“布告”。公告具有政治性,通告具有业务性。不可“滥用公告”,发布“公告”讲究级别、资质。

通知与通告——共“通”,都是传达上级的意图与要求。

“通知”是对特定对象的告知。

“通告”的范围大,是普遍告知。近似广而告之。

通知与通报——同“通”,都属于告知、周知性文种。

“通知”一定要提出意见与要求,而“通报”未必。

“通知”可能涉及办理事项,而“通报”只是针对性、典型性、及时性与教育意义。

“通报”中要有分析议论,而“通知”、“通告”不必。

 

请示与报告——都属于上行文。前者要求回复,后者未必。

凡向上级要钱要物要政策要办法,用“请示”。如只是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用“报告“。

“请示”是事前行文,不得“先斩后奏”,而“报告”在事前事中事后都可行文。

(总经理工作报告不属于上行文,不是“报告”文种,也不属于普通“讲话稿”,其实是“工作总结”)

(不得乱起文种名,如“请示报告”、“意见报告”)

批复与批示——“批复”是针对“请示”而言的,而“批示”未必。(“批复”有时效性。有单位规定,如一周内不批复视为同意。)(对下级“批复”,对上级和平级常用“回复”。)

用于表彰的文种——命令、决定、通报。只是级别、性质与公示范围的不同。
批复与复函——前者为下行文,回答下级的请示;后者为平行文,是函的一种,回复对方来函。

非法定文种的效力比较——法规性、规定性、约束性递减。

    效力很高的如:规定(八项规定)、章程(党的章程)、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准则(廉洁从业准则)、合同。

    效力较高的如: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办法、规则(考场规则)、规程(操作规程)、守则(学生守则)、公约(小区环保公约)、协议、倡议。

计划类公文的比较——规划、计划、要点、安排。靠前者相对长远而原则,靠后者相对短期而具体。

文种之间的逻辑关联——上级针对“请示”而“批复”。

上级针对“报告”而“批示”。

先有来“函”,后有“复函”。

先有“计划”,后有“总结”。

先有“通知”,后有“报告”。

 “法定文种”针对“非正式文种”或“机关日常应用文”而言。

“附件”是针对“主件”而言,“附件”不能写成“副件”。
从内容看,有时附件比主件更重要。但文件可以有“正本”和“副本”之分。

批转、转发与印发——“批转”只能是上级机关向下的行文,而“转发”可用于多种方向的行文。“印发”多用于内部公文化处理,是首次发,具有中性。
    凡“转发”的公文至少是第二次发,遇有多次转发者,要设法避免出现过多的“关于、关于”以及过多的“通知的通知”。

撤销与废止——前者是“自始无效”,后者自宣布后无效。

议案与提案——人大为“议案”,有人数要求,有法定效力。

政协和工会职代会为“提案”,行使民主监督和参与职能。被讨论通过后即为“建议案”。

拟办、批办、承办、注办、催办——

“拟办”是文秘部门、部门负责人和承办人提出意见。

“批办”是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

“承办”包括“办文”与“办事”,前者为文书人员,后者为责任部门。

“注办”是承办人将动态与结果在公文处理单上作跟踪性注明。

“催办”是发文机关的文秘部门,或领导授意督办。

主送、抄送,分送——“主送”是主要发送或承办单位。

“抄送”只是被告知单位。有时抄送单位可不发附件。

“分送”是针对“纪要”而言,因其只是告知,不需办理。

取消以前使用较为杂乱的:报送、抄发、发、报、送等。
                                                           
(待续)



文章评论

dd

常常办理公文,总是心里没底。没想到有这么些规则。 慢慢学,照着用。[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