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个好报告”

个人日记

  

我们评价某人时,常说:“人是个好人。”这句话据说是有多样理解的。不由想到相似的一句评价语:“报告是个好报告。”

每年的岁尾年初,各企事业单位召开工作会、职代会,代表们在分组讨论发言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报告是个好报告”。
 

好多年前,笔者作为“报告”的起草者,听着这句话也很受用,主要是作为赞许和肯定来理解的,心里也曾飘飘然。有的代表还列举报告之所以“好”的具体表现:如说“高屋建瓴”,说“有思想深度”,说“全面准确”“信息量很大”,有的还列举报告中一些有“创新”的用语或表述等等。这对初入行的我和起草班子的秀才们,也算很大的鼓舞和激励。
 

记得有次在集团两会期间,总裁上午刚作了工作报告,掌声很多、效果很好,中午在电梯里,总裁碰到我,高兴地喊着我的名字说到:“报告不错啊,一片喝彩声!”我心里自然高兴,但也故作谦逊,并不好意思地说:“谢谢领导鼓励,那也是您指导有方啊。”
 

但有关“好报告”的表扬听多了,就会发现,这句表扬语,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应景之语,或是代表发言时场面上的“套话”。就算真有“表扬”之意,也是冲着作报告的领导说的,哪有起草者的份啊。同时也表明,发言者其实没什么要说的,或者有不便在会上说的,只好拿报告评点说事儿,因为这样说各方都好接受,也最为妥当得体,可以使气氛更为“和谐”。
 

现在事后来看,或者作为“旁观者清”来体会,代表们说“报告是个好报告”,感觉话中还有话啊。

其一,报告本身“写”得还算“好”,其他就难说。

其二,纸上的报告好,但不知日后落实得如何,也难说。

其三,这句话其实也暗藏质疑,甚至可以当成“批评”来理解。
 

笔者觉得,会议的关注点如果主要在报告的“文字”上,说明会议的着眼点并不准,甚至也不正,至少可以说还处在较浅的层次或初级阶段。因为报告“写”的如何,其实只是一个“作文技术”问题,这一点只要合格的中学生即可胜任。而真正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最值得代表们关注的,是报告所表现的思路措施,是否对企业下段工作有实际指导作用,其分析是否有现实针对性或可操作性。
 

笔者所理解的会议关注点,应该是在文稿之外,因为会议如果“秘书”成了主角,“文稿”成了中心,则是会议的些小遗憾。
 

比如我们留心读一读,上世纪文革十年浩劫时,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报告和文献,那些文稿都是极有水准的,当时应该算是“最好的报告”,听着读着也曾让我们热血沸腾,其遣词造句更是深刻生动、规范得体,有的表述很有新意,有的单篇还入选大中学课本,但一方面很多的思想始终还停留在报告本身,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在某些“好报告”指导下,国家却走过很大的弯路。
 

再读近几年不同层面的一些重要报告文稿,读的时候也觉得无懈可击,有的表述也很规范精彩,有的论述曾让我们激动不已,其表述也句句在点、字字入目,至少来说,都是一些“正确话语的集大成”,但最终都没有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那些报告也还只是报告而已。
 

常有人抬举我,向我请教“报告写作的技巧”,我总是难以言表。提问者便怪我保守,不愿泄露“祖传秘方”,我更是尴尬至极。因为报告本质上不是一个“写作”问题,而是一个调研和思路问题,关键点在于指导性和操作性,而“写作”问题倒是其次的事情。

 


文章评论

时光彼岸

刚写工作总结时也有类似情况,当熬夜字斟句酌完成领导列出大纲的报告时,领导看完后满意的表情,自己总是很期盼,很激动。其实,那都是领导的思想,自己没什么可激动的。

dd

读罢大锅此文,感受到杂文的韵味,看似随意,实有寓意,冷峻之中透着辛辣,报告是个好报告,这篇杂文也个好杂文啊。

金河

不错,但不够深。因为自上而下文风都亟待改进。

春江

想起了十年前的奥克斯空调广告词,小改一下:沸腾的事业,冷静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