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千年情种
个人日记
(2014年12月31日重新修改)
公元954年,时年十八岁的李煜与南唐开国元老周宗的长女、十九岁的娥皇结为秦晋之好,建立了伉俪情深的恩爱家庭。婚后第八年,二十五岁的李煜继位为南唐皇帝,娥皇被立为皇后,史称“大周后”
娥皇凤眼星眸,朱唇皓齿,冰肌玉肤,骨清神秀,不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扫娥眉,都像出水芙蓉那般富有魅力。在李煜眼里,娥皇简直就是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西施转世。更重要的是,娥皇不但有着花一样的容貌,而且是一位“通书史,善歌舞,犹工琵琶”的绝代才女。她诗画双绝,能歌善舞。她的歌喉,她的舞姿,她的一手好琵琶,都使六宫粉黛望尘莫及;她还通晓史书,精谙音律,采戏弈棋,靡不妙绝,真可谓蕙质兰心。这对于“才识清瞻,书画兼精,远过常流,高出意外”的李煜来说,可谓是“才子佳人”配对,可算是找到知音了!
他们婚后生活是浪漫的,甜蜜的。李煜填词,娥皇谱曲;两人或在明月之下相拥低唱,或在丝竹声中翩翩起舞,后宫成了一个大型的娱乐场所。李煜曾作诗《浣溪纱》一首:“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侧面证实了他和娥皇通宵达旦、夜以继日的狂欢生活。相传,有一次,在赏雪夜宴中,李煜作词一首,取名《邀醉舞破》。此时酒至半酣的娥皇乘兴邀夫君起舞,李煜故作矜持,说:“若要我起舞,除非你能为我的新词谱成一曲。”娥皇二话不说,叫人拿来纸和笔,边哼边记,很快地就把一首曲子谱写出来,并取名《邀醉舞破调》。接着娥皇又用琵琶来弹奏这首新曲,而李煜也乘兴随着曲子的节奏翩翩起舞。
在婚后夫唱妇随的甜蜜生活中,娥皇的音乐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盛唐时期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大曲--《霓裳羽衣曲》,在安史之乱后散失了,到五代十国时,只保存了残破不全的曲谱。有一天,李煜从民间征集上来的书籍中偶然发现这部残缺不全的乐谱,这让李煜欣喜万分,专门调集了一批专业的乐工进行整理。但由于这部大曲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变异,乐谱本身又不够完整,专业的乐工花了很长时间也没法弄出个头绪来,娥皇知道后,认真钻研,她根据自己的理解,“变易讹谬,去繁定缺”。经过努力,终于竟然能用琵琶弹出全曲,使得盛唐之音得以重回人间,从而赢得一片赞誉之声。而娥皇的公公,当时的南唐皇帝李璟听了娥皇弹奏的《霓裳羽衣曲》后,也大为赞赏,“以烧槽琵琶赐之”。烧槽琵琶是李璟最钟爱的宝物,由此可见李璟对于这个儿媳的满意程度。乐谱修复好之后,娥皇又按乐编舞,重新编排了《霓裳羽衣曲》的大型组舞。从此,这个《霓裳羽衣曲》就成了南唐宫廷中歌舞演唱的保留节目。对于南唐宫廷演唱《霓裳羽衣曲》时的那个盛况,李煜专门作《玉楼春》一词进行了描述:“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李煜是深深爱着周后的。然而,自古以来,每个有权力的男人周围,哪信没有一大堆美女围着?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身边自然更是美女如云。在南唐宫廷中,肌肤如雪、娇俏可爱、能歌善舞的美女确实不少。而浪漫多情、喜欢声色享受的李煜对她们也确实有那么一点点动心。
民间传说着这么一则故事,叫做“秋水思宠簪奇花”,说的是一个叫秋水的宫娥,很早就被选进宫来,但一直没被李煜注意。有一天,郁闷的秋水发现百花丛中有一种不知名的花,上面蜂、蝶特别多,她蹲下去闻了一下,那香味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她计上心头,把这朵花戴到自己头上,结果蝶舞蜂飞,她就成花中之王了。这件事马上传到李煜的耳里,李煜觉得奇啊,便召来侍寝。
野史也记载:有一个靓丽多姿、能歌善舞的宫女叫窅娘,为了得到李煜的关注和宠幸,竟采取一种自虐方式:用白帛把自己的脚使劲地缠啊缠,缠成了一个小脚,宛若新月,由此创立了一种“金莲舞”。在一次晚宴上,窅娘忍着痛跳起了“金莲舞”,据说跳舞时俯仰摇曳之态优美动人。独特的舞姿引起了李煜的怜爱。他当即就让窅娘坐下来,捧起她的小脚欣赏,然后命名为“三寸金莲”。南唐诗人唐镐也为此曾写一对联,形容窅娘的舞似“莲中花更好,云里月长新”。从此开创了宋朝以后的妇人均以裹足为美的习俗。
李煜是深深爱着周后的。然而,自古以来,每个有权力的男人周围,哪信没有一大堆美女围着?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身边自然更是美女如云。在南唐宫廷中,肌肤如雪、娇俏可爱、能歌善舞的美女确实不少。而浪漫多情、喜欢声色享受的李煜对她们也确实有那么一点点动心。
民间传说着这么一则故事,叫做“秋水思宠簪奇花”,说的是一个叫秋水的宫娥,很早就被选进宫来,但一直没被李煜注意。有一天,郁闷的秋水发现百花丛中有一种不知名的花,上面蜂、蝶特别多,她蹲下去闻了一下,那香味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她计上心头,把这朵花戴到自己头上,结果蝶舞蜂飞,她就成花中之王了。这件事马上传到李煜的耳里,李煜觉得奇啊,便召来侍寝。
野史也记载:有一个靓丽多姿、能歌善舞的宫女叫窅娘,为了得到李煜的关注和宠幸,竟采取一种自虐方式:用白帛把自己的脚使劲地缠啊缠,缠成了一个小脚,宛若新月,由此创立了一种“金莲舞”。在一次晚宴上,窅娘忍着痛跳起了“金莲舞”,据说跳舞时俯仰摇曳之态优美动人。独特的舞姿引起了李煜的怜爱。他当即就让窅娘坐下来,捧起她的小脚欣赏,然后命名为“三寸金莲”。南唐诗人唐镐也为此曾写一对联,形容窅娘的舞似“莲中花更好,云里月长新”。从此开创了宋朝以后的妇人均以裹足为美的习俗。
不过,李煜的大部分感情还是放在了娥皇身上的。据陆游的《南唐书》记载,李煜做了皇帝之后,对娥皇是“宠嬖专房”。也就是说只和娥皇泡在一起。“宠嬖专房”的直接结果是,娥皇在十年间为李煜连生了三个儿子,孩子个个俊雅聪慧。
就这样,李煜和娥皇这对多才多艺的恩爱夫妻,在歌舞升平的后宫中,美美满满、快快乐乐地生活中。
然而,红颜自古多薄命。964年农历七夕节后不久,也就是李煜和娥捕结婚十周年之后,娥皇病了,而且一病病得不轻,整天只能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李煜为此每天亲自照料,亲自喂药,有时候是衣不解带地在娥皇身边守着,这让娥皇非常感动。
但是娥皇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反而身体越来越差。
就在这段时间,比娥皇小14岁的妹妹,也就是后来的“小周后”前来探视姐姐了。 小周后的名字,史书没有记载,一说叫女英。娥皇和李煜结婚那年,女英才五岁。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女英出落得美貌如姐姐,而个性却更加外向活泼,清纯可爱。 这时李煜多情的性格又淋漓尽致地暴露无遗了,而此时的女英正处于豆冠、少女怀春年华。很快,他们就如同干柴烈火,一碰就着,偷偷地相互爱上了。
李煜和娥皇的妹妹是怎样偷偷爱上的,史书没有记载。但李煜却写下了这样一首词,却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让我们就看到了这么一副场景——
在一个花儿盛开,月色适合朦胧的晚上,一个少女趁机和情郎约会了,她怕穿着的木屐走路,在宁静的晚上发出的声响太大,被别人听见,索性把鞋子给脱下,只穿着袜子,沿着落满了花瓣的台阶一路小跑,直奔画堂南畔。当一眼看到正在那里等她的情郎时,她一下子就没有力气了,扑到了情郎的怀里,依偎半天,还浑身发颤。她对情郎说,我出来一次可真难哪,你爱怎样就怎样吧!
这首词十分形象传衶地描绘了小周后和李煜幽会时的情景以及当时的内心情感。
后来娥皇还是知道了李璟和她妹妹偷情的这一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他所编撰的《南唐书后纪传》中这样描述:“或谓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事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患怒,至死面不外向。”
病中的女人本来就敏感,何况一向又得到丈夫专宠的娥皇?我们可以理解她当时那种怨恨、绝望情绪,也可想象出她蜷在床帐之中偷偷流泪的样子。 这打击是致命的!
然而,更大的打击紧接而来。三个月后,也就是964年农历十一月,娥皇特别宠爱的第二个儿子,4岁的小仲宣突然夭折了。 小仲宣是在李煜登基那年出生,3岁时就能一字不漏地读完当时科举考试的教材——《孝经》,他听到音乐就能马上说出这是什么曲子,因此娥皇把他看得像心肝宝贝似的。说来这小仲宣很懂事,见母亲生病,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去佛堂前祷告,祝愿母亲早日康复,谁知一只猫忽然窜上了挂在高处的一个大琉璃灯,哗啦一声巨响,灯被碰倒掉落地下被摔得粉碎,小仲宣因此吓得失魂落魄,哇哇大哭,竟然得了癫痫病,没过几天就死了。
娥皇听到这个噩耗,哪里还挺得住?如果说妹妹与丈夫之间的恋情是往她的心口戳了一刀,那么宝贝儿子的死,则是连她的心都给挖走了。
964年十二月,娥皇病危。在周娥皇最后的一段日子里,李煜朝夕相伴左右,所有的饮食他都要亲自照顾,汤药也一定要亲口尝过才喂给妻子,寒冷的冬夜里他夜复一夜地守护在妻子身边,倦极也只是和衣而卧,衣不解带。娥皇预感人生将尽,反而看开了,言词恳切地对丈夫说:“婢子多幸,托质君门。窃冒华宠十载矣。女子之荣,莫过于此。所不足者,子殇身殁,无以报德。”意思就是说,我十分地幸运,能够嫁到你家来,并且得到你的宠爱,到如今已经是十年了,世间女子能够享受到的荣耀没有能超过我的了。遗憾的是,我的孩子死了,我自己也要死了,再也没有办法来报答你对我的恩德了。随后,她把公公李璟当年送给她的烧槽琵琶,和平时戴在手臂上的玉环一一送给李煜做纪念,并且留下了一封要求从简办理丧事的遗书。李煜望着奄奄一息的娥皇,深为她对自己的真情所动容,也深为对她的短暂薄情而内疚,一时悔痛交集,泪流语塞。李煜走后,娥皇叫侍女帮她洗净身子,穿上寿衣,口中含玉,躺在床上,静候死亡来临。三天后,这位才貌双全的南唐第一夫人就香消玉殒了,时年29岁。
娥皇一死,李煜悲痛不已。他不顾娥皇“请薄葬”的遗言,诏令举行厚葬。宫中一切银装素裹,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服丧。李煜也亲临娥皇的灵堂哭祭,每次都悲伤不能自已,经左右苦苦相劝,才含泪频频回首,伤心离去。又请众多僧侣道士入宫,为娥皇诵经超度。
就这样,李煜和娥皇这对多才多艺的恩爱夫妻,在歌舞升平的后宫中,美美满满、快快乐乐地生活中。
然而,红颜自古多薄命。964年农历七夕节后不久,也就是李煜和娥捕结婚十周年之后,娥皇病了,而且一病病得不轻,整天只能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李煜为此每天亲自照料,亲自喂药,有时候是衣不解带地在娥皇身边守着,这让娥皇非常感动。
但是娥皇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反而身体越来越差。
就在这段时间,比娥皇小14岁的妹妹,也就是后来的“小周后”前来探视姐姐了。 小周后的名字,史书没有记载,一说叫女英。娥皇和李煜结婚那年,女英才五岁。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女英出落得美貌如姐姐,而个性却更加外向活泼,清纯可爱。 这时李煜多情的性格又淋漓尽致地暴露无遗了,而此时的女英正处于豆冠、少女怀春年华。很快,他们就如同干柴烈火,一碰就着,偷偷地相互爱上了。
李煜和娥皇的妹妹是怎样偷偷爱上的,史书没有记载。但李煜却写下了这样一首词,却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让我们就看到了这么一副场景——
在一个花儿盛开,月色适合朦胧的晚上,一个少女趁机和情郎约会了,她怕穿着的木屐走路,在宁静的晚上发出的声响太大,被别人听见,索性把鞋子给脱下,只穿着袜子,沿着落满了花瓣的台阶一路小跑,直奔画堂南畔。当一眼看到正在那里等她的情郎时,她一下子就没有力气了,扑到了情郎的怀里,依偎半天,还浑身发颤。她对情郎说,我出来一次可真难哪,你爱怎样就怎样吧!
这首词十分形象传衶地描绘了小周后和李煜幽会时的情景以及当时的内心情感。
后来娥皇还是知道了李璟和她妹妹偷情的这一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他所编撰的《南唐书后纪传》中这样描述:“或谓后寝疾,小周后已入宫中。后偶事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患怒,至死面不外向。”
病中的女人本来就敏感,何况一向又得到丈夫专宠的娥皇?我们可以理解她当时那种怨恨、绝望情绪,也可想象出她蜷在床帐之中偷偷流泪的样子。 这打击是致命的!
然而,更大的打击紧接而来。三个月后,也就是964年农历十一月,娥皇特别宠爱的第二个儿子,4岁的小仲宣突然夭折了。 小仲宣是在李煜登基那年出生,3岁时就能一字不漏地读完当时科举考试的教材——《孝经》,他听到音乐就能马上说出这是什么曲子,因此娥皇把他看得像心肝宝贝似的。说来这小仲宣很懂事,见母亲生病,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去佛堂前祷告,祝愿母亲早日康复,谁知一只猫忽然窜上了挂在高处的一个大琉璃灯,哗啦一声巨响,灯被碰倒掉落地下被摔得粉碎,小仲宣因此吓得失魂落魄,哇哇大哭,竟然得了癫痫病,没过几天就死了。
娥皇听到这个噩耗,哪里还挺得住?如果说妹妹与丈夫之间的恋情是往她的心口戳了一刀,那么宝贝儿子的死,则是连她的心都给挖走了。
964年十二月,娥皇病危。在周娥皇最后的一段日子里,李煜朝夕相伴左右,所有的饮食他都要亲自照顾,汤药也一定要亲口尝过才喂给妻子,寒冷的冬夜里他夜复一夜地守护在妻子身边,倦极也只是和衣而卧,衣不解带。娥皇预感人生将尽,反而看开了,言词恳切地对丈夫说:“婢子多幸,托质君门。窃冒华宠十载矣。女子之荣,莫过于此。所不足者,子殇身殁,无以报德。”意思就是说,我十分地幸运,能够嫁到你家来,并且得到你的宠爱,到如今已经是十年了,世间女子能够享受到的荣耀没有能超过我的了。遗憾的是,我的孩子死了,我自己也要死了,再也没有办法来报答你对我的恩德了。随后,她把公公李璟当年送给她的烧槽琵琶,和平时戴在手臂上的玉环一一送给李煜做纪念,并且留下了一封要求从简办理丧事的遗书。李煜望着奄奄一息的娥皇,深为她对自己的真情所动容,也深为对她的短暂薄情而内疚,一时悔痛交集,泪流语塞。李煜走后,娥皇叫侍女帮她洗净身子,穿上寿衣,口中含玉,躺在床上,静候死亡来临。三天后,这位才貌双全的南唐第一夫人就香消玉殒了,时年29岁。
娥皇一死,李煜悲痛不已。他不顾娥皇“请薄葬”的遗言,诏令举行厚葬。宫中一切银装素裹,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服丧。李煜也亲临娥皇的灵堂哭祭,每次都悲伤不能自已,经左右苦苦相劝,才含泪频频回首,伤心离去。又请众多僧侣道士入宫,为娥皇诵经超度。
又过了一个月,也就是965年正月,娥皇大殓。此时出现在葬礼上的李煜形销骨立,需扶杖方能站立。他将当年他赠与娥皇的爱情信物,以及娥皇生前最喜爱的烧槽琵琶,亲手放入梓宫陪葬。令人动容的是,李煜署名“鳏夫煜”写下了长约二千言的祭文《昭惠周后诔》,悼念娥皇“昔我新昏,燕尔情好。媒无劳辞,筮无违报。归妹邀终,咸爻协兆。他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呜呼哀哉!”,祭文情真意切,含血浸泪,光“呜呼哀哉”全文便出现了14次,末了还署名“鳏夫李煜敬诔”。之后,李煜将娥皇葬于懿陵。后又命石工将祭文《昭惠周后诔》镌刻在陵园巨碑上。
又一年的春天到来了,窗外花开花谢,李煜抚摸着妻子留下的焦桐琵琶,睹物思人,悲痛难以自抑:“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栏惆怅人谁会,不觉然泪眼低。层城亡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池上哭蛾眉。”“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转眼又到秋天,李煜又提笔写下:“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煜都无法走出丧妻的痛苦,从前温柔沉醉的词风也开始转而哀婉凄恻。
李煜对娥皇的情感是真诚的,但他与小周后女英的感情也是真实的,而且他们的关系是木已成舟,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无法割舍。这时候的小周后虽然还未脱尽少女的天真稚气,但已承担起了姐姐娥皇的责任,显示出贤妻良母的品德,这让李煜的母亲、钟圣尊太后也异常喜欢她。但碍于娥皇尸骨未寒,只好先定下名分,宣谕小周后居中宫之位,待来年再成婚。
但是,事不凑巧,等到次年十月,钟圣尊太后又身染沉疴,驾鹤升天了。母亲的死,不但在感情上沉重地打击了李煜,而且按照封建时代的居丧制度,必须守孝三年。守孝期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自然不得操办婚事。这样一来,他和小周后的婚事只能往后推了。 对于恋情如炽的李煜和小周后来说,这不啻是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近在咫尺,却不得名正言顺地相依相伴,双宿双飞。纲常礼教这条残酷无情的银河,硬是将他们隔离成宫中的牛郎织女。李煜为此吟诗发泄胸中的不平:“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968年农历十一月,李煜守孝三年完毕,他和小周后的婚事也就迅速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隆重地办好这个婚礼,李煜命太常博士陈致雍把皇宫里那些老古董书籍都给搬了出来,进行深入调查,看看古代的那些婚礼是怎么样的。李煜怕陈致雍这个书呆子的水平不够,又叫大学士徐铉、潘佑一起来修改,再由文安郡公徐游来进行总校订。经过一段时间争辩修订后,婚礼程序好不容易定了下来。 但真正实施时又遇到了麻烦。因为,按婚礼的第一道程序是“纳彩”,也就是男方家带着礼物去女方家提亲,其中一件必不可少的礼物是一只活的大雁。大雁象征着爱情的忠贞和婚姻,但此时已经是深秋,大雁早就南飞过冬了,哪里还找得到大雁?可李煜已经等不及了,于是快刀斩乱麻,不再叫大臣讨论,自己做了一个决定,找一只大白鹅来代替就行了。既然皇帝都如此着急,那大臣们也无话可说,于是各司其职,纷纷行动,而小周后也在婚礼前几天被偷偷地送回杨州娘家。
李煜在小周后所住的后宫也精心打扮了一番:在后宫的正门亲笔题写了一个“锦洞天”的门匾,在小周后所住的后宫里的墙角、台阶、窗台等地方全部插满了鲜花。
968年农历十二月的一个良辰吉日,时年19岁的小周后以比姐姐大周后更盛大隆重的婚礼中,从杨州娘家风光无限地接进了李煜的后宫。次年年正月,小周后正式成为国后。
在历史上,汉武帝曾弄出一个有名的“金屋藏娇”的典故,传说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看上了表姐阿娇。姑姑问如果把阿娇给你做老婆,你会怎么对待阿娇呢?这小男孩说,我要用金子建一座房子给她住。后来他果然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李煜没有汉武帝这么阔绰,但却比他浪漫得多,他在花丛中搭建许多装修精美的小巧亭子,四面用红色的丝罗一围,里面恰好可以容得下两个人。他和小周后兴致一来,就躲进这样的花亭里喝酒吟诗、谈情说爱,享受着花香酒香加爱情芳香的二人世界。
而小周后与大周后相比,虽然她没有姐姐那多才多艺,然而却比姐姐开朗活冹,赋诗作词、唱歌饮宴早已不新鲜了,她开始由着性子装扮后宫,她痴迷绿色,她的衾枕帷幄、裙带衣饰乃至钗环珠宝、滑供玩物,都是清一色的绿。不光她本人,后宫上下都得换成这个颜色。而李煜也醉心于及时行乐,谁知定鼎中原的赵匡胤哪天会杀过长江来呢?
974年夏天,宋军终于杀过长江,直扑金陵。李煜在做了必要的人事调整后,又醉在小周后的温柔乡里。尽管风情万种的小周后不能替自己分担国政,但是她一颦一笑、一呤一唱,她的含情脉,仍让李璟心弛神往,火烧眉毛的严峻局势又抛至脑后了。
至975年五月,金陵城的四面己被宋军团団围住,宋军己能隐隐见到金陵城垛囗,此时的李煜由于过份信任臣下奏报的失实军情,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仍懵然不知,而此时的李煜,仍然和小周后萧弦管乐,和佛家大师谈道论法一一老天,刀都架在勃子上了,他们还在尽情娱乐!其实,此时的李煜由于过份相信他的那些所谓重臣的虚假的军情奏报且从未登上城楼巡视,还以为金陵真的坚不可玻呢,这不得秒让人感到悲哀!!
976年农历十一月,金陵城终于沦陷,南唐从此灭亡。
然而,小周后依旧是李煜的影子,落难时,执手相望,陪着浅唱低吟的丈夫,一路颠簸,赶到了陌生的汴梁城。
978年农历七月七日李煜抱恨离开人世,小周后悲不自胜,她整日不理云鬓,不思茶饭,木然呆坐,以泪洗面,不久也追随李煜而去,死时年仅29岁.。
小周后在临终之前留下遗嘱,与李煜同穴下葬在洛阳北邙山。正是“只有北邙山下月,清光到死也相随”,实现了她生前与李煜许下的“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誓言。
说来也够巧合,李煜生于七夕也死于七夕,大小周后都是在19岁那年嫁给李煜,也同是在29岁那年离开人间。往事越千年,这位不幸的亡国之君和大小周后早已化为尘烟,但他们之间的传奇往事却仍在世间低语传说。
转眼又到秋天,李煜又提笔写下:“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煜都无法走出丧妻的痛苦,从前温柔沉醉的词风也开始转而哀婉凄恻。
李煜对娥皇的情感是真诚的,但他与小周后女英的感情也是真实的,而且他们的关系是木已成舟,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无法割舍。这时候的小周后虽然还未脱尽少女的天真稚气,但已承担起了姐姐娥皇的责任,显示出贤妻良母的品德,这让李煜的母亲、钟圣尊太后也异常喜欢她。但碍于娥皇尸骨未寒,只好先定下名分,宣谕小周后居中宫之位,待来年再成婚。
但是,事不凑巧,等到次年十月,钟圣尊太后又身染沉疴,驾鹤升天了。母亲的死,不但在感情上沉重地打击了李煜,而且按照封建时代的居丧制度,必须守孝三年。守孝期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自然不得操办婚事。这样一来,他和小周后的婚事只能往后推了。 对于恋情如炽的李煜和小周后来说,这不啻是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近在咫尺,却不得名正言顺地相依相伴,双宿双飞。纲常礼教这条残酷无情的银河,硬是将他们隔离成宫中的牛郎织女。李煜为此吟诗发泄胸中的不平:“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968年农历十一月,李煜守孝三年完毕,他和小周后的婚事也就迅速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隆重地办好这个婚礼,李煜命太常博士陈致雍把皇宫里那些老古董书籍都给搬了出来,进行深入调查,看看古代的那些婚礼是怎么样的。李煜怕陈致雍这个书呆子的水平不够,又叫大学士徐铉、潘佑一起来修改,再由文安郡公徐游来进行总校订。经过一段时间争辩修订后,婚礼程序好不容易定了下来。 但真正实施时又遇到了麻烦。因为,按婚礼的第一道程序是“纳彩”,也就是男方家带着礼物去女方家提亲,其中一件必不可少的礼物是一只活的大雁。大雁象征着爱情的忠贞和婚姻,但此时已经是深秋,大雁早就南飞过冬了,哪里还找得到大雁?可李煜已经等不及了,于是快刀斩乱麻,不再叫大臣讨论,自己做了一个决定,找一只大白鹅来代替就行了。既然皇帝都如此着急,那大臣们也无话可说,于是各司其职,纷纷行动,而小周后也在婚礼前几天被偷偷地送回杨州娘家。
李煜在小周后所住的后宫也精心打扮了一番:在后宫的正门亲笔题写了一个“锦洞天”的门匾,在小周后所住的后宫里的墙角、台阶、窗台等地方全部插满了鲜花。
968年农历十二月的一个良辰吉日,时年19岁的小周后以比姐姐大周后更盛大隆重的婚礼中,从杨州娘家风光无限地接进了李煜的后宫。次年年正月,小周后正式成为国后。
在历史上,汉武帝曾弄出一个有名的“金屋藏娇”的典故,传说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看上了表姐阿娇。姑姑问如果把阿娇给你做老婆,你会怎么对待阿娇呢?这小男孩说,我要用金子建一座房子给她住。后来他果然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李煜没有汉武帝这么阔绰,但却比他浪漫得多,他在花丛中搭建许多装修精美的小巧亭子,四面用红色的丝罗一围,里面恰好可以容得下两个人。他和小周后兴致一来,就躲进这样的花亭里喝酒吟诗、谈情说爱,享受着花香酒香加爱情芳香的二人世界。
而小周后与大周后相比,虽然她没有姐姐那多才多艺,然而却比姐姐开朗活冹,赋诗作词、唱歌饮宴早已不新鲜了,她开始由着性子装扮后宫,她痴迷绿色,她的衾枕帷幄、裙带衣饰乃至钗环珠宝、滑供玩物,都是清一色的绿。不光她本人,后宫上下都得换成这个颜色。而李煜也醉心于及时行乐,谁知定鼎中原的赵匡胤哪天会杀过长江来呢?
974年夏天,宋军终于杀过长江,直扑金陵。李煜在做了必要的人事调整后,又醉在小周后的温柔乡里。尽管风情万种的小周后不能替自己分担国政,但是她一颦一笑、一呤一唱,她的含情脉,仍让李璟心弛神往,火烧眉毛的严峻局势又抛至脑后了。
至975年五月,金陵城的四面己被宋军团団围住,宋军己能隐隐见到金陵城垛囗,此时的李煜由于过份信任臣下奏报的失实军情,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仍懵然不知,而此时的李煜,仍然和小周后萧弦管乐,和佛家大师谈道论法一一老天,刀都架在勃子上了,他们还在尽情娱乐!其实,此时的李煜由于过份相信他的那些所谓重臣的虚假的军情奏报且从未登上城楼巡视,还以为金陵真的坚不可玻呢,这不得秒让人感到悲哀!!
976年农历十一月,金陵城终于沦陷,南唐从此灭亡。
然而,小周后依旧是李煜的影子,落难时,执手相望,陪着浅唱低吟的丈夫,一路颠簸,赶到了陌生的汴梁城。
978年农历七月七日李煜抱恨离开人世,小周后悲不自胜,她整日不理云鬓,不思茶饭,木然呆坐,以泪洗面,不久也追随李煜而去,死时年仅29岁.。
小周后在临终之前留下遗嘱,与李煜同穴下葬在洛阳北邙山。正是“只有北邙山下月,清光到死也相随”,实现了她生前与李煜许下的“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誓言。
说来也够巧合,李煜生于七夕也死于七夕,大小周后都是在19岁那年嫁给李煜,也同是在29岁那年离开人间。往事越千年,这位不幸的亡国之君和大小周后早已化为尘烟,但他们之间的传奇往事却仍在世间低语传说。
文章评论
伶竹平
大、小周后和李煜的生死、姻缘真是一个“巧”。
微音
《昭惠周后诔》: 天长地久,嗟嗟蒸民。嗜欲既胜,悲叹纠纷。缘情攸宅,触事来津。赀盈世逸,乐鲜愁殷。沉乌逞兔,茂夏凋春。年弥念旷,得故忘新。阙景颓岸,世阅川奔。外物交感,犹伤昔人。诡梦高唐,诞夸洛浦。构屈平虚,亦悯终古。况我心摧,兴哀有地。苍苍何辜,歼予伉俪。窈窕难追,不禄于世。玉润珠融,殒然破碎。柔仪俊德,孤映鲜双。纤挺秀,婉娈开扬。艳不至冶,慧或无伤。盘绅奚戒,慎肃惟常。环爰节,造次有章。含颦发笑,擢秀腾芳。鬓云留鉴,眼彩飞光。情澜春媚,爱语风香。姿禀异,金冶昭祥。婉容无犯,均教多方。茫茫独逝,舍我何乡。昔我新婚,燕尔情好。媒无劳辞,筮无违报。归妹邀终,咸爻协兆。俯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呜呼哀哉! 志心既达,孝爱克全。殷勤柔握,力折危言。遗情眄眄,哀泪涟涟。何为忍心,览此哀编。绝艳易凋,连城易脆。实曰能容,壮心是醉。信美堪餐,朝饥是慰。如何一旦,同心旷世。呜呼哀哉! 丰才富艺,女也克肖。采戏传能,奕棋逞妙。媚动占相,歌萦柔调。兹鼗爰质,奇器传华。翠虬一举,红袖飞花。情驰天际,思栖云涯。发扬掩抑,纤紧洪奢。穷幽极致,莫得微瑕。审音者仰止,达乐者兴嗟。曲演来迟,破传邀舞。利拨迅手,吟商逞羽。制革常调,法移往度。翦遏繁态,蔼成新矩。霓裳旧曲,韬音沦世。失味齐音,犹伤孔氏。故国遗声,忍乎湮坠。我稽其美,尔扬其秘。程度余律,重新雅制。非子而谁,诚吾有类。今也则亡,永从遐逝。呜呼哀哉! 该兹硕美,郁此芳风。事传遐祀,人难与同。式瞻虚馆,空寻所踪。追悼良时,心存目忆。景旭雕甍,风和绣额。燕燕交音,洋洋接色。蝶乱落花,雨晴寒食。接辇穷欢,是宴是息。含桃荐实,畏日流空。林凋晚箨,连舞疏红。烟轻丽服,雪莹修容。纤眉范月,高髻凌风。辑柔尔颜,何乐靡从。蝉响吟愁,槐凋落怨。四气穷哀,萃此秋宴。我心无忧,物莫能乱。弦而清商,艳尔醉盼。情如何其,式歌且宴。寒生蕙幄,雪舞兰堂。珠笼暮卷,金炉夕香。丽尔渥丹,婉尔清扬。厌厌夜饮,子何尔忘。年去年来,殊欢逸赏。不足光阴,先怀怅快。如何倏然,已为畴曩。呜呼哀哉! 孰谓逝者,荏苒弥疏。我思姝子,永念犹初。爱而不见,我心毁如。寒暑斯疚,吾宁御诸。呜呼哀哉! 万物无心,风烟若故。惟日惟月,以阴以雨。事则依然,人乎何所?悄悄房栊,孰堪其处。呜呼哀哉! 佳名镇在,望月伤娥。双眸永隔,见镜无波。皇皇望绝,心如之何!暮树苍苍,哀摧无际。历历前欢,多多遗致。丝竹声悄,绮罗香杳。想涣乎忉怛,恍越乎憔悴。呜呼哀哉! 岁云暮兮,无相见期;情瞀乱兮,谁将因依?维昔之时兮亦如此,维今之心兮不如斯。呜呼哀哉! 神之不仁兮,敛怨为德;既取我子兮,又毁我室。镜重轮兮何年,兰袭香兮何日?呜呼哀哉! 天漫漫兮愁云,空暧暧兮愁烟起。娥眉寂寞兮闭佳城,哀寝悲氛兮竟徒尔。呜呼哀哉! 日月有时兮龟蓍既许,箫笳凄咽兮常是举。龙一驾兮无来辕,金屋千秋兮永无主。呜呼哀哉! 木交枸兮风索索,鸟相鸣兮飞翼翼。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呜呼哀哉! 应寤皆感兮何响不哀,穷求弗获兮此心隳摧,号无声兮何续,神永逝兮长乖。呜呼哀哉! 杳杳香魂,茫茫天步。血抚榇,邀子何所?苟云路之可穷,冀传情于方士。呜呼哀哉!
柳树
生错家庭了。
风过无痕
往事越千年,锦帛书万代。朋友新年快乐!
无不为之
[em]e1000058[/em]