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白话版
个人日记
第一 行由品
唐高宗仪凤二年春天,六祖大师从广州法性寺来到曹溪南华山宝林寺,韶州刺史韦璩和他的部属入山礼请六祖到城里的大梵寺讲堂,为大众广开佛法因缘,演说法要。六祖登坛陞座时,闻法的人有韦刺史和他的部属三十多人,以及当时学术界的领袖、学者等三十多人,暨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向六祖大师礼座,希 望听闻佛法要义。
六祖对大众说:“善知识!每个人的菩提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要用此清净的菩提心,当下就能了悟成佛。善知识!先且听我惠能求法、得法的行由与经历事略:
我的父亲原本设籍范阳,后来被降职流放到岭南,于是作了新州的百姓。我这一生很不幸,父亲早逝,遗下年老的母亲和我相依为命。后来迁移到南海,每天只靠卖柴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困苦。
有一天,有位顾客买柴,嘱咐我把柴送到客店去。客人把柴收下后,我得了钱退出门外时,看见一位客人正在读诵佛经。我一听那位客人所诵的经文,心里顿时豁然开悟,于是问那位客人说:‘请问您诵念的是甚么经?’
客人答说:‘《金刚经》。’
我再问他:‘您从那里来?如何得以持诵这部经典?’
客人答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那是弘忍大师住持教化的道场,跟随他参学的门人有一千余人。我就是去东禅寺礼拜五祖,而听受此经的。大师经常劝出家、在家二众说,只要持诵《金刚经》,自然就能够见到自心本性,当下就能了悟成佛。’
我听了客人的这一番话,也想去参拜五祖。由于过去结下的善缘,承蒙一位客人给我十两银子,教我备足母亲的生活所需,然后就到黄梅县参拜五祖。我将母亲安顿好了以后,辞别母亲,不到三十多天,就到黄梅礼拜五祖。
五祖见了我就问:‘你是甚么地方的人?来这里想要求些甚么?’
我回答说:‘弟子是岭南新州的百姓,远道而来礼拜大师,只求作佛,不求别的。’
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如何能作佛呢?’
我说:‘人虽有南北的分别,佛性根本没有南北的分别!獦獠身与和尚身虽然不同,但是本自具有的佛性又有甚么差别呢?’
五祖还想和我多谈些话,但看见徒众随侍在左右,于是命令我跟随大众去作务。我问:‘惠能禀白和尚!弟子自心常常涌现智能,不离自性,这就是福田。不知和尚还要教我作些甚什么事务?’
五祖说:‘你这獦獠根性太利,不必再多说,到槽厂作务去吧!’
我退出后,来到后院,有一位行者叫我劈柴、舂米,就这样工作了八个多月的时间。
有一天,五祖到后院来,看到我就说:‘我想你的见解可用,只是恐怕有恶人对你不利,所以不和你多说。你知道吗?’
我回答说:‘弟子也知道师父的心意,所以一直不敢走到法堂前来,以免引人生疑。’
有一天,五祖召集所有的门下弟子,‘我向你们说:世间的众生在生死苦海里沉沦,如何解脱生死,这是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你们整天只知道修福,不知道要 求出离生死苦海。自己的真心本性如果迷而不觉,只是修福,又如何能得度呢?你们各自回去观照自己的智能,看取自己本心的般若自性,然后各作一首偈颂来给我看,如果能悟得佛法大意,我就传付衣法给你,作为第六代祖师。大家赶快去!不得延迟停滞!佛法一经思量就不中用!如果是觉悟自性的人,一言之下自能得见。 这样的人,即使在挥刀作战的紧急关头,也能于言下立见自性。’
大众听了五祖的吩咐后退下,彼此互相商量说:‘其实我们大家也不必去澄静思虑,费尽心力地作偈子,因为即使呈了偈子给和尚看,又有甚么用呢?神秀上座 现在是我们的教授师,不用说,一定是他中选。如果我们轻率冒昧地去作偈子,那只是枉费心力罢了。’众人听到这些话以后,全都止息了作偈子的念头,大家都 说:‘我们以后就依止神秀上座好了,何必多此一举去作偈子呢?’
神秀也暗自在想:‘他们都不呈偈的原因,是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所以我必须作偈呈送给和尚看;如果我不呈偈,和尚如何能知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我呈偈的用意,如果是为了追求佛法,那就是善的;如果是为了觅求祖位,那就是一种恶行,这和一般处心积虑地贪图圣位的凡夫心又有甚么不同呢?如果我不呈偈请 和尚印证,终究不能得法。这件事实在是教人为难!教人为难啊!’
在五祖法堂前,有三间走廊,原本准备延请供奉卢珍居士来绘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以便后世有所流传,有所供养。
神秀作好了偈颂以后,曾经数度想呈送给五祖,但走到法堂前,总是心中恍惚,汗流全身,想要呈上去,却又犹豫不决。就这样前后经过了四天,共有十三次未得呈偈。神秀于是想到:‘不如把偈颂写在法堂前的走廊下,由和尚自行看到,如果和尚看了以后说好,我就出来礼拜,说是我神秀作的;如果说不好,那就只能怪自己枉来山中数年,空受众人恭敬礼拜,还修甚么道呢?’
于是,就在当天夜里三更时分,神秀不使人知,悄悄地走出房门,自己掌灯,把偈颂写在南廊的墙壁上,以表露他心中的见解。偈颂说:
身体是菩提树,心灵如明镜台,
时时勤加拂拭,勿使惹着尘埃。
神秀写好偈颂以后,便回到自己的寮房,全寺大众都不知道这件事。神秀又想:‘明天五祖看见这首偈语,如果欢喜,就是我与佛法有缘;如果说不好,自然是 我自己心里迷误,宿昔业障太过深重,所以不该得法。五祖的圣意实在是难以揣测啊!’神秀在房中左思右想,坐卧不安,一直到五更时分。
其实,五祖早已知道神秀还未入门,不曾得见自性。天明后,五祖请卢供奉来,准备去南边走廊墙上绘画图相。这时忽然看到神秀那首偈颂,于是对卢供奉说: ‘供奉!不用画了,劳驾你远道而来。经上说:凡所有相,都是虚妄的。所以只留下这首偈颂,让大众诵念受持。如果能够依照这首偈颂修行,可免堕入三恶道;依照这首偈颂修行,也能获得很大的利益。’于是告诉弟子们应当对偈焚香恭敬礼拜,大家都诵持这首偈颂,就可以见到自性。弟子们读诵此偈后,都赞歎说:‘很 好!’
夜半三更,五祖把神秀叫进法堂,问道:‘那首偈颂是你写的吗?’
神秀答道:‘确实是弟子所作,弟子不敢妄求得祖位,只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是否有一点智能?’
五祖说:‘你作的这首偈子还没有见到自性,只是门外汉一个,未曾进门入室。这样的见解,要想用它来觅求无上菩提,终究不可得。无上菩提必须言下就能认识自己的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在一切时中,念念都能见到自己的真心本性,一切万法无滞无碍;只要能认识真如自性,自然一切法皆真,一切的境 界自亦如如不动而无生无灭。这如如不动的心,就是离绝人我、法我二执而显现的真实性。若是这样见得,即是无上菩的自性了。你暂且回去思惟一两天,再作一偈送来给我看,如果你的偈能入得门来,我就把衣法传付给你。’神秀行礼退出。
又经过几天,神秀仍然作不成偈,心中恍惚,神思不安,好像在梦中,行走坐卧都闷闷不乐。
又过了两天,有一童子从碓坊经过,口中诵念着神秀的偈,我一听就知道这首偈还没有见到自性。虽然我不曾蒙受教导,但是早已识得佛法大意,就问童子说:‘你诵的是甚么偈呢?’
童子说:‘你这獦獠不晓得,五祖大师说,人生最重要的事是生死;大师要传付衣钵佛法,所以命门人作偈来看,如果悟得大意,就传付衣法,让他作第六代祖师。神秀上座在南边走廊的墙壁上写了这首无相偈,大师教众人都诵念,说依这首偈去修持,可得大利益。’
我说:‘上人!我在这里舂米已经八个多月了,不曾走到法堂前,请上人也能引导我到偈颂前去礼拜。’
童子引我到偈颂前礼拜,我说:‘惠能不认识字,请上人替我读通一遍。’这时有位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朗诵。我听了以后,对张别驾说:‘我也有一首偈,希望别驾代为书写。’
张别驾说:‘你也会作偈,这倒是稀奇!’
我对张别驾说:‘要学无上正觉,不可轻视初学。下下等的人也会有上上等的智能;上上等的人也会有没心智的时候。如果随便轻视人,就会有无量无边的罪过。’
张别驾说:‘你就把偈语念诵出来吧!我为你写上,将来如果你得法,务必先来度我,请不要忘了我的话。’
我的偈颂是这样说的:
菩提本来没有树,明镜本亦不是台,
自性原无一物相,何处惹着尘埃来?
这首偈写就以后,五祖的门下弟子无不赞叹惊讶,相互议论说:‘真是奇怪啊!实在不能单凭相貌来看人哩!为何才没多久的时间,他竟然成就了肉身菩萨?’
五祖看到大家这样大惊小怪,恐怕有人对我不利,于是就用鞋子擦掉了这首偈语,说:‘也是没有见性!’大家以为真是这样。
第二天,五祖悄悄地来到碓坊,看见我腰上绑着石头正在舂米,说:‘求道的人为了正法而忘却身躯,正是应当这样!’
于是问我说:‘米熟了没有?’
我回答:‘早就熟了!只是欠人筛过。’
五祖于是用锡杖在碓上敲了三下而后离开。我当下已领会五祖的意思,于是在入夜三更时分,进入五祖的丈室。五祖用袈裟遮围,不使别人看到,然后亲自为我讲说《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我就在这一句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真理。于是我向五祖启陈说:‘原来自性本来就是如此清净的呀! 原来自性本来就是没有生灭的呀!原来自性本来就是圆满具足的呀!原来自性本来就是没有动摇的呀!原来自性本来就能生出万法的呀!’
五祖听了,知道我已悟得自性,便对我说:‘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心,即使多闻佛法也没有益处。如果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心,见到自己的本来自性,即可称为调御丈夫、天人师、佛。’
我在三更时分受法,所有的寺众都不知道,五祖就把顿教心法及衣钵传授给我,并且嘱咐我说:‘你已经是第六代祖师了,要好好地自行护念,广度众生,将此心法流传到后世,不要使它断绝!’听我说偈:
‘众生田中下佛种,因地成熟佛果生;
无情亦是无佛种,无佛种性无佛生。’
五祖又说:‘过去达摩祖师来中国,传法师承为世人所未信,所以要传这个衣钵作为凭证,代代相传。其实佛法则在以心传心,都是要使人自己开悟,自己得解。自古以来,诸佛只是传授自性本体,诸师只是密付自性本心。衣钵是争夺的祸端,止于你身,不可再传!如果继续再传衣钵,必将危及生命。你必须赶快离开这 里,恐怕有人要伤害你。’
我听了后,问五祖说:‘我应该向甚什么地方去弘法度众呢?’
五祖说:‘你到广西怀集的地方就可停留,到广东四会的地方则隐藏。’
我在三更时分领得衣钵后,对五祖说:‘我原是南方人,向来不熟悉这里的山路,如何才能走到江口呢?’
五祖说:‘你不必忧虑,我亲自送你去。’
五祖一直送我到九江驿,让我上船,五祖自己把橹摇船。我说:‘和尚请坐!弟子应该摇橹。’
五祖说:‘应该是我度你。’
我说:‘迷的时候由师父度,悟了就要自己度;度的名称虽然一样,但它的用处不一样。我生长在偏远的地方,讲话的语音不正,承蒙师父传授心法,现已开悟,只应自性自度。’
五祖说:‘是的!是的!以后佛法要靠你弘传。三年以后,我就要示寂,你要珍重,一直向南走,也不要急于说法,佛法是很难兴盛起来的。’
我辞别了五祖,动身向南方走,大约经过了两个月的时间,到了大庾岭。有数百人从后面追赶而来,想要夺取衣钵。其中有一位僧人,俗姓陈,名叫惠明,在家时曾经做过四品将军,性情粗鲁,参禅求道的心却很积极。他急着要追寻我,比其它人先一步追上了我。我把衣钵扔在石头上,说:‘这袈裟是代表传法的信物,可以用暴力来争夺吗?’说完我就隐避到草丛中。
惠明赶到,提拿衣钵不动,于是大声喊道:‘行者!行者!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夺衣钵而来。’
于是我从草丛中走出来,盘坐在石头上。惠明作礼,说道:‘希望行者为我说法。’
我说:‘既然你是为求法而来,先要屏除心识中的一切缘影,不要使有一念生起,我再为你说法。’
惠明默然而立。经过许久,我说:‘不思量善,不思量恶,就在这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呢?’
惠明在此言下忽然契悟,又再问道:‘除了已经说过的密语、密意以外,还更有其它的密意吗?’
我说:‘既然已经对你讲了,就不是秘密。你如果能反观自照,究明自性的本源,秘密就在你身边。’
惠明说:‘我虽然在黄梅五祖座下参学,实在未曾省悟自己的本来面目,今承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只有自己知道。现在行者就是我的师父了。’
我说:‘既然你这样说,我和你同以黄梅五祖为师,好好自行护念。’
惠明又问:‘我今后要向甚么地方去呢?’
惠能说:‘你到江西袁州的地方就可以停止,到蒙山的地方就可以安住。’于是惠明作礼辞别而去。
后来我到了曹溪,又被恶人追寻,于是就在四会避难,隐藏在猎人队中十五年。在这期间,我时常随机为猎人说法。猎人常令我守网,每当我看见禽兽落网被捕,便将牠们统统放生。每到吃饭的时候,我就以蔬菜寄煮在肉锅中,有人问起,就对他说:‘我只吃肉边的蔬菜。’
有一天,我暗自在想:‘应当是出来弘法的时候了,不能永远隐遁下去。’于是我离开了猎人队,来到广州法性寺,遇上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当时有一阵风吹来,旗幡随风飘动,一个僧人说这是‘风动’,另外有一个僧人则说是‘幡动’,两个人为此争论不休。我走上前向他们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 者的心在动。’大众听到了,都十分惊异。
印宗法师请我坐到上席,询问佛法奥义。他听我说法,言辞简洁,说理透彻,并非从文言字句中来,于是问道:‘行者一定不是平常人!很早就听说黄梅五祖的衣法已经传到南方,莫非就是行者吗?’
我说:‘不敢!’
于是印宗法师向我作礼,请我出示五祖传授的衣钵给大家看。印宗法师又再问说:‘黄梅五祖传付衣法时,有甚么指示吗?’
我说:‘指示是没有,只讲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印宗法师问:‘为甚么不论禅定与解脱呢?’
我说:‘因为讲禅定解脱,就有能求、所求二法,这就不是佛法;佛法是没有分别对待的不二之法。’
印宗法师又问:‘甚么是佛法的不二之法呢?’
我说:‘法师讲的《涅槃经》,阐明佛性就是佛法的不二之法。譬如高贵德王菩萨问佛陀说: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不信佛法的一阐提,是否就永断善根佛性了呢?佛陀说:善根有二种,一是常,二是无常,佛性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因而说为不断,这就名为不二之法;一是善,二是不善,佛性是非善也非不善,因此名为不 二之法。五蕴与十八界,凡夫见之为二,有智能的人通达事理,知其性本无二无别,无二无别的性就是佛性。’
印宗法师听了我所说的法,心生欢喜,合掌恭敬地说:‘我给别人讲经,犹如瓦片石砾;仁者论述义理,犹如那精纯的真金。’
于是为我剃除须发,并且愿意事奉我为师。我就在智药三藏手植的菩提树下开演东山顿宗法门。
我自从在东山得法以后,受尽辛苦,生命时刻处在危险之中。今天能够和刺史官僚及僧尼道俗同在此法会中,无非是多劫以来所结的法缘,也是宿昔供养诸佛,共同种下的善根,方能听闻这顿教得法的因缘。教法是过去的圣人所传下来的,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聪明智能。愿意听闻古圣教法的,各自先行净心;听完之后,各自 去除疑惑,就像过去的圣人一样没有差别了。”
大众听完惠能大师的说法后,心生欢喜,作礼而去。
第二 般若品
第二天,韦刺史又来向六祖大师请求开示,大师登上法座,对大众说:‘大家先清净自心,一起来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又说:‘善知识!菩提智能,世间众 生本来人人有都有,只因一念心迷,不能自悟,必须借助大善知识的指导,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性。大家应当知道,不论愚人或智人,佛性本来没有差别,只是因为有迷和悟的不同,所以才有愚人和智人的差异’我现在为你们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法,让你们各自得以开发智能。专心倾听!我为你们说:
善知识!世人一天到晚口念般若,却不能认识自心本性中的般若,就如同饥饿的人,说食终不能饱。如果整天只是口里说空,而不能实践,虽历万劫,也不能得见自性,终究无法受益。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印度语,翻译成中文就是用大智能度到彼岸。这必须要从内心里去实行,不是只在口头上称念的。如果只是口说而心不行,那就如幻、化、露、电,终归空过;如果口念而且心行,即能心口相应契合,这时清净的菩提自性就是人人本具的天真佛,离开自性之外并无别佛。甚么叫做摩诃呢?摩诃 的译义是‘大’,这是说菩提心量广大,好像虚空一样,没有边际,也没有方圆大小、青黄赤白、上下长短、瞋怒喜乐、是非善恶、头尾等对待分别。一切诸佛国土,都如同虚空一样。世人的灵妙真如本来是空,并无一法可得;诸法自性本来空寂,也是如此。
善知识!不要听我说空,便又执着空。第一不要执着空!如果心里空无所有的静坐,这就是执着无记空。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容万物的种种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全都含藏在虚空之中。世人的妙性真空,含藏万法也是如此。
善知识!自性能含藏万法,这就是大,万法就在每个人的自性之中。如果见到任何人,无论是善是恶,全都能不取不舍,也不染着,心境朗照如同虚空,就称之为大,所以梵语叫做摩诃。
善知识!迷而不悟的人只是口说,悟了的智者则能心行。又有一类迷而未悟的人,死心静坐,甚么也不想,自以为这就是大。这样的人不足以和他说‘摩诃般若’之法,因为他们已经落入了邪见的谬误。
善知识!自性心量广大,周遍法界,用的时候历历分明,应用就了知一切。一切法即一法,一法即一切法,来去自由,心体没有障碍,这就是般若。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都是从自性中出生,不是从外面得来,不要错用了心思!这就叫作真性自用。一法真即一切法皆真。心要用于开发真如自性,转迷为悟的大事,不要在空心静坐等小道上用功,更不要整天口中说空,而心中不修真空之行!这就好像一个平民百姓,自称自己是国王,终究不是真。这种人不是我的弟子。
善知识!甚么叫做般若呢?梵语般若,中国话译作智能。在日常的一切处、一切时中,如果能念念不无明愚痴,常用智能行事,这就是般若行。如果一念愚妄,就尽失般若;一念离妄,就能出生般若。世间凡夫,愚迷不悟,不能见到实相般若。虽然口说般若,心中却为愚迷所惑;虽然常常自己说‘我在修行般若’,念念说 空,却不认识真空的道理。般若没有形相可说,智能心就是此无形无相而又不落断灭的般若实相。若能作如是理解,就称为般若智。
甚么叫做波罗蜜呢?这是印度话,中国话译为‘到彼岸’,从它的译义来解释,是断绝生灭。心若执着外境,就有生灭现起,如同水中波浪起伏不定,这就叫做此岸;心如果不攀缘外境,好比流水经常畅通无碍,生灭便无由现起,就叫做彼岸,所以称为波罗蜜多。
善知识!迷而不悟的人只知道口念;但是念的时候,心中有妄有非。若能念念心行,才是真实不虚的真如法性。悟得这个法的是般若法;修持这种行的是般若行。不能如是修行,就是凡夫;若能一念悟修,自身当体即与佛平等无异。
善知识!凡夫就是佛,烦恼就是菩提。前念迷惑,就是凡夫;后念觉悟,就是佛陀。前念执着于境界,就是烦恼;后念不攀缘境界,就是菩提。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最尊贵、最高上、最第一的佛法,无住无往也无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是从般若法中出生。大家应当运用大智能,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是修行,必定能成就佛道,转变贪、瞋、痴三毒,成为戒、定、慧三无漏学。
善知识!我这个法门,从一实相般若能生出八万四千种智能。为甚么呢?因为世人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尘劳。如果没有尘劳覆盖,般若智能便能时常现起,念念不离菩提自性。悟得这个法门的人,自然没有妄念,没有思量、执着,不起诳妄颠倒,随缘应用真如自性,以般若智能来观照事物,对于一切诸法不执着也不舍离,这 就是见性成佛。
善知识!如果想要进入甚深的一真法界及般若正定的人,必须修持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能见到自性。大家应当知道,这部《金刚经》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在经文里面已经很清楚地予以赞叹,不能一一细说。这法门是最上乘的教法,专为有大智能,有上等根性的人说。小根性小智能的人听闻此法,心里会 生起疑惑不信。为甚么呢?就好比天龙在阎浮提降下大雨,城市村落都顺水漂流,如同漂流的枣叶一样。如果雨是下在大海中,海水不见增加,也不见减少。大乘根性、最上乘根性的人,听闻他人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能领悟理解,知道本性里面自有般若智能,这是经常运用智能观照所得,而不是假借语言文字而成。譬 如降雨,不是从天而有,原是龙能兴云致雨,让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统统蒙受润泽。百川众流注入大海中,与海水合为一体,众生本性中般若智能也是如此。
善知识!小根性的人听闻此顿教法门,犹如草木一样,根性小的,如果被大雨一淋,就会全部倒下,不能继续生长。小根性的人,听闻大法的情形也是这样,他们原有的般若智能,和大智能的人并没有差别,为甚么闻此顿教法门不能开悟呢?因为他们执着邪见,所知障重,烦恼习气根深柢固,好像密云遮蔽了日光,没有风 来把云吹散,日光就不能透现出来。般若智能,人人本来具足,没有大小之分,只因为一切众生自心有迷悟的不同所致。心有迷惑,向外求法,离心觅佛,不能悟见自性,这就是小根性的人。如果领悟顿教法门,不向心外执着修行,只在自己心中经常生起正见,自然一切烦恼尘劳不能染着,这就是见到自性。
善知识!对于内外境界都不执着,来去自由,能遣除执着的心,就能通达无我,没有障碍。能如此修行,便和般若经所说的没有差别。
善知识!一切经典、所有文字、大小二乘教、十二部经,都是因人施设的,由于智能本性,才能建立。如果没有世人,自然也就没有一切万法。由此可知,一切万法原是由世人所兴设,一切经书由于人说才会有。因为世人之中有愚有智,愚昧的称为小人,有智能的称为大人。愚昧的人向有智能的人请教,有智能的人对愚昧 的人说法;庸愚的人如果忽然领悟理解、心地开朗,就和有智能的人没有差别。
善知识!一念不觉悟,就是佛也成为众生;一念觉悟时,众生就是佛。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宇宙万法都在自心之中。那么为甚么不从自己的心中直下见真如本性呢?《菩萨戒经》中说:‘我人的自性本来是清净无染的。若能识得自心,见到自性,都能够成就佛道。’《维摩诘经》中说:‘当下豁然开朗,返见自己本心。’
善知识!我在弘忍和尚那里,一听闻他说法,言下即便开悟,顿时见到真如本性,所以将此顿教法门流传广布,让学道的人顿悟菩提,各自观照自心,见到自己的本性。如果自己不能领悟,必须寻访大善知识,也就是理解最上乘法的人,直接指示正路。这善知识有大事因缘,就是所谓‘教化示导,令众生得见自性’,因为 一切善法能够由善知识发起的原故。在我人的自性中,本来就具足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如果愚迷而不能自悟,必须请求善知识的指示方能得见。如果能自悟见性的人,自然不须向心外求觅;如果一味执着‘必须靠善知识,以期得到解脱’,那是错误的。为甚么呢?众生自心内原有般若智能可以自悟。如果另起邪见,迷自本心,颠倒妄想,心外的善知识虽然给予教导,也是无法得救。如果能够生起真正的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即能完全熄灭;如果能识得自性,这一悟便可以直入佛 地。
善知识!用智能观照,就能里外光明澄彻,认识自己本来的真心。如果认识了自己本来的真心,即是得到本来无碍的自在解脱,若得解脱自在,即是入于般若正定。般若正定就是一念不生,也就是对于所知所见的一切诸法,心不染着。这个‘一念不生’,应用时能遍及一切处,却又不滞着于一切处。只要清净本心,使六识 出六根门头,于六尘境中不起丝毫杂染妄念,出入来去自由自在,通畅自如,运用万端,无滞无碍,这就是般若三昧,就是自在解脱,这就叫作无念行。如果一味执着甚么都不去思考,当使心念断绝,这就是法缚,也叫作边见。
善知识!悟得无念法的人,万法都能通达,无有障碍;悟得无念法的人,即已亲见诸佛的境界;悟得无念法的人,已到达佛地的果位。
善知识!后代得到我这个法门的人,能将这个顿教法门,与见解相同、心行相同的人共同发愿信受奉持,如同事奉佛陀,终生精进而不退转的人,必定能达到圣人的境地。但是,传此法门必须传授历代祖师以来默传心印的咐嘱,不可隐匿宗门正法。如果不是同一见地、同一心行,而在其它宗派法门中修行的人,不得妄传, 以免有损他原修宗派的传承,究竟是没有益处的,尤其更怕有些愚痴的人不能了解,诽谤这个法门,将使百劫千生断绝佛的种性。
善知识!我有一首无相颂,你们每个人都必须要记诵,无论在家出家,只要依照这首无相颂去修行就好了。如果不能自己修行,只是记诵我的话,也是没有甚么益处的。
听我说偈:
‘说法通及自心通,犹如大日处虚空。
唯有传授见性法,出世度众破邪宗。
法本不分顿与渐,迷悟时间有快慢。
只有此见性法门,庸愚的人不能知。
说法即使万般异,合则理体仍归一。
烦恼黑暗住宅中,时常须要慧日照。
邪念来时烦恼到,正念来时烦恼除。
邪正二相都不用,清净极至无余境。
菩提本是自性觉,若起心念就是妄。
净心处在妄心中,但正心念无三障。
世人着要修佛道,一切法门都不妨。
常见己过勤反省,就能与道相应和。
众生各自有其道,各自修行不相妨。
自离其道别求道,终身无法得见道。
风尘波波度一生,到头还是自懊恼。
想要得见真实道,行为正直就是道。
自己如果无道心,暗行不能得见道。
若是真正修道人,不见世间的过非。
如果只见他人过,自己有过就是错。
他人有过我无过,我责怪人自有过。
只要自止责人心,就能破除烦恼障。
憎怒喜爱不关心,长伸两脚自在卧。
想要教导感化人,自己须有方便法。
不使他人生疑惑,就是自性的显现。
佛法本就在世间,觉悟不离开世间;
离开世间寻菩提,正如费心求兔角。
正见名为出世智,邪见名为世间惑;
邪正二见尽扫净,菩提自性分明现。
这首颂是顿教法,也称做是大法船。
迷人闻法历多劫,顿悟只在刹那间。
六祖又说:‘今天我在大梵寺说的这个顿教法门,普愿世间所有的众生听了之后都能即时见性成佛。’
当时,韦刺史与官僚、僧俗弟子听了六祖所说的法后,都有所省悟。于是大家同时向六祖大师顶礼,并且赞歎道:‘太好了!想不到岭南有佛出世!’
第三 决疑品
有一天,韦刺史为惠能大师设大会斋,吃过斋饭,韦刺史恭请大师登上法座,自己和官僚、信众们整肃仪容,向大师再行礼拜,问道:“弟子们听和尚说法,实在是微妙得不可思议。现在我有些疑问,希望和尚大发慈悲,特别为我们解释说明!”
大师说:“有甚么疑问就立刻提出来,我当为你们解说。”
韦刺史说:“和尚所说的法,岂不是达摩祖师的宗旨吗?”
大师说:“是的。”
韦刺史说:“弟子听说达摩祖师当年化导梁武帝时,武帝问:‘朕一生中建造寺庙,敕度僧人,布施财物,广设斋会,有甚么功德呢?’达摩祖师说:‘实在说并没甚么功德。’弟子不明白这个道理,希望和尚为我解说!”
大师说:“实在没有甚么功德可说。你们不要怀疑先圣的话!梁武帝心存邪见,没有认识真正的法性。建造寺庙,敕度僧人,布施设斋,这只是在求有漏的人天福报,不可将这福报当做功德。因为功德原本就在法身之中,不在修福的事相上求。”
大师又说:“能认识自性就是功,能等视一切众生就是德。念念之间没有滞碍,常能见到真如本性的真实妙用,这就叫做功德。内心谦虚卑下就是功,外面依礼而行就是德;从真如自性中建立万法就是功,心体远离一切妄念就是德;念念不离自性就是功,应用万端而不染着就是德。如果要寻求功德法身,只要依照这样去 做,就是真正的功德。如果真是修功德的人,心里就不会轻慢他人,而能普遍尊敬一切众生。如果心中经常轻慢他人,我执没有断除,自然不会有功;自己的心性虚妄不实,自然没有德;这是因为我执未除,自高自大而常常轻视一切的缘故。善知识!念念不间断就是功,心行平直就是德;自修心性就是功,自修身行就是德。善 知识!功德必须向内见到自性,而不是藉着布施供养所能求得到的,所以福德与功德是不同的。梁武帝不认识这个真理,无法契入,并不是我们的祖师有了过错。”
韦刺史又问道:“弟子常见一般出家或在家的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和尚解说,这样的修行是否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希望和尚为我破除心中的疑惑!”
大师说:“请韦史君用心听!我为你解说。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中,宣说西方接引化度的经文,很清楚地指出西方净土去此不远。若依相上说,西方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有十万八千里,这十万八千里其实就是象征众生的十恶八邪,因为十恶八邪的障隔,所以便说西方遥远。说西方净土遥远,是为根性下劣的一般人随相而说 的;说西方净土很近,是为根性锐利的上智人随性而说的。人的根性虽有利钝两种,但佛法并没有两样。因为众生有迷和悟的差别,所以见性就有时间上迟速的不同。执迷的人着相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觉悟的人只求净化自己的心,所以佛说:‘随着自心清净,自然佛土清净。’
使君!东方人只要能使心清净,就没有罪业;反过来说,即使是西方人,如果心不清净,一样是有罪过的。东方人造了罪业,就想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西方人造了罪,念佛要求生到那一个国土去呢?凡夫愚人不能了悟自性,不认识自己身中自有净土,于是发愿往生东方或西方;觉悟的人到那里都一样是净土。所 以佛说:‘随身所住之处常得安乐。’
使君!只要心地没有不善,西方极乐世界就离我们不远;如果心地不善,念佛求愿往生也难以到达。现在我劝各位善知识,首先要除去十恶,就等于行了十万里路;然后再除去八邪,就又走了八千里;念念都能见到自己的本性,经常使自己行为平坦正直,那么到达西方净土就像弹指般一样的快速,就能见到阿弥陀佛了。
使君!只要你能常行十善,又何须更求往生呢?如果不断除造十恶的心,有那一尊佛会来迎接你往生净土呢?如果能了悟无生无灭的顿教法门,要见西方净土只在刹那之间;不能了悟,念佛求愿往生,则西方路途遥远,如何能够到达呢?我要为各位在一刹那间把西方移到这里来,而且当下便能见到,你们各位愿意一见西方 净土吗?”
大众一起向惠能大师顶礼说:“如果能够在这里就见到西方净土,又何必再另求往生西方呢?希望和尚慈悲,方便示现西方净土,让大家都能得见!”
惠能大师说:“各位!世间上的人,自己的色身就如同一座城,眼、耳、鼻、舌诸根好比是城门;在外面有五座门,里面有一座意门,心就是土地,性就是国王,性王就住在心地上。自性不离心地,国王就存在;自性离开了心地,国王也就不存在。所以自性若在,则身心俱存;性若离,则身心俱坏。要作佛,须向自性中 求,切莫向身外去求作佛!自性若迷,就是众生;自性若觉,就是佛。心存慈悲,自身就是观音菩萨;能够喜舍,自身就是大势至菩萨;能净化身心,自身就是释迦牟尼佛;心地平等正直,自身就是阿弥陀佛。
心中分别人我,就是为自己了一座障碍正道的须弥山;心里起了贪欲邪念,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水;无明烦恼,就是翻滚的波浪;心存毒害,就是凶猛的恶龙;心地虚伪狂妄,就是扰人的鬼神;常在尘劳中奔波,就如同鱼鳖;贪瞋炽然,就等于自造地狱;愚痴不化,就等于无知的畜生。
善知识!经常修行十善,天堂便能现前;除去人我分别,须弥山便会崩倒;息去贪欲心,海水就会枯竭;烦恼不生,波浪就会平息;忘却毒害之心,鱼龙便会绝迹。于是自己心地上的真如觉性自然就会放大光明,外照六根门头清净无染,能破欲界六天的欲业;内照自心本性,即能消除贪瞋痴三毒,地狱等罪业也能同消灭。 如此内外光明澄彻,就如同清净的西方极乐净土一样,如果不作这样的修行,如何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呢?”
大家听了惠能大师的开示,洞然明白,照见自性,于是向六祖恭敬顶礼,同声赞歎说:“好极了!”又高唱道:“普愿法界一切众生,听闻的人都能立即觉悟。”
大师说:“善知识!如果想要修行学佛,在家也是可以,不一定要出家住寺。在家人如果能够依法修行,就好像东方人心地善良;出家住寺不能依法修行,就好像西方人心地不善。只要自心能够清净,就是自性的西方极乐世界。”
韦刺史又问:“在家人要如何修行呢?愿和尚教导我们!”
大师说:“我为大家说一首无相颂,只要依此修行,就好像经常与我同在一处;如果不这样修行,即使剃发出家,在修道上又有甚么益处呢?”偈颂说:
心地平等何须烦劳持戒?行为正直那里还用修禅?
知道报恩就能孝养父母,明白义理就能上下相怜。
懂得谦让就能尊卑和睦,能够忍辱就能制止众恶。
若能如钻木取火般勤修,污泥之中定能生出红莲。
苦口的常是治病的良药,逆耳的必是利行的忠言。
改正过失必定能生智能,维护短处必定心内非贤。
日常生活中常利益他人,成道不是只由布施钱财。
菩提只需要向内心寻觅,何必徒劳向外求取玄妙?
听我说偈之后依此修行,西方极乐净土就在目前。
惠能大师又说:“善知识!大家都要依照偈颂修行,来见取真如自性,直接了当成就佛道,时间不会等待人的。大家现在暂且散会,我要回曹溪去了,大家如果有疑问,就到曹溪来问我。”
当时,韦刺史、官员以及在法会中听讲的善男信女们,各自都心开意解,有所领悟,并且信受不疑,决心奉行。
第四 定慧品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我这个法门,是以定慧为根本。大家不要误以为定慧有别。定和慧是一体的,不是两个。定是慧的体,慧是定的用,当在发 慧的时候,定就在慧中;当在入定的时候,慧也就在定中。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定慧均等修持。因此,各位修学佛道的人,不要说‘先定才能发慧,或先慧才能 入定’这种分别的话。持这种见解,就表示法有二相。口中虽说着好话,心中却不存善念;徒然有定和慧的名称,却不能定慧等持。如果心与口都是善的,内与外都是一如,定和慧就能均等了。自我开悟,自我修持,不在于诤辩;如果争论先后,那就和痴迷的人一样。如果不能断除胜负之心,必将增长我执法执,自不能远离 ‘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执着。
善知识!定慧就像甚么呢?就像灯光,有了灯就有光明,没有灯就黑暗。灯是光的体,光是灯的用,名称虽然有两个,体性本来就是同一个。定和慧也是如此。”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所谓一行三昧,就是能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都能心行正直。《净名经》说:‘直心就是道场,直心就是净土。’不要只 在口头上说正直,心却谄媚邪曲;不要口说一行三昧而心行不直。只要心行正直,不要在一切法上有所执着。愚迷的人执着法相,执着一行三昧,开口就说常常静坐不动,不起妄想杂念,这就是一行三昧。作这种见解的人,就如同没有情识的木石一样,其实正是障碍修道的因缘。
善知识!道是要通流,为何反生滞碍呢?心不滞碍于法相,道就能通流;心若执着法相,那就叫作茧自缚。如果说常坐不动就是一行三昧的话,就像舍利弗在林中静坐,却遭到维摩诘的诃斥。善知识!还有人教人静坐,看住自己的心,观想静止,身体不动,心念不起,从这里下功夫。愚迷之人不懂佛法大意,便在这上面执 着,反而成为颠倒,像这样的人很多。如此教导别人,这是极大的错误。”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正教本来没有顿渐的分别,只因人的根性有利钝的不同。愚迷的人渐次修行,觉悟的人顿然契悟。如果能够识得自己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就没有差别了。因此,立有‘顿渐’的假名。
善知识!我这个法门,自从上代祖师以来,首先建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所谓无相,就是处一切相而离一切相;所谓无念,就是虽念而不执着于念;所谓无住,就是我人的本来自性。对于世间的善、恶、好、丑,乃至冤家至亲,有言语的冒犯、讽刺,或欺凌纷争的时候,都一概视为虚空幻相,不 会想到报复仇害。在念念之中,不寻思过去的境界。如果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能断绝,就叫作系缚;在一切法上,念念不住着,这样就没有系缚,这就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就叫作无相。能离于一切相,则自性法体自然清净,这就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在一切境上,心能不被外境所染污,就叫作无念。在自己的心念上,要常远离一切外境,不要在境界上起心动念。但是,如执着于甚么也不想,把念头全部断绝,一念断绝就死,一样还要到别处去受生轮回,这是极大的错误。学道的人应该好好的想一想,如果不认识佛法大意,自己错了还罢了,却又再误导他人; 自己愚迷不见真理,又毁谤佛经。所以要建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为何立无念为宗呢?只因为那些口头说见性而心犹执迷的人,在外境上仍有所念,有所念就会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就从此产生。菩提自性本无一法可得,如果以为有所得而妄说祸福,这就是尘劳邪见。所以这个法门要建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所谓无,无的是甚么事呢?所谓念,念的是甚么东西呢?所谓无,就是无差别相,无一切妄见尘劳的心;所谓念,就是念真如自性。真如就是念的体,念就是真如的用。真如自性能起念,不是眼耳鼻舌等器官能念。真如本有自性,所以能随缘起念;真如如果没有自性,眼色耳声当下就会消失散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随缘起念时,六根虽然有见闻觉知,但是真如自性不会染着万境而能恒常自在。所以《净名经》说:‘善能分别一切法相,于第一义谛如如不动。’”
第五 生禅品
惠能大师开示大众说:“这个法门中所说的坐禅,本是不执着于心,也不执着于净,也不是不动。如果说执着于心,心念原本是虚妄的;知道心念是虚幻的,所 以也就无所执着。如果说执着于净的话,人的自性本来清净,因为有了无明妄念,所以覆盖了真如本性。只要没有妄想,本性自然清净;如果起心执着于净,就会产生净的虚妄;虚妄没有一定的处所,有了执着,就是虚妄。净原本也没有形相,现在却立出了净的形相,还说这是修行的工夫;有了这样错误的见解,就会障蔽自己 的真如自性,反而被净相所缠缚。
善知识!所谓修不动心者,如果能在见一切人时,不见他人的是非善恶、功过得失,这就是自性不动。善知识!愚迷的人,身体虽然不动,但是一开口便说他人的是非长短好坏,这就与正道相违背了。如果执着于心或执者于净,就障蔽了正道。”
惠能大师再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甚么叫作‘坐禅’呢?顿教法门所说的坐禅,是无所执着而没有障碍,在外对一切善恶境界不起念,这就称为坐,在内能见到自性不动,这就称为禅。
善知识!甚么叫作‘禅定’呢?外离一切相叫作禅,内心不乱叫作定。若在外境上着相,内心就会散乱;若能外离一切相,内心就不会散乱。自心本性原是清净安定的,只因遇境起念,所以内心就乱了。如果见一切境而内心不乱的话,这才是真定。
善知识!外离诸相就是禅,内心不乱就是定,外禅内定,就叫做禅定。《菩萨戒经》说:‘我人的自心本性原本清净。’善知识!在念念之中,得见自己的本性清净,精进修持实践,自然能够成就佛道。”
第六 忏悔品
那个时候,惠能大师看到广州、韶州以及四方的学者、庶民都云集到山中来听闻佛法,于是登上法座,告诉大众说:“来,各位善知识!有关修行成佛的大事, 必须要从自性的觉悟中做起。在任何时候,念念都能清净自心,修正自己的身行;见到自己的法身、佛性,自己救度,自己持戒,这样才算不虚来此曹溪一回。大家既然都是远道而来,能够共同在此聚会,都是大家有缘。现在请各位就地胡跪,我要先为你们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接着再传授‘无相忏悔’。”大众依言,各 自胡跪。
惠能大师说:“第一是戒香,就是自己心中没有过失、罪恶,没有嫉贤妒能的心理,没有悭贪瞋忿的念头,没有劫掠杀害的意图,这就叫作戒香。第二是定香,就是看到一切善恶境相的时候,自心不会散乱,这就叫作定香。第三是慧香,就是自心没有障碍,时常以智能观照自己的真如自性,不造作恶业,虽是修行种种善 事,但心中不执着所作的善行。尊敬长上,体念下人,怜悯孤苦,救济贫穷,这就叫作慧香。第四是解脱香,就是心不攀缘外境,不去思量分别善恶,身心自在,无所挂碍,这就叫作解脱香。第五是解脱知见香,就是自心既于善恶都无所攀缘,但也不可以死守空寂,而应多方参学,听经闻法,以认识自心,通达佛法义理;待人 要谦虚和善,不妄自分别人我,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时,真如自性毫不变易,这就叫作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这‘自性五分法身香’,主要是用来薰修自心,千万不能离心而向外寻求。现在我再为你们传授‘无相忏悔’,灭除三世罪业,使身口意三业得到究竟 清净。善知识!大家一起随我念道:‘弟子等,从前念、现念、一直到后念,念念都不被愚迷所污染,以前所造作的一切恶业以及愚迷等罪,现在完全以至诚的心忏 悔,誓愿都能同时消除灭尽,今后永远不再生起。弟子等,从前念、现念,一直到后念,念念都不被憍狂所污染,以前所造作的一切恶业以及憍狂等罪,现在完全以至诚的心忏悔,誓愿都能同时消除灭尽,今后永远不再生起。弟子等,从前念、现念,一直到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所污染,以前所造作一切恶业以及嫉妒等罪,现在 完全以至诚的心忏悔,誓愿都能同时消除灭尽,今后永远不再生起。’
善知识!以上所宣说的就叫作无相忏悔。甚么叫作忏?甚么叫作悔?所谓忏,就是忏除以前所犯的过失,从前所造的一切恶业、愚迷、憍狂、嫉妒等罪,完全忏除尽净,今后永不再起,这就叫作忏。所谓悔,就是悔改自己以后再犯的过失,从今以后,所有的一切恶业、愚迷、憍狂、嫉妒等罪,现在已经觉悟,完全永远断 除,更不再造作,这就叫作悔。所以称为忏悔。
凡夫愚迷,只知道忏除自己以前所犯的罪业,而不知道悔改以后的过失。因为不知悔改的原故,所以从前的罪业未能灭除,往后的过失又频频生起。既然以前的罪业不能灭除,后来的过失又再生起,如何能称为忏悔呢?
善知识!现在已经忏悔清净,再与大家一起发四弘誓愿,大家都应用心谛听:自心的众生无边,我誓愿度尽;自心的烦恼无边,我誓愿断尽;自性里的法门无量,我誓愿修学;自性的佛道无上,我誓愿成就。
善知识!大家不是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吗?这么说,就不是我来度你们了。善知识!心中众生,就是所谓的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种种不善的心,都是心中的众生,大家应该自性自度,这才叫作真度。
甚么叫作自性自度呢?就是将自己心中的邪见、烦恼、愚痴等众生,用正见来度。既然有了正见,就能运用般若智能来打破愚痴迷妄的众生,各各自性自度。邪见来时用正见度,执迷来时用觉悟度,愚痴来时用智能度,恶念来时用善念度,这样来度心中的众生,就叫作真度。
还有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运用自性般若的智能来去除虚妄分别的思想心。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必须见自本性,常常实践正法,这就叫作真学。无上佛道誓愿成,就是既然常能心存谦卑实践正法,又能远离迷妄而又不执着于觉悟,内心常生般若智能,真妄俱除,就能见到自己的佛性,也就能在一言之下悟道成佛。能够时 时念念修行这四弘誓愿,这就是发心立愿的法门!
善知识!现在已经发四弘誓愿了,再给各位善知识传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觉,就是福慧具足的至尊;归依正,就是远离尘欲的至尊;归依净,就是众生敬重的至尊。从今以后,应当称觉者为本师,再也不去归依其它邪魔外道,常常以自性的佛法僧三宝来为自己证明。奉劝各位善知识,要归依自性三宝:所谓佛, 就是觉者;所谓法,就是正;所谓僧,就是清净。自心归依觉,则邪迷之念不生,少欲知足而能远离财色,所以叫作福慧具足的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都无邪见,因为没有邪见的原故,就没有人我、高傲、贪爱等执着,所以叫作远离尘欲的至尊。自心归依净,在一切尘劳爱欲的境界中,自性都不被染着,所以叫作众生敬重的 至尊。如果能如此修行,就是自性归依。一般凡夫不能理解无相归依,所以从早到晚求受形式上的三归依戒;如果说归依佛,佛在那里呢?如果见不到佛,凭借甚么来作为自己归依的对象呢?所以说归依佛反成为虚妄。
善知识!你们要自己去体会观察,不要错用了心意!经文上分明是说自归依佛,并不说归依他佛。不归依自性佛,就没有所归依处。现在既然已经自己觉悟了,你们必须各自归依自性三宝。向内要善调自己的心性,向外要恭敬尊重他人,这就是自归依。
善知识!既然已经归依自性三宝了,现在请各位再专心谛听!我为你们再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使你们都能够见到自性三身,明白地觉悟自己的真如自性。请大都跟随我念:‘就在自己的色身中归依清净法身佛,就在自己的色身中归依圆满报身佛,就在自己的色身中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善知识!色身犹如我们自己的住宅一般,所以不足以归依。刚才所说的法身、报身、化身这三身佛,都在我们的自性之中,世间上每个人都具有。只因自己的心性被无明所迷惑,不能见到内在的自性,而总是向外去寻觅三身佛,却看不见自性身中本来就具有的三身佛。你们听我说法,能使你们在自身中见到自性所具有的三 身佛。这三身佛,是从自性中出生,并不是从外面可以寻得的。
甚么叫作清净法身佛呢?世人的心性本来清净无染,一切万法都由自性而生。如果心中思量一切恶事,会产生恶的行为;如果心中思量一切善事,就会产生善的行为。如此所有一切善恶诸法在自性中,就好像天空本来常清、日月本来常明,只因为被浮云遮蔽而形成上明下暗的现象;忽然一阵风来,把浮云吹散,天空自然上 下全明,森罗万象都会清楚的显现出来。心人心性,经常浮游不定,就好像那天空的浮云。
善知识!智就象是太阳,慧就象是月亮,智能常如日月光明朗照,但是如果向外滞着尘境,就会被妄念的浮云遮盖自性,智能就不得明朗。如果能遇到善知识,听闻佛法真理,自能除去心中的迷执妄念,而内外光明澄彻,在自性中,万法自然一一显现。见性的人也是如此。这就叫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己本有的自性,就是归依真佛。所谓自归依,就是除去自性中的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以及一切时中所有不善的行为;常常反省自己的过失,不说别人的好坏是非,这就是自归依。常须怀抱谦下之心,普遍对人恭敬,这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性,通 达无碍,这就叫作自归依。
甚么叫做圆满报身呢?譬如一灯能破除千年的黑暗,一智能灭除万年的愚痴。不要经常回想以前的事,已经过去的事不可复得,要常思量以后的行为,念念圆明,自然能见到自心本性。善与恶虽然不同,但是本性并没有两样,这无二之性,就叫作实性。在实性中,善恶无染,这就叫作圆满报身佛。自性若起一念之恶,便 能消灭万劫以来所修的善因;自性若起一念之善,便可灭尽多如恒河沙的恶业。从初发心一直到成就无上菩提,念念之间自见本性,不失正念,这就叫作报身。
甚么叫作千百亿化身呢?如果不思量万法,自性本来就如晴空;如果对万法有了一念的思量,就叫作变化。思量恶事时,自心就能变化为地狱的境界;思量善事时,自心就能变化为天堂的境界;生起毒害之念时,自心就能变化为龙蛇的境界;生起慈悲之念时,自心就能变化为菩萨的境界;自性流露智能时,自心就能变化为 上界诸天的境界;自性迷执愚痴时,自心就能变化为下方三途的境界。自性的变化非常多,愚迷的人不能省察觉悟,念念生起恶心,所以经常在恶道中行走。如果能回转一念的善心,就能生出般若智能,这就叫作自性化身佛。
善知识!法身本来人人具足,念念得见自性,就是报身佛。从报身上思量万法,发智起用,就是化身佛。自己觉悟,自己修行自性功德,就是真归依。皮肉就是色身,色身譬若住宅,不可说是归依。只要能了悟自性中本具三身,就是认识自性佛。
我有一首无相颂,如果能读诵受持,就能使你们累劫多生以来因迷惑所造的罪业在言下顿时消灭。”颂说:
迷人只知修福不知修道,所以只说修福就是修道。
布施供养虽能得无边福,原来是由心中三恶造作。
如果想以修福来灭罪业,来世即使有福罪业还在。
只有向自心中根除罪缘,各自在自性中行真忏悔。
倘能顿悟大乘真忏悔法,去邪迷行正道就能无罪。
学道能够经常观照自性,就和十方诸佛等同一类。
我的祖师只传顿教法门,普愿大家见性同证佛体。
如果想要未来获得法身,必须离诸法相心中如洗。
努力自见性不要空蹉跎,否则后念忽断此生休矣。
若想觉悟大乘见自本性,虔诚恭敬合掌至心请求。
惠能大师说:“善知识!大家都应该读诵记取这首无相颂,并且依照此颂修行,如果听了以后能够立即见性,虽然离我有千里之遥,也如同常在我的身边一样;如果听了以后不能有所觉悟,即使就在对面,也如同相隔千里,又何必辛苦远来求法呢?希望大家各自珍重!”
大众听闻六祖大师的说法,无不心领神会,欢喜踊跃,信受奉行。
第七 机缘品
六祖大师自从在黄梅得到五祖授衣传法以后,回到韶州曹侯村,当时并没有人知道这回事。村中有一位儒学之士名叫刘志略,对大师非常的礼遇尊敬。刘志略有一位姑母是比丘尼,法名无尽藏,经常诵念《大般涅槃经》,六祖一听,就知道经文中的妙义,于是就替他讲解说明。无尽藏比丘尼便拿着经文请问六祖。六祖说: “字我是不认识的,但关于经义请尽量发问。”
无尽藏比丘尼说:“字尚且不认识,如何能够理解经文的意义呢?”
六祖说:“三世诸佛的微妙道理,并不在于文字上。”
无尽藏比丘尼听了非常惊讶,就到处去转告里中的耆宿大德说:“这是一位有道的人,应当请来供养。”于是有魏武帝曹操的远孙曹叔良以及当地居民,都争相前来瞻仰礼拜六祖大师。
那个时候,宝林古寺自从经过隋朝末年的战火兵灾,已经成为废墟。于是就在古寺的原来基地上重建佛寺,礼请六祖前往住持。不久,宝林寺就成了一座名刹。六祖在宝林寺住了九个多月,又被恶党寻至追杀,大师就隐避在寺前山中,后来恶人又放火焚烧前山的草木,六祖勉强将身体挤进大石头的缝隙中隐藏,才得免于被 害。那块石头现在还留在六祖结跏趺坐的膝盖痕迹,以及所穿衣服的布纹,因此后人称此石头为“避难石”。惠能大师想起了五祖曾说的“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的 话,于是就在怀集、四会二县境内隐居下来。
法海比丘,唐朝韶州曲江县人,初次参礼六祖时问道:“即心即佛是甚么道理?祈求和尚慈悲为我解说。”
六祖说:“前念不生执着,当下就是心;后念不令断灭,当下就是佛;能成就一切相的是心,能远离一切相的是佛。这个问题如果要我详细解说,纵使经过无量劫的时间也是述说不尽。听我说偈:
‘无念之心名为慧,离相即佛就是定。
定慧须均等修持,心意自然常清净。
能悟此顿教法门,由你习性所自得。
定体慧用本无生,定慧双修才是正。’”
法海在六祖的开示下豁然大悟,于是以偈赞歎说:“无念的心原来就是佛,不能觉悟而自我委屈;我已明白定慧的正因,当定慧双修离一切相。”
法达比丘,洪州地方的人士,七岁出家,常常诵念《妙法莲华经》。有一天,前来礼拜六祖,头却不着地。六祖诃斥道:“顶礼头不着地,与不顶礼有何不同?你心中必自负有一事物在,你究竟修学甚么专长呢?”
法达说:“我念诵《妙法莲华经》已经有三千部了。”
六祖说:“如果你念到一万,能领悟经中大意,而不觉得自己胜过别人,那就能和我并肩同行。你现在竟以诵经千部而自负,一点也不知道自己的过失,现在听我说偈:‘顶礼本为折伏慢心之幢,为何顶礼时头不着地?心中存有我罪业即生起,无求功之念能获福无量。’”
六祖大师又问道:“你叫甚么名字?”
法达说:“名叫法达。”
&n
唐高宗仪凤二年春天,六祖大师从广州法性寺来到曹溪南华山宝林寺,韶州刺史韦璩和他的部属入山礼请六祖到城里的大梵寺讲堂,为大众广开佛法因缘,演说法要。六祖登坛陞座时,闻法的人有韦刺史和他的部属三十多人,以及当时学术界的领袖、学者等三十多人,暨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向六祖大师礼座,希 望听闻佛法要义。
六祖对大众说:“善知识!每个人的菩提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要用此清净的菩提心,当下就能了悟成佛。善知识!先且听我惠能求法、得法的行由与经历事略:
我的父亲原本设籍范阳,后来被降职流放到岭南,于是作了新州的百姓。我这一生很不幸,父亲早逝,遗下年老的母亲和我相依为命。后来迁移到南海,每天只靠卖柴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困苦。
有一天,有位顾客买柴,嘱咐我把柴送到客店去。客人把柴收下后,我得了钱退出门外时,看见一位客人正在读诵佛经。我一听那位客人所诵的经文,心里顿时豁然开悟,于是问那位客人说:‘请问您诵念的是甚么经?’
客人答说:‘《金刚经》。’
我再问他:‘您从那里来?如何得以持诵这部经典?’
客人答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那是弘忍大师住持教化的道场,跟随他参学的门人有一千余人。我就是去东禅寺礼拜五祖,而听受此经的。大师经常劝出家、在家二众说,只要持诵《金刚经》,自然就能够见到自心本性,当下就能了悟成佛。’
我听了客人的这一番话,也想去参拜五祖。由于过去结下的善缘,承蒙一位客人给我十两银子,教我备足母亲的生活所需,然后就到黄梅县参拜五祖。我将母亲安顿好了以后,辞别母亲,不到三十多天,就到黄梅礼拜五祖。
五祖见了我就问:‘你是甚么地方的人?来这里想要求些甚么?’
我回答说:‘弟子是岭南新州的百姓,远道而来礼拜大师,只求作佛,不求别的。’
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如何能作佛呢?’
我说:‘人虽有南北的分别,佛性根本没有南北的分别!獦獠身与和尚身虽然不同,但是本自具有的佛性又有甚么差别呢?’
五祖还想和我多谈些话,但看见徒众随侍在左右,于是命令我跟随大众去作务。我问:‘惠能禀白和尚!弟子自心常常涌现智能,不离自性,这就是福田。不知和尚还要教我作些甚什么事务?’
五祖说:‘你这獦獠根性太利,不必再多说,到槽厂作务去吧!’
我退出后,来到后院,有一位行者叫我劈柴、舂米,就这样工作了八个多月的时间。
有一天,五祖到后院来,看到我就说:‘我想你的见解可用,只是恐怕有恶人对你不利,所以不和你多说。你知道吗?’
我回答说:‘弟子也知道师父的心意,所以一直不敢走到法堂前来,以免引人生疑。’
有一天,五祖召集所有的门下弟子,‘我向你们说:世间的众生在生死苦海里沉沦,如何解脱生死,这是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你们整天只知道修福,不知道要 求出离生死苦海。自己的真心本性如果迷而不觉,只是修福,又如何能得度呢?你们各自回去观照自己的智能,看取自己本心的般若自性,然后各作一首偈颂来给我看,如果能悟得佛法大意,我就传付衣法给你,作为第六代祖师。大家赶快去!不得延迟停滞!佛法一经思量就不中用!如果是觉悟自性的人,一言之下自能得见。 这样的人,即使在挥刀作战的紧急关头,也能于言下立见自性。’
大众听了五祖的吩咐后退下,彼此互相商量说:‘其实我们大家也不必去澄静思虑,费尽心力地作偈子,因为即使呈了偈子给和尚看,又有甚么用呢?神秀上座 现在是我们的教授师,不用说,一定是他中选。如果我们轻率冒昧地去作偈子,那只是枉费心力罢了。’众人听到这些话以后,全都止息了作偈子的念头,大家都 说:‘我们以后就依止神秀上座好了,何必多此一举去作偈子呢?’
神秀也暗自在想:‘他们都不呈偈的原因,是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所以我必须作偈呈送给和尚看;如果我不呈偈,和尚如何能知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我呈偈的用意,如果是为了追求佛法,那就是善的;如果是为了觅求祖位,那就是一种恶行,这和一般处心积虑地贪图圣位的凡夫心又有甚么不同呢?如果我不呈偈请 和尚印证,终究不能得法。这件事实在是教人为难!教人为难啊!’
在五祖法堂前,有三间走廊,原本准备延请供奉卢珍居士来绘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以便后世有所流传,有所供养。
神秀作好了偈颂以后,曾经数度想呈送给五祖,但走到法堂前,总是心中恍惚,汗流全身,想要呈上去,却又犹豫不决。就这样前后经过了四天,共有十三次未得呈偈。神秀于是想到:‘不如把偈颂写在法堂前的走廊下,由和尚自行看到,如果和尚看了以后说好,我就出来礼拜,说是我神秀作的;如果说不好,那就只能怪自己枉来山中数年,空受众人恭敬礼拜,还修甚么道呢?’
于是,就在当天夜里三更时分,神秀不使人知,悄悄地走出房门,自己掌灯,把偈颂写在南廊的墙壁上,以表露他心中的见解。偈颂说:
身体是菩提树,心灵如明镜台,
时时勤加拂拭,勿使惹着尘埃。
神秀写好偈颂以后,便回到自己的寮房,全寺大众都不知道这件事。神秀又想:‘明天五祖看见这首偈语,如果欢喜,就是我与佛法有缘;如果说不好,自然是 我自己心里迷误,宿昔业障太过深重,所以不该得法。五祖的圣意实在是难以揣测啊!’神秀在房中左思右想,坐卧不安,一直到五更时分。
其实,五祖早已知道神秀还未入门,不曾得见自性。天明后,五祖请卢供奉来,准备去南边走廊墙上绘画图相。这时忽然看到神秀那首偈颂,于是对卢供奉说: ‘供奉!不用画了,劳驾你远道而来。经上说:凡所有相,都是虚妄的。所以只留下这首偈颂,让大众诵念受持。如果能够依照这首偈颂修行,可免堕入三恶道;依照这首偈颂修行,也能获得很大的利益。’于是告诉弟子们应当对偈焚香恭敬礼拜,大家都诵持这首偈颂,就可以见到自性。弟子们读诵此偈后,都赞歎说:‘很 好!’
夜半三更,五祖把神秀叫进法堂,问道:‘那首偈颂是你写的吗?’
神秀答道:‘确实是弟子所作,弟子不敢妄求得祖位,只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是否有一点智能?’
五祖说:‘你作的这首偈子还没有见到自性,只是门外汉一个,未曾进门入室。这样的见解,要想用它来觅求无上菩提,终究不可得。无上菩提必须言下就能认识自己的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在一切时中,念念都能见到自己的真心本性,一切万法无滞无碍;只要能认识真如自性,自然一切法皆真,一切的境 界自亦如如不动而无生无灭。这如如不动的心,就是离绝人我、法我二执而显现的真实性。若是这样见得,即是无上菩的自性了。你暂且回去思惟一两天,再作一偈送来给我看,如果你的偈能入得门来,我就把衣法传付给你。’神秀行礼退出。
又经过几天,神秀仍然作不成偈,心中恍惚,神思不安,好像在梦中,行走坐卧都闷闷不乐。
又过了两天,有一童子从碓坊经过,口中诵念着神秀的偈,我一听就知道这首偈还没有见到自性。虽然我不曾蒙受教导,但是早已识得佛法大意,就问童子说:‘你诵的是甚么偈呢?’
童子说:‘你这獦獠不晓得,五祖大师说,人生最重要的事是生死;大师要传付衣钵佛法,所以命门人作偈来看,如果悟得大意,就传付衣法,让他作第六代祖师。神秀上座在南边走廊的墙壁上写了这首无相偈,大师教众人都诵念,说依这首偈去修持,可得大利益。’
我说:‘上人!我在这里舂米已经八个多月了,不曾走到法堂前,请上人也能引导我到偈颂前去礼拜。’
童子引我到偈颂前礼拜,我说:‘惠能不认识字,请上人替我读通一遍。’这时有位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朗诵。我听了以后,对张别驾说:‘我也有一首偈,希望别驾代为书写。’
张别驾说:‘你也会作偈,这倒是稀奇!’
我对张别驾说:‘要学无上正觉,不可轻视初学。下下等的人也会有上上等的智能;上上等的人也会有没心智的时候。如果随便轻视人,就会有无量无边的罪过。’
张别驾说:‘你就把偈语念诵出来吧!我为你写上,将来如果你得法,务必先来度我,请不要忘了我的话。’
我的偈颂是这样说的:
菩提本来没有树,明镜本亦不是台,
自性原无一物相,何处惹着尘埃来?
这首偈写就以后,五祖的门下弟子无不赞叹惊讶,相互议论说:‘真是奇怪啊!实在不能单凭相貌来看人哩!为何才没多久的时间,他竟然成就了肉身菩萨?’
五祖看到大家这样大惊小怪,恐怕有人对我不利,于是就用鞋子擦掉了这首偈语,说:‘也是没有见性!’大家以为真是这样。
第二天,五祖悄悄地来到碓坊,看见我腰上绑着石头正在舂米,说:‘求道的人为了正法而忘却身躯,正是应当这样!’
于是问我说:‘米熟了没有?’
我回答:‘早就熟了!只是欠人筛过。’
五祖于是用锡杖在碓上敲了三下而后离开。我当下已领会五祖的意思,于是在入夜三更时分,进入五祖的丈室。五祖用袈裟遮围,不使别人看到,然后亲自为我讲说《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我就在这一句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真理。于是我向五祖启陈说:‘原来自性本来就是如此清净的呀! 原来自性本来就是没有生灭的呀!原来自性本来就是圆满具足的呀!原来自性本来就是没有动摇的呀!原来自性本来就能生出万法的呀!’
五祖听了,知道我已悟得自性,便对我说:‘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心,即使多闻佛法也没有益处。如果能认识自己的本来心,见到自己的本来自性,即可称为调御丈夫、天人师、佛。’
我在三更时分受法,所有的寺众都不知道,五祖就把顿教心法及衣钵传授给我,并且嘱咐我说:‘你已经是第六代祖师了,要好好地自行护念,广度众生,将此心法流传到后世,不要使它断绝!’听我说偈:
‘众生田中下佛种,因地成熟佛果生;
无情亦是无佛种,无佛种性无佛生。’
五祖又说:‘过去达摩祖师来中国,传法师承为世人所未信,所以要传这个衣钵作为凭证,代代相传。其实佛法则在以心传心,都是要使人自己开悟,自己得解。自古以来,诸佛只是传授自性本体,诸师只是密付自性本心。衣钵是争夺的祸端,止于你身,不可再传!如果继续再传衣钵,必将危及生命。你必须赶快离开这 里,恐怕有人要伤害你。’
我听了后,问五祖说:‘我应该向甚什么地方去弘法度众呢?’
五祖说:‘你到广西怀集的地方就可停留,到广东四会的地方则隐藏。’
我在三更时分领得衣钵后,对五祖说:‘我原是南方人,向来不熟悉这里的山路,如何才能走到江口呢?’
五祖说:‘你不必忧虑,我亲自送你去。’
五祖一直送我到九江驿,让我上船,五祖自己把橹摇船。我说:‘和尚请坐!弟子应该摇橹。’
五祖说:‘应该是我度你。’
我说:‘迷的时候由师父度,悟了就要自己度;度的名称虽然一样,但它的用处不一样。我生长在偏远的地方,讲话的语音不正,承蒙师父传授心法,现已开悟,只应自性自度。’
五祖说:‘是的!是的!以后佛法要靠你弘传。三年以后,我就要示寂,你要珍重,一直向南走,也不要急于说法,佛法是很难兴盛起来的。’
我辞别了五祖,动身向南方走,大约经过了两个月的时间,到了大庾岭。有数百人从后面追赶而来,想要夺取衣钵。其中有一位僧人,俗姓陈,名叫惠明,在家时曾经做过四品将军,性情粗鲁,参禅求道的心却很积极。他急着要追寻我,比其它人先一步追上了我。我把衣钵扔在石头上,说:‘这袈裟是代表传法的信物,可以用暴力来争夺吗?’说完我就隐避到草丛中。
惠明赶到,提拿衣钵不动,于是大声喊道:‘行者!行者!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夺衣钵而来。’
于是我从草丛中走出来,盘坐在石头上。惠明作礼,说道:‘希望行者为我说法。’
我说:‘既然你是为求法而来,先要屏除心识中的一切缘影,不要使有一念生起,我再为你说法。’
惠明默然而立。经过许久,我说:‘不思量善,不思量恶,就在这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呢?’
惠明在此言下忽然契悟,又再问道:‘除了已经说过的密语、密意以外,还更有其它的密意吗?’
我说:‘既然已经对你讲了,就不是秘密。你如果能反观自照,究明自性的本源,秘密就在你身边。’
惠明说:‘我虽然在黄梅五祖座下参学,实在未曾省悟自己的本来面目,今承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只有自己知道。现在行者就是我的师父了。’
我说:‘既然你这样说,我和你同以黄梅五祖为师,好好自行护念。’
惠明又问:‘我今后要向甚么地方去呢?’
惠能说:‘你到江西袁州的地方就可以停止,到蒙山的地方就可以安住。’于是惠明作礼辞别而去。
后来我到了曹溪,又被恶人追寻,于是就在四会避难,隐藏在猎人队中十五年。在这期间,我时常随机为猎人说法。猎人常令我守网,每当我看见禽兽落网被捕,便将牠们统统放生。每到吃饭的时候,我就以蔬菜寄煮在肉锅中,有人问起,就对他说:‘我只吃肉边的蔬菜。’
有一天,我暗自在想:‘应当是出来弘法的时候了,不能永远隐遁下去。’于是我离开了猎人队,来到广州法性寺,遇上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当时有一阵风吹来,旗幡随风飘动,一个僧人说这是‘风动’,另外有一个僧人则说是‘幡动’,两个人为此争论不休。我走上前向他们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 者的心在动。’大众听到了,都十分惊异。
印宗法师请我坐到上席,询问佛法奥义。他听我说法,言辞简洁,说理透彻,并非从文言字句中来,于是问道:‘行者一定不是平常人!很早就听说黄梅五祖的衣法已经传到南方,莫非就是行者吗?’
我说:‘不敢!’
于是印宗法师向我作礼,请我出示五祖传授的衣钵给大家看。印宗法师又再问说:‘黄梅五祖传付衣法时,有甚么指示吗?’
我说:‘指示是没有,只讲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印宗法师问:‘为甚么不论禅定与解脱呢?’
我说:‘因为讲禅定解脱,就有能求、所求二法,这就不是佛法;佛法是没有分别对待的不二之法。’
印宗法师又问:‘甚么是佛法的不二之法呢?’
我说:‘法师讲的《涅槃经》,阐明佛性就是佛法的不二之法。譬如高贵德王菩萨问佛陀说: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不信佛法的一阐提,是否就永断善根佛性了呢?佛陀说:善根有二种,一是常,二是无常,佛性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因而说为不断,这就名为不二之法;一是善,二是不善,佛性是非善也非不善,因此名为不 二之法。五蕴与十八界,凡夫见之为二,有智能的人通达事理,知其性本无二无别,无二无别的性就是佛性。’
印宗法师听了我所说的法,心生欢喜,合掌恭敬地说:‘我给别人讲经,犹如瓦片石砾;仁者论述义理,犹如那精纯的真金。’
于是为我剃除须发,并且愿意事奉我为师。我就在智药三藏手植的菩提树下开演东山顿宗法门。
我自从在东山得法以后,受尽辛苦,生命时刻处在危险之中。今天能够和刺史官僚及僧尼道俗同在此法会中,无非是多劫以来所结的法缘,也是宿昔供养诸佛,共同种下的善根,方能听闻这顿教得法的因缘。教法是过去的圣人所传下来的,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聪明智能。愿意听闻古圣教法的,各自先行净心;听完之后,各自 去除疑惑,就像过去的圣人一样没有差别了。”
大众听完惠能大师的说法后,心生欢喜,作礼而去。
第二 般若品
第二天,韦刺史又来向六祖大师请求开示,大师登上法座,对大众说:‘大家先清净自心,一起来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又说:‘善知识!菩提智能,世间众 生本来人人有都有,只因一念心迷,不能自悟,必须借助大善知识的指导,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性。大家应当知道,不论愚人或智人,佛性本来没有差别,只是因为有迷和悟的不同,所以才有愚人和智人的差异’我现在为你们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法,让你们各自得以开发智能。专心倾听!我为你们说:
善知识!世人一天到晚口念般若,却不能认识自心本性中的般若,就如同饥饿的人,说食终不能饱。如果整天只是口里说空,而不能实践,虽历万劫,也不能得见自性,终究无法受益。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印度语,翻译成中文就是用大智能度到彼岸。这必须要从内心里去实行,不是只在口头上称念的。如果只是口说而心不行,那就如幻、化、露、电,终归空过;如果口念而且心行,即能心口相应契合,这时清净的菩提自性就是人人本具的天真佛,离开自性之外并无别佛。甚么叫做摩诃呢?摩诃 的译义是‘大’,这是说菩提心量广大,好像虚空一样,没有边际,也没有方圆大小、青黄赤白、上下长短、瞋怒喜乐、是非善恶、头尾等对待分别。一切诸佛国土,都如同虚空一样。世人的灵妙真如本来是空,并无一法可得;诸法自性本来空寂,也是如此。
善知识!不要听我说空,便又执着空。第一不要执着空!如果心里空无所有的静坐,这就是执着无记空。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容万物的种种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全都含藏在虚空之中。世人的妙性真空,含藏万法也是如此。
善知识!自性能含藏万法,这就是大,万法就在每个人的自性之中。如果见到任何人,无论是善是恶,全都能不取不舍,也不染着,心境朗照如同虚空,就称之为大,所以梵语叫做摩诃。
善知识!迷而不悟的人只是口说,悟了的智者则能心行。又有一类迷而未悟的人,死心静坐,甚么也不想,自以为这就是大。这样的人不足以和他说‘摩诃般若’之法,因为他们已经落入了邪见的谬误。
善知识!自性心量广大,周遍法界,用的时候历历分明,应用就了知一切。一切法即一法,一法即一切法,来去自由,心体没有障碍,这就是般若。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都是从自性中出生,不是从外面得来,不要错用了心思!这就叫作真性自用。一法真即一切法皆真。心要用于开发真如自性,转迷为悟的大事,不要在空心静坐等小道上用功,更不要整天口中说空,而心中不修真空之行!这就好像一个平民百姓,自称自己是国王,终究不是真。这种人不是我的弟子。
善知识!甚么叫做般若呢?梵语般若,中国话译作智能。在日常的一切处、一切时中,如果能念念不无明愚痴,常用智能行事,这就是般若行。如果一念愚妄,就尽失般若;一念离妄,就能出生般若。世间凡夫,愚迷不悟,不能见到实相般若。虽然口说般若,心中却为愚迷所惑;虽然常常自己说‘我在修行般若’,念念说 空,却不认识真空的道理。般若没有形相可说,智能心就是此无形无相而又不落断灭的般若实相。若能作如是理解,就称为般若智。
甚么叫做波罗蜜呢?这是印度话,中国话译为‘到彼岸’,从它的译义来解释,是断绝生灭。心若执着外境,就有生灭现起,如同水中波浪起伏不定,这就叫做此岸;心如果不攀缘外境,好比流水经常畅通无碍,生灭便无由现起,就叫做彼岸,所以称为波罗蜜多。
善知识!迷而不悟的人只知道口念;但是念的时候,心中有妄有非。若能念念心行,才是真实不虚的真如法性。悟得这个法的是般若法;修持这种行的是般若行。不能如是修行,就是凡夫;若能一念悟修,自身当体即与佛平等无异。
善知识!凡夫就是佛,烦恼就是菩提。前念迷惑,就是凡夫;后念觉悟,就是佛陀。前念执着于境界,就是烦恼;后念不攀缘境界,就是菩提。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最尊贵、最高上、最第一的佛法,无住无往也无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是从般若法中出生。大家应当运用大智能,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是修行,必定能成就佛道,转变贪、瞋、痴三毒,成为戒、定、慧三无漏学。
善知识!我这个法门,从一实相般若能生出八万四千种智能。为甚么呢?因为世人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尘劳。如果没有尘劳覆盖,般若智能便能时常现起,念念不离菩提自性。悟得这个法门的人,自然没有妄念,没有思量、执着,不起诳妄颠倒,随缘应用真如自性,以般若智能来观照事物,对于一切诸法不执着也不舍离,这 就是见性成佛。
善知识!如果想要进入甚深的一真法界及般若正定的人,必须修持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能见到自性。大家应当知道,这部《金刚经》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在经文里面已经很清楚地予以赞叹,不能一一细说。这法门是最上乘的教法,专为有大智能,有上等根性的人说。小根性小智能的人听闻此法,心里会 生起疑惑不信。为甚么呢?就好比天龙在阎浮提降下大雨,城市村落都顺水漂流,如同漂流的枣叶一样。如果雨是下在大海中,海水不见增加,也不见减少。大乘根性、最上乘根性的人,听闻他人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能领悟理解,知道本性里面自有般若智能,这是经常运用智能观照所得,而不是假借语言文字而成。譬 如降雨,不是从天而有,原是龙能兴云致雨,让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统统蒙受润泽。百川众流注入大海中,与海水合为一体,众生本性中般若智能也是如此。
善知识!小根性的人听闻此顿教法门,犹如草木一样,根性小的,如果被大雨一淋,就会全部倒下,不能继续生长。小根性的人,听闻大法的情形也是这样,他们原有的般若智能,和大智能的人并没有差别,为甚么闻此顿教法门不能开悟呢?因为他们执着邪见,所知障重,烦恼习气根深柢固,好像密云遮蔽了日光,没有风 来把云吹散,日光就不能透现出来。般若智能,人人本来具足,没有大小之分,只因为一切众生自心有迷悟的不同所致。心有迷惑,向外求法,离心觅佛,不能悟见自性,这就是小根性的人。如果领悟顿教法门,不向心外执着修行,只在自己心中经常生起正见,自然一切烦恼尘劳不能染着,这就是见到自性。
善知识!对于内外境界都不执着,来去自由,能遣除执着的心,就能通达无我,没有障碍。能如此修行,便和般若经所说的没有差别。
善知识!一切经典、所有文字、大小二乘教、十二部经,都是因人施设的,由于智能本性,才能建立。如果没有世人,自然也就没有一切万法。由此可知,一切万法原是由世人所兴设,一切经书由于人说才会有。因为世人之中有愚有智,愚昧的称为小人,有智能的称为大人。愚昧的人向有智能的人请教,有智能的人对愚昧 的人说法;庸愚的人如果忽然领悟理解、心地开朗,就和有智能的人没有差别。
善知识!一念不觉悟,就是佛也成为众生;一念觉悟时,众生就是佛。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宇宙万法都在自心之中。那么为甚么不从自己的心中直下见真如本性呢?《菩萨戒经》中说:‘我人的自性本来是清净无染的。若能识得自心,见到自性,都能够成就佛道。’《维摩诘经》中说:‘当下豁然开朗,返见自己本心。’
善知识!我在弘忍和尚那里,一听闻他说法,言下即便开悟,顿时见到真如本性,所以将此顿教法门流传广布,让学道的人顿悟菩提,各自观照自心,见到自己的本性。如果自己不能领悟,必须寻访大善知识,也就是理解最上乘法的人,直接指示正路。这善知识有大事因缘,就是所谓‘教化示导,令众生得见自性’,因为 一切善法能够由善知识发起的原故。在我人的自性中,本来就具足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如果愚迷而不能自悟,必须请求善知识的指示方能得见。如果能自悟见性的人,自然不须向心外求觅;如果一味执着‘必须靠善知识,以期得到解脱’,那是错误的。为甚么呢?众生自心内原有般若智能可以自悟。如果另起邪见,迷自本心,颠倒妄想,心外的善知识虽然给予教导,也是无法得救。如果能够生起真正的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即能完全熄灭;如果能识得自性,这一悟便可以直入佛 地。
善知识!用智能观照,就能里外光明澄彻,认识自己本来的真心。如果认识了自己本来的真心,即是得到本来无碍的自在解脱,若得解脱自在,即是入于般若正定。般若正定就是一念不生,也就是对于所知所见的一切诸法,心不染着。这个‘一念不生’,应用时能遍及一切处,却又不滞着于一切处。只要清净本心,使六识 出六根门头,于六尘境中不起丝毫杂染妄念,出入来去自由自在,通畅自如,运用万端,无滞无碍,这就是般若三昧,就是自在解脱,这就叫作无念行。如果一味执着甚么都不去思考,当使心念断绝,这就是法缚,也叫作边见。
善知识!悟得无念法的人,万法都能通达,无有障碍;悟得无念法的人,即已亲见诸佛的境界;悟得无念法的人,已到达佛地的果位。
善知识!后代得到我这个法门的人,能将这个顿教法门,与见解相同、心行相同的人共同发愿信受奉持,如同事奉佛陀,终生精进而不退转的人,必定能达到圣人的境地。但是,传此法门必须传授历代祖师以来默传心印的咐嘱,不可隐匿宗门正法。如果不是同一见地、同一心行,而在其它宗派法门中修行的人,不得妄传, 以免有损他原修宗派的传承,究竟是没有益处的,尤其更怕有些愚痴的人不能了解,诽谤这个法门,将使百劫千生断绝佛的种性。
善知识!我有一首无相颂,你们每个人都必须要记诵,无论在家出家,只要依照这首无相颂去修行就好了。如果不能自己修行,只是记诵我的话,也是没有甚么益处的。
听我说偈:
‘说法通及自心通,犹如大日处虚空。
唯有传授见性法,出世度众破邪宗。
法本不分顿与渐,迷悟时间有快慢。
只有此见性法门,庸愚的人不能知。
说法即使万般异,合则理体仍归一。
烦恼黑暗住宅中,时常须要慧日照。
邪念来时烦恼到,正念来时烦恼除。
邪正二相都不用,清净极至无余境。
菩提本是自性觉,若起心念就是妄。
净心处在妄心中,但正心念无三障。
世人着要修佛道,一切法门都不妨。
常见己过勤反省,就能与道相应和。
众生各自有其道,各自修行不相妨。
自离其道别求道,终身无法得见道。
风尘波波度一生,到头还是自懊恼。
想要得见真实道,行为正直就是道。
自己如果无道心,暗行不能得见道。
若是真正修道人,不见世间的过非。
如果只见他人过,自己有过就是错。
他人有过我无过,我责怪人自有过。
只要自止责人心,就能破除烦恼障。
憎怒喜爱不关心,长伸两脚自在卧。
想要教导感化人,自己须有方便法。
不使他人生疑惑,就是自性的显现。
佛法本就在世间,觉悟不离开世间;
离开世间寻菩提,正如费心求兔角。
正见名为出世智,邪见名为世间惑;
邪正二见尽扫净,菩提自性分明现。
这首颂是顿教法,也称做是大法船。
迷人闻法历多劫,顿悟只在刹那间。
六祖又说:‘今天我在大梵寺说的这个顿教法门,普愿世间所有的众生听了之后都能即时见性成佛。’
当时,韦刺史与官僚、僧俗弟子听了六祖所说的法后,都有所省悟。于是大家同时向六祖大师顶礼,并且赞歎道:‘太好了!想不到岭南有佛出世!’
第三 决疑品
有一天,韦刺史为惠能大师设大会斋,吃过斋饭,韦刺史恭请大师登上法座,自己和官僚、信众们整肃仪容,向大师再行礼拜,问道:“弟子们听和尚说法,实在是微妙得不可思议。现在我有些疑问,希望和尚大发慈悲,特别为我们解释说明!”
大师说:“有甚么疑问就立刻提出来,我当为你们解说。”
韦刺史说:“和尚所说的法,岂不是达摩祖师的宗旨吗?”
大师说:“是的。”
韦刺史说:“弟子听说达摩祖师当年化导梁武帝时,武帝问:‘朕一生中建造寺庙,敕度僧人,布施财物,广设斋会,有甚么功德呢?’达摩祖师说:‘实在说并没甚么功德。’弟子不明白这个道理,希望和尚为我解说!”
大师说:“实在没有甚么功德可说。你们不要怀疑先圣的话!梁武帝心存邪见,没有认识真正的法性。建造寺庙,敕度僧人,布施设斋,这只是在求有漏的人天福报,不可将这福报当做功德。因为功德原本就在法身之中,不在修福的事相上求。”
大师又说:“能认识自性就是功,能等视一切众生就是德。念念之间没有滞碍,常能见到真如本性的真实妙用,这就叫做功德。内心谦虚卑下就是功,外面依礼而行就是德;从真如自性中建立万法就是功,心体远离一切妄念就是德;念念不离自性就是功,应用万端而不染着就是德。如果要寻求功德法身,只要依照这样去 做,就是真正的功德。如果真是修功德的人,心里就不会轻慢他人,而能普遍尊敬一切众生。如果心中经常轻慢他人,我执没有断除,自然不会有功;自己的心性虚妄不实,自然没有德;这是因为我执未除,自高自大而常常轻视一切的缘故。善知识!念念不间断就是功,心行平直就是德;自修心性就是功,自修身行就是德。善 知识!功德必须向内见到自性,而不是藉着布施供养所能求得到的,所以福德与功德是不同的。梁武帝不认识这个真理,无法契入,并不是我们的祖师有了过错。”
韦刺史又问道:“弟子常见一般出家或在家的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和尚解说,这样的修行是否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希望和尚为我破除心中的疑惑!”
大师说:“请韦史君用心听!我为你解说。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中,宣说西方接引化度的经文,很清楚地指出西方净土去此不远。若依相上说,西方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有十万八千里,这十万八千里其实就是象征众生的十恶八邪,因为十恶八邪的障隔,所以便说西方遥远。说西方净土遥远,是为根性下劣的一般人随相而说 的;说西方净土很近,是为根性锐利的上智人随性而说的。人的根性虽有利钝两种,但佛法并没有两样。因为众生有迷和悟的差别,所以见性就有时间上迟速的不同。执迷的人着相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觉悟的人只求净化自己的心,所以佛说:‘随着自心清净,自然佛土清净。’
使君!东方人只要能使心清净,就没有罪业;反过来说,即使是西方人,如果心不清净,一样是有罪过的。东方人造了罪业,就想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西方人造了罪,念佛要求生到那一个国土去呢?凡夫愚人不能了悟自性,不认识自己身中自有净土,于是发愿往生东方或西方;觉悟的人到那里都一样是净土。所 以佛说:‘随身所住之处常得安乐。’
使君!只要心地没有不善,西方极乐世界就离我们不远;如果心地不善,念佛求愿往生也难以到达。现在我劝各位善知识,首先要除去十恶,就等于行了十万里路;然后再除去八邪,就又走了八千里;念念都能见到自己的本性,经常使自己行为平坦正直,那么到达西方净土就像弹指般一样的快速,就能见到阿弥陀佛了。
使君!只要你能常行十善,又何须更求往生呢?如果不断除造十恶的心,有那一尊佛会来迎接你往生净土呢?如果能了悟无生无灭的顿教法门,要见西方净土只在刹那之间;不能了悟,念佛求愿往生,则西方路途遥远,如何能够到达呢?我要为各位在一刹那间把西方移到这里来,而且当下便能见到,你们各位愿意一见西方 净土吗?”
大众一起向惠能大师顶礼说:“如果能够在这里就见到西方净土,又何必再另求往生西方呢?希望和尚慈悲,方便示现西方净土,让大家都能得见!”
惠能大师说:“各位!世间上的人,自己的色身就如同一座城,眼、耳、鼻、舌诸根好比是城门;在外面有五座门,里面有一座意门,心就是土地,性就是国王,性王就住在心地上。自性不离心地,国王就存在;自性离开了心地,国王也就不存在。所以自性若在,则身心俱存;性若离,则身心俱坏。要作佛,须向自性中 求,切莫向身外去求作佛!自性若迷,就是众生;自性若觉,就是佛。心存慈悲,自身就是观音菩萨;能够喜舍,自身就是大势至菩萨;能净化身心,自身就是释迦牟尼佛;心地平等正直,自身就是阿弥陀佛。
心中分别人我,就是为自己了一座障碍正道的须弥山;心里起了贪欲邪念,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水;无明烦恼,就是翻滚的波浪;心存毒害,就是凶猛的恶龙;心地虚伪狂妄,就是扰人的鬼神;常在尘劳中奔波,就如同鱼鳖;贪瞋炽然,就等于自造地狱;愚痴不化,就等于无知的畜生。
善知识!经常修行十善,天堂便能现前;除去人我分别,须弥山便会崩倒;息去贪欲心,海水就会枯竭;烦恼不生,波浪就会平息;忘却毒害之心,鱼龙便会绝迹。于是自己心地上的真如觉性自然就会放大光明,外照六根门头清净无染,能破欲界六天的欲业;内照自心本性,即能消除贪瞋痴三毒,地狱等罪业也能同消灭。 如此内外光明澄彻,就如同清净的西方极乐净土一样,如果不作这样的修行,如何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呢?”
大家听了惠能大师的开示,洞然明白,照见自性,于是向六祖恭敬顶礼,同声赞歎说:“好极了!”又高唱道:“普愿法界一切众生,听闻的人都能立即觉悟。”
大师说:“善知识!如果想要修行学佛,在家也是可以,不一定要出家住寺。在家人如果能够依法修行,就好像东方人心地善良;出家住寺不能依法修行,就好像西方人心地不善。只要自心能够清净,就是自性的西方极乐世界。”
韦刺史又问:“在家人要如何修行呢?愿和尚教导我们!”
大师说:“我为大家说一首无相颂,只要依此修行,就好像经常与我同在一处;如果不这样修行,即使剃发出家,在修道上又有甚么益处呢?”偈颂说:
心地平等何须烦劳持戒?行为正直那里还用修禅?
知道报恩就能孝养父母,明白义理就能上下相怜。
懂得谦让就能尊卑和睦,能够忍辱就能制止众恶。
若能如钻木取火般勤修,污泥之中定能生出红莲。
苦口的常是治病的良药,逆耳的必是利行的忠言。
改正过失必定能生智能,维护短处必定心内非贤。
日常生活中常利益他人,成道不是只由布施钱财。
菩提只需要向内心寻觅,何必徒劳向外求取玄妙?
听我说偈之后依此修行,西方极乐净土就在目前。
惠能大师又说:“善知识!大家都要依照偈颂修行,来见取真如自性,直接了当成就佛道,时间不会等待人的。大家现在暂且散会,我要回曹溪去了,大家如果有疑问,就到曹溪来问我。”
当时,韦刺史、官员以及在法会中听讲的善男信女们,各自都心开意解,有所领悟,并且信受不疑,决心奉行。
第四 定慧品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我这个法门,是以定慧为根本。大家不要误以为定慧有别。定和慧是一体的,不是两个。定是慧的体,慧是定的用,当在发 慧的时候,定就在慧中;当在入定的时候,慧也就在定中。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定慧均等修持。因此,各位修学佛道的人,不要说‘先定才能发慧,或先慧才能 入定’这种分别的话。持这种见解,就表示法有二相。口中虽说着好话,心中却不存善念;徒然有定和慧的名称,却不能定慧等持。如果心与口都是善的,内与外都是一如,定和慧就能均等了。自我开悟,自我修持,不在于诤辩;如果争论先后,那就和痴迷的人一样。如果不能断除胜负之心,必将增长我执法执,自不能远离 ‘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执着。
善知识!定慧就像甚么呢?就像灯光,有了灯就有光明,没有灯就黑暗。灯是光的体,光是灯的用,名称虽然有两个,体性本来就是同一个。定和慧也是如此。”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所谓一行三昧,就是能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都能心行正直。《净名经》说:‘直心就是道场,直心就是净土。’不要只 在口头上说正直,心却谄媚邪曲;不要口说一行三昧而心行不直。只要心行正直,不要在一切法上有所执着。愚迷的人执着法相,执着一行三昧,开口就说常常静坐不动,不起妄想杂念,这就是一行三昧。作这种见解的人,就如同没有情识的木石一样,其实正是障碍修道的因缘。
善知识!道是要通流,为何反生滞碍呢?心不滞碍于法相,道就能通流;心若执着法相,那就叫作茧自缚。如果说常坐不动就是一行三昧的话,就像舍利弗在林中静坐,却遭到维摩诘的诃斥。善知识!还有人教人静坐,看住自己的心,观想静止,身体不动,心念不起,从这里下功夫。愚迷之人不懂佛法大意,便在这上面执 着,反而成为颠倒,像这样的人很多。如此教导别人,这是极大的错误。”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正教本来没有顿渐的分别,只因人的根性有利钝的不同。愚迷的人渐次修行,觉悟的人顿然契悟。如果能够识得自己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就没有差别了。因此,立有‘顿渐’的假名。
善知识!我这个法门,自从上代祖师以来,首先建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所谓无相,就是处一切相而离一切相;所谓无念,就是虽念而不执着于念;所谓无住,就是我人的本来自性。对于世间的善、恶、好、丑,乃至冤家至亲,有言语的冒犯、讽刺,或欺凌纷争的时候,都一概视为虚空幻相,不 会想到报复仇害。在念念之中,不寻思过去的境界。如果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能断绝,就叫作系缚;在一切法上,念念不住着,这样就没有系缚,这就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就叫作无相。能离于一切相,则自性法体自然清净,这就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在一切境上,心能不被外境所染污,就叫作无念。在自己的心念上,要常远离一切外境,不要在境界上起心动念。但是,如执着于甚么也不想,把念头全部断绝,一念断绝就死,一样还要到别处去受生轮回,这是极大的错误。学道的人应该好好的想一想,如果不认识佛法大意,自己错了还罢了,却又再误导他人; 自己愚迷不见真理,又毁谤佛经。所以要建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为何立无念为宗呢?只因为那些口头说见性而心犹执迷的人,在外境上仍有所念,有所念就会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就从此产生。菩提自性本无一法可得,如果以为有所得而妄说祸福,这就是尘劳邪见。所以这个法门要建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所谓无,无的是甚么事呢?所谓念,念的是甚么东西呢?所谓无,就是无差别相,无一切妄见尘劳的心;所谓念,就是念真如自性。真如就是念的体,念就是真如的用。真如自性能起念,不是眼耳鼻舌等器官能念。真如本有自性,所以能随缘起念;真如如果没有自性,眼色耳声当下就会消失散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随缘起念时,六根虽然有见闻觉知,但是真如自性不会染着万境而能恒常自在。所以《净名经》说:‘善能分别一切法相,于第一义谛如如不动。’”
第五 生禅品
惠能大师开示大众说:“这个法门中所说的坐禅,本是不执着于心,也不执着于净,也不是不动。如果说执着于心,心念原本是虚妄的;知道心念是虚幻的,所 以也就无所执着。如果说执着于净的话,人的自性本来清净,因为有了无明妄念,所以覆盖了真如本性。只要没有妄想,本性自然清净;如果起心执着于净,就会产生净的虚妄;虚妄没有一定的处所,有了执着,就是虚妄。净原本也没有形相,现在却立出了净的形相,还说这是修行的工夫;有了这样错误的见解,就会障蔽自己 的真如自性,反而被净相所缠缚。
善知识!所谓修不动心者,如果能在见一切人时,不见他人的是非善恶、功过得失,这就是自性不动。善知识!愚迷的人,身体虽然不动,但是一开口便说他人的是非长短好坏,这就与正道相违背了。如果执着于心或执者于净,就障蔽了正道。”
惠能大师再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甚么叫作‘坐禅’呢?顿教法门所说的坐禅,是无所执着而没有障碍,在外对一切善恶境界不起念,这就称为坐,在内能见到自性不动,这就称为禅。
善知识!甚么叫作‘禅定’呢?外离一切相叫作禅,内心不乱叫作定。若在外境上着相,内心就会散乱;若能外离一切相,内心就不会散乱。自心本性原是清净安定的,只因遇境起念,所以内心就乱了。如果见一切境而内心不乱的话,这才是真定。
善知识!外离诸相就是禅,内心不乱就是定,外禅内定,就叫做禅定。《菩萨戒经》说:‘我人的自心本性原本清净。’善知识!在念念之中,得见自己的本性清净,精进修持实践,自然能够成就佛道。”
第六 忏悔品
那个时候,惠能大师看到广州、韶州以及四方的学者、庶民都云集到山中来听闻佛法,于是登上法座,告诉大众说:“来,各位善知识!有关修行成佛的大事, 必须要从自性的觉悟中做起。在任何时候,念念都能清净自心,修正自己的身行;见到自己的法身、佛性,自己救度,自己持戒,这样才算不虚来此曹溪一回。大家既然都是远道而来,能够共同在此聚会,都是大家有缘。现在请各位就地胡跪,我要先为你们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接着再传授‘无相忏悔’。”大众依言,各 自胡跪。
惠能大师说:“第一是戒香,就是自己心中没有过失、罪恶,没有嫉贤妒能的心理,没有悭贪瞋忿的念头,没有劫掠杀害的意图,这就叫作戒香。第二是定香,就是看到一切善恶境相的时候,自心不会散乱,这就叫作定香。第三是慧香,就是自心没有障碍,时常以智能观照自己的真如自性,不造作恶业,虽是修行种种善 事,但心中不执着所作的善行。尊敬长上,体念下人,怜悯孤苦,救济贫穷,这就叫作慧香。第四是解脱香,就是心不攀缘外境,不去思量分别善恶,身心自在,无所挂碍,这就叫作解脱香。第五是解脱知见香,就是自心既于善恶都无所攀缘,但也不可以死守空寂,而应多方参学,听经闻法,以认识自心,通达佛法义理;待人 要谦虚和善,不妄自分别人我,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时,真如自性毫不变易,这就叫作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这‘自性五分法身香’,主要是用来薰修自心,千万不能离心而向外寻求。现在我再为你们传授‘无相忏悔’,灭除三世罪业,使身口意三业得到究竟 清净。善知识!大家一起随我念道:‘弟子等,从前念、现念、一直到后念,念念都不被愚迷所污染,以前所造作的一切恶业以及愚迷等罪,现在完全以至诚的心忏 悔,誓愿都能同时消除灭尽,今后永远不再生起。弟子等,从前念、现念,一直到后念,念念都不被憍狂所污染,以前所造作的一切恶业以及憍狂等罪,现在完全以至诚的心忏悔,誓愿都能同时消除灭尽,今后永远不再生起。弟子等,从前念、现念,一直到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所污染,以前所造作一切恶业以及嫉妒等罪,现在 完全以至诚的心忏悔,誓愿都能同时消除灭尽,今后永远不再生起。’
善知识!以上所宣说的就叫作无相忏悔。甚么叫作忏?甚么叫作悔?所谓忏,就是忏除以前所犯的过失,从前所造的一切恶业、愚迷、憍狂、嫉妒等罪,完全忏除尽净,今后永不再起,这就叫作忏。所谓悔,就是悔改自己以后再犯的过失,从今以后,所有的一切恶业、愚迷、憍狂、嫉妒等罪,现在已经觉悟,完全永远断 除,更不再造作,这就叫作悔。所以称为忏悔。
凡夫愚迷,只知道忏除自己以前所犯的罪业,而不知道悔改以后的过失。因为不知悔改的原故,所以从前的罪业未能灭除,往后的过失又频频生起。既然以前的罪业不能灭除,后来的过失又再生起,如何能称为忏悔呢?
善知识!现在已经忏悔清净,再与大家一起发四弘誓愿,大家都应用心谛听:自心的众生无边,我誓愿度尽;自心的烦恼无边,我誓愿断尽;自性里的法门无量,我誓愿修学;自性的佛道无上,我誓愿成就。
善知识!大家不是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吗?这么说,就不是我来度你们了。善知识!心中众生,就是所谓的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种种不善的心,都是心中的众生,大家应该自性自度,这才叫作真度。
甚么叫作自性自度呢?就是将自己心中的邪见、烦恼、愚痴等众生,用正见来度。既然有了正见,就能运用般若智能来打破愚痴迷妄的众生,各各自性自度。邪见来时用正见度,执迷来时用觉悟度,愚痴来时用智能度,恶念来时用善念度,这样来度心中的众生,就叫作真度。
还有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运用自性般若的智能来去除虚妄分别的思想心。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必须见自本性,常常实践正法,这就叫作真学。无上佛道誓愿成,就是既然常能心存谦卑实践正法,又能远离迷妄而又不执着于觉悟,内心常生般若智能,真妄俱除,就能见到自己的佛性,也就能在一言之下悟道成佛。能够时 时念念修行这四弘誓愿,这就是发心立愿的法门!
善知识!现在已经发四弘誓愿了,再给各位善知识传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觉,就是福慧具足的至尊;归依正,就是远离尘欲的至尊;归依净,就是众生敬重的至尊。从今以后,应当称觉者为本师,再也不去归依其它邪魔外道,常常以自性的佛法僧三宝来为自己证明。奉劝各位善知识,要归依自性三宝:所谓佛, 就是觉者;所谓法,就是正;所谓僧,就是清净。自心归依觉,则邪迷之念不生,少欲知足而能远离财色,所以叫作福慧具足的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都无邪见,因为没有邪见的原故,就没有人我、高傲、贪爱等执着,所以叫作远离尘欲的至尊。自心归依净,在一切尘劳爱欲的境界中,自性都不被染着,所以叫作众生敬重的 至尊。如果能如此修行,就是自性归依。一般凡夫不能理解无相归依,所以从早到晚求受形式上的三归依戒;如果说归依佛,佛在那里呢?如果见不到佛,凭借甚么来作为自己归依的对象呢?所以说归依佛反成为虚妄。
善知识!你们要自己去体会观察,不要错用了心意!经文上分明是说自归依佛,并不说归依他佛。不归依自性佛,就没有所归依处。现在既然已经自己觉悟了,你们必须各自归依自性三宝。向内要善调自己的心性,向外要恭敬尊重他人,这就是自归依。
善知识!既然已经归依自性三宝了,现在请各位再专心谛听!我为你们再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使你们都能够见到自性三身,明白地觉悟自己的真如自性。请大都跟随我念:‘就在自己的色身中归依清净法身佛,就在自己的色身中归依圆满报身佛,就在自己的色身中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善知识!色身犹如我们自己的住宅一般,所以不足以归依。刚才所说的法身、报身、化身这三身佛,都在我们的自性之中,世间上每个人都具有。只因自己的心性被无明所迷惑,不能见到内在的自性,而总是向外去寻觅三身佛,却看不见自性身中本来就具有的三身佛。你们听我说法,能使你们在自身中见到自性所具有的三 身佛。这三身佛,是从自性中出生,并不是从外面可以寻得的。
甚么叫作清净法身佛呢?世人的心性本来清净无染,一切万法都由自性而生。如果心中思量一切恶事,会产生恶的行为;如果心中思量一切善事,就会产生善的行为。如此所有一切善恶诸法在自性中,就好像天空本来常清、日月本来常明,只因为被浮云遮蔽而形成上明下暗的现象;忽然一阵风来,把浮云吹散,天空自然上 下全明,森罗万象都会清楚的显现出来。心人心性,经常浮游不定,就好像那天空的浮云。
善知识!智就象是太阳,慧就象是月亮,智能常如日月光明朗照,但是如果向外滞着尘境,就会被妄念的浮云遮盖自性,智能就不得明朗。如果能遇到善知识,听闻佛法真理,自能除去心中的迷执妄念,而内外光明澄彻,在自性中,万法自然一一显现。见性的人也是如此。这就叫清净法身佛。
善知识!自心归依自己本有的自性,就是归依真佛。所谓自归依,就是除去自性中的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以及一切时中所有不善的行为;常常反省自己的过失,不说别人的好坏是非,这就是自归依。常须怀抱谦下之心,普遍对人恭敬,这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性,通 达无碍,这就叫作自归依。
甚么叫做圆满报身呢?譬如一灯能破除千年的黑暗,一智能灭除万年的愚痴。不要经常回想以前的事,已经过去的事不可复得,要常思量以后的行为,念念圆明,自然能见到自心本性。善与恶虽然不同,但是本性并没有两样,这无二之性,就叫作实性。在实性中,善恶无染,这就叫作圆满报身佛。自性若起一念之恶,便 能消灭万劫以来所修的善因;自性若起一念之善,便可灭尽多如恒河沙的恶业。从初发心一直到成就无上菩提,念念之间自见本性,不失正念,这就叫作报身。
甚么叫作千百亿化身呢?如果不思量万法,自性本来就如晴空;如果对万法有了一念的思量,就叫作变化。思量恶事时,自心就能变化为地狱的境界;思量善事时,自心就能变化为天堂的境界;生起毒害之念时,自心就能变化为龙蛇的境界;生起慈悲之念时,自心就能变化为菩萨的境界;自性流露智能时,自心就能变化为 上界诸天的境界;自性迷执愚痴时,自心就能变化为下方三途的境界。自性的变化非常多,愚迷的人不能省察觉悟,念念生起恶心,所以经常在恶道中行走。如果能回转一念的善心,就能生出般若智能,这就叫作自性化身佛。
善知识!法身本来人人具足,念念得见自性,就是报身佛。从报身上思量万法,发智起用,就是化身佛。自己觉悟,自己修行自性功德,就是真归依。皮肉就是色身,色身譬若住宅,不可说是归依。只要能了悟自性中本具三身,就是认识自性佛。
我有一首无相颂,如果能读诵受持,就能使你们累劫多生以来因迷惑所造的罪业在言下顿时消灭。”颂说:
迷人只知修福不知修道,所以只说修福就是修道。
布施供养虽能得无边福,原来是由心中三恶造作。
如果想以修福来灭罪业,来世即使有福罪业还在。
只有向自心中根除罪缘,各自在自性中行真忏悔。
倘能顿悟大乘真忏悔法,去邪迷行正道就能无罪。
学道能够经常观照自性,就和十方诸佛等同一类。
我的祖师只传顿教法门,普愿大家见性同证佛体。
如果想要未来获得法身,必须离诸法相心中如洗。
努力自见性不要空蹉跎,否则后念忽断此生休矣。
若想觉悟大乘见自本性,虔诚恭敬合掌至心请求。
惠能大师说:“善知识!大家都应该读诵记取这首无相颂,并且依照此颂修行,如果听了以后能够立即见性,虽然离我有千里之遥,也如同常在我的身边一样;如果听了以后不能有所觉悟,即使就在对面,也如同相隔千里,又何必辛苦远来求法呢?希望大家各自珍重!”
大众听闻六祖大师的说法,无不心领神会,欢喜踊跃,信受奉行。
第七 机缘品
六祖大师自从在黄梅得到五祖授衣传法以后,回到韶州曹侯村,当时并没有人知道这回事。村中有一位儒学之士名叫刘志略,对大师非常的礼遇尊敬。刘志略有一位姑母是比丘尼,法名无尽藏,经常诵念《大般涅槃经》,六祖一听,就知道经文中的妙义,于是就替他讲解说明。无尽藏比丘尼便拿着经文请问六祖。六祖说: “字我是不认识的,但关于经义请尽量发问。”
无尽藏比丘尼说:“字尚且不认识,如何能够理解经文的意义呢?”
六祖说:“三世诸佛的微妙道理,并不在于文字上。”
无尽藏比丘尼听了非常惊讶,就到处去转告里中的耆宿大德说:“这是一位有道的人,应当请来供养。”于是有魏武帝曹操的远孙曹叔良以及当地居民,都争相前来瞻仰礼拜六祖大师。
那个时候,宝林古寺自从经过隋朝末年的战火兵灾,已经成为废墟。于是就在古寺的原来基地上重建佛寺,礼请六祖前往住持。不久,宝林寺就成了一座名刹。六祖在宝林寺住了九个多月,又被恶党寻至追杀,大师就隐避在寺前山中,后来恶人又放火焚烧前山的草木,六祖勉强将身体挤进大石头的缝隙中隐藏,才得免于被 害。那块石头现在还留在六祖结跏趺坐的膝盖痕迹,以及所穿衣服的布纹,因此后人称此石头为“避难石”。惠能大师想起了五祖曾说的“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的 话,于是就在怀集、四会二县境内隐居下来。
法海比丘,唐朝韶州曲江县人,初次参礼六祖时问道:“即心即佛是甚么道理?祈求和尚慈悲为我解说。”
六祖说:“前念不生执着,当下就是心;后念不令断灭,当下就是佛;能成就一切相的是心,能远离一切相的是佛。这个问题如果要我详细解说,纵使经过无量劫的时间也是述说不尽。听我说偈:
‘无念之心名为慧,离相即佛就是定。
定慧须均等修持,心意自然常清净。
能悟此顿教法门,由你习性所自得。
定体慧用本无生,定慧双修才是正。’”
法海在六祖的开示下豁然大悟,于是以偈赞歎说:“无念的心原来就是佛,不能觉悟而自我委屈;我已明白定慧的正因,当定慧双修离一切相。”
法达比丘,洪州地方的人士,七岁出家,常常诵念《妙法莲华经》。有一天,前来礼拜六祖,头却不着地。六祖诃斥道:“顶礼头不着地,与不顶礼有何不同?你心中必自负有一事物在,你究竟修学甚么专长呢?”
法达说:“我念诵《妙法莲华经》已经有三千部了。”
六祖说:“如果你念到一万,能领悟经中大意,而不觉得自己胜过别人,那就能和我并肩同行。你现在竟以诵经千部而自负,一点也不知道自己的过失,现在听我说偈:‘顶礼本为折伏慢心之幢,为何顶礼时头不着地?心中存有我罪业即生起,无求功之念能获福无量。’”
六祖大师又问道:“你叫甚么名字?”
法达说:“名叫法达。”
&n
文章评论
agen
读不下去啦。。。偶的眼睛。。。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佛祖休怪。。。[em]e106[/em]
甘草藤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揭谛揭谛,
蝌蚪精灵
太深奥了''
胭脂
这么长,啥个情况?
胭脂
没看完,看不懂,太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