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游记之一雨游清西陵

个人日记

                  因为连日的雨,使夏日少了燥热,多了几分的清凉,也给夏日出游多了些许的诗意。
       早就听说过清陵的规模之大,清永陵、清太祖福陵、清东陵、清西陵。听说只是听说,四陵都无缘浏览。今日,得朋友之邀,与几位同学一起游易县清西陵。
       车子在飘飞的雨中,把我们送到清西陵墓-泰陵的大门口,导游已经在打着伞等候我们。
      一座飞虹跨溪的五孔石拱桥泰陵最前面的建筑,这桥由长方形青白石建成,蜿蜒曲折的易水从桥下流过,碧水长流,清幽可爱,风光优美诱人,像一幅山水画卷。
   过了桥,便是巍峨高大雕工精美的三座石牌坊,一座居中横跨神道,二座稍后,分列左右,矗立于大红门外广阔的原野上,历经多年的风雨沧桑,雄姿不减当年。
    大红门是西陵的总门户,门有三洞,设东西便门各一,高大的门楼,朱红的围墙,宏伟的庞殿顶把大红门装点得雄姿挺立,气象万千。
      
大红门北面是一座圣德神功牌楼,黄琉璃瓦盖顶,碑楼内地面中心有巨石台基,雕有寿山福海和鱼鳖虾蟹,石基上卧巨型石雕狴兮一 对,各驮石碑。
    过了圣德神功碑楼,是清西陵最大的一座桥梁——七孔石拱桥石像生。五对石像生分别是狮子、大象、骏马和文臣武将。这些石雕动物和人物以对称的形式分别排列在神道两旁,象征着皇帝的仪仗队守卫在陵前。
    
      泰陵只参观了前院,然后驱车去清西陵-崇陵,那里是唯一打开地宫的景点,所以就多了些向往,就想看一下清皇死后的居住之所是什么样子的。
    行走在永宁山中,沿路柏林松涛,空气清新舒适, 到达崇陵门口时,雨竟然停了,兴奋的我们没有拿伞就迫不及待地催着导游领我们去参观。
     
崇陵是中国最后一座帝王陵墓。其规模虽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楼、石像生建筑,但它仍具有自己的特色。隆恩殿构架用质地坚硬的铜藻、铁藻木建成,有铜梁铁柱之称。特别是殿内四根金柱采用沥粉贴金的盘龙装饰,为清帝陵的独到之处。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祀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恩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为了增强排水性能,每个宫殿基部都建有2米宽的散水,明楼前和三座门前分别挖砌了御带河,地宫内凿有14个水眼与龙须沟相通。
        穿过这一系列地建筑,进入地宫,一下子就像进了入一个大冰洞一样,凉气入骨,寒意立马从脊背往上窜,有点阴森,怕怕地感觉,突然想到清代电视刷里白白面孔长长大牙手臂直直一步步向前蹦的僵尸。不过,进到里面,只看到了地宫被盗时迹象和光绪及妃子的棺木,没有那么可怕。
         走出地宫,突然感觉到温度是那么重要,还是喜欢有温度的地方,这才是人间。
        导游又带我们走上平台,去看坟头,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大的坟头,普通人的不过一米多见圆,而这个方形的坟头占地要几十亩地,惊叹其之大之时,又对如此奢侈的作法有点不敢苟同。

        游览完崇陵,我们下一站就是昌陵的回音壁。 昌西陵是仁宗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的陵墓,昌西陵与慕陵体制相似,于方台上直接建圆坟,没有方城明楼,建筑规制虽简陋,却有其特殊之处:一是隆恩殿内藻井彩绘为丹凤展翅,独自翱翔,其他后陵则为3朵莲花衬以18个金点的水浪花纹;二是隆恩殿后与三座门之间有御带河一条,河上有三座跨桥,中间一座有栏板,左右两座各为无栏平板桥;三是三座门前围墙为方形,三座门后北墙为圆弧形,切入三座门的直墙上。
     
 昌西陵宝顶月台前神道上的第七块石块是回音石,站在上面说话,无论声音大小,都可以听到洪亮的回音,地下可将声响扩大数十倍传出来。环绕宝顶的罗锅墙是回音壁,人于东侧细语发声,立于西侧的人以耳贴墙,可听到东侧人的声音如同打电话般地传来。我们一行几人各站不同的位置,故意压低声音小声地说话,真得非常清晰,真得是非常神奇。
       走出昌陵,已经5点半了,还有一个慕陵因为时间没有去成,但建筑风格大同小异了。

      游罢清西陵, 
就像城市的天空一样,灰蒙蒙一片,那些琉璃瓦没有阳光的照射,自然少了那种炫目耀眼的“金碧辉煌”的效果。看这些苍劲的松柏和坚固的墓墙,还有并不多的游人,心中不免唏嘘。清朝自1644年入关到1911年灭亡,历时267年。每个皇帝驾崩,都要修建如此恢弘的陵墓,可见国家政权之强盛。此一清西陵占地就是800平方公里,仅清西陵内一个崇陵就耗资90亿白银,如果这样的封建王朝延续下去,每死一个皇帝以及皇族,都要大肆圈地修建陵墓,若干年后,“风水宝地”必然全让死人占尽,所有真金白银也将必然变成一堆土木。
         哎
。。。。。。。。。。。。。


图片
 

文章评论

晚秋

一篇游记,把读者带进了清朝时代,一切地理地貌,在作者笔下翊翊(白字)如生,拜读了。

老张

20多年前,我也去过清西陵,看了你的日记仿佛又回到了旅游胜地得感觉!

心若止水

看了你的游记,想到的不是优美的风景,而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不公,哎。。。。。。哪朝哪代都一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