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小经验交流---供参考】
个人日记
剪片子的小经验用于交流:
1、爱你的素材。
很多剪辑师抱怨素材拍的不好、缺镜头等,然后影响了自己的情绪。
其实我们不在拍摄现场并不知道现场拍摄的困难,况且心情不好也会影响剪辑的进度和创作。剪辑师应该爱每一帧素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创作的热情,能让比较烂素材起死回生。
2、先审素材后行动。
不要拿到素材就开剪。把所有的素材浏览一遍然后构思一下整体片子的框架。再把素材往你的框架里填实现你的想法。
如果拿到素材就剪,剪着剪着片子就出来了这是骗人的做法。遇到问题时在浩瀚的素材里,只会让自己迷失和心烦。
这跟编剧是因为想到一个好的结局才写开头是一个道理。
3、玩好节奏和结构。
剪辑、合成是影片出炉之前最后一道关,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而且剪辑也是对素材的二次再创作。
短镜头的快切,后面就接一个长镜头。前面是较为悲伤镜头后面就接一个喜悦镜头缓冲一下观众的情绪。
不仅是因为伤感的冲击,而且观众的心理也是需要得到释放。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当剧情发展到一个点时,
导演会安排一个不重要的角色死掉离开画面。因为正义需要伸张,观众需要心理平衡。
4、头松尾紧。
举例:剪辑对话时甲说完以后马上切到乙。乙,可以反应一会儿再说话。
因为观众需要看到的是反应,甲说完后乙立即反应有失实际。甲已说完已经表明自己观点,观众想立即知道乙对甲的话作何反应。
当然,有时候可以故意“尾松”,卖卖关子达到另一种效果。
5、画面要比声音的节奏点快两帧。
踩着音乐节拍剪片子时尤为重要。例如:MV。画面的剪切点不是刚好踩在音乐的节奏点上而是比音乐快两帧。
因为科学研究表明视觉和听觉同时刺激人脑时,视觉刺激能够影响听觉的判断那么提前听到了声音就会有不适感。
如果提前看到画面,这种先入为主恰好符合视听经验,并且做了相对的夸大。况且光比声传播得快,人们早就习惯看到闪电后
等一会才能听到几声响雷是一样的。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剪辑方式是另一回事。其实应该是刚好踩着节奏点,实际不是这样的,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进行剪片子。
我的经验是:提前两帧会更舒服。上面解释也稍显牵强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编辑工作中得到好的论证。
6、合成之前,要严格审查视频和音乐。检查无误再进行合成。
6,觉得以上所说不妥,你可以找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剪片也无可非议。
文章评论
心大…流浪人
[em]e1000058[/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